问题

中国的社会向来就是「脏乱差」的吗?

回答
中国社会是否向来都是“脏乱差”?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地域、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用“脏乱差”来概括一个如此庞大且多元的国家,既不公平也不准确。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历史视角:

要说中国社会“脏乱差”,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过去的某些历史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确实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情况。

古代: 即使是很多我们现在看来繁华的古代城市,其卫生条件和环境治理也和现代有很大差距。古代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城市规划等等,都无法与现代文明相提并论。例如,一些大城市里,人们随意丢弃垃圾,污水横流的情况并不少见。瘟疫的频发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卫生状况。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那个时代普遍的局限性。当时的生活节奏慢,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对环境的压力也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近代和民国时期: 进入近代,尤其是在租界以外的区域,很多城市的贫民窟和城中村环境是相当糟糕的。战乱、贫困、人口爆炸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卫生条件更加难以改善。外国人对中国城市的印象,很多也是基于那个时期的观察,自然会留下“脏乱差”的印象。当时很多报道和照片也确实反映了这些问题。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虽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普遍的生活水平不高,对环境的关注和投入也相对有限。很多城市在基础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比如供水排水系统、垃圾处理能力等等,都显得力不从心。这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地域和发展不均衡:

将“脏乱差”作为一个标签贴在中国全境,那就更不成立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农村: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公共卫生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方面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地铁的清洁、垃圾分类的推广、公共绿地的维护等等,都体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相比之下,一些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或者城乡结合部,可能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薄弱等问题。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都存在发展不均衡一样。
城市与农村: 农村地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一些风景优美的乡村,可能保持着相对自然和宁静的环境。但也有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外流、经济结构单一、环保意识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垃圾乱堆、污水直排等问题。

经济发展和观念变化:

“脏乱差”的观念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环保意识息息相关。

温饱与环境: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如何生存和发展。对于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投入,自然会相对靠后。当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才会逐步提高。
环保意识的觉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环保意识在中国社会日益增强。从最初对环境污染的漠视,到如今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垃圾处理等问题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政府也在加大环保投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绿色发展。
社会管理的进步: 中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城市治理方面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过去的一些粗放式管理,到现在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模式,都在努力改善城市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脏乱差”的来源和误解:

有时候,“脏乱差”的印象也可能来源于一些片面或过时的信息,或者是某些特定场景的放大。

媒体的报道: 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有时会聚焦于社会中负面的、不好的方面,这容易让人们形成以偏概全的印象。比如关于某个城市“垃圾围城”的报道,可能会让人们觉得整个国家都这样。
个人经历的局限: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可能只代表了一部分事实。如果你刚好遇到了一些不好的地方,然后就认为整个中国都是这样,那显然是不客观的。
对发展的误读: 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环境问题和管理上的不足。但这些往往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而不能完全否定其整体的进步。

总结来说:

将中国的社会一概而论为“脏乱差”,是一种过于简单化和不负责任的说法。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从过去的落后和贫困,到如今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其城市面貌、卫生条件、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中国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乡差距、基层治理等方面。在一些地方,我们可能依然能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中国在改善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就。

所以,我们应该以一个更全面、更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看到其进步和发展,也看到其面临的挑战。用“脏乱差”来概括整个中国社会,是对中国人民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的否定,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严重歪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对大清的印象还可以,虽然和英国有差距,但也没有天差地远。毕竟那还是“康乾盛世”的尾声,西方也没崛起多少年,大家都是中世纪的水平嘛。

只是到后面西方发展越来越快,大清毫无进步,相比之下就越来越不堪入目了。于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联军上下对清帝国的公共环境都是一片恶评,感觉整个中国破破烂烂,医疗水平不值一提。不过那时还有一个BUG就是日本。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环境卫生水平。

1860年战争结束后法军去日本执行炮舰外交,参观了长崎等日本城市,觉得日本的环境卫生还是很好的,远超大清的水平,经济也比较繁荣。日本开关后陆续也有人来到大清,因为他们的卫生水平和当时的欧洲列强差不多,所以也是捂着鼻子进,捂着鼻子出。

1793年的英方记录:

这是行人和货物由东和东南往北京去的大道,非常平坦,当中二十呎宽铺的都是每块约四呎宽、六到十六呎长的花岗石。花岗石两旁土便道可容马车来往并行。……初进北京大门,第一个印象是它同欧洲城市相反,这里街道有一百吹宽,但两边房屋绝大部分都是平房,欧洲城市街道很窄,但房子很高,从街的这一头向那一头望,两边房子好似彼此互相倾斜靠近一起。北京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人民表现非常活泼愉快。 ……北京街道都是土路,需要经常洒水以免灰尘飞扬。…… 大家交换了一下刚才穿过北京城时所得的印象。他们自然知道这样匆促的走马观花无法得出一个恰当的判断。不过大家共同感觉是,实际所看到的一切,除了皇宫而外,远没有未到之前想像的那么美好。假如一个中国人观光了英国的首都之后做一个公正的判断,他将会认为,无论从商店、桥梁、广场和公共建筑的规模和国家财富的象征来比较,大不列颠的首都伦敦是超过北京的。 …… 北京居民虽然住得这样挤,但并不影响人们的健康。中国人大部分时间在露天生活,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此地天气干燥,不产生腐败性疾病。纵欲的行为也很少发生。北京人口虽然这样多,但秩序良好,犯法事件很少。同英国古代十家联保制度差不多。…… 从衣服和住房来看,白河两岸的人民是相当贫困的,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却很愉快。这说明他们还能保持一个最低的生活,同时也说明他们并不感觉受到不公道的待遇而心安理得。他们的穷困也并不是由于土地荒瘠,通过他们的勤劳把这里土地搞得相当肥沃。问题在于此 …… 苏州府是一个面积非常大,人口非常多的城。城内房子大部分建筑和装饰得很好。这里人民大多数穿丝质衣服,样子显得非常愉快。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片繁荣气象 ……在蒙古人入主中国之前,欧洲人正处在黑暗时代,马哥孛罗彼时游到中国。当时中国文化处在最高峰,比当时征服中国者以及同时期欧洲确是先进得多。但从此以后,中国文化即停滞不前,而欧洲文明,无论是技术知识和礼貌,都日新月异。欧洲人来到中国,他们不再像最初欧洲人写的游记上那么羡慕了。——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等到70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再来北京就是另一番景象,紫禁城在联军眼中都觉破旧衰败了。

这条马路上满是车辙,只有一小段由分散在道路两旁的喷水器洒水,因此队伍经过时,扬起的尘土像乌云一般使天空昏暗,让人看不清几码之外的景色…… 城里两个部分的主干道都非常宽敞,大部分都是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的笔直大道。但是,中间的街道狭窄而曲折。所有的街道路面都不平坦,满是车辙,天晴路上是令人讨厌的尘土飞扬,下雨则是可怕的烂泥。……我们居住的郊区,滋生了大批的流氓和流浪儿童,他们在附近出售水果和其他东西,但真正的目的却是希望能撞见任何偶然掉在他们面前的珍贵物品。——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1860-2010 》 北京可算不上美丽的城市。时而在房屋的低处,时而在陆地高处的那些街道往往比一般意义的大街还要宽2倍。房屋都只有一层,并且通常都盖得粗陋难看。有几所房屋雕花贴金的,就像暴发户的客厅。北京城应该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年久失修的运河和人工湖都干涸了。时而出现的巨大的洞表明这儿曾经修建有很好的下水系统,而如今也几乎都被淤泥堵塞。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木结构的凯旋门,那应该是皇上为奖赏某个有美德和功绩的人物所给予的荣誉礼遇。当中有一些还很新,上面的镀金和图案熠熠生辉,有的则腐坏破落。我甚至怀疑“维护”这个词在中国是否存在。——《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 我们脚下是京城的一条主要干道,笔直的大路一眼望不到头的路面比巴黎的林阴大道还要宽阔。但美中不足的是,路面由碎石和煤渣铺就。下雨天,不出几个小时,又黑又厚的煤灰路面就会变成烂泥潭一般,有的地方很深,甚至会没过马的膝盖。两边的人行路也很宽阔,上面既无石板也无碎石。路面坑坑洼洼,积水甚多。道路两旁店铺林立,行人须像勘探冰川I般小心翼翼地穿过积水路面才能进人商铺。如此路况,应该归咎于京城官员的失职。……腐坏的柱廊和松动的桁梁说明北京城内久未有新建筑。城内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和废墟,没有任何破土动工建造新房的迹象。清廷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久已停滞不前。破旧低矮的城墙未得到任何加同与修缮,千年来始终默默守护着京城的代代居民。看到这里,诸位读者可能会觉得扫兴。毕竟,自从英法两国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描绘的北京城在欧洲便久负盛名,尤其是浩屯伯爵与古伯察神甫笔下的京城令欧洲人甚是向往。——《进军北京》 在天津仍没有欧洲人的痕迹。这里全是粗鲁、丑陋、平庸、肮脏的中国人。头癣患者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往往伴有疥疮的黄癣和脱发症,令人作呕。……因慢性眼炎特别是天花后遗症而失明的人很多。……天气冰寒,路上的行人衣裳破旧,死气沉沉,对我们摆出狐疑的态度;道路宽阔却坑坑洼洼,满是尘土。走了一大段路,穿过一排排青砖矮房,一切都使我们对北京城的第一印象只剩悲凉。我们情愿站在远处,让金色余晖下模糊的北京城景象留在脑中。北京就如同君士坦丁堡:只可远观,不可入城,否则幻想就会破灭。…… 比起中国首都的街道,巴黎最朴实的郊区就像是美丽的城市,法国最朴素的工匠也比眼前的八品官员来得干净整洁。更糟糕的是,每隔一段时问就进行轮换的可悲衙役们手挥鞭子驱赶着人群。而他们的破衣烂衫只能和捡破烂的相比了。人们无视他们手中的鞭子,在我们看来,这幅惨样只能引来人们的蔑视。……皇城(黄城,紫禁城)非常宏伟壮丽、妙不可言、令人陶醉,但还是要说,在建造这宫殿时,一切都富丽堂皇,现在已经很破旧。可以看出维护得很不好,很快就会走向破败。—— 《出征中国和交趾支那来信 》 大家对皇城的印象基本一致:难看极了,没有一座出色的建筑。至于紫禁城,大家则众口一辞,都说那是一处废墟。大家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园林、湖泊、湖心岛和山丘。有一个同伴小心地拿法国的布洛涅森林作对比。但是大部分人立刻指出,北京的皇家园林更为别致。只是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不能与圣詹姆斯公园和温莎公园相媲美。——《进军北京》

相较于大清,英法对于同时期的日本评价就好多了:

日本的城市建在山坡上,围墙和运河有效地划分了街区。十字路的街道宽敞整洁,房屋也都很洁净且维护良好……6年前其法律制度还使得这个民族远离外部世界,短短几年,竟对外国和外国人如此宽容,甚至可以说好意相待。到处可以遇到和气殷勤的日本人,举止优雅、小心翼翼,但还是不免流露出来的好奇,以及当发现我们注意他们的好奇时所表现的尴尬。从没有在商店里遇到中国式的粗鲁无礼,以致需要棍杖才能走到商店尽头。这个民族的人民眼中,没有传达憎恨和蔑视的侮辱眼神……我的观点认为,事实上,尽管民俗风情与欧洲相去甚远,但这个国家很快就会赶上欧洲。至少,他们远远超过土耳其或希腊。政治上再有所作为,日本就将屹立于发达文明国度之列。 ——《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 我(法军统帅蒙托邦)乘坐“福尔班”号出发前往日本……长崎市民风温婉柔和,不乏细腻,保留着中世纪东方的封禄体制。这里的居民十分彬彬有礼,殷勤备至,甚至于讨好献媚。他们十分勤奋,辛勤劳作。……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我就此猜想日本其他地方应该也大抵如此。……他们极其好奇地参观了我们的船舰,尤其惊讶于船上大炮的规模。船上所见到的一切都令这几个聪明的日本人十分震惊,尽管欧洲人向来在该国不受欢迎,但他们还是掩饰不住对先进技术的钦羡之情。……时间紧迫,我只能满足于远远地眺望这座迄今还没有一个欧洲人到访的城市(京都),一座已经相当发达的城市,传令启航返回长崎。《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 (英方统帅格兰特)道路很有意思,景色漂亮,两旁的小村落和独立的房子干净而又整齐,显示出东方世界少见的繁荣和舒适的景象。……第二天,阿礼国先生带我们来到10英里外的一个漂亮茶园。村民很客气,有礼貌,这里同样也显示了东方世界我所见不到的繁荣和舒适的景象。茶园很美,有景色如画的小河,干净的人行道,灿烂的鲜花,还有修葺一新的草坪。几位长得标致、端庄的姑娘招待了我们吃早餐,其中一道是精心制作的生鱼片,我们不习惯吃。……除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居民活得如此舒适、安逸,也没见过一个城镇像江户那样干净而有秩序。他们喜欢干净,公共浴室很多,去的人不少。——《格兰特私人日记选 》 这里见到的一切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惬意……奢侈糜烂之风在任何一个阶层都难以见到,连宫廷王室里也未见烛光宝器、金碧辉煌的装饰。不过,贵族们的宅邸却相当可观,他们的手下养着大批扈从,完全是家长式统治,人民都很孝顺,生活自给自足,内外和平,没有贫困,等级与等级之间也毫无敌意。日本从外人角度看上去的无与伦比的美及其与众不同的道德、社会景观,给我以极好的印象。整体说来,我认为这是我出行中最有趣的一次。人民富庶,完全没有贫困迹象;他们脸上是十分快乐的样子,为人有礼貌,知道尊敬人,我们英国花大笔钱才达到的整洁、完美的生活,这里的人没花多少钱也达到了。此外,此地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我之前的预料。我还不得不说的是,日本人的社会道德状况和其山川一样的美,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每个人,从天皇到最卑微的小民,都遵守法律和习俗,过着严谨有序的生活。……这里的船员非常壮实,喜欢向英国船员挑战比赛,并且每个人都渴望学习到新的实用技能。日本人可能是最友好的人,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前来迎接的两名官员却彬彬有礼。他们这样或许是让我不要到其他地方乱去。一想到要冋到中国去,心里就有点恐惧的感觉。此番出使东方各国,日本算是最令我感到满意的地方。——英国公使额尔金

和列强一样整洁的日本来到“天朝上国”后梦想严重破灭,口气就很不客气了。

海市坊通路之污秽难以言说,小衢间径尤甚,尘粪堆积,无处插足,亦无人清扫。或曰,出市街即为旷野,荒草没路,唯棺椁纵横,或将死尸以草席包裹,四处乱扔。炎暑之时,臭气熏鼻,清国之乱象,由此可知。……这次的上海之行最难以忍受的该算黄浦江中的污水了。更有甚者,当地人还把死了的猪狗马羊等牲畜以及其他的脏物全部扔到江里,任其漂浮在岸边上。此外,漂浮着的尸体也并不罕见。当时正值霍乱流行时期,难民无从接受应有的治疗,经受不住饥渴折磨而丧生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尸体没有能被妥善地埋葬,而是被扔到了江里。那种光景是惨不忍睹。除此之外,数万艘船舶还向江里排放脏臭的粪便。虽说上海城里有五六口井,但是井里的水也非常不干净。所以大家只能饮用江水。——《上海杂记》纳富介次郎1862 (上海)道署……院内晾晒旧衣服,廊下甚至置便桶多数,更无打扫之迹。待客人欲归去时,盗盘中剩余点心,或取残酒引之。——《1862 年上海日记》 上海中,粪芥满路,泥土埋足,臭气冲鼻,其污秽难以言状。——《清国上海见闻录》1862 西方人有“四万万人之帝城北京污秽不堪”之叹,帝城尚且如此,况在天津城外。行走在路上,便会觉得臭气冲鼻,一堆堆污秽的垃圾让你见了眼睛生疾。道路极为狭窄,凹凸不平,两侧高而中央低,恰如枯水下泥的肮脏河道。……有浴堂,投入铜钱一百文可人小房洗浴,有人看守,浴后必让喝茶抽烟。其次二十文或八十文不等者,为群浴大浴堂,恰如我国温泉浴堂,然简陋肮脏,不堪人内。 …… 降雨时,路面积水,深处没腰。现正过东门,积水没至车轴。 …… 北边有圣庙,有诸衙门。鼓楼东北,人户稠密,但西北极为简陋,只有穷困之家。现今四个城门的楼上都变成拉屎放尿之地,城墙上过半都是干粪。 ——《北中国纪行》曾根俊虎1875年。

结果因为清国实在太烂,搞得日本人直接吹起牛逼来了。

然今之清人,徒以其众多之兵而自夸,却弗知已显衰弱之耻。今至上海兵营而观其状,见其兵卒皆弊衣垢面,徒跣露头,羸弱无力,皆状若乞丐,未见一勇士,若如此,则我一人可敌其五人,若率一万骑兵征彼,则可横扫清国。——《清国上海见闻录》1862

参考:《有敌自远方来(五)——联军奇闻 造访日本》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社会是否向来都是“脏乱差”?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地域、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用“脏乱差”来概括一个如此庞大且多元的国家,既不公平也不准确。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历史视角:要说中国社会“脏乱差”,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在过去的某些历史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确实存.............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向外国朋友批评中国社会问题, 是正常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普遍和自然的现象。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留学生的身份与视角: “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 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既是观察者,能够以更远的距离和更客观的视角审视中国社会;同时,他们也曾经是.............
  • 回答
    那些“不向潜规则低头”的人,他们的生活,与其说是一种“活法”,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修炼。这群人,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固执,甚至不近人情,但他们内心自有衡量的准则,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代价。首先,我们得明白,“潜规则”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阴影。它不是摆在明面上的法律条文,而是约定俗成的默契,是很多时候为了办事、.............
  • 回答
    《令人心动的 offer》节目里提到的“向上社交”和“平行社交”,其实是职场中非常普遍的两种人际交往模式。理解并恰当处理它们,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说说“向上社交”。简单来说,就是和比你职位高、经验更丰富的前辈、领导建立良好的联系。这可不是拍马屁或者曲意逢迎,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汲取养.............
  • 回答
    CNN关于中国台山核电站“核辐射威胁”的报道,以及后续中法澄清、日本表态这一系列事件,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事件,更折射出一些在国际信息传播、国家形象塑造、以及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复杂现象。咱们就从头捋一捋这事儿:1. CNN的“爆料”:信息从何而来?首先,CNN的报道是怎么来的?据报.............
  • 回答
    要详细地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因为“社会性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它包含了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观念、阶级结构等诸多要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其官方定义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这个概念是分析的起点,但同时也需要超越这个官.............
  • 回答
    在中国,医生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确实存在一种普遍感知上的“不如欧美高”的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医疗体制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历史根源与传统观念的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虽然医生在古代也受到.............
  • 回答
    “中国社会缺少宽容”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自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思想上的“非黑即白”与“站队”文化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在很多社会议题上,尤其是网络空间,观点冲突往往非常激烈,而且很难找到中间地带。一种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在欧美的华裔同胞们时刻关注的焦点。简单来说,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无疑会对欧美华裔的社会地位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复杂、多维度,并且会因地区、具体人群和互动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升”或“降”的问题,而是更像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设想,用“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方式来重塑阿富汗并争取塔利班成为中国的盟友,从理论上讲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极大,涉及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塔利班自身的性质等诸多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探讨这个设想的可行性与挑战。设想的核心:经济援助与发展驱动.............
  • 回答
    联邦调查局(FBI)在美国社会确实享有相当高的地位。它不仅是美国司法部下属最重要的执法机构之一,更是美国国家安全和国内情报工作的核心部门。FBI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几个方面: 执法权威性: FBI在美国联邦法律框架内拥有广泛的调查权,其职责涵盖恐怖主义、反间谍、网络犯罪、有组织犯罪、白领犯罪、民权侵.............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人情。要说中国的人情社会是不是“最严重”的,这其实很难有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因为“严重”本身就带有主观评价色彩,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表现形式和影响力也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中国的人情社会,看看它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如此根深蒂固,.............
  • 回答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全世界最高的吗?”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也相当有意思。要判断“最高”这个词,首先得明确我们衡量的是什么。社会地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经济独立、政治参与、教育水平、家庭中的话语权、法律权益保障,甚至到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空间等等。如果单从某些方面来看,中国女性或许在一些领域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深层的问题。要说中国社会对“废物”的容忍下限,这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因为“废物”的定义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而且社会容忍度也随着时代和群体发生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尝试理解这个问题:1. 生存底线:基本生活保障中国社会对于那些无法自食其力、需要依靠社会.............
  • 回答
    当然有!中国的网络文学里,主角像美国超级英雄那样,以一己之力服务社会,拯救苍生,这样的设定虽然不算是绝对的主流,但确实存在不少成名作,并且非常受读者欢迎。这些主角的“超级能力”可能不一定像超人那样飞天遁地,但他们的能力往往被赋予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来给你仔细说道说道,聊聊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
  • 回答
    中国的社会氛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现象,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地区、群体和个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压力: 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最.............
  • 回答
    理解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去剖析,因为这些矛盾是复杂交织、动态演变的。它们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现实的驱动,既有结构性的问题,也有个体感受的放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矛盾: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矛盾,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1..............
  • 回答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怀揣着为中国底层社会做点什么的愿望,这想法本身就充满了青春的勇气和热忱,也绝对谈不上不现实。事实上,很多改变中国社会的伟大力量,最初都源于像这样的年轻人。关键在于,他如何去理解“底层社会”,以及他打算如何“做点什么”。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十七岁的年纪,你手里的牌其实不多。你不是资本.............
  • 回答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女性,对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看法真是五花八门,而且这种看法往往会随着她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接触的圈子以及个人的成长背景而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一句“高”或“低”就能概括的。刚来到中国时,很多外国女性可能带着一些预设的观念,或者从媒体、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她们可能会注意到,中.............
  • 回答
    要论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是否不低于或高于中国男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寻找那些能够有力证明这一点的具体数据。这绝非一概而论的简单比较,而是要看到在某些领域,女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男性。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另一些领域,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教育领域:女性的崛起在教育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