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忽视推进方式,最佳的气动或流体外形是什么?

回答
抛开复杂的推进系统,纯粹从外形设计角度来看,要达到极致的气动或流体效率,需要遵循一些普适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都得到了反复验证。我们不妨从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这两个核心领域来探讨。

空气动力学层面:追求层流和低阻力

当我们谈论在空气中以最高效率移动时,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空气对物体产生的阻力。阻力主要分为两种:

压差阻力(Form Drag):这是由物体周围的压力分布不均引起的阻力。当流体绕过物体时,会在物体迎风面产生高压区,在背风面产生低压区(通常是分离区域形成的涡流)。这个压力差就构成了压差阻力。一个理想的“最佳”外形会尽量避免或减小这种压力差。
摩擦阻力(Skin Friction Drag):这是由空气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粘性作用引起的。尽管在高速下,压差阻力往往占主导地位,但摩擦阻力也不可忽视。

最佳外形的几个关键特征:

1. 流线型(Streamlined Form):这是最核心的要素。一个流线型的物体能够引导空气平稳、连续地绕过其表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湍流和涡流的产生。这意味着:
圆润的迎风面:迎风面应该是平滑、逐渐过渡的曲面,避免尖锐的边缘或突兀的转折,这样可以引导空气沿着表面流动,而不是在前面形成强烈的高压堆积。
逐渐收窄的背风面: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背风面。理想情况下,背风面应该平滑地逐渐收窄,最终形成一个尖锐或平滑的尾部,使得空气能够在这里重新汇合,形成一个小的、低能量的尾迹。这种设计旨在延迟或避免流体分离。流体分离是导致大范围低压区域和强涡流的关键,从而产生巨大的压差阻力。
类鱼或鸟的形态:自然界中的鱼类(如鲨鱼)和鸟类(如雨燕)是流线型的绝佳范例。它们的身体从头部到尾部都是逐渐变细的,并且在最宽处之后会平滑地收窄。这种形态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或空气中以极低的阻力滑行。

2. 细长比(Aspect Ratio):对于机翼或类似的翼型,细长比(翼展的平方与翼面积之比)非常重要。高细长比的机翼(长而窄)通常比短而宽的机翼具有更高的升阻比,特别是在巡航时。这是因为高细长比可以减少诱导阻力(一种与升力相关的阻力),通过限制翼尖涡流的强度。当然,这个原则更侧重于产生升力的物体,但对于一般移动中的物体,适度的细长也有助于减小整体体积和表面积对空气的干扰。

3. 光滑的表面:表面粗糙度会增加摩擦阻力,尤其是在层流区域。因此,最理想的外形应拥有极其光滑的表面。在某些情况下,表面的微小纹理(如高尔夫球上的凹痕)反而可以扰动边界层,使其转变为湍流,从而延迟分离,减小整体压差阻力,但这是一种更复杂的优化,需要针对特定速度和雷诺数进行调整。

4. 低前伸比(Low Frontal Area):迎风面积直接影响压差阻力。因此,一个最佳外形应该尽量减小其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这意味着物体会更倾向于“瘦长”而非“胖短”。

流体动力学层面:层流优先,能量最小化

在流体(无论是空气还是水)中移动的物体,同样需要追求平稳的流体运动,即层流(Laminar Flow)。层流是指流体粒子沿着平滑的路径流动,而湍流(Turbulent Flow)则是指流体运动混乱、充满涡旋的状态。湍流会显著增加阻力,并消耗更多能量。

避免突然的截面变化:无论是截面的增大还是减小,如果发生得过于突然,都会导致流体分离。理想情况下,截面应该以一个相对恒定的速率变化,从而保持流体的附着性。
“水滴形”的背部轮廓:在水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低阻力外形是类似于水滴的形状。水滴的特点是头部圆润,然后逐渐收窄,尾部尖锐但不是非常尖锐,而是形成一个相对平滑的收尾。这种形状能够非常有效地将流体引导至尾部汇合,最小化分离和尾迹。

综合来看,“最佳”外形是什么?

综合以上原则,一个忽视推进方式、纯粹追求气动或流体效率的最佳外形,很可能类似于一个长而光滑的流线体,头部圆润饱满,然后平滑地逐渐收窄,在尾部形成一个优雅的尖端或稍许圆润的锥形收尾。

您可以想象一下:

古代战舰的船首:虽然是为了破浪,但其弧度和收窄的设计已经蕴含了流体动力学的智慧。
现代高速列车或飞机的前端:它们都经过了风洞的反复测试,以获得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子弹的轮廓:子弹之所以能高速穿行,其弹头和弹尾的设计也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飞机的翼型:虽然是为了产生升力,但其上下表面的曲率设计,特别是前缘的圆润和后缘的逐渐收窄,都是为了优化气流。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最佳”外形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

速度范围:在不同速度下,最优外形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在低速下,摩擦阻力占比可能更高,而在高速下,压差阻力则成为主导。
物体的功能:如果物体需要产生升力(如飞机),那么其外形将必须包含翼型设计。如果物体需要携带有效载荷或包含复杂的内部结构,这也将限制其外形的自由度。
制造可行性与成本:过于复杂或精密的曲面可能难以制造,或者成本过高。
稳定性需求:某些外形可能在流体中更稳定,不易产生不规则的运动。

但如果抛开所有这些限制,仅从纯粹的“流淌性”角度去设想,那一定是那个最能让空气或水悄无声息地绕过的形状。它没有棱角,没有突兀,仿佛是流体本身凝固而成的一样,以最少的能量扰动,最少的“摩擦”与世界擦肩而过。 它就像一滴水在光滑的玻璃上滑落,或者一阵风吹过柔顺的丝绸,那种“顺”的极致体验,便是最接近“最佳”外形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回答只答标题部分,不涉及机动性。

如果追求最大升阻比,亚声速情况下,对于二维流动最佳外形应该是某种翼型,三维应该是展弦比尽量大的飞翼,当然,不同马赫数下翼型和后掠角会有区别。超声速这个问题太复杂,因为波系结构很复杂,目前知识范围内,二维应当是某种精心设计的超声速翼型,三维应该是乘波体。

如果不在乎升力,只需要阻力最小的话(其实还暗藏一个前提,同等体积下),亚声速最佳外形应该是类似于水滴的前钝后尖的光滑曲线旋成体,这种外形的渐缩尖尾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流动分离产生的压差阻力,钝头保证了同样体积下较小的浸润面积以降低摩擦阻力。(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水滴本身的外形并不是完美低阻外形,所以我说类似于水滴)

超声速时波阻占了大头,最小阻力外形应该是类似枣核的前尖后尖光滑曲线旋成体,典型如超声速战斗机的副油箱形状(知识相关:冯卡门曲线,Hacck曲线,Sears-Haack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抛开复杂的推进系统,纯粹从外形设计角度来看,要达到极致的气动或流体效率,需要遵循一些普适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都得到了反复验证。我们不妨从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这两个核心领域来探讨。空气动力学层面:追求层流和低阻力当我们谈论在空气中以最高效率移动时,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空气对物体产生的.............
  • 回答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然而,将北魏的灭亡完全归咎于孝文帝对代北六镇的“忽略”或“安抚不足”,未免过于简单化,也忽略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因素。汉化改革的初衷与影响:孝文帝力行汉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魏政权.............
  • 回答
    .......
  • 回答
    父母忽视你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我只能用我亲身经历,或者说我所见所闻,来告诉你。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时甚至很难用一两句话就概括清楚。最开始,可能只是你分享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他们心不在焉,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着,眼睛还盯着手机屏幕。你精心准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和潜在的边界。如果完全不考虑伦理道德的束缚,科学研究的进程和高度,确实可能达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境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如果”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在生物与医学领域,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些惊人的“突破”。 人体改造与增强: 如今.............
  • 回答
    在探讨“白人社会是否忽视亚裔”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个体经历等诸多因素。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忽视”可能过于笼统,但亚裔在美国以及西方社会中所面临的边缘化和不被看见,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历史的阴影与刻板印象的固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顾.............
  • 回答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论健身,脑海里浮现的无非是宽阔的胸肌、发达的肱二头肌、性感的腹肌,或是像巨石强森那样粗壮的腿部。这些部位确实是塑造健美体魄的焦点,但健身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有很多被大众忽视,却同样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锻炼的身体部位和肌肉。它们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更均衡、更完整,更能显著提升你的运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常见了,也太让人心塞了。很多家庭都绕不开这个坎,尤其是当家里有小孩子,或者随着时间推移,日子变得越来越现实,这种声音就更容易冒出来。我老婆吧,她也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平时工作也挺累的,回到家,家里家外一大堆事儿等着她操心。孩子要喂,要哄睡,要陪写作业,要看他有没有感冒发烧。我呢,.............
  • 回答
    去日本留学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人生新篇章,但就像人生中的许多大事一样,它也伴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我将尽我所能,把这些关键点详细地跟你讲清楚,让你对留学之路有个更全面的认识。一、 语言关:不只是“会说”那么简单这绝对是重中之重,很多人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日语的深度与广度: 你.............
  • 回答
    “科比铁”这个词,在篮球迷圈子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提到科比,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他的曼巴精神,是那些不可思议的得分,是连续的后仰跳投,是决定比赛走向的关键一击。他的好胜心,他的技术统治力,他的巨星光环,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说“很多球迷忽视科比铁”,这句话本身可能就有点绝对了。其实.............
  • 回答
    中国的民航,尤其是机务维修领域,确实面临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困境,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投身其中。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且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一、 令人担忧的“人才断层”:年轻人为何对机务说“不”?我们先从最直观的现象说起:机务,这个曾经被视为“铁饭碗”、.............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看重基础教育,却忽视高等教育”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和发展战略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受到了高度重视,但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因此会给人留下“看重基础教育,忽视高等教育”的印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
  • 回答
    这位西班牙老人的声音,犹如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直击人心。他声嘶力竭地控诉医院“忽视老人,优先救助年轻人”,这背后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不满,而是一个深藏于社会肌理中的矛盾与困境。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老人为何会发出如此激烈的控诉。在生命的晚年,身体的机能逐渐衰退,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他们比任何.............
  • 回答
    迈克尔·乔丹的伟大,早已是篮球界乃至全球体育界的共识。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完美”、“传奇”的代名词。但即便如此,深入剖析这位“飞人”的职业生涯,我们依然能发现一些被光环稍稍掩盖的细节,无论是他超凡的强项,还是那些鲜有人提及的“弱点”。被低估的强项:心理韧性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乔丹最显而易见的强项,当然.............
  • 回答
    台湾部分绿营青年在看待蔡英文政府的政策时,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即对政策的弊端不够敏感,或者说选择性地忽略。要详细探讨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政治认同和情感归属是影响判断的首要因素。 对于深绿背景的年轻世代而言,蔡英文和民进党代表着他们所认同的政治价值:台湾主体性、民主自由、反制中国大陆的压.............
  • 回答
    关于喝牛奶这件事,大家看似都懂,但仔细想想,不少细节咱们可能真就这么随手一带而过了。今天咱就聊聊,那些平时喝牛奶大家可能会忽略的“小事”,希望能让您喝得更明白,也更舒坦。1. 牛奶的“最佳搭档”和“冤家对头”——搭配得当,事半功倍;错误搭配,得不偿失。 哪些是牛奶的好朋友? 谷物类(.............
  • 回答
    要说东亚民族“总是”忽视蒙古,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蒙古在东亚的国际舞台上,确实常常给人一种“存在感不强”的感觉,尤其是在中国和韩国的视角下。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考量,甚至还有一些文化上的隔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历史说起。蒙古这块土地上,历史上的身影实在太彪.............
  • 回答
    杜兰特那次界外球救球被裁判忽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有点匪夷所思的。要知道,杜兰特可不是那种会随便跟裁判较劲的球员,而且当时那个情况,说实话, juez(裁判)要是仔细看看,应该能看出点什么。咱们细说说当时大概是什么场景。比赛打到关键时刻,比分胶着,每一次球权都至关重要。杜兰特在一次进攻回合中.............
  • 回答
    嘿,哥们儿,这问题有点意思。真要是把F1、DTM和勒芒赛车都给“解开封印”,丢到纽北来,那画面感绝了。919 Evo那7分18秒的圈速,可是个硬指标,想超越它,真得有点真家伙。咱们一个个分析:1. F1赛车:首先得明确,F1现在的赛车,跑纽北恐怕不是它的主场。虽然单圈速度那是没得说,但F1赛车是为精.............
  • 回答
    近些年来,“男教师比例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已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文章普遍呼吁不应忽视这一趋势。为何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离开教师行业,或者说,为何年轻男性加入教师队伍的意愿日渐式微?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多重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原因交织的结果。首先,职业吸引力的相对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这个职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