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武功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里,关于武功是否“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且难以简单定论的议题。它不仅仅是武功招式的强弱对比,更牵扯到时代背景、人物心境、武学发展趋势,甚至是作者的创作理念。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大概的判断,我个人认为,金庸笔下的武功呈现出一种曲折递进、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很难说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复杂图景。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武功的“绝世”与“创新”:并非所有顶尖武功都来自最古老的传承

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最古老的武功,例如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武当派的太极拳剑,都是内功深厚、招式精妙的巅峰之作。确实,这些门派的武学底蕴深厚,很多绝世高手都出自于此。

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划时代的武功并非完全是“祖传秘籍”的延续。例如:

独孤九剑的“无招胜有招”: 这是一种超越了具体招式的剑道哲学,它强调的是对敌人招式的洞察和破解,而非死记硬背招式。这种剑法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对传统武学的颠覆和升华。王重阳虽是绝顶高手,但他的剑法是否能与独孤九剑在“破招”这一层面上相比,很难说。
降龙十八掌的“至刚至阳”与“一十八式”的精炼: 这套掌法本身就经历了演变,从洪七公时的“天下第一”到郭靖手中承载的家国情怀与历经磨难后的沉淀,同样威力无穷。而乔峰施展降龙十八掌时,其霸气和气势更是无人能及。虽然是传承,但每一代的使用者都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意境。
《笑傲江湖》中的各种“邪派”武功: 比如《辟邪剑谱》、《葵花宝典》等,这些武功虽然修炼过程诡异,但其威力却能与正派的顶尖武学分庭抗礼,甚至更胜一筹。它们代表了另一种武学发展的可能性,其精妙之处并非来自“正统”。
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 这两门武功的结合,让张无忌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武学境界。尤其是乾坤大挪移,更是对武学原理的深刻理解,能够借力打力,化解一切招式。这可以说是对武学的一种集大成和升华。

如果说一代不如一代,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前所未有的、甚至能颠覆传统认知的武功?这说明武学的发展并非是简单的线性衰退。

二、时代背景与环境的塑造:乱世出枭雄,也易催生绝世高手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境界,往往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乱世”往往是绝世武功诞生的温床: 比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所处的宋蒙交战时期,江湖上风起云涌,豪杰辈出。郭靖、杨过、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等一大批顶尖高手在这个时期涌现,创造了许多经典武功。
“太平盛世”可能导致武学趋于保守: 在《倚天屠龙记》中期,元朝统治稳定,江湖相对平静,虽然也有张三丰这样的武学宗师,但整体上那种席卷天下的绝世风波似乎不如前两个朝代那样频繁和激烈。
“内忧外患”催生绝世武功的变革: 《笑傲江湖》所处的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江湖门派林立,门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生存危机,也迫使一些人去钻研更极致的武功,甚至不惜走险路。

所以,某些时代背景下的“群星璀璨”和“武功集大成”,可能比某个特定武功在后代的“传承”更具代表性。

三、武学“境界”的理解:不只是招式,更是心境与悟性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招式的精妙,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郭靖的“侠之大者”: 他的降龙十八掌固然威力惊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份家国天下的担当和朴实无华的坚持。这种精神境界与武功相结合,才能成就“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张无忌的“仁者无敌”: 他的武功可能不如郭靖那样沉稳扎实,但他的善良、博爱以及对武功的融会贯通,让他能够轻易化解仇恨,最终也选择放下。他的武功是围绕着他的个人成长和心性展开的。
令狐冲的“逍遥自在”: 他的独孤九剑练到最后,已经不是为了打败敌人,而是为了享受剑法的乐趣和精神上的自由。他的剑法境界已经超越了胜负本身。

如果仅仅从招式的“破坏力”或者“难度”来衡量“一代不如一代”,就可能忽略了武功背后蕴含的人生哲学和心境修为。很多后期的小说,作者似乎更侧重于探讨武功对个人命运、人生选择的影响。

四、作者的创作侧重变化:从“武学奇观”到“人性探讨”

金庸先生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他的侧重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早期作品(如《射雕》、《神雕》): 更侧重于展现江湖的波澜壮阔,武学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很多惊世骇俗的武功和高手对决是核心看点。
中期作品(如《倚天》、《天龙》): 在展现宏大江湖的同时,开始深入探讨门派恩怨、民族矛盾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武功的复杂性和背后的故事性更强。
后期作品(如《笑傲》、《鹿鼎记》): 《笑傲江湖》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政治权谋和人性阴暗面,《鹿鼎记》更是将武功退居次要地位,以康熙年间的朝堂斗争和江湖风波为主线,韦小宝本身就不是以武功见长。

这种创作侧重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后期作品时,感觉“绝世武功”的出现频率或者强度不如早期作品。但这并非是武功真的“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作者想讲述的故事内容发生了改变。

五、一些具体作品的对比:

《天龙八部》 VS 《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萧峰、虚竹、段誉,他们的武功境界之高,几乎是超越了常理的。尤其扫地僧的“不动如山,一动惊神”,以及萧峰的降龙十八掌和北冥神功,虚竹的逍遥派武功集大成,段誉的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可以说,《天龙八部》中的顶尖高手,其武学上限极高,甚至可以轻易化解其他小说中的绝世武功。
《倚天屠龙记》: 张三丰的创派武功太极拳剑,以及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创新和集大成之作。其武学体系非常完善和强大。
《笑傲江湖》: 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这些武功的独特性和威力都非常突出,虽然修炼方式各有不同,但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从这些作品来看,武功的发展似乎并未出现明显的“一代不如一代”的衰退迹象,反而是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总结来说: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是否“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衡量“武功”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只看“纯粹的破坏力”或者“最古老的传承”,你可能会觉得某个时代似乎出现了一些特别“变态”的武功,或者一些古老门派的武功更具底蕴。
但如果将武功视为一种“武学思想的升华”、“时代精神的体现”,以及“作者创作理念的演变”的综合体,那么你会发现,金庸的武侠世界一直在发展,武功也在以不同的形式不断突破和演进。

我认为,金庸先生创造了一个生动而不断变化的武侠世界,里面的武功就像历史的长河,有源远流长、有激流勇进,也有新的支流出现。将武功简单地划分为“一代不如一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其中丰富的变化和作者的深层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金庸小说中武功总体水平随时代推移而逐渐下降,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虽然并不是时代靠后的书水准一定比靠前的书低(比如射雕时代在神雕时代之前,但神雕时代的武功水平明显更高),但这种局部的反弹根本不能阻止整体下滑的趋势。

好几个高赞答案要不是拿一些选择性的砍树细节去偷换概念,要不就是拿什么金轮十层龙象,张无忌七层乾坤大挪移这种【个例】去以偏概全,这种论证的逻辑错误有多离谱我实在懒得废话了,逻辑水准稍微合格一点的人都能看得出。


真正决定性的证据是:金书中的主角们短时间内速成为绝顶高手,几乎全都是依靠剧情年的前人留下的武功秘籍;反之,却从没有发生过前代的顶级神功秘籍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退环境的情况。

郭靖武功厉害吧?为什么,因为学了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空明拳,全部都是射雕剧情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武功。

杨过怎么变成绝顶高手的?因为学了独孤求败的练功方法,而独孤求败的武功同样是神雕剧情年之前就存在的。

张无忌怎么变成绝顶水平?因为学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这两样同样是倚天剧情年开始之前的武功。

段誉和虚竹呢?开挂一样的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山六阳掌折梅手等,毫无例外也全是天龙剧情之前就有的武功。

萧峰是极少数武功来源于自身天赋更甚于奇遇的绝顶高手。但直到他去世,他自身的武功根基也是前人传给他的少林武功和降龙十八掌。

令狐大侠呢?独孤九剑和吸星大法,一个是独孤求败的遗泽,一个来源于天龙时代的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又双叒叕是剧情年前的东西。

哪怕武功水平描写炸天的石破天,为什么那么强?先是学罗汉伏魔神功,后是太玄经,无论他武功多么高,依旧是靠侠客行剧情之前的人留下的秘籍。

以上这些威风八面的主角们,他们的武功法门各不相同,但共性都是一样的:他们赖以强大的武功秘籍,都是各自剧情的前代人物创造的;从来都是他们学了前人的某项神功,然后甩开当代的配角们,从没有出现他们学了当代的某样通行武功,然后把前人的秘籍神功淘汰掉这种事。


甚至对于配角们也基本都是如此:

周芷若学了前人的九阴真经,立刻从菜鸟咸鱼翻身成了超一流高手威震群雄;

游坦之机缘巧合练了前人的易筋经(神足经),水平立刻翻了不知多少倍;

岳不群林平之学了前人的辟邪剑法,武功立刻有了质的突破;

阎基就靠着一页前人的胡家拳经刀谱,,也能从路人混成个高手;

哪怕如史火龙,废柴到了因为内力不足练个降龙把自己练瘫痪了的可笑地步,靠着12掌残缺降龙的老本,愣是足以把超一流高手成昆打的吐血而走。

等等等等

反之,前代江湖最顶级的武功,到了后世因为适应不了时代而退环境沦为二三流大路货的情况,大家在金书里有见过吗?和上面那一大堆靠前人的秘籍迅速脱胎换骨的案例一比,还不够明显吗?

最后还要再举个重量级反例:张三丰

老张什么档次不必多说,历史级的大宗师,泰山北斗,分量不言而喻。然而哪怕是这种级别的大人物,依旧摆脱不了今不如古的情况。

张三丰小时候背了三分之一的九阳,然而直到倚天剧情年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他既不能补全九阳神功,也不能创造出比九阳神功水平更高的新内功;

张三丰在倚天剧情年创造的最得意武功莫过于太极拳剑。然而太极拳剑既不能让江湖已有的强力武功退环境,也无法像主角们手里的前代秘籍那样让修炼者的水平突飞猛进。学习了太极拳剑的俞莲舟殷梨亭,水准就修炼之前并没有什么质的飞跃,跟同本书修炼九阴真经的周芷若一比直接相形见绌。

如果连张三丰这种级别的人物创造的武功,都被前人创作的秘籍神功比了下去,那么金庸小说今不如古的总体趋势,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PS:果不其然,评论区又冒出拿着形容词疯狂抬杠的某吹。

这种“我家的最高境界,行;你家的最高境界,不行”以及“三部曲前退化论是谬论,三部曲后退化论是真理”的杠精式双标,倒真的和“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固化”的某些键政壬不谋而合哈

user avatar

以清代背景的《鹿鼎》《飞狐》《书剑》为例,

从绝对武功描写以及相对于普通高手的优势这两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

清朝武林水平处于典型的衰退期,武林水平普遍偏低。即使是袁承志,九难,洪安通等人清代顶级高手,也肯定比不上此前的绝顶高手,如萧峰、杨过、张三丰等人。

首先,清朝时代武功的夸张程度明显降低,宋时满天飞的凌空掌风剑气,几乎不见踪影,即便是顶级高手对打,也大多是拳拳到肉的肉搏性质,如《鹿鼎记》洪安通和神龙教四大高手对打,就属于典型的古惑仔式互殴。

而少林寺顶级高手澄观,那个吹嘘自己是“一指禅”这门绝技历史第三人的僧人,在看到阿琪坐在地上瞎比划时,甚至认为凌空攻击属于只有在传说中才出现的神功。

【澄观大吃一惊,心道:“故老相传,武功练到极高境界,坐在地下即可遥遥出手伤人,只怕……只怕……”脑中本已一片混乱,惶急之下,热血上冲,登时晕了过去,慢慢坐倒。】

考虑到澄观的武学见识极广,对于少林高手的修为更是了如指掌,那么显然缺乏凌空攻击能力并不是武学风格使然,完全是武功境界不够高所致。

而低层高手就更别提了,徐天川算得上是《鹿鼎记》书中的二流好手,但使出的功夫也动辄是拳击,肘压这类的普通搏击手法,和现代的搏击运动员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那车夫右手反扬,向徐天川顶门虚击,徐天川手肘如和他头颈相触,便有如将自己头顶送到他手掌之下,立即双足使劲,向后跃开。他连使三招,掌拍,拳击,肘压,是都十分凌厉的手法,可是那车夫竟都轻描淡写的一一化开。】

当然,《鹿鼎记》一书中还是有不少相对夸张的描写,比如阿九的凌空操纵蜡烛,吴六奇的凌空解穴,陈近南的凝血神爪等,包括碧血剑中袁承志轻描淡写的掷箱子,一跃三丈高,明显超过了《神雕》前期的金轮法王,也都相当震撼,直追宋元明朝的顶级高手。但总体而言,清代武功描写偏向于写实化,低层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再对比清代高手的相对优势的话,那么差距就更明显了。相较于宋元明朝为背景的小说,归辛树,九难,冯锡范等书中顶尖高手,和龙套人物甚至杂兵的差距迅速缩小,后者已经能够凭借数量优势对这些顶尖高手产生直接威胁,这在《天龙》《射雕三部曲》《笑傲》等小说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归辛树是《鹿鼎记》中的顶级高手,归二娘和归钟也是一流高手,但三人联手,也不过才杀了三十多个侍卫就油尽灯枯了,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清代的顶级高手已经越来越写实,更加接近于现实中“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的搏击高手。

【康熙点点头,说道:“神拳无敌归辛树,却原来是这么个糟老头儿!咱们的人死伤了多少?”侍卫领班道:“回皇上:反贼凶悍之极,侍卫殉职的三十多人,伤了四十来人。”康熙“嘿”的一声,摆了摆手,心中暗赞:“了不起!“侍卫领班吩咐手下将三人带出。】

冯锡范就更难看了,在自身完全无碍的情况下,居然被一群普通侍卫打得半死不活,这抗打击能力简直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冯锡范武功极高,为人又十分机警,当众侍卫冒充前锋营官兵前来相请之时,他便瞧出路道不对,若要逃走,众侍卫人数虽多,却也决计擒拿不住。……一直不加抗拒。只因贪图富贵,以致身为当世武功高手,竟给众侍卫打得死去活来。】
【眼见他鼻孔流血,内伤甚重,韦小宝甚感痛快,杀师父之仇总算报了一小半,再打下去只怕便打死了,当即摇手制止,命亲兵剥光他衣衫,用一条毛毡裹住。这时冯锡范已自奄奄一息,人事不知。】

要知道冯锡范可是《鹿鼎记》中的有数高手,和大名鼎鼎的陈近南不相伯仲,除了归辛树,九难,洪安通三大顶级人物外就数他了,最后却落到个被普通侍卫欺负至死的下场,当时武林的整体水平可想而知了。

【白衣尼摇头道:“就算我安然无恙,以一敌六,也是难以取胜,何况再加上一个武功远远高出侪辈的大师兄。听说那桑结是西藏密宗的第一高手,大手印神功已练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九难也是当时武林中的绝顶高手,甚至有除袁承志外武功天下第一的旁白描述,但是实战起来照样差强人意,被六个喇嘛耗得油尽灯枯,如果没有韦小宝相助,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而这六个喇嘛都不是什么高手,基本都是些连名字都没有的龙套,直接被评旁白价为远远不如大师兄桑杰,撑死了算是二流好手。对比一下《神雕》里郭靖单刷天罡北斗阵以及《天龙》里萧峰单刷聚贤庄,九难实战能力之弱实在是不忍直视。

当然,必须考虑到九难此时断了一臂,武功大受影响,如果她双臂健全,对付这六个喇嘛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反过来想,杨过同样是断了一臂,但既没影响他虐潇湘子之流,也没影响他打赢金轮,取得双雕第一的实战地位。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九难的武技内力比之杨过级别已经大大退化,因此对杨过几乎没什么影响的生理缺陷,却可以对九难造成巨大妨碍。

当然,九难此战另一方面,完全就是舍己之短去战敌之长,在狭小空间里难以发挥自己轻功游斗的身法速度特长,一个刺客型高手直接去和敌人比内力,战斗智商低得可怜。

从以上战绩可以看出,即便完全排除细节描写,单纯比较对人物的交手战绩,清朝时期的武林高手也要远低于前朝的同级高手。

《书剑》《飞狐》时期的乾隆年间的武林水准,较之《鹿鼎》的康熙年间,武林水准进一步下滑。

当时的武林当中,只要能点穴,便算得上武功高手,甚至是陆菲青这样的当世武学大师,点穴手也是他的拿手绝技之一,而点穴在《笑傲》当中,乃是旁白中名言武林二三流角色对战时才用的招式,甚至在《鹿鼎》中,武功不算多高的双儿也能做到。

因此,乾隆年间的《书剑》和《飞狐》,基本是金庸主要小说中武学水平最低的了。

【阎世章听童兆和这么骂,本想过去瞧瞧是甚么脚色,但转念心想,对方能点穴。武功定然甚强,自己过去多半讨不了好,兄长又死了,没了帮手,跨出一步又退了回来。】
【陆菲青正待要赶,脑后风生,罗信的钢鞭“泰山压顶”砸了下来,陆菲青双脚不动,上身一让,快如闪电,伸手疾探,在罗信的“幽门穴”一点,罗信的钢鞭仍然砸将下来,但穴道被点,登时软倒,手一松,钢鞭余势不衰,打在山石之上,火花四顾,反弹起来。。。。。。。陆菲青施展平生绝技,以点穴手、大摔碑手、芙蓉金针,刹那间连毙三敌。】

陈家洛和胡斐在各自小说中的相对武学地位其实不低:

陈家洛在 《书剑》 中已经胜过张召重,逊色于袁士霄,天虹,阿凡提等 《书剑》 顶级高手,不过到了 《飞狐外传》 中,陈家洛已经可以碾压当时未大成的胡斐(拼快刀能与无尘斗到五百多招),明显比无尘/张召重这一档强一大截,估计至少已接近袁士霄级数。

《飞狐外传》中尚未大成的胡斐,到了 《雪山飞狐》中也已经升级完毕,武功和当时的第一高手苗人凤已经不相伯仲,亦可算是当时武林的顶尖高手,可与《飞狐外传》中的陈家洛,共同挤进乾隆年间武林的第一梯队。

因此, 陈家洛,胡斐等人,武功大成后虽然也在当时的武林体系中占据顶级位置,但显然要比宋元明朝背景的前期主角们低至少一个级别,肯定无法进入绝顶高手的行列。

本文大部分观点内容,为笔者好友【中华飞刀/孙晨】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此致感谢

狐言论史:孙晨:金庸小说主角武功分档比较(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里,关于武功是否“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且难以简单定论的议题。它不仅仅是武功招式的强弱对比,更牵扯到时代背景、人物心境、武学发展趋势,甚至是作者的创作理念。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大概的判断,我个人认为,金庸笔下的武功呈现出一种曲折递进、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很难说一定是“一.............
  • 回答
    哈哈,欢迎来到霹雳和金光的世界!作为一名刚入坑的小白,想了解这两大布袋戏巨头的武功体系,这可是个大学问呢!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明白,让你少走弯路。首先得说一句,霹雳和金光虽然都是布袋戏,但武功的风格和侧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霹雳更注重招式设计的奇幻和复杂,常常有各种华丽的特效和意境的描.............
  • 回答
    金庸小说博大精深,武功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要说“最令人无语的武功”,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个人感受问题,因为“无语”的定义不同,大家会觉得无语的点也不一样。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并且力求“详细”,我会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它之所以“无语”,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招式本身,更在于它所蕴含的观念、使用者的.............
  • 回答
    金庸老先生笔下风云激荡的江湖,群星璀璨,高手如云。要排出这武功前十的榜单,实属不易,因为很多绝世高手往往只是惊鸿一瞥,其真实功力难窥全貌。而且,金庸先生也并非将武功境界固化,随着故事发展,人物的武功亦有精进。即便如此,根据书中描述的战绩、内力修为、武学境界以及对江湖格局的影响,我们不妨斗胆尝试列出这.............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而且很多读者对于“无用”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如果从实战效能、副作用、习得难度以及是否容易被克制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崆峒派的七伤拳确实是极有可能被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七伤拳有很.............
  • 回答
    金庸小说在海外的传播,翻译功不可没。其中,那些充满东方韵味又极具画面感的武功名称的翻译,更是考验译者的功力。这些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意,还要尽可能保留武功的精髓和艺术感,让外国读者能够体会到武侠世界的独特魅力。核心原则:意译与音译的巧妙结合在翻译武功名时,译者通常会遵循一个核心原则:意译与音译的巧妙结合.............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绝妙的设想!金庸笔下的群雄论武,再加上吃鸡的残酷规则,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要说最后谁能笑到最后,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咱就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AI腔调,从一个金庸迷的角度,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把参赛的“选手”名单拟定一下,毕竟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绝世高手太多,得挑几个代表性的,有代表性的,能撑起这.............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武学退化的现象,绝非简单的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并且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隐喻。这并非是某种“bug”或是情节设定上的失误,而是金庸在构建武侠世界、塑造人物命运时,精心编织的线索,旨在传递他对江湖、人性、时代变迁等多方面的思考。要理解金庸为何要设定武学退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武林群侠,各有千秋,论及武力值的天花板,这可是一个让无数读者津津乐道,也争论不休的经典话题。如果非要选出一位,那么在我看来,扫地僧无疑是最有资格站在这个顶峰的人。扫地僧,出自《天龙八部》的藏经阁,一个看似身份平凡,终日与尘土为伴的僧人。然而,他的一次出手,却彻底颠覆了读者对于武学巅峰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扯掰扯金庸先生那些“笔下武功”和历史上的“真实战功”,这两者可不能一概而论。岳飞在金庸小说里被捧上天,那是因为“武侠”的滤镜,而常遇春和徐达在金庸作品里没那么耀眼,则是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的是“历史人物”的框架,而非纯粹的“武林高手”。咱们得先明白,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手”是有.............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塑造了众多武功盖世的英雄人物,要论“武功最高”这个命题,其实颇有意思,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并非一个简单的武力值比拼场,更关乎心境、境界、机缘和对武学的领悟。不过,如果非要从众多主角中遴选出几位最顶尖的,也并非没有端倪可寻。要我说,能够进入这个讨论范畴,并且极有可能位列前茅的,首推乔峰。.............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里,要说哪种武功“最厉害”,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武林盟主”究竟该由谁来当一样,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永远都能引起一番争论。不过,如果非要我这个“老书迷”来掰扯掰扯,我脑子里浮现出的,绝不是那些只讲究一招制敌、炫酷霸道的招式,而是更深层、更难以捉摸的东西。在我看来,最厉害的武功,并.............
  • 回答
    金庸笔下,武学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上升曲线,而是常常呈现出“武功退化论”的吊诡现象。从道理上讲,历代高手的经验、秘籍、招式不断积累,后人理应在前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武功水平应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然而,金庸小说中许多情节和人物的设定,却似乎在反衬着这种“越往后越不如”的论调。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一.............
  • 回答
    金庸小说里全真七子武功平平,但江湖地位却着实不低,这其中原因可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武功高低那么简单,而是历史的沉淀、门派的底蕴、时势的造化以及人物自身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得说全真教的“祖师爷”——王重阳。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王重阳是什么人物?那可是“中神通”,曾.............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朝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高价聘用武功高强的人来训练普通人组成军队,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武林人士的特质与朝廷的统治模式不符: 个人主义与忠诚问题: 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大多是个人主义者,他们追求的是武学巅峰、个人恩怨、江湖道义,而非对皇权或朝廷的绝对忠诚.............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要论及“武功最强”的男主角,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颇具争议的话题。毕竟,金庸先生笔下的高手层出不穷,每个人物的武功都有其独到之处和不可替代的魅力。不过,如果抛开个人喜好,从武功的境界、实战能力、影响力和对后世武林的改变程度来综合考量,有几位男主角的名字总会被反复提及,其中,张无.............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里,如果论及《神雕侠侣》中郭靖的武功能排第二,那敢称第一的,想来也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那位绝世的“剑魔”,独孤求败。先别急着反驳,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郭靖的武功,那是什么档次?那可是集天下武学之大成,融合了降龙十八掌的刚猛无俦,九阴真经的精妙绝伦,还有一套浑然天成的内功,加上.............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武功招式千变万化,但其中总有一些招式,脱胎换骨,技惊四座,被读者奉为“神级”武功。这些武功,往往不是单纯的力量或速度的比拼,而是将内力、招式、意境,甚至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融为一体,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神级”武功,细细品味它们独有.............
  • 回答
    你说到了金庸小说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时间线越靠后,整体武功水平似乎越往下坡路走。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天龙八部》里那些震古烁今的人物,到了《射雕英雄传》就仿佛是武学相对平缓的时期,再往后到《鹿鼎记》,更是变得像是凡人居多的江湖了。那么,如果将这个“定律”反过来推导,孔子所处的春.............
  • 回答
    如果能有机会踏入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并且只允许我挑选三种金庸笔下的绝世武功,那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但又无比兴奋的问题。我思来想去,结合了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对个人风格的偏好,最终敲定了这三门绝技:第一门:降龙十八掌这可是我心目中的武林至尊,说是金庸小说里最广为人知也最霸气的武功,应该没人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