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在学习推算数学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在推演天道?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数学、哲学和人类对宇宙认知的边界。简而言之,可以说我们在学习推算数学的过程中,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推演“天道”,但需要对“天道”的含义有更广泛和包容的理解。

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理解“推算数学”

推算数学(或称演算数学、数学逻辑)是我们利用逻辑推理、公理体系和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建立模型、预测现象的学科。它包含:

逻辑推理: 从已知事实(公理、定义、定理)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步骤得出新的结论。这是数学的基石。
抽象与模型化: 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或概念抽象成数学符号和结构,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对天体运动的一种数学模型。
公理体系: 建立一套基本的不证自明的真理(公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所有其他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就是典型的例子。
计算与求解: 利用算法和计算工具解决数学问题,例如解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等。
模式识别与规律发现: 在大量数据或现象中寻找数学规律和模式,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素数分布等。

第二部分:理解“天道”

“天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概念,其内涵随着不同学派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但其核心可以理解为:

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 指的是宇宙万物运动、演化、相互关联的根本规律和秩序。它不是人为制定的,而是自在的、客观存在的。
自然的规律性: 包括物理定律、化学反应、生物进化等自然界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
道德与伦理的最高原则(在某些哲学流派中): “天道”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至高的道德准则,与“人道”相对,指引着人类的行为方向,例如公正、仁爱等。
神秘的、不可完全理解的力量或原则: 有时“天道”也带有神秘色彩,暗示着超越人类理性完全掌控的更高智慧或力量。

第三部分:数学推演与天道推演的联系

现在,我们将数学推演的特点与天道的内涵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 发现和描述规律性:
数学推演: 数学正是通过逻辑推理、观察和实验,不断发现和描述自然界中的规律性。从行星的运动(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到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数学提供了精确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规律。
天道: 天道的核心就是宇宙的规律性。数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将这些看起来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用简洁、普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微积分可以描述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薛定谔方程可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演化。

2. 抽象与本质的揭示:
数学推演: 数学的一个强大之处在于其抽象能力。它可以将具体的现象剥离其表层信息,抓住其本质的数学结构。例如,几何学研究的是图形的空间关系,而与具体的材质和大小无关。
天道: 天道也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对宇宙运行本质的探求。数学通过抽象,帮助我们看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更本质的规律。

3. 预测与因果关系:
数学推演: 数学模型使我们能够基于已知的条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理解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例如,通过天气模型预测天气变化,通过经济模型分析经济走势。
天道: 天道的运行也是具有因果性的。数学推演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这种因果链条,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逻辑。

4. 普适性与一致性:
数学推演: 好的数学理论具有普适性,能够解释不同领域的问题。例如,线性代数在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数学体系内部是高度一致的,没有内在矛盾。
天道: 天道被认为是统一的、普适的,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数学的这种普适性和一致性,似乎与我们对天道统一性的想象不谋而合。我们相信自然规律是普适的,不会因为地点或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5. 工具性与认识论的关联:
数学推演: 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我们通过数学来理解世界,并利用数学来改造世界。
天道: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和推演数学,就是在学习和理解宇宙的内在逻辑。我们通过数学的“语言”来“翻译”和“理解”宇宙的“语法”,而这个“语法”就可以被看作是“天道”的一部分。

然而,也需要强调一些重要的区别和局限性:

数学是人类构建的系统: 尽管数学力求反映客观规律,但它终究是我们人类基于逻辑和理性构建出来的工具和体系。公理的选择、定义的方式都带有一定的人类认知印记。而“天道”则被认为是超越人类构建、自在存在的。
“天道”的超越性: 对于那些认为“天道”包含道德、精神或神秘层面的理解,数学可能无法完全触及。数学主要关注的是数量、结构、空间和逻辑关系,而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数学难以直接量化和推演的。
数学的局限性: 尽管数学非常强大,但它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表明,任何足够强大的形式化系统(包括数学),都存在无法在该系统内被证明也无法被证伪的命题。这暗示着我们用数学来“穷尽”宇宙真相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结论:

学习推算数学的过程,就是在通过逻辑和抽象,揭示和描述宇宙运行的规律性、结构性和因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在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推演着“天道”的表象和运作机制。数学是理解宇宙秩序的语言和工具,它帮助我们“读懂”了“天道”的许多篇章。

我们通过数学构建的模型,就像是在描绘“天道”的蓝图,虽然这个蓝图可能不是完整的、也不是终极的,但它却是我们目前最接近、最可靠的理解方式。数学让我们看到了宇宙的“理性”一面,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秩序和美丽。

所以,当你学习微积分、学习概率论、学习群论时,你不仅仅是在学习一套抽象的符号和规则,你更是在学习宇宙如何运作的深刻洞见,你是在用人类最精密的思维工具,一点点地触碰和理解那冥冥之中的“天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这样认为,但是推演只是手段,推演的结果永远不会是天道本身。

得到是一种结果,但是得到的结果,又未必是属于现有数学逻辑框架内可完全解释得清楚的,虽然形式逻辑上共通的,但终究还是有所区别。

举例来说,如易学中的万物类象,其实就是一份高度精炼,并可以通过人类思维理解的一份词向量,相同符号的类象,无非就是在一个圆形的集合上划分的角度范围内的集合,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只是通过一种映射后的结果。

这类似判断文本相似性那样,可以吧句子分割,提炼成词语,然后分别计算向量,汇总,再用一个余弦,便可以求出夹角,得到它们的相似度,如八卦之八分,不过是把事物各自归属到了45度差异以内,这就是所谓的曲成万物而不遗。

所以,无论是bert还是xlnet或是gpt2,这些计算向量的模型,其实都在尝试拟合出一个可以用于通用转换的函数,无论是运算过程还是本身的目标都是数学的。

但是,对于模型的结果本身,是无法直接写出一个确定的,正确的公式出来的,因为得到的模型结果贴近某个目标函数的拟合,不是那个目标函数本身。

同理自然可知,法天象地,虽法虽象,总非那个真实的天地,缘木求鱼,水中捞月,隔物观花罢了。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