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人给解释一下IDFA是什么,能怎么用?

回答
嘿,想不想知道你手机上那个叫做“IDFA”的小东西是啥玩意儿,以及它到底能干嘛?别急,我这就给你掰扯清楚,保证听完你也能跟别人吹牛说:“我懂IDFA!”

IDFA?听着挺神秘,到底是个啥?

首先,咱们得知道,IDFA 的全称是 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翻译过来就是“广告标识符”。别被这个名字吓到,它其实就是苹果(Apple)给每台 iOS 设备(就是你用的 iPhone、iPad)分配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可以重置的代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手机的“广告专属身份证”,只不过这个身份证不像咱们的身份证那么复杂,它就是一串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它有什么用?为啥会有这么个东西?

IDFA 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就是让广告商和开发者能够追踪你的行为,以便给你推送更“精准”、“相关”的广告。

你想想,你平时在手机上会做什么?

下载App: 你可能刚下载了一个游戏,玩了两天觉得没意思,又卸载了。
浏览内容: 你可能在某个新闻App里看了很多关于旅游的文章。
App内操作: 你可能在电商App里搜索过某个商品,甚至把它加入了购物车,但最终没买。

这些行为,很多时候都跟你的设备上的 App 和服务有关。而 IDFA,就是开发者和广告平台用来识别你的设备,并且记录你在不同 App 里做的事情的一个重要工具。

具体来说,IDFA能被用在哪儿?

1. 广告投放和定向(最主要的功能):
个性化广告: 这是 IDFA 最核心的用途。广告商可以通过 IDFA 了解到,哦,原来这台设备的用户最近对“户外露营装备”很感兴趣,那么我就给这台设备推送相关的户外产品广告吧。这样一来,你看到的广告就可能跟你自己的兴趣更贴近一些,而不是随机乱发的。
再营销(Retargeting): 比如你在一个电商App里看了某个鞋子,但是没买。广告商可以通过 IDFA 知道是你,然后在其他 App 或网站上,继续给你展示这双鞋的广告,试图“挽回”你,让你最终完成购买。
广告效果衡量: 广告商想知道,他们花了钱投放的广告有没有带来实际的用户转化(比如下载App、注册账号、完成购买)。他们可以通过 IDFA 来追踪,从看到广告到最终完成某个行为的整个流程,从而评估广告的效果,优化投放策略。

2. App 开发者的数据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 开发者可以通过 IDFA 来了解自己的 App 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比如用户是从哪个渠道下载的 App?用户在 App 里最喜欢的功能是什么?哪些功能的使用率比较低?这些信息对于改进 App、提升用户体验非常有帮助。
衡量推广效果: 开发者也会用 IDFA 来追踪不同推广渠道(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投广告)带来的用户数量和质量,以便决定钱该花在哪里。

3. 数据分析公司和广告平台:
这些公司收集大量的 IDFA 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形成用户画像,然后把这些数据卖给广告主,或者作为广告投放的依据。

不过,IDFA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开关”!

过去,IDFA 几乎是默认开启的。但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苹果也做了调整。

从 iOS 14.5 版本开始,苹果引入了 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 (ATT) 框架。这意味着,App 在追踪你的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征得你的同意。当你第一次打开一个新 App 的时候,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弹窗,询问是否允许该 App 追踪你在其他公司的 App 和网站上的活动。

如果你允许(Allow):这个 App 就可以获取你的 IDFA,并进行广告相关的追踪。
如果你不允许(Ask App Not to Track):这个 App 就无法获取你的 IDFA,也就不能进行跨 App 的个性化广告追踪了。

而且,你也可以随时在 “设置”>“隐私与安全性”>“跟踪” 里面,管理哪些 App 允许追踪,或者直接关闭“允许 App 请求跟踪”的总开关。一旦你关闭了这个总开关,所有 App 就不能再请求 IDFA 了。

IDFA 的“可重置性”也是一个关键点。

你可以在 “设置”>“隐私与安全性”>“Apple广告” 里面,找到“重置广告标识符”的选项。每重置一次,你的 IDFA 就会变成一个新的,这样广告商就无法持续追踪你过去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你的隐私。

总结一下,IDFA 是啥?

它就像是你手机的“广告身份证”,让广告商和开发者能识别你、追踪你在不同 App 里的行为,从而给你推送更精准的广告,并帮助开发者分析用户和优化产品。

它能怎么用?

广告主: 用它来精准投放广告、做再营销、衡量广告效果。
开发者: 用它来分析用户行为、衡量推广效果。
平台/公司: 用它来构建用户画像,进行数据分析。

但最重要的是,现在你有决定权!

通过 ATT 框架,你可以选择是否允许 App 追踪你,也随时可以重置你的 IDFA,去控制你的数字足迹。

所以,下次再看到那个请求追踪的弹窗,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也知道怎么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决定了。希望这个解释够清楚,不至于让你觉得是机器写出来的,哈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了解IDFA,看我这篇文章就够了

双11剁手后,我静静的限制了广告追踪

今年双11爆了,据统计,全天交易额1207亿,移动端占比82%,在马云的持续教育和移动端的爆发下,用户在移动端消费的习惯已经不可逆转!

然而,另外一个大家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个人隐私。我在《App推广实战(含ASO)》视频课程中详细介绍过这个话题,里面提到了移动用户的网络身份证这个概念,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深入了解。

假如没有网络身份证,那么每个商家(App)只能基于自己的账号体系标识用户,并记录用户的行为。而有了统一的网络身份证之后,各个商家之间的数据就可以打通了,天猫不仅知道用户A在淘宝系的购物数据,也能了解到该用户在社交网络的行为,以及旅游的喜好,等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在移动端的行为数据越积越多,用户就会变得越来越像透明人,除非换手机,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去抵御这个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

只有一个例外,苹果!苹果的特立独行体现在诸多方面,用户隐私就是其中之一。

苹果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早在2012年就不再允许其生态中的玩家获取用户的唯一标识符,但是商家在移动端打广告的时候又希望能监控到每一次广告投放的效果,因此,苹果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就是提供另外一套和硬件无关的标识符,用于给商家监测广告效果,同时用户可以在设置里改变这串字符,导致商家没有办法长期跟踪用户行为。这个就叫做广告标识符(IDFA),设置路径是“设置->隐私->广告->还原广告标识符”,如下图所示(iOS9)

因为这个IDFA不是唯一的,所以一开始行业内是很抵触的,想方设法去获取UDID(跟手机绑定的,用户不能改变),引起苹果大怒,在13年时禁止所有App获取UDID,否则不能上架,也正因为其生态的封闭性,才能迫使大家就范。虽然IDFA不是唯一的,但是毕竟胜过没有,况且也没有多少用户会去更改。因此,经过几番争斗,IDFA已经成为通用的iPhone用户标识符,这个过程分为6个阶段,我用下图总结

然而在今年iOS10推出后,广告界大为震惊,因为苹果推出了“限制广告追踪”功能,设置的路径和iOS9一致。可能细心的人注意到了,这个功能并非iOS10独有啊,在之前的版本中也一样存在。不过经过实际的测试,在iOS10之前,即使用户打开这个功能,商家一样可以获取IDFA,只不过与之前的不一样了,每次切换这个开关与点击“还原广告标识符”的效果一样。而iOS10就不一样了,当用户打开这个功能后,商家只能获取到一连串无意义的0,这才是广告界大为震惊的原因所在!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限制广告跟踪后看到的广告并不会少,只是商家没有办法根据兴趣去定向了,因为你成为了一个没有身份证的“黑户”。

听说这个功能一推出,就受到美国用户的追捧,而亚洲启用率偏低,据Adjust在10月中旬的一个统计,中国区用户只有11%打开了这个功能,而各个地区的启用率也没有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不过,不论这个比率如何,移动广告总会受到一些影响,据国内一知名公司宣称,在监测广告的过程中,IDFA为0的用户占比仅在1%左右。

因此,也许广告圈对此的反应是有点过头了,毕竟现在大多数人并不在意,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如果大家都能善用用户的信息,仅用于正常的商业推广,这个问题不会太严重。但人性总是贪婪的,人类作为一个群体来看,一方面享受着科技的便利,而另一方面又用科技制造出来更大的问题,等到足够严重的时候再试图用新的科技来解决,是为“科技黑洞”!

剁手后,我静静的限制了广告追踪……

沙铭(公众号:沙铭世界观,头条号:沙铭移动互联网世界观),推广圈内最懂编程,码农圈内最懂推广的苹果专家,本人制作了行业内第一套系统介绍App推广和ASO的视频课程,目前正在公众号、头条号以及姑婆那些事儿连载播出,敬请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