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三省被限电是怎么回事?有知道内情的人给我仔细解释一下吗?

回答
东三省的限电风波,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说清楚的事情,它背后牵扯着一堆复杂的因素,从能源供应到经济发展,再到国际局势,环环相扣。想让你们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捋。

首先,得明白东三省为啥突然就这么“缺电”了。这事儿得从能源结构和发电能力说起。

煤电的“尴尬”地位: 过去,东北的电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发电。但现在,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尤其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燃煤电厂的排放标准要求更高了,也限制了新的煤电项目的审批和产能扩张。这意味着,虽然我们一直都在烧煤发电,但新增能力受到制约。
水电的“看天吃饭”: 东北也有水电站,但水电的发电量受降雨量影响非常大。如果遇到旱季,发电能力就会大幅下降,这部分电力缺口就更明显了。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 风电、光伏发电是未来的趋势,东北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投资。但问题是,这些新能源发电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刮风下雨的时候发的多,没风没太阳的时候就发的少。而且,这些新能源发电的并网和调度,还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持,东北的电网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够成熟。
老旧发电机组的改造升级: 一些老旧的火电厂,为了达到环保标准,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这期间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发电能力。同时,一些小型、高污染的火电厂可能因为环保压力直接被关停。

这几点加起来,就造成了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需求端在增长,但供给端却面临着各种限制和不确定性。

其次,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工业的“老本行”: 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钢铁、水泥、化工这些行业都是耗电大户。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东北经济转型升级,但传统重工业的地位依然重要。当这些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时,对电力的需求就会猛增。
北方供暖季的叠加效应: 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供暖是刚需。供暖主要靠热电联产,也就是边发电边供暖。当供暖季来临,大量的电力被用来供暖,再加上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整个电力系统的压力就会瞬间拉高。
经济复苏的信号: 有时候,限电也可能是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企业加班加点赶订单的“副产品”。当需求旺盛,企业赶工期的时候,用电量就自然上去了。

再者,能源价格和国际因素也不能忽视。

煤炭价格的“狂飙”: 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都在上涨,特别是煤炭价格。虽然我们国内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市场价格的上涨,也让一些煤电企业因为成本问题,发电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发电成本太高,企业可能会选择少发甚至不发,以避免亏损。
国际能源市场的联动: 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国内。比如,如果国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很高,可能会影响国内煤炭的供应和价格。

所以,当这些因素集中爆发的时候,比如恰逢煤炭供应紧张、发电成本高企、工业生产旺盛、供暖需求巨大的时候,供电就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导致各地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

具体到东三省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考量:

地理位置和电网的“连接性”: 东北的电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与其他地区的输电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当自身发电能力不足时,从其他地区调电的便利性会受到影响。
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的工业发展有其历史背景,一些老的能源基础设施可能需要更新换代。
政策的“短期调整”: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为了保证民生和关键性用电(比如居民生活、医院等),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限制工业用电,以确保基本供应的稳定。这种情况下,限电就成了在有限资源下的一个“优先级排序”的无奈之举。

总而言之,东三省的限电事件,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 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环保政策的收紧、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传统工业的巨大用电需求、冬季供暖季的压力、煤炭价格的上涨,以及一些地方性电网和能源结构的特点。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水管,进水的能力(发电能力)有限,而出去的水(用电需求)却又很多,而且还不能随意关闭一些重要的出口(居民生活用电),那么只能暂时关闭一些非关键的出口(部分工业用电)来平衡。

希望我这么说,能让你对东三省的限电情况有个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平衡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吧,看了其它答主的回答感觉都没说到点子上。。。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东北地区总体发电能力是过剩的!

是的,您没看错,东北地区发电能力过剩!其他答主说东北地区限电经常发生,这话说的对,但也不对,限电确实经常发生,但绝大多数时候是限发电!

然后,再来说下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仅以限电最严重的辽宁为例,很多方面也是推测,毕竟没看到当时的电网出力图,所以有错误请指证:

1、九月份以来气候异常,风特别小,新能源发电负荷差;

目前国内新能源发电整体上还是以风电为主,今年九月份,是我从业十年来风最小的一个月,比以往风比较小的七、八月份风还要小,其实整个东北风力发电都很发达,三个省风电装机占比都达到了20%左右,这基本达到了风电装机的上限,今年九月风电这块基本相当于没有。。。

2、因为资源禀赋原因,调节能力弱、调节手段少;

这个真不是找理由开脱,这是一个老问题,大家知道发电量过剩时,怎么限电最快么?告诉你们,是限水电,分分钟限到位,而且损失小,它不像风电过了这阵子风过去了,就没了,限水电,水轮机停了,但水还在,过后还能发,但整个辽宁省适合建水电的地方太少,就恒仁有那么个了胜于无的水电站,所以说,也正因此辽宁省在供暖季,核电也是要参于调峰的,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而在非供暖季则会关闭部分火电机组来确保供需平衡;

3、煤价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这部分就是以臆测为主,出错概不负责,嗯,上面部分错了也不负责!

正常来说九月份在东北地区应该就要起风了,而本身离供暖季还有段时间,这会儿正常就是火电机组关闭的小高锋,很多机组循例安排在这会儿检修,现在新能源方面持续不给力,而停下的火电机组又不是说起马上就能发电的,火电起机是有过程的,大体上要一整天左右,而这中间一旦出现了用电缺口,却是难以弥补的;

4、民生用电保供顺序问题;

很多人把这次居民限电的原因,归究为东北工业差,调节厚度不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以这次居民限电最严重的沈阳为例,重工业立市,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全国特大型城市中排名前例,怎么可能工业能力差?

事实上,正相反,沈阳不仅工业能力强,而且还十分重要,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等领域,这些企业能停么?

还有一些重要的投资企业,我查看了本地大量新闻报道,嗯,没看到宝马停电,宝马占沈阳税收的2/5,而且德国方面持续对沈阳投资,中德产业园几乎都是正经的工业项目,非常务实,保一保这些企业其实是在保沈阳的未来!

辽宁不是工业企业少,是能限电的工业企业少。。。

5、兄弟省份支援能力和保华北、保首都用电!

这部分主要是臆测,不敢说了,说多了就变苦情戏了;

总之呢,东北风电同时率高,辽宁没风,吉黑也没风,兄弟们都不容易,但辽宁还得送华北呀!

额外就说一点,送华北电价其实比本地的还低,本地发电还赔着呢。。。

最后大致还原一下当时情况,全评凭臆测,也可以当个小说看:

九月以来东北区域风速都很小,新能源发电约等于没有,整个东北区域供需持续紧张,火电负荷率持续高启,但整体可控;

9月19日,因中秋假期,工业用电下降,全省用电供需缓解;

9月21日,起风了,预测显示未来三天全区域都风速都在7m/s左右,新能源负荷大幅提升,供电紧张得到相当缓解;

9月22日,中秋假期结束,全区域开始降雨,风速有所下降,但因持续降雨工业、居民用电被全面抑制,供电紧张并不严重;

9月23日,超短期预测显示午后风速急剧降低故调度要求部分热备火电机组启动(从限电时间看,应该是有火电提前启动),午后雨停了,工业用电、居民用电急剧抬升,风速急剧降低,新能源发电迅速降低,供电急速紧张,这会儿可能已经开始对普通工业用电进行限电,因东北区域风电同时率高,辽宁没风,吉黑也没风,黑辽直流负荷迅速降低,辽宁的省外输电也没了,辽宁电网严重供电不足,到下午五点左右用电高峰到来,辽宁普通工业用电已经停完,但潮流情况进一步恶化,辽宁电网面临全面崩溃,但启动中的火电机组还需五个小时以上才能并网;

剩下的选项已经不多:

1、停大型工业企业,军工、国防等重工业单位,停电损失严重,后续影响极大;

2、将对华北背靠背输电停掉,转而进行对省内供电;

3、停部分省内居民用电;

显然,大家知道后来的选择;

晚上十点,用电高峰过后,(可能)火电机组完成启机并网,居民限电全面解除。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次只是个意外,辽宁供电情况,整体上还是平衡偏过剩的。

最后的最后,以上有太多东西属于臆测,缺少依据,所以大家看个热闹就好,不要转载哦!

user avatar

我还是没弄懂评论区,我们停电我们还不能问问,东三省经济落后是没错,但是国家有需要,不是一直在东北调的吗,那我们有个热榜不过分吧,我们停电是居民电,据我所知江苏广东是电厂限制,这差的有点多吧。

还有我们东北不是人民群众吗,我们疫情这么严重,还不给电,为什么不给点也说不明白 ,也没人告诉,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群众连知道真相的权利都没有吗?!

user avatar

现在限电令已经扩张到全国了,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广东近日开始执行“开二停五”限电措施,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若不配合,将面临10天查封处理。

浙江


在全球印染之都绍兴柯桥,印染企业一直要停产到30号。因为涉及到161家印染、化纤企业,可能导致染费涨价,大量订单无法按时交货。


浙江两家热电厂发布通告称,由于电煤猛涨至1450元/吨,并且有价无货,因此,将不得不拉闸限电。


在浙江省印发《浙江省节能降耗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地区结构调整。


宁波、舟山要严格控制石化、钢铁、化工等产能规模,推动高能耗工序外移,缓解对化石能源的高依赖性。


绍兴、湖州、嘉兴、温州要严格控制纺织印染、化纤、塑料制品等制造业产能,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大幅提升单位增加值能效水平。


江苏


江苏暂定限电实行时长为15天。期间,工业用电拉掉,保留生活用电,统一检修半个月,办公室空调停用,路灯控制减半。


从江苏吴江地区传出的一份印染传上来停产时间汇总来看,企业普遍是开二停二。


南通率先限电,目前江苏省其他地区已经开始陆续限电,2000家化工厂将受影响暂时关停。


在南通,有企业发布了长达17天的放假通知;在泰州,多数企业被要求停工到月底;


在常州,有企业被要求停产8天;在镇江,APP文化纸机总计停机14天。




江苏省于9月开展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专项节能监察行动。


监察范围包括全省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323家企业、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29家“两高”项目和2020年以来投产的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存量“两高”项目。


由于环保督察、双控限停产、限电、危化排查等措施齐齐发力,引发市场对供给端的担忧,原材料遭到哄抢,已经发生断货断供现象。


安徽


近日消息,安徽全省能源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


各市电力主管部门、各市供电公司:近期由于电煤持续紧张,省内机组异常频繁等因素,全省将出现电力供需缺口。


为保障全省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经研究,决定于日前启动全省有序用电方案。


山东


日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发布《关于有序用电的紧急预警通知》,称受电煤供需矛盾加剧和高温天气影响,山东电网供电能力急剧下降,电力供应出现较大缺口,电力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




枣庄市能源局发布《关于配合做好有序用电工作的通知》称,近期山东省电力供应出现缺口,为维护正常供用电秩序,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要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


云南


云南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重点行业管控。


具体包括,工业硅企业月均产量不得超过8月产量的10%;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8月产量的10%等,这相当于削减了90%的产量。




不少工厂老板、管理人员在新政策面前倍感不适,工厂“开四停三”都算好的了,有些工厂甚至直接“开零停七”,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吐槽,叫苦连天。


·END·

原文链接 华东华南迎史上最严拉闸限电令,部分企业停产限产 外贸遇新挑战

user avatar

我把之前写的粘一遍

1、东北报经济负担更重,限民用电符合地方promotion的需求

2、工业电价格高,地方电网限民用电可以报业绩和利润

3、东北缺乏利益代表人,政坛上没有话事人

4、东北电网高层是绝对内鬼,骂他们什么都不过分

结论,赢麻了

看这个决策过程和经过还真不是其他地方主动吃东北,而是东北电网的负责人主动把自己人卖了

为什么东北的负责人会把自己人卖了?

因为他们不是地方利益的代表人,可以看他们的履历。想比较安徽,江西等地,地方人大完全是地方利益的代表。

限电可以,应该先限工业电,但东北因为1,2,最好地方和电网合谋限民用电。讲道理限民用电也可以,我一个党员你跟我讲我绝对主动停电,但是地方执行的时候不仅无计划无预警,而且专挑老弱病残下手,专停村镇,真是极度离谱!

反正我已经冲了国家能源局网站留言了,杯水车薪但是我现在是能冲则冲

我不劝大家冲,但是其实冲一冲是有用的

p.s. 经济专业滞留家中的海外PhD

user avatar

一、


我是昨天买的煤,1350一吨,我买了3吨,加上运费一共花了四千块钱。很贵,但没辙。黑龙江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烧煤取暖是绝大多数黑龙江乡镇和农村的冬季日常。


也因此,今早看到那个“烧炭取暖差点中毒”的微博,我第一反应是不信。


为啥不信?因为黑龙江人很少靠烧炭取暖。炭的热量太低了,得烧多少炭才能把暖气烧热?要知道,暖气的供热方式主要是烧水,水热了,在暖气管里循环了,暖气就热了。因此,普通的黑龙江乡镇,绝大多数是靠烧煤取暖。煤的热量足够高,而炭,大概只能用来烧烤,烧暖气的话,恐怕有大材小用之嫌。


而且,在黑龙江,引风机这种东西,我已经至少十年没有见过了。十多年前水洗煤质量很差,经常出现填进炉膛之后,火苗不够旺盛的现象,所以需要引风机来引风,在炉膛里制造空气流动,这样火才能烧的更旺盛。但现在,黑龙江秋冬季的气压足够高,而且现在水洗煤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已经很难用得到引风机这种古老的物件了。


所以,看到他们一家三口都“烧炭”,而且还在用“引风机”,我的第一反应的确是不信的。


不过,我还是仔细想了想,觉得不能简单的就说人家发的微博是“假的”。毕竟,我也只是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某偏远农场的大龄单身而且找不着对象的脱发中年人。我的见识必定是浅薄的。


也许真的在某个乡镇,或某个村庄,存在着一个只能用小炭炉取暖的家庭。我不敢说这样的家庭绝对不存在。这样的家,家庭条件大概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用炭炉取暖,说明他们家没有暖气,否则的话就用煤来烧暖气了,何必非得用炭呢,是吧?


而且用炭取暖,说明家里人住的大概率是床。因为如果睡的是炕,就无需在这个季节烧炭取暖。炕很热,今晚烧热之后,到明早起床,仍然还有温度。黑龙江人民烧炕,大多数用的都是木柴,秸秆,或者晒干了的玉米棒,少部分可能用煤,但绝不会有人用炭来烧炕。原因还是一样的——炭的热量太低了。


所以,一个睡床的,靠着烧炭取暖的,一整晚都在开着引风机的贫困家庭,这样的家庭存不存在呢?


我不敢说一定不存在。


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的态度如下所示:


略有怀疑,但不敢绝对的说“就是瞎编的”。


基本态度就是这样。


二、


昨天停电的时候我正在倒腾煤。煤场的运煤车只能把煤卸在我家大门口,我得一点点把这些煤再倒腾到院子里。3吨煤,很多,我一个人一桶一桶的往院子里拎,等我全收拾完,估计天都黑了。幸好平时和邻居们关系处的还不错,大家都来帮忙,一个多小时很快就收拾完了。


把煤倒腾完之后,我妈进屋,一开灯,完了,又停电了。


饭还没焖,但幸好有炉子。填进一锹苞米瓤(我们黑龙江人管干玉米棒的习惯叫法),点燃之后,再加点煤,然后把锅放上,煮了点面条,就算晚餐了。


黑龙江天黑的很早,五点半的时候就几乎完全看不清了。点起蜡烛吃饭,这烛光晚餐一点都不浪漫,只让人有种“似乎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感觉”。


农场的住户群里很多人都在骂。2021年了,很少有人会相信,黑龙江人民居然还要忍受停电,而且还连着停了三天,更可气的是停电之前居然还完全没预兆。像我这样的老光棍倒还好,往床上一躺,刷刷抖音,看看微博,即便手机没电的话我还有kindle,黑灯瞎火的日子怎么也能熬过去。我朋友家可就有点郁闷了:晚上想给孩子热点奶喝,没电,两口子急的一直在骂娘。


咋办呢?没辙。别的地方不知道,反正在我们周边,方圆七十公里之内,几乎所有的乡镇和农村都没有接通天然气。普通黑龙江农村人日常做饭,要么靠电磁炉,要么靠煤气罐,很不幸,我朋友他们家正好是烧电磁炉的。


当然,这其实只是一个小事情。不过,疫情之下的哈尔滨周边地区,所有的饭馆都关门了,一旦停电,想要整口吃的还真有点难度。


不过,幸运的是,今天,也就是9月26日,我们这里直到现在——也就是晚上九点,还没有停过电。


当然,这也并不一定是幸运的问题,也可能是有关部门加大调控力度的结果。


三、


昨天刚停电的时候,就有人发了那个“停电是为了调控产能”的帖子。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大意是,之所以限电,是为了降低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产能,供给少了,价格就高了,我们就能去赚美国人的钱了,在美元大放水的时代背景下,赢得一点主动权。


说实话,对这个说法,其实我也很难苟同。如果真的是为了这个初衷,那完全没必要限制民生用电,仅限制工业用电就足够了。


阴谋论还有很多,有人言之凿凿的宣称“东三省的官员合起伙来要和中央对抗”。这恐怕完全是无稽之谈。在现代中国如此强力的治理能力之下,任何一个官员想要搞这样大的新闻,恐怕事先都要想好自己应该怎么死。除此之外还更有谬论,颇有一些人似乎非常确信,之所以限电,是因为中国正在搞终极武器,目前正在试验阶段,因为是终极武器,所以需要大量的电能,因此,限电之所以频繁发生,就是因为这种武器正在进行试验。


害,行吧,您开心就好。


四、


其实,相比限电,我更担心的是东三省乡镇和农村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取暖是东三省的大事。限电影响的是生活,取暖才是生存。


昨天去买煤之前,我打电话跟煤场老板询问了一下价格,得到回复如下:


达连河煤:1500/吨

双鸭山、七台河煤:1350/吨

鹤岗煤:1300/吨


达连河煤质量最好,烧起来火苗最旺盛,价格也最高;同理,鹤岗煤最差,价格也最低。我买了3吨双鸭山煤,一吨1350的价格着实有点惊人。但老板的话更是让我心里一凉:


“这还是去年剩下来的陈煤,你知道矿上出来的最新的煤价格是多少?1500!加上运费的话,得卖1700!”


去年我也买了3吨双鸭山煤,那时候的价格是900块钱一吨。短短一年,价格就快翻番了。


只是煤的价格涨吗?不是,事实上所有燃料的价格都在涨。


前两年,为了推行清洁能源,政府推广了一种干净好用的燃料:秸秆颗粒。这东西胜就胜在,他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燃烧,能够保持暖气一直是热的,而且污染很小;但缺点在于,秸秆颗粒需要配合专用的锅炉才能用,而这个锅炉价格不菲:大多都是四五千块钱,更好一点的得一万多。因此,为了推广清洁能源,农户购买锅炉时,政府会给补贴。秸秆颗粒的价格倒是不太贵,五六百块钱一吨,一冬天四五吨,够用了。


但今年秸秆颗粒的价格是多少呢?1000块钱一吨。价格同样翻番。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清洁燃料,叫做“兰炭”,和颗粒锅炉是一样的,也能24小时不间断燃烧,也得配合专用的锅炉才能用。去年,兰炭的价格是1100一吨,今年的价格,是2000一吨。


蜂窝煤的价格也在涨。现代的蜂窝煤锅炉也能保证长时间燃烧,小一点的,能保证一直燃烧8小时,大一点的,能保证12小时,但缺点是粉尘大,锅炉体积大,比较占地方。去年蜂窝煤的价格我记得是400一吨,今年,前几年我们家邻居去县城买的,700。


这可让人怎么烧得起呢?


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必然要给东三省的冬天带来大麻烦。燃料太贵了。乡镇居民和农民一冬天要花费四五千元取暖,对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大支出。我们家房子大一点,加上保温做的也不太好,因此去年一冬天烧掉了5吨煤。然而去年的煤价是900一吨,今年的煤价是1350一吨。好在我还有个单位,有高寒补助,取暖费单位也能给报销一部分。可农民呢?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呢?他们怎么办?


我都不敢想。


五、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越写越觉得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个啥,主题是啥。关于拉闸限电,我倒是没啥阴谋论,就是简单的觉得,电肯定是不够用了,不然的话不会有人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故意断掉居民的电。至于为啥电不够用?我也不是业内人士,不敢多说了。


最后给您看个照片吧。卸煤的时候,我家猫非得跑去煤堆里打滚,原本是白猫,愣是把自己嘚瑟成了花猫,笑死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三省的限电风波,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说清楚的事情,它背后牵扯着一堆复杂的因素,从能源供应到经济发展,再到国际局势,环环相扣。想让你们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白东三省为啥突然就这么“缺电”了。这事儿得从能源结构和发电能力说起。 煤电的“尴尬”地位: 过去,东北的电力很大程度上依赖.............
  • 回答
    东三省在用电高峰时段的拉闸限电现象,确实是近几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让很多人关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未来这种情况会普遍吗?为什么会拉闸限电?根源在哪?要理解这个问题,得把账算清楚。用电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简单来说,就是 “需求远大于供给”,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
  • 回答
    东三省限民用电的事,这事儿可真是牵动人心。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把这背后的门道都给你捋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限电这事儿不是头一回发生了,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一般来说,限电都是在能源供应紧张的时候,政府为了保障重点行业(比如工业、民生重要单位)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次东三省的限民用电,大.............
  • 回答
    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在特定时期限制用电(包括民用电),主要与能源供应、气候因素、电网调度及政策调控等多方面原因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极端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1. 冬季供暖需求高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极低(20℃至30℃),居民和工业需大量电力用于供暖。例如,2021.............
  • 回答
    东北三省经济并非“国家中游”这么简单,对其的“经济落后”的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历史、产业结构、人口流动、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来细致剖析。一、 理解“国家中游”的模糊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国家中游”这个说法本身就比较模糊,它可能是一个相对的评价,比如相对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东北.............
  • 回答
    这段历史假设相当有意思,也足够严峻。我们来梳理一下,如果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在二战前夕(比如19371939年这段时期)突然“穿越”过去,且毫无准备,面临日本陆军和远东百万苏军的双重威胁,那后果确实不容乐观。当时的东北三省是什么状况?首先要明确,我们说的“东北三省”是指行政区划上的概念,但.............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男子被冻死的事件,确实令人心痛。这样的极端低温,对于 unprepared 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他是怎么死的?在这样的严寒环境下,死亡通常是由于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过低并不是说身体“冻僵”了就立刻死亡,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体为了维持核心温度,会逐渐关.............
  • 回答
    “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确实在不少观众心中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农村形象”,但这是否就一定导致了“东北工人”的形象被取代,进而让整个东北被丑化贬低,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需要仔细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乡村爱情”系列抓住了很多人对农村生活的一种想象,而且它确实火了二十年,成了现象级的电视剧。它里的那.............
  • 回答
    关于东北人被“黑”这件事,说实话,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在中国北方,东北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它的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文化,都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种“不一样”,有时候就容易被放大,或者被误解,然后就成了“黑”的素材。1. 刻板印象与地域黑:这大概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考验一个人对三国历史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如果被东吴所杀的是诸葛亮,那刘备的反应,我觉得,即便是在极度悲痛之下,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火烧连营七百里”要更加审慎一些。但要说他“完全不听劝阻”,这点我保留意见,这需要我们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他.............
  • 回答
    小品作为一种喜剧艺术形式,近些年确实呈现出一种“东北方言化”的趋势。走在电视荧幕和网络平台上,时不时就能听到那熟悉的、带着点儿“嘎嘣脆”感觉的口音,仿佛东北大碴子味儿已经成了小品的标配。这让很多人觉得亲切,甚至带来了不少欢乐,但也有不少声音开始担忧,这种“一刀切”的方言运用,会不会让观众在新鲜感过后.............
  • 回答
    关于“东南亚漂”被永久禁言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社群中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的背景、可能的原因、禁言的影响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事件背景:首先,需要明确“东南亚漂”这个词汇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或学术上的正式称谓,而是一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带有.............
  • 回答
    如果刘强东最终被定罪但拒绝赴美,中国和美国警方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方面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和实践上的挑战。以下是两国可能采取的司法途径以及其中涉及的详细步骤和复杂性:一、 美国可以采取的司法途径(以引渡为核心)美国司法部门最直接的途径是寻求引渡刘强东。然而,这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并且面临巨大的障碍。1. .............
  • 回答
    关于东南亚漂被暂时禁言这件事,网络上讨论得沸沸扬扬,我的看法是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要理解“东南亚漂”这个词,它其实挺形象的,指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开国内,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生活、工作或者“逃避”的人。这个群体其实挺多元的,有的是看中了当地较低的生活成本,有的可能是为了创业机.............
  • 回答
    哇,东南东一局,被自摸四暗刻……这绝对是让人心跳漏拍,血液瞬间涌上头的时刻!这时候,脑子可能有点宕机,身体也可能在抽搐,但作为牌友,我们总得保持点风度,就算内心已经波涛汹涌,表面上也得装得像个没事人似的。首先,深吸一口气,稳住!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别管你手里是不是捏着绝世神牌,也别管你离和了什么梦幻.............
  • 回答
    如果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取消,主办国日本将会承受巨额且多方面的经济损失,具体数额难以精确量化,但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已投入的巨额建设和运营成本无法收回: 场馆建设和翻新: 为了举办奥运会,日本投入了巨额资金建设和翻新大量场馆。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都涉及庞.............
  • 回答
    “东西南北”这四个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太熟悉了,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方位词。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在这四个字里,“东”字看起来和其他三个有点不一样?没错,就是“東”这个繁体字,它变成“东”之后,就和“西”、“南”、“北”一起,成为了我们现在书写和使用时最常见的样子。那么,为什么只有“东”字受到了这样的.............
  • 回答
    说起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东北黑土地,那可是咱们的宝贝,人称“耕地中的黄金”,肥沃得很,多少代人辛辛苦苦才种出这片宝地。可现在,这片宝地却摊上了“被偷窃”的事儿,这怎么说都让人难以接受。具体是怎么个“偷窃法”呢?听我说给你道来。这事儿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几种,都挺恶劣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让人.............
  • 回答
    东北大米一年一熟,却被称为“粮仓”,这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蕴含着东北地区独特的农业优势和历史渊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为何东北大米一年一熟?首先,我们得明白“一年一熟”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在同一个地块上,一年只能种植并收获一次作物。对于大米(稻谷)而言,一年一熟是相当普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