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被东吴杀的是诸葛亮,刘备还会不会不听劝阻急于报仇?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考验一个人对三国历史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如果被东吴所杀的是诸葛亮,那刘备的反应,我觉得,即便是在极度悲痛之下,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火烧连营七百里”要更加审慎一些。但要说他“完全不听劝阻”,这点我保留意见,这需要我们仔细掰扯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他不是一般的谋士,也不是普通的将领。他是刘备从一介草莽走到天下三分的重要功臣,是刘备生命中除了关羽、张飞之外,最重要、最信任的伙伴。诸葛亮就像刘备的精神支柱,是刘备施政、用人、军事战略的定海神针。刘备对他的信任和倚重,绝非“君臣”二字可以概括。

历史上,关羽之死对刘备的打击是巨大的。关羽是刘备的“桃园结义”兄弟,是早期陪伴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关羽的死,直接触动的是刘备最深层的情感,是对兄弟情义的背叛,是对当年誓言的践踏。这种情感冲击,加上他本身的英雄气概和对蜀汉天下的大业抱负,使得他即便在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下,依然无法克制复仇的怒火。

而如果死的是诸葛亮,情况会有所不同。

悲痛的性质和影响会有所不同:

情感冲击层面: 诸葛亮虽然备受刘备敬重,但终究是臣子,而非结义兄弟。他的死,更多的是对蜀汉事业的巨大损失,是对刘备政治和军事上的沉重打击,是对自己人生规划的巨大破坏。这种悲痛,更多的是一种事业上的、战略上的、精神上的“失血”,而非像关羽之死那样,直接触及到最原始、最激烈的兄弟情仇。
“失去”的含义不同: 关羽的死,是失去了一个在战场上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一个能够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一个能够与曹操、孙权抗衡的关键棋子。诸葛亮的死,是失去了一个总揽全局的战略家,一个能够制定长远规划的智囊,一个能够稳定朝政的政治家,一个能够号召人心的精神领袖。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之死对蜀汉根基的动摇,甚至比关羽之死更加致命。

刘备的性格在面对不同性质损失时的反应:

刘备的“仁德”与“雄才”: 刘备虽然以“仁德”闻名,但他也绝非迂腐之辈。他对天下大业的执着,对恢复汉室的决心,是驱动他前进的根本动力。他有血性,有冲劲,但他也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战略地位: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是刘备“隆中对”的制定者,是刘备统一天下的总设计师。刘备非常清楚,没有诸葛亮,蜀汉的大业很难实现。诸葛亮之死,意味着他毕生的心血和宏图都将付之东流。在这种巨大的战略损失面前,刘备的愤怒和悲痛,很可能会转化为更深沉的、更冷静的思考。

那么,刘备还会不会“不听劝阻急于报仇”呢?

我认为,“急于报仇”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但“不听劝阻”的可能性会减弱,并且报仇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愤怒是必然的: 毕竟是东吴杀害了自己的重臣,而且是在自己最需要他的时候。这种背叛和杀戮,是刘备无法容忍的。他会愤怒,会想报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刘备“英雄”气质的一部分。
劝阻的有效性: 诸葛亮是刘备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有智慧的劝阻者。在关羽之死时,诸葛亮虽然心中悲痛,但也可能在劝阻刘备时,会侧重于“审时度势”、“不可意气用事”,强调“大业为重”。如果诸葛亮是死于东吴之手,那么劝阻刘备的,很可能就是诸葛亮身边的其他人,比如蒋琬、费祎,甚至是诸葛亮死前可能留下的遗命。这些人虽然不如诸葛亮那样能在刘备心中有“神”一样的地位,但他们的劝说,会更着重于“策略”和“长远”考量,这可能会让刘备多几分冷静。
复仇的方向和策略:
更侧重于“战略报复”而非“纯粹泄愤”: 如果诸葛亮是死于东吴之手,刘备可能会意识到,直接发兵攻打东吴,如同历史上那样,可能并不能真正为诸葛亮“报仇”,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最终让诸葛亮的心血白费。他可能会更倾向于寻找更稳妥、更有针对性的报复方式。
可能的策略:
联合曹魏: 既然东吴背叛,刘备可能会倾向于暂时放下与曹魏的仇恨,寻求联合曹魏共同对付东吴。这需要极其高超的政治手腕,但考虑到刘备早期的“联吴抗曹”,在失去诸葛亮后,他可能更需要倚重这种战略性的联盟。
内部整顿,等待时机: 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能力,刘备是看在眼里的。他会深知,如果自己贸然出兵,很可能将蜀汉拖垮,让诸葛亮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他可能会选择先稳定内部,整顿军备,培养新的能臣,然后伺机而动,对东吴进行更致命的打击。这是一种“卧薪尝胆”式的复仇,虽然过程痛苦,但更有可能成功。
对东吴的经济和外交制裁: 也许刘备不会直接开战,而是通过切断贸易、在国际上孤立东吴等方式,逐步削弱东吴的力量。
“火烧连营”的极端行为,其背后也有对关羽的“失去”和对东吴背叛的“愤慨”。 如果是诸葛亮之死,刘备的愤怒可能更会体现在“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让东吴付出代价,同时又不葬送蜀汉”的思考上。

总结来说:

如果被东吴杀的是诸葛亮,刘备依然会极度悲痛,依然会想要报仇。但是,由于诸葛亮在刘备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蜀汉大业”,刘备在报仇的决心上,或许会掺杂更多的“战略性”考量。他很可能会在悲痛之余,比历史上更加审慎地听取来自蒋琬、费祎等人的意见,倾向于采取更具策略性和长期性的报复方式,而非一股脑地将自己和蜀汉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细节的改变,会导致事件走向的巨大差异。诸葛亮之死,对刘备而言,是失去了一位“国之栋梁”,而关羽之死,更是触及了他最核心的“兄弟情义”。这两种失去,虽然都令人心痛,但在刘备的反应上,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侧重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不会。

刘备敢大举对东吴兴兵,因为大本营有诸葛亮,完全放心。

如果换成诸葛亮死了,他跑出去复仇,成都的事交给阿斗吗?

刘备对孔明的器重和信任,绝不低于关张,而且还多了一份敬重。

所以感情是真感情,但刘备也不是愣头青了,会考虑大局的。

user avatar

诸葛亮要是死了,谁劝阻刘备不要报仇啊?

荆州用武之地,被人抢了,重臣被人杀,刘备打还是会打的。

再退一步说,诸葛亮即使被东吴捕获,也不可能杀的。为啥?就凭他大哥在东吴的地位。

诸葛瑾在三国志里的传是跟张昭顾雍一起的,孙权多年的老部下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然后,诸葛瑾后来在东吴封的是大将军。儿子诸葛恪是孙权托孤重臣。这种地位的人,亲弟弟被俘你觉得孙权是哪根筋不对要杀他?刘备抓了诸葛瑾会直接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考验一个人对三国历史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如果被东吴所杀的是诸葛亮,那刘备的反应,我觉得,即便是在极度悲痛之下,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火烧连营七百里”要更加审慎一些。但要说他“完全不听劝阻”,这点我保留意见,这需要我们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他.............
  • 回答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各有其强盛之处,也各有其局限。若以曹魏的国力为100为标杆,来衡量东吴和蜀汉的实力,那大致可以这样说:东吴的国力,或许可以比作70到75之间。东吴占据了长江天险,坐拥富庶的江南之地,这是其最大的优势。南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粮食和丝绸,能够养活和装备数量庞大的军队。更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问题,确实,如果东吴能在关羽发动樊襄之战时抓住机会攻打合肥,将极大地契合两国当时的战略需求,并可能对三国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个“如果”: 一、 蜀汉的战略需求与关羽发动樊襄之战的背景蜀汉的目标是恢复汉室,其核心战略是“隆中对”,即“跨有荆益,保其.............
  • 回答
    要回答“有没有东吴投降蜀汉的将领?”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关系。历史背景与东吴蜀汉关系东吴和蜀汉是三国时期并立的三个主要政权之一。虽然在表面上,三国之间是彼此对抗、互相攻伐的关系,但在某些时期,也存在着合作联盟,特别是孙刘联盟对抗曹魏。然而,联盟的稳固性并不高,随着时局变化,联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假设,它触及了三国历史中最核心的战略问题之一:地理与国力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如果蜀国和东吴的国力和地理位置对调,诸葛亮真的有可能北伐成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蜀国和东吴各自的优劣势,以及这种对调会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清楚,所谓的“国力”不仅仅是.............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决定中国三国鼎立格局的经典战役。如果刘备势力缺席,东吴单挑曹操,这场历史的走向会因此改写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刘备的加入对于赤壁之战的东吴来说,并非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提供.............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如果”。刘备得益于荆州,才有了与曹操抗衡的基础,随后又从荆州迁民入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根基。如果刘备入蜀稳定后,选择将荆州归还给孙权,并且还做了那样一番细致的安排,历史的走向无疑会截然不同。咱们不妨抽丝剥茧,细细推演一番。首先,刘备的战略考量与孙权的反应:刘备入蜀,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要回答“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东吴会杀他吗?”,我们需要从当时东吴的主要决策者孙权的角度,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孙权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能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且与曹魏、蜀汉分庭抗礼数十年,绝非等闲之辈。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换了是我刘备,在得知我二弟关羽身死的消息时,心中的怒火和悲痛,定然如滔天巨浪,要把整个东吴都吞没。然而,身为君王,我不能只凭一时意气用事,更不能让兄弟的牺牲化为泡影。我一定会东进伐吴,但绝不会是头脑发热,一腔热血的莽撞之举。这其中必然有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考量。首先,复仇是必须的。关羽.............
  • 回答
    关于王朗和华歆为何未能在东吴任职,以及假若他们未被曹操招揽,在东吴建立后可能获得的地位,咱们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王朗和华歆这两人,在三国这个大舞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曹操的势力是深度绑定的。他们都是扬州人,早年都在各自的家乡或郡县任职,但随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们的命运之轮便开始向曹操那里倾斜.............
  • 回答
    孙权若在逍遥津被活捉,这绝对是东吴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时刻。孙权其人,虽然勇猛果断,但绝非那种会因为个人安危就抛弃国家利益的昏君。他深知江东的力量来源,也明白自己作为“孙吴”象征的意义。因此,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我认为非常低。首先,我们得分析孙权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孙权年轻时就接管了孙策的基.............
  • 回答
    东吴若要争取统一天下,战略选择上确实面临“北上进取”与“西进占据长江防线”的两难。从孙权所处的时空和东吴本身的国情出发,这两条路各有优劣,也决定了东吴统一之路的艰辛与不确定性。一、 北上进取: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阳谋北上进取,目标是直接挑战曹魏,夺取中原,这是最能直接实现统一的战略。东吴自孙策开基,长江.............
  • 回答
    建安十六年,孙夫人回东吴,若将阿斗一同带走,其影响之深远,绝非寻常的政治博弈所能概括,而是一场可能改写三国格局的巨变。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两个女人、两个孩子的情感纠葛,更是荆州、东吴、以及 nascent 的蜀汉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算计。首先,从政治角度看,这绝对是一记狠棋。孙夫人,名曰孙尚香,乃孙.............
  • 回答
    周瑜若活到219年,东吴是否还会偷袭荆州,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周瑜的性格特点、当时的政治格局以及孙权的态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一番推演和分析。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 正史《三国志》记载: 周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享年36岁。关羽在.............
  • 回答
    这桩买卖,说起来简单,要真做起来,可就复杂喽。刘备主动让出荆州,这可不是小数目,孙权要接手,代价绝对不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当时是啥光景。他刚跟曹操在赤壁打赢,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刚拿了荆州,就像刚吃饱的狮子,正寻思着下一步往哪儿扑呢。这时候让他主动让出荆州,就.............
  • 回答
    历史的车轮一旦偏离既定的轨迹,接下来的演变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如果孙刘联盟坚不可摧,共同的敌人曹操最终被消灭,那么刘备,这位被誉为“仁德之君”的汉中王,又会如何对待那位曾经的盟友,如今却肩负着统一大业最大障碍的孙权呢?这可不是一桩简单的结盟关系,而是两个雄心勃勃的势力在争夺天下,其中夹杂着情分、利益.............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冰天雪地的东线,战火狼烟弥漫,泥泞的战壕里,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位身穿星条旗战袍的战士出现在这里,那场景该是何等震撼?美国队长,这位来自另一个时代的超级士兵,被派往东线,对抗那被称为“东线南路德军”的敌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想象的场景。首先,得考虑他如何被“派到.............
  • 回答
    驻日、驻韩美军如果被撤离,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层面都可能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其影响将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而且很难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概括。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简单增减,更牵动着地区安全架构的根本。一、 地缘政治与军事态势的剧变:1. 朝鲜半岛的紧张升级: 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韩.............
  • 回答
    如果刘强东最终被定罪但拒绝赴美,中国和美国警方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方面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和实践上的挑战。以下是两国可能采取的司法途径以及其中涉及的详细步骤和复杂性:一、 美国可以采取的司法途径(以引渡为核心)美国司法部门最直接的途径是寻求引渡刘强东。然而,这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并且面临巨大的障碍。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