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刘备方面愿意将荆州地区让渡给东吴(吕蒙袭三郡之前),孙权需要付出多大代价?

回答
这桩买卖,说起来简单,要真做起来,可就复杂喽。刘备主动让出荆州,这可不是小数目,孙权要接手,代价绝对不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当时是啥光景。他刚跟曹操在赤壁打赢,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刚拿了荆州,就像刚吃饱的狮子,正寻思着下一步往哪儿扑呢。这时候让他主动让出荆州,就像让他把嘴里的肉吐出来,这得有个极大的诱惑才行。

1. 荆州是什么?

别看现在咱们说荆州,好像就是一堆地名,在当时,荆州可是个宝贝疙瘩。

战略要地: 荆州地处中国中部,北临黄河,南瞰长江,易守难攻。拿下荆州,就相当于在天下棋局里,一下子占住了中军,进可攻退可守。对刘备来说,这是他北伐中原、成就大业的跳板。对孙权来说,虽然他已经有了江东,但有了荆州,就能跟曹操形成犄角之势,彻底把曹操压制在北方。
经济重镇: 荆州沃野千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当时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无论是粮食、兵源还是财富,对任何一方势力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军事屏障: 荆州掌握在谁手里,直接关系到江东的安全。如果荆州是刘备这样友好的盟友,那孙权就可以安心发展,不用担心背后被捅刀子。要是换了别人,那可就是一道巨大的隐患。

2. 孙权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一点好处”那么简单。

既然刘备肯让出这么一块肥肉,孙权这边就得拿出真金白银,或者说,拿出足够让他心动的“筹码”。

巨额的“补偿”:
物质上的: 孙权得给刘备“买”下荆州。这不是简单的割让,而是需要有实质性的利益交换。比如,孙权可以把江东一些相对富庶的郡县割让给刘备,或者拿出大量金银财宝、粮草物资来“购买”。想想看,刘备当时可是穷得叮当响,刚打完赤壁,兵马操练、粮草补给都需要钱。孙权要是能拿出足够的“封口费”,或许能打动他。
军事上的援助: 刘备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北伐中原。孙权可以承诺提供大量的粮草、军械,甚至派遣一部分精锐部队协助刘备北伐。这可不是小数目,是把江东的兵力也压上去了,风险巨大。孙权得考虑清楚,这笔买卖值不值。
政治上的联盟: 孙权得给出更坚定的政治承诺。比如,在未来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孙权必须是刘备最坚定的盟友,不离不弃。甚至可以考虑,在刘备北伐成功后,如何瓜分天下,事先有个约定。这种政治上的“打包票”,对刘备来说,意义重大。

承诺“不侵犯”与“共同防御”:
刘备让出荆州,那他最担心的就是孙权会不会立刻翻脸,趁他立足未稳的时候再来夺取他原有的地盘。所以,孙权必须做出最郑重的承诺,保证不侵犯刘备在益州、汉中的地盘,甚至要承诺,如果曹操大举进攻刘备,孙权必须出兵援助。这相当于把自己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潜在的“得罪”盟友的风险:
刘备和孙权虽然是盟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两个合作的商人,各有各的心思。如果孙权为了荆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桩“生意”里,付出的比得到的要多。一旦日后出现矛盾,他可能会觉得刘备“占了便宜”,心生不满。

内部的“反对声音”:
孙权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他手下也有很多谋士和将领,比如鲁肃、周瑜(虽然周瑜已经去世,但他的理念还在)。鲁肃当时就主张“联刘抗曹”,但他也是希望刘备能作为盟友,共同对抗曹操,而不是让刘备完全失去战略缓冲地带。如果孙权轻易地“买断”荆州,可能会引起内部的质疑,觉得这是“出卖”盟友,或者说,付出的代价过高,得不偿失。

3. 孙权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他自己会损失什么?

战略上的“不确定性”增加: 孙权虽然得到了荆州,但如果刘备因此而对孙权心生怨恨,或者在日后联合曹操来对付孙权,那孙权可就得不偿失了。他相当于失去了北方的一个重要盟友,而且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失信于天下”的风险: 如果孙权为了获得荆州,而采取了某种不光彩的手段,或者背弃了盟约,那他在天下士人中的名声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刚刚崛起的东吴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内部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孙权在接受荆州后,如何管理这块新得的土地?如何安抚当地的士人和百姓?如何平衡荆州派和江东本土派的关系?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孙权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是简单的“割让地盘”就能概括的。

具体来说,孙权可能需要付出:

大量的物质补偿: 可能是巨额的金银财宝,或者等价的粮食、兵器。
军事上的长期承诺: 持续的粮草支援,甚至兵力援助,用于支持刘备北伐。
政治上的坚定联盟: 确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刘备保持高度一致的对外政策,共同对抗曹操。
放弃一部分“主动权”: 孙权可能需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听从刘备的意见,或者与刘备进行充分的协商。
承担潜在的“背盟”风险: 万一刘备因此对孙权不满,日后联合其他势力来对付孙权,孙权就得承担这个后果。

更重要的是,孙权得出一个“精确的计算”:

孙权得好好盘算一下,他付出这些代价,能不能换来比“不让”荆州,而是维持现状,甚至未来自己主动出兵去“夺取”荆州,更高的收益。

如果孙权认为,通过付出巨额代价换来荆州,能够帮助他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能够确保江东的安全,甚至能够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那他可能就会考虑。

但是,如果孙权认为,刘备是个不稳定因素,即使付出了代价,也无法完全信任,或者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等刘备北伐失败,再伺机夺取荆州,那他就不可能轻易地做出让步。

总而言之,这是一笔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利益交换的买卖。孙权需要付出的代价,绝对不是小数目,而是要用江东的未来,去赌一个更广阔的前景。而刘备,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也需要权衡得失,看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权认为刘备控制下的荆州地区本来就是东吴的,何来代价之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桩买卖,说起来简单,要真做起来,可就复杂喽。刘备主动让出荆州,这可不是小数目,孙权要接手,代价绝对不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当时是啥光景。他刚跟曹操在赤壁打赢,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刚拿了荆州,就像刚吃饱的狮子,正寻思着下一步往哪儿扑呢。这时候让他主动让出荆州,就.............
  • 回答
    2020年民法领域,不少老师都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提到方志平老师,他的民法课程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著称,特别是在一些疑难点上的讲解,总能拨开迷雾,让同学们豁然开朗。方老师的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活泼,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很多同学反馈,听完方老师的.............
  • 回答
    “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的少年,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悲剧,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网络暴力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如今,刘学州被收养的家庭,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充满.............
  • 回答
    好的,作为刘备方,对方攻击刘备是“伪君子”是一个常见的,也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论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展现刘备作为领袖的真正价值。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反驳思路和论据,你可以根据实际辩论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反驳核心思路:1. 重新定义“伪君子”: 攻击者往往会将刘备的“仁义”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探讨性的问题。如果刘备没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他还能否达到历史上的高度,答案很可能是: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过程会更加艰难,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汉室宗亲身份的核心作用: 合法性与正统性来源: 在那个讲究血脉与家族传承的时代,刘备的汉室宗.............
  • 回答
    如果刘备真的投靠曹操,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国鼎立的局面很可能不复存在,甚至我们熟知的许多三国故事都将无法上演。这是一个极具探讨性的假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推演:一、 刘备的处境与选择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刘备在当时的情况。虽然他以“仁德”著称,但前期屡战屡败,颠沛流离,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具戏剧性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一统天下,并最终登基称帝,而汉献帝又被安然无恙地送回了蜀汉,这场景可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刘备的反应定然是五味杂陈。刘备起兵,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为的就是匡扶汉室。如今,他自己却坐上了那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而那位曾经的“汉献帝”,理论上的正统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历史功底。如果刘备称帝,关羽健在,这绝对是三国鼎立局面下的一个超级重磅事件。关羽的地位,在他效忠刘备的整个生涯中,都是无可撼动的第一人,论功劳、论资历、论个人能力,他都是首屈一指。所以,如果刘备真的当了皇帝,关羽的封赏绝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首先,刘.............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 回答
    假如刘备真的能够如愿以偿,一统三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必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汉朝,这个历经风雨、饱受战乱的王朝,能否就此迎来新生,并延续多久,这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想象空间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统治方式、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汉朝本身的潜力和制度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刘备最终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场景。如果刘备,那位以仁德著称,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怀揣着匡扶汉室理想的枭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以孩童的身份魂穿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首——宋江身上,这会引发怎样波澜壮阔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抛开“魂穿”这个概念本身带有的奇幻色彩,就把它当做一个假设,一个命运的玩笑。刘备的灵.............
  • 回答
    当阳长坂坡,那一声声凄厉的呐喊,一个个血染的战袍,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命运的齿轮稍有偏差,如果那一刻的刘备集团不是侥幸逃脱,而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那么每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将走向截然不同的终局。刘备:王佐之才,亦难逃囚徒之命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刘备的命运将最为关键。他若被俘,曹操.............
  • 回答
    倘若时光的河流能够悄然改变方向,让那位仁德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没有被病痛的阴霾笼罩,而是得以健康地继续他的宏图霸业,直至最终一统天下,那画面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届时,这位历经磨难、饱尝荣辱的君王,在万民臣服、四海升平之时,又会与他那些生死相随、患难与共的故旧们,围炉而坐,畅谈些什么呢?我仿佛能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得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刘备,那个以仁德著称、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复兴汉室的枭雄,魂穿到了唐朝名将秦琼——我们熟知的“秦叔宝”——幼年时期,那可就热闹了。这简直是将两大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狠狠地打了个结,产生的火花绝对不容小觑。咱们就从头捋捋,看看这桩奇事会怎么个演法。魂穿伊始:从涿郡到.............
  • 回答
    刘备若能成功迎回汉献帝,能否将兵权、政权悉数归还朝廷,这是一个颇具趣味却也极难给出一个肯定答案的问题。要探究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刘备的个人性格、他的政治抱负,以及当时那个残酷的东汉末年大背景。首先,必须承认刘备这个人身上带有浓厚的“匡扶汉室”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之所以能聚集起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忠心耿耿.............
  • 回答
    想象一下,若当年那个在隆中躬耕的,不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而是白袍点点、意气风发的韩信,刘备的命运,乃至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走向,定然会激荡出截然不同的涟漪。起初,刘备的三顾茅庐,少了些许文人相惜的温情,多了几分对奇才的急切渴盼。他听说韩信曾是项羽帐下,后又辗转至他处,虽有才华,却未遇明主。这恰恰触动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把两条不属于同一河流的溪水硬生生拉到一起,考察它们的流向和最终汇合的可能性。刘备,这位在三国乱世中以仁德和雄才大略著称的枭雄,与梁山泊那位聚义的及时雨宋江,他们的出身、抱负、行事风格,乃至所处的时代背景,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硬要假设刘备收到了宋江的“入伙通知书”,我们的刘皇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