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三方联盟,北伐能否获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之忧: 历史上刘备集团是在夺取益州后才开始北伐,而夺取益州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艰辛,并且对刘备的国力消耗不小。如果能通过联盟的方式,在张鲁的威胁尚未完全解除时,就与刘璋合作,帮助刘璋稳固其统治并解决张鲁的威胁,这相当于提前巩固了刘备未来北伐的战略后方。
减少外部压力: 张鲁在汉中是重要的战略屏障,其对曹魏而言也是一个潜在的进攻方向。若刘备帮助刘璋消灭张鲁,等于为刘备集团消除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同时也在曹魏北伐的潜在路线上建立了一个盟友(尽管是名义上的)。
获取战略资源: 益州是当时中国南方的重要粮仓和人力资源宝库。提前稳定益州局势,能够为刘备未来的北伐提供更充足的后勤保障和兵源支持。
提升刘备集团的声望和影响力: 帮助同宗刘璋解决内部危机,这在道义上和政治上都能为刘备加分,进一步巩固其“仁德之君”的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和势力加入。

大将的加入带来的直接优势:
庞统: 庞统的“连环计”在历史上成功地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在帮助刘璋灭张鲁的战役中,庞统的智谋同样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制定出高效的军事计划,瓦解张鲁的抵抗。他的外交手腕也能在促成刘备与刘璋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赵云: 赵云以其勇猛、忠诚和全面性著称。在面对张鲁可能利用的汉中险峻地形时,赵云的单兵作战能力和统帅能力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撑。他的存在也能稳定军心,是攻坚战中的重要力量。
黄忠: 黄忠以其神射闻名,是攻城拔寨、冲锋陷阵的利器。在与张鲁军队的对峙中,黄忠的箭术可以有效压制敌方远程单位,并在关键时刻突破敌方阵线。

2. 假设性“三方联盟”的构建与运作:

这里的“三方联盟”更准确的说法是“刘备刘璋联盟”共同对付张鲁。

联盟的背景与动机:
刘备的动机: 如上所述,稳固益州,解决后顾之忧,获取资源,提升声望。
刘璋的动机: 刘璋虽然名义上是益州牧,但其统治并不稳固,内部黄琬等士族与刘璋之间存在矛盾,外部还有张鲁的威胁。接受刘备的帮助,可以让他巩固自己的统治,清除张鲁这个边患。
张鲁的处境: 张鲁作为五斗米道的领袖,在汉中地区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并且占据着战略要地。他必然会抵抗任何侵犯其利益的势力。

联盟的运作模式:
军事合作: 刘备派遣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可能比历史上夺取益州时的兵力更充裕),与刘璋的军队会合,共同进攻张鲁。
战略分工: 庞统负责整体军事规划和运筹帷幄,赵云和黄忠则作为前线主将,分别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刘璋可以提供益州内部的粮草、补给以及部分军队,并负责处理内部事务,确保后方稳定。
外交协调: 庞统或刘备的使者可能需要与刘璋阵营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防止内部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3. 北伐能获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分析:

如果上述联盟成功,并且刘备集团能够因此获得更强的国力与更稳固的后方,那么北伐取得更大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具体体现在:

更充足的兵力和后勤: 如果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前就已经通过联盟方式稳固了对益州的控制(或者至少是和刘璋的良好关系),那么他可以更早、更有效地调动益州的资源。这意味着北伐时拥有比历史上更强大的兵力(可能数量上不是绝对压倒,但整体素质和持续作战能力更强)和更充足的粮草、军备。
例证: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因后勤问题受到很大限制,马谡失街亭更是直接导致失败。如果后勤更加充足,这些问题可能被规避。

更早的发动时机: 稳固益州后,刘备可以更早地启动北伐。
曹操集团的内部情况: 曹操集团在建安末年,尤其是曹丕篡位前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内部动荡或权力交接的真空期。如果刘备能在这个时间点(例如,建安二十四年或稍早)发动大规模北伐,可能抓住曹魏的战略空档期。
对汉中战略地位的利用: 灭张鲁后,刘备就完全控制了汉中。汉中是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基地,拥有汉中意味着可以更好地利用其险峻的地形,出奇制胜,避免像历史上关羽守樊城那样孤立无援。

更强的整体战略:
关中地区的争夺: 历史上刘备夺取汉中后,曾试图攻击关中但被曹操亲自击退。如果刘备在益州和汉中实力更加雄厚,并且在北伐时能有更多精锐部队(如庞统、赵云、黄忠等带来的经验和兵力),那么在关中地区的争夺中可能取得更主动的地位。
牵制曹魏的兵力: 刘备集团的北伐,即使不能直接攻灭曹魏,也能有效牵制曹魏的兵力,使其无法全力进攻东吴或其他地方,从而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
对东吴的影响: 如果刘备在北方取得重大进展,这会迫使曹魏将更多兵力调往北方,从而减轻东吴在荆州方面的压力。这种三国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对刘备集团最为有利。

关键性战役的可能性:
攻占关中: 如果北伐初期的战事顺利,刘备集团可能有机会攻占关中大部分地区。关中是曹魏重要的战略基地,一旦失守,对曹魏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与曹魏进行长期战略对抗: 即使无法一举灭掉曹魏,但凭借更加稳固的后方和更充足的资源,刘备的北伐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消耗曹魏国力,为后续的战略目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4. 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制约因素:

尽管有利因素很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可能存在的挑战:

刘璋的能力与忠诚: 刘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平庸且优柔寡断的君主。即使刘备帮助他灭了张鲁,他能否保持与刘备的联盟,以及在面对曹魏这样的强敌时是否会动摇,都是未知数。历史上刘璋后期也曾试图联合曹操对抗刘备。
曹魏的反应: 曹操(或其继承者曹丕)不会坐视刘备坐大。一旦刘备的北伐露出苗头,曹魏很可能会全力反击,甚至不惜代价调集重兵南下,直接进攻刘备集团。这会极大地考验刘备集团的应变能力和战略纵深。
士族集团的潜在反对: 益州本土的士族集团对刘备集团的到来并非完全没有疑虑。如果刘备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强硬,或者对士族利益有所触犯,可能会埋下内部隐患。即使是帮助刘璋灭张鲁,如果士族对刘备集团的势力扩张感到担忧,也可能从中作梗。
人才的损耗: 庞统最终在雒城之战中去世,赵云和黄忠的寿命也有限。即使提前派遣他们入蜀,也无法保证他们能长久地为北伐效力。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任何将领的损失都可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战术上的偶然性: 战争的结果往往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地形、情报失误、将领的临场判断等等。即使拥有优势,也无法保证绝对的胜利。

结论:

如果刘备能够采取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的策略,那么从战略和资源层面来看,北伐获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优势在于: 提前稳固了益州这一战略后方,获得了更充足的资源和兵力支持,并且可能更早地发动北伐,抓住曹魏的战略空档期。庞统、赵云、黄忠的加入,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都会显著提升刘备集团在任何阶段的作战能力。
潜在影响可能包括: 更早地控制汉中,使北伐基地更加稳固;有可能在关中地区取得更显著的进展;更有效地消耗曹魏国力,并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带来更利于蜀汉的变数。

然而,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刘璋的变数、曹魏的强大反击、以及战争本身的偶然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制约因素。 但总体而言,这个假设性的策略如果能顺利实施,无疑会为刘备集团的北伐之路铺设一条更为坚实、更有利的前进道路。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式的战略布局,比起直接武力夺取益州,这种联盟方式更能降低风险,同时最大化战略利益,为后续的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权集团好歹在大厦将倾时尚有抵抗意志,这是联合孙权的基础条件。刘璋集团可以是直接投曹操的存在,你把汉中打下来让给刘璋,就相信刘璋愿意抵抗曹操,就相信曹操举天下之众来攻时,刘璋能腰板挺直不跪下么。

若孙权在建安十三年学刘璋直接投了,就是在江东已历三十世,也不会是刘备集团要联合的对象了。而孙权集团,后来也免不了多次跪给曹操父子。

张鲁又不是谁都能拿捏的,曹操本尊亲至,张鲁准备投降的条件下,张卫都能挡得住曹操,让曹操萌生退意。不是运气爆棚的拿下阳平关,曹操早就拍屁股跑了,张鲁政权还能继续霸占汉中几年。

从刘璋集团的角度考虑,通道无非是东、北二个方向,益州东邻的荆州是刘备的地盘,益州北部的汉中再被刘备攻占,那益州成啥了?瓮中之鳖呐。难道刘璋请刘备入益州是自己想体验鳖生?请刘备入益州抵御和讨伐张鲁,更多的意义是壮大声势,威慑张鲁,与庞羲、李异这种潜在的不可控因素,而非真的要灭掉张鲁,占据汉中。不然你以为啥刘备不打张鲁能拖在益州那么久,本身就是参考刘璋集团心态的一种顺势而为。

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占据益州的不是刘备而是刘璋,那么刘璋极大概率直接就投了。刘备和孙权联盟的处境只会更加恶劣。届时或许还会鼎足相持一段时间,保不齐某天至尊要抢荆州,提前天下归心,游戏结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