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了,东吴会杀刘备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要回答“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东吴会杀他吗?”,我们需要从当时东吴的主要决策者孙权的角度,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孙权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能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且与曹魏、蜀汉分庭抗礼数十年,绝非等闲之辈。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和刘备之间,虽有孙刘联盟的裂痕,但本质上依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共同对抗曹魏是他们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如果刘备真的在夷陵之战中被俘,这无疑是东吴的一次天大胜利,甚至是改变三国格局的事件。但是,孙权是否会下令杀掉刘备,这背后有太多复杂的考量。

第一,政治影响与威慑。 杀掉刘备,固然能让刘备的蜀汉政权群龙无首,造成巨大的混乱,这在短期内对孙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战略优势。曹魏看到蜀汉覆灭,必然会全力进攻东吴。但反过来说,杀掉一位德高望重、曾是汉室宗亲的皇帝,会对天下诸侯,尤其是对那些效忠汉室的势力,造成怎样的心理冲击?这会让他们更加恐惧和仇恨东吴,未来会不会联合起来讨伐东吴?这种“杀人立威”的方式,风险巨大,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对刘备本人的评估。 孙权和刘备是“知己”也是“对手”。孙权很清楚刘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刘备即便被俘,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符号。如果东吴处死刘备,会不会激起蜀汉军民更强的反抗意志?会不会有其他的刘备旧部,比如诸葛亮,会冒死营救,或者为刘备复仇?到时候,整个局势可能会变得更加不可控。

第三,东吴内部的意见。 即使孙权是最高决策者,但他也要考虑麾下大臣的意见。东吴朝中肯定有不止一种声音。有主张斩草除根的,比如认为这是彻底削弱蜀汉的最佳时机;但肯定也有人会提出异议,比如认为杀害刘备是大逆不道,或者会招致更大的麻烦。孙权需要权衡这些意见,做出最有利于东吴长远利益的决定。

第四,孙权本人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眼光。 孙权知道,刘备的死,意味着他再也无法利用刘备来牵制曹魏,甚至可能促使曹魏全力攻打东吴。东吴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其国力与曹魏相比,依然处于劣势。这时候,如果让蜀汉继续存在,即使实力大减,也能继续作为曹魏的牵制力量。孙权未必会选择一种“杀鸡儆猴”式的极端手段,而是更有可能倾向于一种更加务实和长远的策略。

第五,历史惯例和“礼遇”。 虽然是敌对关系,但在古代的战争中,俘虏的最高统治者,并不一定就是死路一条。有时候,出于政治筹码的考虑,或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仁义”(即使是做样子),俘虏对方的君主,并将其“软禁”起来,作为重要的政治筹码,是更常见的操作。比如,晋朝俘虏了曹魏的皇帝,但并没有立即杀掉,而是将其封为“三都侯”,利用其作为政治工具。

综合这些因素来推测,我认为孙权更有可能不会直接下令杀掉刘备。他更可能选择的是将其俘虏,软禁起来,然后以此为筹码,向蜀汉索要更多的利益,比如割让更多的土地,或者要求蜀汉彻底臣服。同时,他也可以利用刘备的俘虏身份,来震慑其他的敌对势力,或者以此为由,在与曹魏的谈判中占据主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当时历史情境的推测。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变数,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带来巨大的蝴蝶效应。但就孙权的性格和当时东吴的国情来看,直接处死刘备,对他而言,弊大于利的可能性更大。他更可能选择的是将刘备的生命作为一颗棋子,在三国博弈的棋盘上,发挥出更大的政治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孙十万那智商和大局观,我也倾向于会杀了皇叔。

夺回荆州杀了关云长,孙十万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本来拿了城把人放人,以君子之态宣布收回原属地,这事还能有些回旋余地,结果杀了对面二号位或者三号位人物,还把人头丢给第三方献殷勤,简直就是撕破脸。皇叔举国之力征战吴国,也没有什么退路可言,荆州是他的基本盘几乎最重要的一部分,被拿走后他的势力范围在三国之间变得十分微弱,举国之力出征,不可能半路鸣鼓收兵吧?所以,这一战他没有什么选择,赢了会所嫩模,输了身败名裂基本就是死最体面。被俘虏,这个结果对皇叔来说,还不如去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要回答“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被东吴俘虏,东吴会杀他吗?”,我们需要从当时东吴的主要决策者孙权的角度,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孙权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能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且与曹魏、蜀汉分庭抗礼数十年,绝非等闲之辈。在.............
  • 回答
    夷陵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决定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刘备在那场火海中没有落败,而是获得了绝对的胜利,那三国鼎立的格局,乃至整个天下的归属,恐怕都会被彻底改写。完胜夷陵,蜀汉的战略优势将极大巩固:首先,我们得明确,“完胜”意味着什么。不是小打小闹的击溃,而是彻底歼灭吴军主力,甚至可能俘虏孙权或其重要将.............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失利的关键在于其用兵之失,战略之偏。陆逊年轻有为,善于用兵,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击溃蜀汉大军。若刘备能调整策略,避开陆逊锋芒,荆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兵力部署与战略定位的失误:刘备此战的战略意图是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然而,他的兵力部署却存在严重问题。他以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主.............
  • 回答
    刘备若是想避免夷陵之战的惨败,那就得从头审视,从战略到战术,再到用人,甚至心态上,都得做一番彻底的调整。这不是简单的几个小改动就能扭转乾坤的事,而是一场涉及整个伐吴战役的全局性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选择伐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争议。他的好友关羽被杀,义子刘禅被俘,这种国仇家恨,加上东吴“背盟”在先.............
  • 回答
    夷陵之战,那可真是刘备人生中的一场惨痛劫数,若非诸葛亮早有预见,为他留下退路,那刘皇叔恐怕就真要在那把火中化为灰烬了。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万一孙权那头真就把刘备给擒了,或者干脆在他身上砍了几刀,那天下格局会变成什么样。首先,刘备一死,蜀汉政权立马要面临一场大地震。别看刘备是创始人,他虽然仁德名声在.............
  • 回答
    夷陵之战,一场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战役,刘备倾尽国力,意图为关羽报仇,却最终惨败。要在这场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绝非易事,需要超越常人的战略眼光、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自身优势的极致发挥。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细致剖析指挥夷陵之战,争取立于不败之地的可能路径。一、 战略层面:以退为进,避免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假设!如果我穿越回夷陵之战前,面对着怒火中烧、誓要为关羽报仇的刘备,说服他放弃伐吴,继续联吴灭曹,无疑是项艰巨无比的任务。但我深知,一旦夷陵之战开启,蜀汉精锐尽失,东吴的实力也大打折扣,曹魏则坐收渔翁之利,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将随之崩塌,这绝非诸葛亮和刘备毕生宏愿。因此,我必须步步为.............
  • 回答
    东汉末年,刘备集团的力量远不如曹魏和孙吴,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孙刘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的基石,在于共同的敌人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其内在的张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借荆州”这一事件上。从战略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刘联盟最初的目标是一致的:先联合抗曹,然后再图谋天下。孙权和刘备都明白.............
  • 回答
    嘉靖本《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传世经典,但在细节打磨上,确实存在一些“硬伤”,让细心的读者读来不免有些出戏。你提到的夏侯霸长坂坡“复活”和冯习“二度身亡”便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情节是如何错乱的。夏侯霸的“复活”疑云:长坂坡之殇与街亭之困这事儿得从夏侯霸这个人物说起。夏侯霸是.............
  • 回答
    如果没有荷兰人的介入,马打兰苏丹国能否重现满者伯夷的辉煌,成为下一个统治爪哇乃至整个印尼群岛的帝国,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当时的历史背景、马打兰苏丹国的潜力和限制,以及满者伯夷帝国崛起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满者伯夷帝国在14世纪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
  • 回答
    关于“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将他们简单地理解为“公家领袖”和“武家领袖”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远非全部真相,而且这种理解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历史演变。我们先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两个职位:一、 关白 (Kanpaku) 起源与性质: “关白”这个职位最初是为天皇的辅佐大臣设立的,其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宋仁宗时期君臣关系、政治格局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层面。要回答“为什么范仲淹去世,仁宗不当回事,而吕夷简死后却如此悲痛”,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仁宗对两位大臣的重视程度有高下之分,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件事:宋仁宗对范仲淹的评.............
  • 回答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十四年》,原文是鲁国大夫叔孙豹在评价晋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时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那些被视为“外来”、“野蛮”的民族,他们就像禽兽一样,只懂得畏惧武力(威),而不懂得感恩或被恩德所感化(德)。放在当今社会来看待这句话,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作为普通百姓,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准备,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结合历史经验、现代应急知识和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场景进行说明: 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战争类型与可能影响 国家战争:可能涉及大规模动员、资源封锁、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等。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