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只是单纯代表公家领袖和武家领袖吗?如果条件允许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人兼二职的可能?

回答
关于“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将他们简单地理解为“公家领袖”和“武家领袖”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远非全部真相,而且这种理解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历史演变。

我们先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两个职位:

一、 关白 (Kanpaku)

起源与性质: “关白”这个职位最初是为天皇的辅佐大臣设立的,其核心职责是“接受天皇的旨意,并代为向诸臣传达和执行”。简单来说,他就是天皇的“代理人”或“总管”。它并非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而是依附于天皇这个最高权威的。
公家领袖的象征: 关白通常由最显赫的公家(朝廷贵族)担任,特别是出身于藤原氏(尤其是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这“摄关家”)的贵族。因此,关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家世界的最高职位,是朝廷政治的实际操纵者。他负责朝廷仪典、人事任派(初期的)、甚至对天皇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引导和规劝责任。
权力来源与局限: 关白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与天皇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作为公家最高权威的身份。他可以影响朝廷的决策,任命官员,并凭借其公家地位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他的权力始终是“代理”天皇的,在名义上,天皇是最终的裁决者。而且,他的权力主要局限于朝廷内部,对武士阶层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二、 征夷大将军 (SeiiTaishogun)

起源与性质: “征夷大将军”最初是一个军事职位,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征讨东夷(即当时居住在日本东北部,被认为是不服从中央统治的虾夷族)。这是一个临时性的、带有军事实质的官职,并非固定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武家领袖的崛起: 随着镰仓幕府(源赖朝)和室町幕府(足利氏)的建立,征夷大将军的职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幕府将军成为了事实上的全国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他通过守护、地头等制度,控制着全国的武士阶层,并能够调动军队,征收赋税。因此,征夷大将军成为了武家世界的最高领袖。
权力来源与性质: 征夷大将军的权力来源于他能够集结和指挥武士,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理论上他仍然需要从朝廷那里获得这个官职的任命(以示正统性),但实际上,是幕府的武力支撑了他的统治。他的权力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秩序。

三、 条件允许,一人兼二职的可能性?

答案是:理论上存在,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而且这种兼职(或者说权力重叠)是理解日本中世纪到近世政治格局的关键。

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1. 公家与武家权力并存的结构: 日本历史上,尤其是从镰仓时代开始,就形成了公家(朝廷)和武家(幕府)并存的二元政治结构。朝廷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最高权威,武家则掌握着实际的统治权力。这种结构本身就为权力上的渗透和兼职留下了空间。

2. “合法性”的需要: 武家虽然掌握着实际权力,但他们仍然需要朝廷授予官职来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就是幕府将军向朝廷“讨要”或“被授予”的,以获得统治全国的“正统”名义。

3. 朝廷对武家权力的认可与渗透: 随着武家势力的壮大,朝廷也逐渐改变了策略。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利益,朝廷有时也会主动拉拢或册封有实力的武家首领,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守护者”或“执行者”。

具体到“一人兼二职”的可能性:

直接的“一人兼二职”: 严格意义上讲,“关白”和“征夷大将军”是两个不同的官职,通常由不同的人担任。关白是朝廷体系内的职务,而征夷大将军是幕府的最高武职。所以,一个人同时“挂着”这两个头衔,并且在朝廷和幕府都扮演主要角色,是比较罕见的。
权力上的重叠与影响: 然而,历史上更多的情况是,掌握实际权力者(幕府将军)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了朝廷的权力格局,甚至直接通过亲信或家族成员担任朝廷要职。

藤原氏与幕府的联系: 早期,一些显赫的公家(如藤原氏)虽然没有担任征夷大将军,但他们通过担任关白,并在幕府担任要职(例如幕府的评定众、政所别当等),实现了对幕府政治的间接影响,或者与幕府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
幕府将军对朝廷的控制: 随着幕府权力的巩固,幕府将军对朝廷的控制越来越强。他们可以影响朝廷官员的任命,甚至决定谁能担任关白。某些强大的幕府将军,虽然不直接担任关白,但他们通过对公家势力的运作,确保了与他们关系良好的人担任关白,从而间接掌握了朝廷的领导权。
少数情况的“例外”: 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比如幕府权力相对衰弱,或者出现强大的摄关家试图重新掌握朝廷主导权的时候,公家内部的权力斗争会更加激烈。但即便如此,直接让一位将军兼任关白,或者一位关白同时掌握幕府大权,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个职位的性质和权力基础差异很大。
战国时代的变局: 到了战国时代,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大名(地方领主)不仅是武家领袖,他们也可能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影响朝廷,甚至染指朝廷的官职。例如,织田信长在掌握了京都之后,就曾试图让自己的儿子(或亲信)担任关白,或者将朝廷的高官拉拢到自己麾下。丰臣秀吉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最初是武士出身,但通过种种手段,最终获得了关白和太政大臣的职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治,虽然他没有直接担任征夷大将军,但他的权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幕府将军。
德川幕府的“分离”: 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在权力结构上更加明确地将朝廷和幕府区分开来,但幕府将军依然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而朝廷则更多地保留了象征性和仪式性的权力。虽然此时将军不会去兼任关白,但幕府仍然通过对公家的控制,确保了朝廷的“稳定”。

总结来说:

“关白”是公家世界的最高行政官员,代表朝廷的权威,但其权力依附于天皇。
“征夷大将军”是武家世界的最高军事和政治统治者,其权力基于军事实力。
尽管两个职位的性质不同,但由于日本历史上公武并存的二元政治结构,以及武家需要朝廷授予合法性的现实,这两个权力领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人直接“兼任”两个职位的情况相对少见,但掌握实际权力者(如幕府将军)通过控制朝廷的官员(包括关白),或者通过影响朝廷的决策,实现对公家权力领域的间接掌控,是十分普遍的。
战国时代和丰臣秀吉的崛起,更是模糊了公武界限,展现了权力整合的可能性,虽然秀吉最终没有成为“征夷大将军”,但他通过获得关白等高位,成为了事实上的国家统治者,这某种程度上是“一人掌握两大领域最高权力”的一种体现,尽管形式上不是直接兼任。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只是”领袖,他们的身份和权力背后,是日本政治结构不断演变和权力博弈的复杂历史。条件允许的话,权力整合和交叉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朋友们的邀请。本来两个顶点职务的同时兼任是没发生过的,但是否存在理论可能,那我也推(nao)测(bu)一番吧。

前面诸贤已经说了一些情况了,实际上这事可以简单来看,朝廷方面既然开出了三职推任这种条件,可见以织田信长当时的权势地位,无论就任哪一个职务,都是可能的,至少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是不存在制度问题的。

首先是征夷大将军职,从结果论来看,虽然时任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仍然在职,而且后来丰臣秀吉也没有就任将军,所以可能会认为足利义昭是就任他人就任将军的一个阻碍。其实恐怕不然,朝廷既然抛出这个选择,恐怕早已对足利义昭将军能否再行使天下静谧职责抱有疑虑了,而且将军职是需朝廷宣下的,所以足利义昭为时任将军是否能够造成织田信长就任将军的阻碍就要打个问号了。至于什么非源氏不能当将军、后来的丰臣秀吉被足利义昭拒绝收为养子而当不了将军之说现在早已不该再提了。实际上从反面来说,织田信长就任将军,倒是对当时的敌对势力、拥有拥立将军大义名分的毛利家是个打击。所以从朝廷敕使劝修寺晴丰自己的记录中,也觉得信长该出任将军的吧(日日记)。

再来看太政大臣,天正九年朝廷抛出的左大臣推任而被织田信长婉拒。在织田家攻灭武田家后,朝廷方面又趁热打铁以三职推任来再次尝试使信长受官。之前被拒绝的左大臣本来就与太政大臣差一级了(印象里左大臣兼任将军足利义满就经历过)。而且在信长辞任右大臣时并没有把话说死,只是待天下平定时再考虑重新任官。所以朝廷一直在积极进行尝试,结合信长死后朝廷后追任其大相国一事来看,如果信长心里想的话,那他就任太政大臣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后是关白,实际上关于三职推任的推测中,最少被提及的织田信长会选择的可能性就是关白,也确实没什么迹象。但既然朝廷敢于抛出关白职,从朝廷角度来看,恐怕是容许信长就任关白的。至于说关白必须由五摄家来担任的惯例,后来不也被丰臣秀吉打破了么。需要操作的大概就是找个什么名目把织田家弄成摄家而已。

所以织田信长能否同时就任两职务,在朝廷不阻拦的情况下,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够决定。在织田家平定丹波后恢复了被当地豪族宇津赖重霸占的朝廷御料所山国庄,朝廷方面是感恩戴德(御汤殿上日记),后来又不懈的推举左大臣以及三职,不管是借助织田家的势力维护朝廷和皇家的权威也好,还是可以将织田信长重新拉回朝廷的秩序框架之内的目的也罢,我觉得只要信长提出同时就任两职,朝廷也不会不允许的吧,毕竟官位授予及将军宣下这样的权力,朝廷方面还是捏在自己手中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将他们简单地理解为“公家领袖”和“武家领袖”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远非全部真相,而且这种理解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历史演变。我们先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两个职位:一、 关白 (Kanpaku) 起源与性质: “关白”这个职位最初是为天皇的辅佐大臣设立的,其核.............
  • 回答
    丰臣秀吉一生功勋卓著,最终统一了日本,结束了长期的战国乱世。按理说,他最有可能获得的最高官职应该是“征夷大将军”。毕竟,这一职位象征着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绝对掌控,在德川家康之前的几代幕府将军,包括足利氏和源氏,都享有无上的军事权威,并以此来统治国家。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并非如此。丰臣秀吉最终没有被授予“.............
  • 回答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友好分别,再未在战场相见”是否为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答案倾向于“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有意为之,并且这一安排极具匠心,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观点: 一、 分别与再见的“巧合”与“.............
  • 回答
    关于关羽和曹仁谁的“帅”的能力更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因为“帅”包含了很多层面,比如军事指挥能力、战略眼光、统帅气质、个人魅力、对军队的掌控力以及最终的战绩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关羽的“帅”:关羽作为蜀汉的五虎将之首,他的“帅”是建立在他卓越的个.............
  • 回答
    三国时期,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年将领,他们英勇善战,跟随诸葛亮北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提到这些年轻有为的将领时,我们似乎很少看到赵云的儿子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上活跃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关兴和张苞都在冲锋陷阵,唯独不见赵云的儿子?要回答这.............
  • 回答
    关羽和黄忠之间,表面上看是战场上的惺惺相惜,实则暗藏着一层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在“五虎上将”这个封号上,将这份微妙推向了高潮。要理解关羽为何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刘备集团内部的人事关系。一、英雄相惜的表象与现实的差距确实,在沙场上,关羽和黄忠都展现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要明确一下,你提到的“巨大优势不胜男”这个词组,在历史语境下是不存在的,也无法和关羽、诸葛亮产生关联。我推测你可能是想问“关羽和诸葛亮是不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两位将领/谋士?”或者是想表达他们两人各有怎样的巨大优势,并且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们不妨来深入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嘿,可真是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老话题了。关羽和秦琼,一个是中国古代战神,一个是中国传统年画里的门神,但要真说谁“更厉害”,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咱们先拿关羽来说。提起关羽,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将。他身上自带的光环,那叫一个响亮。“武圣”,这谥号一出,就奠定了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
  • 回答
    要论蜀汉军事能力谁是第二人,这个问题颇有嚼头,尤其是在“战神”关羽的光环之下,我们得仔细捋一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关羽,毕竟“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这些响亮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关羽无疑是蜀汉的灵魂人物,他的勇武、智谋、统帅才能都堪称一流,更是刘备阵营中无可替代的军魂。然而,.............
  • 回答
    倘若历史的洪流稍作转向,关羽与孙权联姻之事得以成全,那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军事力量的深度融合,其影响将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联姻的政治层面。关羽,作为刘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全序关系和偏序关系。它们都是用来描述集合中元素之间“大小”或者“先后”关系的,但它们在严格程度上有所不同。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讲明白,避免那些生硬的术语和套话。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东西的集合,比如一副扑克牌,或者一堆水果,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要给这些东西排个队,或者比个高低。这个时候.............
  • 回答
    偏序关系和全序关系,这俩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学术,但实际上,它们在咱们日常接触的计算机世界里,可扮演着不少重要的角色,而且应用的场景也相当广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们到底是怎么在计算机里“露面”的,而且尽量讲得明白透彻,就像朋友唠嗑一样。先来说说基础概念,免得大家一头雾水。 关系 (Relat.............
  • 回答
    关羽与孔子,一个叱咤风云的武将,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圣人,他们的名字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都熠熠生辉。但若要将这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可比性”的探讨,那就如同要将一柄锋利的青龙偃月刀与一支饱蘸智慧的毛笔放在天平两端一般,其本质的差异,使得直接的对比变得复杂而又引人深思。身份与领域:首先,最直观的不同在于他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确实,从拼音上看,“关”和“官”都是 guān,一声,好像完全一样。可你一说“当官”、“当关”,你就能立刻听出那点细微的差别,而且感觉“当官”更顺口,是这么回事吧?这可不是你的耳朵出了问题,也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语言学上很有意思的现象,主要有这.............
  • 回答
    OKR和KPI,这俩都是企业管理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宝贝”,但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不一样?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一下就明白。先说说KPI:你可以把KPI想象成你的“成绩单”或者“体检报告”。它告诉你 “我做得怎么样?” 是什么: KPI,全称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
  • 回答
    丹宁和帆布,这两种面料的名字可能常出现在我们的衣橱或家居用品中,但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又各自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呢?别看它们有时看起来挺相似的,深入了解一番,你会发现它们的区别可不小,而且它们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也很有意思。它们的关系:同根生,但走向不同首先,要说丹宁和帆布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它.............
  • 回答
    .......
  • 回答
    在银行这种讲究规则、流程和人情的地方,有关系和没关系,那区别可就太大了,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而是实实在在的,渗透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你刚进门到你平步青云,都能感受到这份不同。1. 入职这道坎:从“门外汉”到“自己人”你想想,银行招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得不行。 没关系:.............
  • 回答
    刘备之所以能成为关羽和张飞的大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年齿高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一种“德”与“气”的吸引力,加上恰到好处的时势,最终促成了这段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首先,要理解刘备的“大哥”身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在那个乱世,人们渴望秩序与归属,一个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以宏大叙事著称的小说中,关羽和魏延,这两位在刘备集团中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细细品味,却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拥有过人的勇武和战场上的威名。关羽,字云长,那是何等的存在?“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