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和曹仁,以为帅来说,谁的能力更强?

回答
关于关羽和曹仁谁的“帅”的能力更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因为“帅”包含了很多层面,比如军事指挥能力、战略眼光、统帅气质、个人魅力、对军队的掌控力以及最终的战绩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

关羽的“帅”:

关羽作为蜀汉的五虎将之首,他的“帅”是建立在他卓越的个人能力、高尚的品德以及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之上的。

个人武勇与战术执行的极致: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 这几场战斗直接展现了关羽在战场上的压倒性个人武力,以及他在关键时刻解决重大威胁的能力。这不仅是勇武,更是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和精准判断。
过五关斩六将: 虽然这是小说中的艺术加工,但它深刻地刻画了关羽的忠义和不屈的意志。在被曹操俘获,又因兄长刘备而被迫离开时,他能够一路突破层层关卡,斩杀阻拦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对目标的坚定。
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 这是关羽军事生涯的巅峰。在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在汉水流域,利用大雨淹没曹军,并俘获了曹操麾下大将于禁,斩杀了抵抗的庞德。此役威震华夏,令曹操一度考虑迁都。这充分体现了关羽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战术运用能力,以及临危不乱的指挥才能。他能够抓住天时(大雨),利用地利(汉水),以相对较少的兵力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统帅气质与军队凝聚力:
威震华夏的声望: 关羽凭借其赫赫战功和高尚品德,在当时拥有极高的声望。无论是友军还是敌军,对他的“威”都心存敬畏。这种威望能够极大地提升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
忠义的化身: 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是他最重要的标签。这种忠诚既是一种个人品质,也让他成为了蜀汉军民的精神象征。将士们因为对刘备和关羽的忠诚而愿意为之赴汤蹈火。
严明军纪: 关羽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即使是对待自己的部下,也毫不含糊。例如,在擒获于禁后,他对庞德的态度也是严厉的,要求其投降。这种严谨的治军风格,能够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战略眼光(相对不足,更多是战术执行):
关羽的强项在于战术执行和局部战斗的指挥。在“水淹七军”中,他展现了对时机的把握和对战术的灵活运用。然而,在整个北伐的战略层面,他更多地是被动执行刘备的整体战略,比如牵制曹魏。他的战略眼光是否如诸葛亮、刘备那样深远,可能还有待商榷。

曹仁的“帅”:

曹仁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他同样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并且在战略执行和坚守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稳健的军事指挥与战略执行者:
镇守合肥,抵御孙吴: 曹仁多次负责合肥地区的防务,抵御东吴的进攻。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公元208年,孙权率大军围攻合肥,当时合肥守军兵力不足,曹仁临危受命,以区区七千兵力,充分利用城池防御和自身的指挥才能,抵挡住了孙权十万大军的进攻,并屡次击破来犯的东吴军队,最终迫使孙权撤退。这一战充分展现了曹仁卓越的防御作战能力、士气鼓舞能力以及对敌我双方态势的精准判断。
樊城之战的坚守: 在关羽水淹七军时,襄樊地区也是曹魏的重要据点。曹仁当时可能不在樊城,但其早期的部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关羽的威胁来临时,徐晃等人的支援才得以赶到,显示出当时曹魏的整体防御体系。
参与多场重要战役: 曹仁还参与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军事将领的全面性。

卓越的防御作战与攻城战经验:
曹仁特别擅长防御战。他善于利用地形、城池和阵地优势,以少胜多。在合肥之战中,他充分利用了合肥城的坚固程度,并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出击策略,打破了东吴的围困。
他对攻防两端的理解都比较深刻,能够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做出恰当的部署。

统帅气质与军队管理:
沉稳果断: 曹仁的形象是沉稳、冷静、果断的。在危急关头,他能够保持镇定,并迅速做出有效的决策,这对于稳定军心至关重要。
受曹操倚重: 曹操对曹仁非常信任,多次委以重任,例如让他镇守重要的战略要地。这说明曹仁在曹操眼中是一位值得信赖和重用的将领。
治军有方: 虽然不像关羽那样以“严”著称,但曹仁的治军也得到了认可,能够有效地指挥军队作战。

战略眼光:
曹仁在执行曹操的战略时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区域防御和关键战略要地的维护上,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意识。他能够理解上级的战略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军事行动。

谁的能力更强?—— 比较与分析:

要说谁的“帅”能力更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

1. 个人武勇和影响力:
关羽: 关羽的个人武勇是三国时期顶尖的,他的“战神”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普通将领,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曹仁: 曹仁并非以个人武勇著称,虽然他也有过英勇的战斗表现,但与关羽相比,在个人勇武和影响力方面有所不及。
结论: 在个人武勇和超凡影响力上,关羽明显更胜一筹。

2. 战术指挥能力(特定战役):
关羽: “水淹七军”是关羽战术指挥的巅峰之作,展现了对天时地利的极致运用和以少胜多的高超技巧。
曹仁: 合肥之战是曹仁战术指挥的代表作,以弱胜强,抵御强敌,展现了高超的防御战术和出击策略。
结论: 两者在战术指挥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水淹七军”的战略打击性和震撼性可能略胜一筹,而曹仁在防御战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3. 战略眼光与全局把握:
关羽: 关羽更侧重于执行刘备的战略,在战术层面表现突出,但其战略谋划的能力可能不如诸葛亮等人。
曹仁: 曹仁作为曹魏阵营中的重要一员,在执行曹操的统一北方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并且在区域战略防御上表现出色。他更能理解并执行宏观战略。
结论: 在战略眼光和全局把握上,曹仁可能比关羽更具优势。

4. 军队的统帅与管理:
关羽: 关羽的“威”让他的军队极具凝聚力,但他的治军也以严苛著称,有时可能显得不够灵活。
曹仁: 曹仁的沉稳和对士兵的关照,也使他能够有效管理军队,并在危急时刻稳住军心。
结论: 两者在治军管理上各有千秋,关羽的“威”和曹仁的“稳”各有其效用。

5. 战绩的辉煌度与稳定性:
关羽: 关羽最辉煌的战绩是“水淹七军”,但最终因骄傲轻敌导致了荆州失陷,身死国灭。他的战绩极具爆发力,但稳定性可能稍显不足。
曹仁: 曹仁的战绩相对而言更为稳定,他长期镇守合肥,多次抵御东吴的进攻,为曹魏政权的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单场战役的轰动性可能不如“水淹七军”,但其战略贡献更为持久。
结论: 如果以纯粹的“战神”形象和单场战役的爆发力来衡量,关羽更胜一筹。但如果以“为政权长期稳定贡献”和“稳健的军事才能”来衡量,曹仁则表现得更加出色。

总结:

关羽的“帅” 更偏向于个人能力超群、战术执行力极强、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威望的战神形象。他是一位能够通过个人能力改变战局的“猛将+帅才”。他的“帅”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英雄主义光辉。
曹仁的“帅” 更偏向于沉稳可靠、战略执行到位、具有卓越防御作战能力和稳定性的优秀将领。他是一位能够有效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长期稳定的“战略型将才”。他的“帅”体现在深厚的军事素养和责任担当。

所以,谁的能力更强,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帅”:

如果你认为“帅”是那种一骑当千、威震八方、个人能力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那么关羽的能力更强。
如果你认为“帅”是那种运筹帷幄、坚守要地、为政权稳定做出长久贡献的卓越将才,那么曹仁的能力同样非常出色,甚至在战略执行和稳定性上可能更胜一筹。

两位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人才,各自在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卓越的“帅”的特质,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比较他们,更多的是欣赏他们不同的闪光点和对历史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拿关羽一败身死的结局说事,认定关羽不算名帅。

就这么说吧,麋芳如果不投降,以江陵防御之固,百分之一万能撑到关羽回援包吕蒙饺子。吕蒙不被关羽活砍了算他牛b。

最高领导的舅哥还没怎么打就开城投降,这事儿换哪朝哪代的名帅名将也想不明白。关羽跟麋芳关系是不好,还扬言要砍了麋芳,但关羽还真能砍了你麋芳?他不得掂量掂量刘备和糜竺的想法?那可是从徐州就一起并肩作战的老伙计了。关羽是傲,但他不是傻子。

user avatar

谢邀。

这问题有点奇怪。这二位又不是诸葛亮VS周瑜一类的隔空打架,而是各统大军,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荆州战场上反复较量,所谓胜负已分,优劣何须多言?

先是曹仁都督诸军,受任屯樊城,镇荆州,讨关羽。经过两军激烈交锋,到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关羽已然长驱直入,一路杀到了曹仁的大本营——樊城。

若是两家均势,抑或关羽能搞个影分身也来个绝北道,估计曹天人早就可以唱一曲凉凉,法南郡故事了。奈何老曹家底厚,一口气派过来七军之众,给曹仁狠狠回了一口血。

在曹魏眼中,这出叫

遣于禁曹仁击关羽。

但在第三方眼中,这就不叫了,而是

魏使于禁

一个字,真是把曹仁惹下的烂摊子写得入木三分。

按说,曹仁得到生力军,兵力强盛,对面的关羽却是久战之余。正所谓以主待客,以逸待劳,以众击寡,三大有利条件悉数齐备,就算不打得关某狼奔豕突,至少也能力保无虞罢?

但在数千里之外的自家人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温)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猾),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总之,按照温恢的评价,曹仁傻大粗,关二老狐狸,荆州之战曹天人整一个羊入虎口。

於是有樊城之事。

结局地球人都知道了。

一言以蔽之,襄樊之战关、曹对决,曹仁输得毛干爪净,前前后后葬送掉六七万大军,简直是曹家天字第一号经验包。如果没有孙权助攻,汉室中兴,妥妥要给他曹天人发个一吨重的奖章。至于末了没彻底完蛋,功劳不在于曹仁如何能守,而是曹操举全国之力给这位锁了血槽开了挂,一波援军不行就两波,两波不够就三波、四波,甚至风烛残年拖着病躯亲自上阵擦屁股,真•拿命替曹仁续。

论用兵之道,换关某的好基友张辽过来还可以惺惺相惜,议上一议,就曹天人这号反复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表现还有脸争短长?

user avatar

既然两人打过,那么就好说了,直接把战役过程交代一下,谁优谁劣,一目了然的事儿啊。

按照时间顺序,一件件来

襄樊战役的开始,是关羽发动的,只不过他自己没上阵,却撺掇了一批曹魏中下级将领和绿林土匪起兵作乱给曹魏添堵,曹魏也很清楚这些人的后台是关羽。

候音就是这里面为祸比较大的一个,这个人本身是曹魏低级将领,军人出身,有一定的军事经验,于是曹仁奉命平叛,候音作乱的规模有多大呢?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千余,而且不是正规军,是山民,县吏甚至山贼这些人组合起来的,他们绑架了郡守,占据了宛。这个闹得就让曹魏不得不管了。

搞笑的是,曹仁的人还没到,有个叫刘子卿的已经率领了一帮老百姓(注意,是老百姓)把候音围住了,但由于是老百姓,对里面候音那一拨杂牌部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只是围住了,然后等曹仁的部队开过来,瞬间就是一边倒——屠宛。

屠完以后,曹仁率军屯扎在了樊城。曹仁当时的指责是镇荆州,荆州的治所在襄阳,所以曹仁这支部队是从襄阳过来,屠了宛以后,没回襄阳,而是屯在了樊城,襄阳里是曹仁的副手吕常在镇守。

曹仁这支部队带了多少人,史书并无实际记载,但屯在樊城的曹仁只有数千人是有记载的。于是很多人包括某些为了涨粉而不要C脸的大V,就开始发挥想象力,编造历史,认为曹仁是率领大军从襄阳出发,然后被关羽大败,战损巨大,最后只剩数千人屯在了樊城。

这种凭空增加的战绩,在真正读过史书的人面前,是十分荒诞可笑的。

首先,这场所谓被关羽大败的战役,蜀书没有,魏书也没有,没有任何一条边角史料提过有这么一场战役,史书有讳败的习惯不假,但一般都是虚报战绩或者粉饰失败,斩了数千说数万,败退了说从容退军,还真没见过打了这么大一场败仗一个字不提的?诡异的是,战胜者关羽方面的蜀书也不提,真不知道是怎么有脸来编造出来的。

其次,编造者编造的逻辑之一就是曹仁只带数千人出来溜达不符合常理,但是你只要读过史料,知道候音叛乱的规模,就知道曹仁带了数千正规军出来,已经给足了候音脸面了,毕竟这只是一波连老百姓都能围住的搞笑民变而已,数量也只有可怜的千余人,带数千正规军去干千余杂牌军,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一件事,带兵出来打仗是要花钱花粮食的,两千人就能办明白的事儿没人愿意带两万人出来,这是基本的逻辑,否则多花的钱你掏啊?至于曹仁堂堂一个真荆州的镇南将军,怎么只有几千人?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他就带了几千人,剩下的人在哪?在襄阳啊,吕常手里呢。

最后,魏书有记载曹仁讨关羽,就有人胡解,认为是曹仁是带了大军出来主动攻打关羽,然后被关羽击败,退回了樊城,这是编造者另一个逻辑,这里我前面就说过了,曹魏很清楚候音叛乱的幕后主使人是关羽,这是之前那个带老百姓围住候音的功曹刘子卿都知道的事儿,而候音又是自己曹魏方的一个不入流的叛将,魏书说成讨关羽一点问题也没有,首先,关羽牌面够大,当得起曹仁的讨伐,而候音分量不够,其次,候音的背后老板,主谋就是关羽,讨候音就是讨关羽。


言归正传,曹仁退回樊城以后,关羽突然大兵出击,把曹仁围在了樊城,关羽的兵力约为曹仁的五到十倍,曹仁是数千,关羽是三万以上。这里是关羽正确把握到的一个战机,是他为数不多的一个亮点,之前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善于发动曹魏部下以及绿林豪帅的号召力。

兵力悬殊,曹仁当然不敢正面硬刚,而襄阳与樊城之间的联系只要依靠汉水,关羽善治水军,切掉了这条联络,分别包围了襄阳和樊城,其中,襄阳人多城坚,但守将是吕常,名气能力逊色一些,樊城城破人少,但曹仁在此,于是关羽很正常的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樊城,这里好打,打下来抓曹仁明显更肥。这个选择其实虽然正确,但也没什么好吹的,换谁基本都会这么选吧。

然后就比较搞笑了,虽然曹仁吓的要死,一度想弃城而跑,虽然那水已经快淹过城墙了,但关羽还是没把曹仁的樊城打下来。。。。。。


所以综合整场战役,我实在也是没能看出来关羽比曹仁强多少,煽动民变把曹仁轻兵诱了出来,然后抓住机会把曹仁困在了樊城,这两步棋走的都不错,都值得吹一吹,然后正确选择了樊城作为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猛攻樊城,这是常规选择,最后呢?

没打下来。。。。。。

没打下来。。。。。。

没打下来。。。。。。

没打下来你还吹毛啊?你前面前戏做的再完美,你最后临门一脚你疲软了呀,这场仗你还能说你关羽是胜利者吗?明明是曹仁坚守住了,曹仁才是胜的一方啊。

我客观一些,再往后联系一些,毕竟某些关吹在说关羽的目的是想围点打援,他也确实吃掉了于禁的援军,但曹仁作为守城方,城守住了你无论如何不能说他输了吧?

再说围点打援的,靠洪水打了一波援,第二波就被援给打死了?你家围点打援是这么玩的?你玩钓鱼一般钓鲫鱼钓草鱼,钓上来自己吃,你见过有人钓鲨鱼给咬死的么?


再往后东吴出手以后的事就不再赘述了,和前面基本没什么关联。


整场战役,关羽能说的上胜利的只有对于禁,不管天灾也好,人祸也罢,胜了就是胜了,运气好也是胜了,你要说于禁就是比关羽弱,我也没法反驳,本来就输了。

但是对曹仁,我是真没看出关羽赢在哪了,曹仁是很狼狈,一度想跑也有点丢人,但不管怎样,人家樊城终究是没丢啊。

至于对徐晃,那就是关羽完败啊,这一点理由也没的找的。

对吕蒙,卧槽太惨了,不说了不说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