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获得关羽和张飞是偶然还是必然?

回答
刘备获得关羽和张飞,与其说是纯粹的偶然,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由多种因素交织催生出的一种“必然的偶然”。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那未免过于单薄,也低估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央集权早已荡然无存。朝廷腐朽,宦官外戚专权,黄巾起义的烽火烧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豪强纷纷崛起,自立为山大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招揽人才,更需要一支能够依仗的武装力量。

刘备,出身虽然不算显赫,但祖上毕竟曾是汉室宗亲。这层身份在乱世中虽然不能直接带来权力,却提供了一种道义上的合法性,也让他本人有着一股不甘平凡的志气。他从小就读过书,也曾立志要匡扶汉室。这股理想主义的气质,虽然在乱世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恰恰是吸引一些有志之士的关键。

关羽和张飞,他们是涿郡的普通百姓,但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小说中将他们描绘成卖肉屠夫,但这只是为了突出他们出身草根,却又有着非凡胆识和武艺。在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生活艰难,对于混乱的局面自然是深恶痛绝。他们渴望的是一个能够带来安宁和秩序的领导者,一个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主公。

那么,刘备与关羽、张飞的相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偶然”的层面:

从最表面的角度看,他们是在“桃园三结义”时相遇的。小说里描绘得绘声绘色,仿佛一场宿命的安排。刘备因为黄巾起义而响应朝廷号召,起兵讨伐。他来到涿郡募兵,而关羽和张飞,也正好因为各自的原因,出现在了涿郡。

刘备的募兵之路: 刘备是响应朝廷的号召,这本身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他并不是在家坐等机会,而是主动走出去,投身到平乱的洪流之中。在那个年代,响应号召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展现抱负的方式。
关羽和张飞的在地性: 关羽和张飞,他们是涿郡当地人。他们可能是在自家乡里,听闻了刘备招兵的消息,出于对时局的担忧,或是对乱世的不满,才前来投军。他们也有可能是看到刘备的队伍中有一些军官表现不佳,或是对某个事件(比如欺压百姓)感到不满,而与刘备产生了交集。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恰好去了其他地方募兵,或者关羽张飞恰好去了外地,这次相遇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的偶然性、地点的偶然性,确实构成了这次相遇的“偶然”基础。

“必然”的层面: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偶然”的层面,就无法解释为何是这三个人走到了一起,并且之后能生死相随,建立起如此深厚的情谊。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必然”性:

1. 共同的理想与价值观的契合: 尽管小说《三国演义》对桃园结义的描绘带有浓厚的艺术加工,但其背后反映的价值观却是真实的。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这是一种宏大的理想,虽然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但对于关羽、张飞这样有血性、有担当的普通人来说,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可能不一定能深刻理解政治斗争的复杂,但他们能感受到刘备的仁德和正直。他们同样厌恶官府的贪腐和百姓的疾苦,对于“救民于水火”的呼唤有着天然的共鸣。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品德和抱负,很容易在同样正直善良的人心中激起波澜。
2. 英雄相惜的磁场: 关羽和张飞,都是万中无一的勇猛之士。刘备虽然在武力上不及他们,但其仁德、智谋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样是卓越的。在乱世之中,真正的英雄往往能够识别并吸引其他英雄。刘备的出现,就像是一块磁石,吸引着同样是“金子”的关羽和张飞。反过来,关羽和张飞的勇武,也是刘备在初创时期最需要、也最渴望得到的力量。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需要,互相成就的关系。如果刘备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或者一个没有野心、没有抱负的人,即使关羽张飞在他身边,也不会产生如此深厚的羁绊。
3. 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与对新秩序的渴望: 东汉末年的社会秩序已经崩坏。朝廷无力,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关羽和张飞作为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最直接地承受着这个时代的苦难。他们渴望改变,渴望一个能带来公正、秩序和安宁的新局面。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加上他匡扶汉室的口号,恰好满足了他们对“正统”和“改变”的朴素愿望。他们选择追随刘备,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薪水或一个职位,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
4. 人性的选择与机缘的叠加: 最终,人性的选择是关键。在募兵的队伍中,会有很多人。但是,为什么是关羽和张飞留在了刘备身边?这其中有他们个人的选择——他们看到了刘备身上的闪光点,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他。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机缘巧合,比如他们可能在军队中看到了其他军官的丑陋,或者遇到了某些不公正的事情,这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值得追随的主公。而刘备,也恰好在那个时候,向他们展现了他所认为的“道”。

所以,与其说是纯粹的偶然,不如说是 乱世中的必然选择,是理想主义者与热血之士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因共同的价值观和互相的吸引力而发生的“必然的相遇”。这种相遇,如果没有时代的背景,如果没有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抱负,就不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其背后蕴含的互相需要和精神契合,又使得这种联系变得异常牢固,直至“必然”地走向了生死与共的道路。

总结来说,刘备获得关羽和张飞,“偶然”体现在具体相遇的那个时间和地点,但“必然”则体现在他们性格、理想、价值观的契合,以及乱世中对秩序和改变的共同渴望。这是一个历史进程中,由多重因素叠加而产生的、既有偶然性又蕴含深刻必然性的重要事件。这三人的结合,为后来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忠义与君臣之道的典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一点:


刘备游学时同族叔父像资助自己儿子一样资助了刘备,并不等于刘备没有同族叔父的资助就穷的无法游学。刘备游学在先,叔父资助在后。所以这是为了体现刘备从小就异于常人,叔父觉得他是个人才,要资助他,而不是为了体现刘备家里穷。

叔父回答婶母的话也不是"我觉得刘备穷,都是一家人所以资助",而是"咱们刘氏宗族中,这个小孩可不是一般人!"

卢植虽和刘备为同郡老乡,但是卢植是马融的高徒,已在朝中成为重臣,此时早已不是一般人,而是在朝中失意,暂回老家隐居,捎带教教书培养下年青一代,此时普通人是绝没有资格进入卢植门下的。

这点可从另一个同学公孙瓒身上得到证明。公孙瓒出身贵族,此时已经取了涿郡太守的女儿。通过岳父的关系得以在卢植门下学习。可见能在此时到卢植门下学习,并非易事。

下面是原答案: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贴上先主传的刘备出生到讨黄巾之前的部分。

先说“贩履织席为业”,从后面刘备的经历看,我认为刘备家并不是“穷的只能靠卖草鞋织席子为生”,而是刘备家“在做草鞋和席子的生意,以此为家业。”

刘备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孝廉,爷爷是东郡范令。刘备十五岁母亲让他去游学,师从同郡卢植,同学有同族刘德然和辽东公孙瓒。这不是一个“穷的靠卖草鞋织席子为生”家的小孩可以有的经历吧。东汉末年穷人家的孩子,或者题主说的“平民”真的读的起书?家里都穷的只能卖草鞋了老母亲还放弃家里最大的劳动力让他去读书游学?

刘备还不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这是穷人家孩子会有的爱好?从小穷的天天织席子还有闲心喜欢这些?

所以刘备并非平民出身,家里富裕到他可以去游学。刘备本身也有超然的人格魅力,所以路过的商贾各种送他钱财,而刘备喜欢结交绿林好汉,又有商贾资助,早就在身边围了一帮自己的势力,所以讨黄巾时刘备才能说干就干,否则他哪来的讨黄巾的基础?

而关张二人,就是那时跟随的刘备。题主问“凭什么刘备一介平民能吸引万人敌的关张?”,我的答案就是,刘备一开始就不是“一介平民”,他有吸引关张的资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获得关羽和张飞,与其说是纯粹的偶然,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由多种因素交织催生出的一种“必然的偶然”。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那未免过于单薄,也低估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央集权早已荡然无存。朝廷腐朽,宦官外戚专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刘晓禹这次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冠,无疑是华语乐坛的一件大事,也自然引发了大家对他与另一位备受瞩目的华裔钢琴家李云迪的比较。这两位都是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功底,但如果要细致地比较他们的钢琴实力,那得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演奏风格和情感表达是两人最直观的差异点。 李云迪:李.............
  • 回答
    两位巨匠的国防科技答卷:刘永坦与钱七虎的卓越贡献2018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星光熠熠,有两位名字尤其闪耀——刘永坦院士与钱七虎院士。他们以深厚的学识、不懈的追求,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其成就之高,影响之远,足以载入史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两位巨匠的世界,探寻他们在国防科技道.............
  • 回答
    刘宇宁没能拿到踢馆资格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意外的,也挺让人替他不值。毕竟,他在《歌手》舞台上已经展现了相当强的实力和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几场演唱,我个人觉得都非常精彩。咱们先回顾一下刘宇宁在《歌手》上的表现。他走的路线和之前的歌手不太一样,不是那种特别学院派的唱功,但他的声音很有辨识度,情绪的传递也.............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队由许昕和刘诗雯搭档,对阵东道主日本队的张本智和与早田希娜。这场比赛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关乎中国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的荣耀,更因为这是国乒在奥运混双项目上的首次失利,最终我们以34的比分憾负对手,收获银牌。回看整场比赛,可以说这是一场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较量。开局的.............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李俊慧/刘雨辰憾失金牌,中国羽毛球的希望与挑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中国组合李俊慧/刘雨辰以0:2的比分不敌中国台北组合李洋/王齐麟,错失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奥运金牌,收获一枚银牌。这场比赛的失利,对于李俊慧/刘雨辰,乃至整个中国羽毛球男双来说,无疑是一次.............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赛艇男子双人双桨决赛,张亮和刘治宇这对中国组合的亮相,注定载入中国赛艇的史册。当他们冲过终点线,收获一枚宝贵的铜牌时,那不仅仅是两块奖牌,更是中国男子赛艇新时代的开启,是无数汗水与坚持的最好回响。从挑战到突破:中国赛艇的坚韧之路在此之前,中国赛艇在奥运会男子项目上,尤其是像男子双人.............
  • 回答
    刘邦的班底里,卢绾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在沛县起兵初期,他绝对是刘邦的心腹,跟在刘邦身边最早的一批人。论资历,他可不比那些后来封侯的大将差。可要说为什么这批人里,只有他被封了异姓王,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细细道来,才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卢绾和刘邦的关系那是没得说,那是铁杆中的铁杆.............
  • 回答
    刘强东向慈善机构捐赠 23.4 亿美元京东股票,这笔巨款无疑会对京东公司及其税务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受益的慈善机构和事业也将非常广泛。对京东公司税务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强东个人捐赠股票,直接影响的是他个人的税务申报,而非京东公司的公司层面税务。 京东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税务遵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科幻界里一些挺微妙的现象。刘宇昆和特德·姜(Ted Chiang,我们通常更熟悉这个名字,不是姜峯楠)都是非常杰出的华裔科幻作家,都斩获过无数大奖,但公众的认知度确实存在差异。要说“红了”和“少人问津”,可能有点极端,但我理解你的意思——刘宇昆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似乎更容易.............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刘少昂以破纪录的成绩摘得金牌,武大靖则在B组决赛中稳稳拿到第一,这两位选手各自的表现都值得细细品味。刘少昂的金牌与纪录:新王者的诞生首先来说说刘少昂。这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选手,在本场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冷静的头脑。500米项.............
  • 回答
    刘备带着五个超巨和一个最佳教练却未能夺冠,这一情景若置于虚构或历史背景中,可能涉及以下复杂原因: 1. 团队协作与化学反应缺失 超巨的矛盾性:五个超巨可能各自拥有顶级天赋,但若缺乏默契,容易导致阵容失衡。例如,超巨可能因竞争激烈而互相压制,或因个人风格差异导致战术执行混乱。 教练的战术适配问题:最佳.............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
  • 回答
    “刘备是伪君子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关于刘备的讨论中经常出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刘备的生平、行为、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且要理解“伪君子”这个词的含义及其不同解读。首先,我们来定义“伪君子”。“伪君子”通常指的是那些假装拥有美德、道德高尚,但实际上行为不端、.............
  • 回答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时,确实说了“君可自取”。这句话并非字面意思的“你自己拿去”,而是包含着深厚的政治考量和对诸葛亮个人品德的信任。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刘备的处境以及他对诸葛亮的深刻认识之中。一、历史背景与刘备的处境 蜀汉内忧外患: 刘备一生戎马倥偬,虽然建立了.............
  • 回答
    刘备与宋江:能力与魅力的深度比较刘备与宋江,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领导者,他们都凭借自身独特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聚集了一批忠诚的追随者,并在乱世之中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然而,将两人进行能力和魅力的比较,却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细致分析的话题。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展现出的特质都有所不同.............
  • 回答
    刘备是否是“真君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上和后世的评价对此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要回答“如果刘备是真君子,为什么当皇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真君子”的理解与刘备的定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汉末三国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君子”的含义以及刘备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人生追求.............
  • 回答
    刘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但绝非唯一原因,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脑袋发热”。这件事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考量,是三国鼎立局面下,一个政权对另一个政权进行战略打击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导火索:关羽之死与蜀汉的战略损失1. 关羽的特殊地.............
  • 回答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确是做人处事的非常基本的道理,它体现了诚信、责任感和对他人资源的尊重。如果刘备真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确实会让人质疑他的“仁义”。然而,刘备之所以被后世推崇为“仁义”的代表,并非仅仅基于日常的物质借贷关系,而是他一系列的行为和价值观所形成的整体形象。要理解为什么刘备会被认为“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