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即占孙权的南郡不归,手下关羽还羞辱孙权,为什么这些行为是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是小人行径?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是共同的敌人(初期):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势力,对孙权和刘备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曹操的崛起迫使江东和荆州地区(在刘表死后)为了生存而联合,共同对抗曹操。这种外部压力是孙刘联盟的基础。
刘备的崛起与“寄人篱下”: 赤壁之战前,刘备势力弱小,颠沛流离,先后依附过公孙瓒、曹操,最后投靠刘表。他是一个创业者,需要地盘、资源和人才来壮大自己,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这种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使得刘备任何能帮助他壮大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被理解为“求生和发展”的正常反应。
孙权集团的成熟与战略目标: 孙权继承江东基业,经过数代经营,实力雄厚,拥有稳定的统治基础、强大的水军和富庶的南方。孙权的战略目标更多是巩固和扩张江东的势力范围,与曹操长期对抗,并寻求一统天下的机会。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也需要盟友来分担压力。

2. 南郡归属的复杂性与利益博弈

赤壁之战的功劳分配: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的胜利,但实际的战场主力是孙权的东吴水军,周瑜是总指挥。刘备虽然也派兵参与,但更多是被动参与,且其精锐力量是在赤壁之战前夕从曹操手中夺取南郡的零陵、桂阳等郡所得。
战后格局的权力真空: 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的主力,导致曹操退守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权力真空,特别是荆州地区。谁来占据这个战略要地,成为孙刘双方争夺的焦点。
周瑜的谋略与刘备的介入: 战后,周瑜意图夺取南郡的战略重镇江陵,并计划进军西川,进一步扩张东吴的势力。然而,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建议下,也看中了南郡的战略价值,并以“借荆州”的名义(尽管并非刘表正式授权,更多是在刘表死后诸葛亮等人的运作)派兵进驻。
“借荆州”的性质: “借荆州”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概念。在当时的语境下,这并非等同于现代的租赁协议。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其继承人刘琦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刘备的势力得以在荆州立足。当曹操被击败后,荆州实际处于一种群龙无首但多方角力的状态。刘备以盟友的身份和在赤壁之战中的贡献,为自己在荆州争取了一席之地,并且逐渐将南郡收归己有,这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正常”手段。
刘备为何“不归”?
战略需要: 南郡是荆州的核心,拥有江陵等关键城市,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没有南郡,刘备将无法在中原争夺中立足,也难以向西发展。
时机与实力: 当刘备有能力守住南郡时,他就不会轻易放弃。他相信自己比孙权更有能力守住这片土地,也更符合他“兴复汉室”的长期战略。
“占”而非“夺”: 刘备是通过军事行动和政治运作逐渐控制南郡的,而不是直接从孙权手中抢夺。当时南郡的控制权并不完全属于孙权,而是存在争议和多方力量。刘备的行动可以被视为在混乱中争夺有利地位。

3. 关羽的羞辱孙权:个人恩怨与政治压力的宣泄

关羽的性格: 关羽以其勇武、忠义和桀骜不驯著称。他性情高傲,看不起许多文臣武将,尤其是在他帮助刘备打下荆州、成为重要将领之后。
“送”和“借”的概念: 当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需要进一步发展时,他向孙权“借”荆州(主要是南郡的一部分,例如公安)。孙权此时为了联刘抗曹,将部分荆州地盘(如南郡的公安)“借”给了刘备。然而,刘备集团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很快就吞并了更多原本属于曹操控制但赤壁后由孙刘联军收复的荆州地区,并最终将南郡的核心区域江陵收入囊中。
孙权的战略失误(主动): 孙权并非完全被动。他将南郡部分地区借给刘备,一部分是为了拉拢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另一部分也包含着利用刘备来消耗曹操的意图,同时他也相信自己能控制住局面,待时机成熟再收回。但刘备的扩张速度超出了孙权的预料。
关羽的挑衅(被动): 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一员,在荆州镇守,而荆州是孙刘之间的敏感地带。在这种背景下,关羽对孙权的态度可以被解读为:
维护刘备集团的利益: 关羽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和核心将领,他的行为首先是为了刘备的利益。他可能认为孙权对刘备的态度不够尊重,或者认为孙权的利益诉求过于贪婪。
个人好恶与骄傲: 关羽的性格使他不太看得起孙权集团的某些将领(如鲁肃、诸葛瑾等,虽然他们表现出善意,但在关羽看来可能不够强硬,或者他认为这些人不如自己忠义),也可能对孙权本人存在一些个人性的不满。
政治压力下的宣泄: 在与东吴的长期合作和潜在的冲突中,关羽身处前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可能通过言语上的挑衅来宣泄这种压力,或者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手。
非直接冲突: 关羽的“羞辱”更多是言语上的,并没有直接导致双方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在古代,“羞辱”虽然不光彩,但如果不是直接的挑衅和杀戮,有时会被视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手段,而非立即宣战的理由。

4. 孙权的“背刺”——“背信弃义”的性质

“背刺”的定义: 在这个语境下,“背刺”指的是孙权在双方联盟关系存续期间,突然采取敌对行动,打破了原有的默契和信任。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包括南郡),并杀害了关羽。
为何是“小人行径”?
打破联盟的信义: 孙刘联盟是基于共同对抗曹操这一战略需要而建立的。虽然存在利益冲突和摩擦,但双方都保持着某种程度的默契和克制。孙权突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以偷袭的方式,这在道义上被视为背叛了联盟的信义。
对盟友的攻击: 孙权攻击的是曾经的盟友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核心地盘,这与他最初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初衷相悖。即使刘备集团在荆州问题上有些“得寸进尺”,孙权也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非采取突袭手段。
道德评价的标准: 三国时期虽然是乱世,但依然存在“仁义”、“信义”等道德评判标准。即使是政治斗争,也讲究一定的“道义”和“名分”。孙权的行为打破了这种道义,显得更加不光彩。
实际利益的驱动: 孙权发动袭击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收回荆州,巩固江东的战略安全和发展空间,因为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扩张,已经威胁到了东吴的利益。但即使是出于利益驱动,其手段也突破了道德底线。
吕蒙的劝谏与孙权的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赞同孙权的发动袭击。例如,鲁肃在世时,一直主张联刘抗曹,并对刘备集团采取怀柔政策。直到鲁肃去世后,吕蒙才提出了“进取荆州”的策略,并且以偷袭的方式执行。孙权采纳了这个策略,但这种“偷袭”行为,相比于刘备在南郡的扩张和关羽的言语挑衅,在道德上的负面评价更高。

总结:

刘备占南郡: 在弱肉强食、生存压力巨大的时代,刘备作为一位创业者,为了实现宏图伟业,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争夺战略要地,这是符合当时生存逻辑的“正常”行为。他没有直接攻击孙权,而是趁着权力真空和政治斡旋夺取了土地。
关羽羞辱孙权: 这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个人性格以及前线压力下的表现。虽然不体面,但未直接引发大规模战争,且可能被解读为在博弈中试图占据心理优势。在当时相对复杂的政治关系中,这种言语上的挑衅不算绝对的“小人行径”,更像是政治角力的一种附带产物。
孙权背刺: 孙权的行为是趁刘备集团主力进攻汉中的机会,以偷袭的方式夺取了与刘备集团唇齿相依的荆州地区,并且导致了关羽的死亡。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当时已有的联盟关系和潜在的道义约束,更像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信义,因此被视为“小人行径”或“背信弃义”。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评价是基于当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现实。从纯粹的政治利益角度看,各方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手段各不相同。但从“信义”和“道义”的角度出发,孙权的行为确实更加损害了政治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刘备集团太老实了。

刘备集团太老实,不如东吴集团会闹会嚷嚷,所以在荆州问题上才给人一种不占理的感觉。

要说关羽的态度,咱先把孙权一个君主,却跟接壤的封疆大吏搞姻亲,其中安的什么心,这事放到一边。你先看看之前东吴都干的啥事。

一般公认孙刘产生裂痕,怎么也得算到215年,刘备入蜀后,孙权派诸葛瑾索要荆州,刘备以凉州推辞,东吴发兵强取三郡。一般人看起来就觉得刘备老赖,关羽蛮横,可咱只要稍微把时间线往前翻翻,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第一件事:早在孙刘联盟蜜月时期,孙权派步骘南下交州,之后一年,也就是刘备入蜀时,步骘诱杀了刘备的老朋友,苍梧太守吴巨。赤壁之战前,刘备就跟鲁肃说过跟吴巨有旧,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孙刘集团还是联盟关系,东吴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杀害了刘备的朋友。

第二件事: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两家结为姻亲,刘备前脚入蜀,后脚孙权就把妹妹接回去了,这叫什么事?你接回去也就算了,还连带着要带走阿斗。咱别论其中居心如何,就按法律算算,拐卖儿童这罪该怎么判?

东吴集团净干这种鬼祟下作的勾当,换你是刘备、关羽,你能给什么好脸?

第三件事:周瑜死后,东吴虽然借出了南郡,可原本刘皇叔和刘琦公子在赤壁之战时屯兵的江夏夏口,忽然之间太守就换成了程普,外加从长沙分走一个汉昌郡,这其中谁能说不是交易?东吴亏了吗?

孙权为了打开交州的大门,杀害了刘备的朋友吴巨,交州拿了,夏口拿了,汉昌拿了,整了这么多,还有脸回来要南郡,合着好处都让姓孙的占了?现在你摸着你的良心说说,要你是刘备,你能忍下这两口气归还南郡?要你是关羽,你能忍着不骂孙权?刘备太老实了,诸葛瑾来要荆州的时候,不该说什么凉州,就该在这两件事上掰扯清楚了。

要我还南郡,可以,但第一你东吴先还我吴巨老弟的命来,第二把夏口和汉昌还来,第三你东吴拐卖儿童,把我儿子阿斗吓着了,脑子都不好使了,将来怎么继承我的基业,这事大发了你知道吗?你得给个交代。你先把这三件事办了,咱们再谈南郡的问题。

刘备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心想北伐,对东吴太过优容。自赤壁之战以后,东吴一直在不断的试探刘备的底线。先从吴巨这种交情不深的朋友开始下手,没反应,下一个就是儿子。动了儿子还没反应,就开始武力袭取三郡抢地盘了。抢了地盘还能忍让,再下一步就是二弟关羽的命。这是欺人太甚!

咱算算借了个南郡,还了它多少:入蜀前的交州、夏口、汉昌;湘水划界时的江夏、长沙、桂阳;白衣渡江抢的南郡、武陵、零陵。好家伙,他东吴借出一个南郡,收回荆州交州两个州十几个郡!每个行业都有祖师爷,孙权应该就是高利贷的祖师爷吧,利滚利都没他滚的狠呐!

刘备醒悟的太晚了,他醒悟的时候,东吴占尽了各种优势,再想打,打不过了。看了这些事,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吃过人的动物不能留,因为尝到甜头真的会上瘾的。对于东吴这帮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小人,在它第一次动手的时候,就该打断它的狗爪子,不能让它尝到一点甜头,不然它只会更加变本加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