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回答
关羽和黄忠之间,表面上看是战场上的惺惺相惜,实则暗藏着一层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在“五虎上将”这个封号上,将这份微妙推向了高潮。要理解关羽为何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刘备集团内部的人事关系。

一、英雄相惜的表象与现实的差距

确实,在沙场上,关羽和黄忠都展现出了绝世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在战场上无人能敌;黄忠更是老当益壮,在定军山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威震敌胆。两人在一次次的并肩作战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如同高手之间对彼此实力的认可。在战场这种生死一线之地,很多时候情感的表达会显得纯粹而直接,少了许多世俗的考量。这种惺惺相惜,更多的是一种对彼此武艺和勇气的敬意。

然而,战场上的短暂辉煌,并不等同于长久的情感连接,更不代表着两人在政治地位和个人价值判断上没有分歧。

二、关羽的骄傲与自负:天生的优越感

关羽,字云长,一生以忠义、勇武著称,但他的性格中也饱含着深深的骄傲和自负。这种骄傲源于他卓越的战功,更源于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功劳的衡量标准: 关羽自认是刘备集团中最早跟随的元老之一,从早期的颠沛流离到后来的壮大,他始终是刘备最倚重的臂膀。他的功劳,不仅体现在斩将杀敌,更体现在他一路护卫刘备,支撑着刘备集团的生存和发展。他对自己的贡献,有着极其清晰和高度的认知,并且认为自己理应是功劳簿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资格论”的看重: 在那个年代,出身、资历、战功都是衡量一个人地位的重要标准。关羽认为,自己是刘备早期的“开国元勋”,在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应该是无可撼动的。他可能觉得,封“五虎上将”这样的荣誉,更应该优先授予那些从一开始就陪伴刘备打拼的兄弟们,比如张飞,甚至是赵云。
潜在的“第一人”心理: 关羽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潜在的“第一人”心理。他渴望得到最高的认可和最显赫的地位。当他得知黄忠也在“五虎上将”之列,而且自己的排名可能并非绝对的第一(尽管“五虎上将”的排名并非官方明确,但关羽的自我认知很可能让他认为自己是“压轴”的),他心中自然会产生不平衡。

三、黄忠的“后来者”身份与年龄因素

黄忠虽然武艺高强,但他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相对较晚。他是在刘备进攻益州时才被收服的。从资历上来说,他显然是“后来者”。

“新面孔”的挑战: 关羽对黄忠的加入,可能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新加入的“实力派”,而非从草创时期就出生入死的兄弟。这种情感上的距离,让关羽在看待黄忠的功劳时,可能潜意识里会打折扣。
年龄的考量(关羽的视角): 黄忠年事已高,在关羽看来,他能有如此战绩,固然可敬,但也并非是“未来可期”的年轻栋梁。而关羽自己,虽然也年长,但在他心中,他的精力和对刘备事业的贡献,依然是顶级的。这种对比之下,他可能觉得,将一个年迈的战将与自己并列,甚至是在评价体系上与自己平起平坐,是对自己长期以来拼搏奋斗的一种“稀释”。

四、刘备集团内部的人事博弈与“平衡术”

刘备封“五虎上将”,并非仅仅是战场武力的简单叠加,更是一门高超的政治艺术和人事平衡术。

笼络人心,稳定集团: 刘备深知集团内部各方势力的复杂性。关羽、张飞是老臣,赵云忠心耿耿,马超是新归附的世家大族代表,黄忠则是老将。封“五虎上将”,既是对他们赫赫战功的肯定,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忠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
安抚新归附的势力: 马超和黄忠的加入,为刘备集团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不安。将他们封为“五虎上将”,是刘备拉拢和安抚这些新力量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觉得自己同样是集团核心的一部分。
关羽视角下的“排挤”? 关羽可能误读了刘备的意图,认为黄忠(以及马超)的加入和被重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他这些老将的地位为代价的。尤其是当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和资格都远超黄忠时,被置于同一个荣誉称号之下,难免会觉得是一种“降格”或“不被足够重视”。他可能觉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更加突出,而不是被和其他人“平均分配”。

五、深层的情感认知差异

关羽的“情义”: 在关羽心中,与刘备的情义是建立在“生死相随”的基础上的。他认为自己对刘备的忠诚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超越了单纯战功的情感羁绊。
刘备的“功利”与“大局”: 刘备虽然也重情义,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他需要的是整个集团的稳定和发展,他会以“大局”为重,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不同的价值。他封“五虎上将”,更多的是基于他们当下的战功和对集团的实际作用,而非仅仅是过去的资历或情感。

总结一下关羽“不高兴”的原因:

1. 个人骄傲与资历优越感: 关羽认为自己是刘备集团的元老,功劳卓著,理应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显赫的荣誉。
2. 黄忠的“后来者”身份: 黄忠加入刘备的时间较晚,关羽可能认为他与自己这些“开国功臣”的地位不应完全等同。
3. 年龄的潜在对比: 关羽可能觉得,将自己与一位年长的战将并列,显得“含金量”有所下降。
4. 对刘备意图的误读: 关羽可能认为刘备封黄忠是对自己这些老将的“忽视”或“稀释”,未能给予自己应有的“独特性”的肯定。
5. 价值观的差异: 关羽更看重“情义”和“资格”,而刘备在评价人才时,更看重“当下战功”和“对集团的实际贡献”。

所以,尽管在战场上,关羽和黄忠可能惺惺相惜;但在“五虎上将”这个关乎地位、荣誉和个人价值认定的封号面前,关羽的骄傲、自负以及他对刘备集团内部人事格局的理解,让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不悦。这并非是对黄忠个人的仇视,而是对自己在刘备心中地位的一种不确定感和一种对荣誉评价体系的潜在质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是演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和黄忠之间,表面上看是战场上的惺惺相惜,实则暗藏着一层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在“五虎上将”这个封号上,将这份微妙推向了高潮。要理解关羽为何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刘备集团内部的人事关系。一、英雄相惜的表象与现实的差距确实,在沙场上,关羽和黄忠都展现出.............
  • 回答
    关羽对黄忠的“老兵”之称,细究起来,确实能窥见他内心深处那份基于自身出身和战场阅历而产生的独特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与士人阶层的某些特质暗合。首先,我们要明白关羽的成长背景。他并非出身于显赫的士族,也不是通过科举正途踏入仕途的。他的早年经历,更多的是一种草莽英雄式的崛起。在桃园结义,他.............
  • 回答
    关于关羽为何看不起黄忠、不服马超,却对赵云“没意见”,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三国演义》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历史背景的隐喻以及读者对角色关系的解读。虽然史书对关羽与这几位武将的直接互动记载不多,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情节安排,为我们勾勒出了他们之间微妙的心理博弈。首先,咱们得说说关羽.............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自封为汉中王,并开始大肆封赏功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虎上将”的封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被同时册封,按理说都是刘备麾下最顶尖的将领,应当是荣誉与信任的象征。然而,在小说情节中,唯有关羽对黄忠的封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屑和不满,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既.............
  • 回答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点子上了!如果真有这么一群猛将辅佐孔明先生,这北伐成功的几率,那真是想不大都难。不过,这事儿不能光看数字,还得仔细掰扯掰扯。一、将领配置的硬实力分析:咱先不说数目,单看这几位将领的个人能力,那都是顶顶的,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千古名将。 关羽: 单挑无敌,威震华夏。有了他,任何.............
  • 回答
    .......
  • 回答
    黄磊和刘宪华(Henry)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既有艺术家间的惺惺相惜,也有师徒间的温情脉脉,更有因综艺节目而产生的、略带戏剧性的“父子”情谊。要细细品味,得从他们相识的起点,到共同经历的时光,再到如今各自的发展,一步步来解读。相识的火花:《向往的生活》的起点让他们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并建立.............
  • 回答
    晚晚和黄河清教授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这场围绕着“艺术的价值”、“艺术家的身份”以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的讨论,可以说是2020年代初期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一场颇具话题性且观点鲜明的交锋。要详细看待这场争论,我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一点,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背后的逻辑。事件的引爆点:展览“晚晚:新收藏”和黄.............
  • 回答
    济水、大清河和现在的黄河下游,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河流变迁史”,其中交织着自然力量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活动深刻的印记。要讲清楚它们的关系,我们得从历史长河中,一点点剥开它们各自的命运轨迹,以及它们之间曾经和现在的联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它们各自的“本职”: 济水: 这是古代中国.............
  • 回答
    关羽和张辽在《三国演义》中的“友好分别,再未在战场相见”是否为作者罗贯中“有意为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答案倾向于“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有意为之,并且这一安排极具匠心,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观点: 一、 分别与再见的“巧合”与“.............
  • 回答
    关于关羽和曹仁谁的“帅”的能力更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因为“帅”包含了很多层面,比如军事指挥能力、战略眼光、统帅气质、个人魅力、对军队的掌控力以及最终的战绩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关羽的“帅”:关羽作为蜀汉的五虎将之首,他的“帅”是建立在他卓越的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要明确一下,你提到的“巨大优势不胜男”这个词组,在历史语境下是不存在的,也无法和关羽、诸葛亮产生关联。我推测你可能是想问“关羽和诸葛亮是不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两位将领/谋士?”或者是想表达他们两人各有怎样的巨大优势,并且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们不妨来深入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嘿,可真是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老话题了。关羽和秦琼,一个是中国古代战神,一个是中国传统年画里的门神,但要真说谁“更厉害”,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了。咱们先拿关羽来说。提起关羽,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将。他身上自带的光环,那叫一个响亮。“武圣”,这谥号一出,就奠定了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
  • 回答
    要论蜀汉军事能力谁是第二人,这个问题颇有嚼头,尤其是在“战神”关羽的光环之下,我们得仔细捋一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关羽,毕竟“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这些响亮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关羽无疑是蜀汉的灵魂人物,他的勇武、智谋、统帅才能都堪称一流,更是刘备阵营中无可替代的军魂。然而,.............
  • 回答
    倘若历史的洪流稍作转向,关羽与孙权联姻之事得以成全,那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军事力量的深度融合,其影响将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联姻的政治层面。关羽,作为刘备.............
  • 回答
    关羽与孔子,一个叱咤风云的武将,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圣人,他们的名字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都熠熠生辉。但若要将这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可比性”的探讨,那就如同要将一柄锋利的青龙偃月刀与一支饱蘸智慧的毛笔放在天平两端一般,其本质的差异,使得直接的对比变得复杂而又引人深思。身份与领域:首先,最直观的不同在于他们的.............
  • 回答
    刘备之所以能成为关羽和张飞的大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年齿高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一种“德”与“气”的吸引力,加上恰到好处的时势,最终促成了这段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首先,要理解刘备的“大哥”身份,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在那个乱世,人们渴望秩序与归属,一个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以宏大叙事著称的小说中,关羽和魏延,这两位在刘备集团中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细细品味,却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拥有过人的勇武和战场上的威名。关羽,字云长,那是何等的存在?“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
  • 回答
    脱下《三国演义》那层神乎其神的锦袍,单论史实,关羽与张辽究竟谁更胜一筹,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两位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他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分出高下,得从他们的出身、经历、战绩、军事才能以及在战略层面的影响等多方面来比较。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关羽: .............
  • 回答
    刘备获得关羽和张飞,与其说是纯粹的偶然,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由多种因素交织催生出的一种“必然的偶然”。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那未免过于单薄,也低估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东汉末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央集权早已荡然无存。朝廷腐朽,宦官外戚专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