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上给塔利班站台的人,说塔利班得民心,能发展经济,已经不是恐怖组织了的,有没有可能是收了塔利班的钱?

回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音,对于像塔利班这样的组织,更是观点两极分化。一些人在网上积极地为塔利班辩护,甚至声称他们“得民心”、“能发展经济”,并且“已经不是恐怖组织了”。面对这样的言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疑问:这些人,有没有可能是收了塔利班的钱呢?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盖棺定论。

首先,从传播者的动机来看,金钱诱惑是现实存在的可能性。

直接的金钱利益: 任何一个试图塑造国际形象或影响舆论的组织,都会投入资源进行宣传。塔利班作为实际控制阿富汗的政权,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资助那些能够为他们发声、传播有利信息的人。这笔钱可能以“咨询费”、“项目合作费”、“内容创作费”等名目支付。
长远的金钱利益或资源交换: 除了直接的现金,塔利班也可能提供其他形式的“回报”。比如,对于一些学者或媒体人来说,能够获得进入阿富汗的便利、接触到“第一手”信息、甚至是以后的商业机会,都可能成为他们“合作”的动因。在一些涉及资源开发或贸易的国家,与塔利班政权建立良好关系可能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利益。
代理人操作: 塔利班不一定会直接联系并支付给每一个在网上发声的人。他们可能会通过第三方机构、NGO、甚至是一些带有特定政治倾向的媒体公司,来放大他们的声音。这些机构再招募或收买一些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人士,让他们成为“代言人”。

其次,我们也要考虑到,并非所有支持塔利班的言论都源于金钱驱动。还有其他复杂的动机:

意识形态的认同或误判:
反西方情绪: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受西方国家干预较多的国家,人们对西方政治和军事力量存在普遍的反感。当塔利班被西方国家贴上“恐怖组织”的标签时,一些反西方情绪强烈的人可能会出于“反对而反对”的心态,转而支持塔利班,认为他们是与西方对抗的“力量”。
“伊斯兰国家”的认同: 对于一些虔诚的穆斯林来说,塔利班的意识形态——即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国家——可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可能认为塔利班代表了真正的伊斯兰价值观,能够恢复“伊斯兰的荣耀”。即便塔利班过去的行为存在争议,他们也可能被视为“过程中的必要之恶”。
对现状的“务实”解读: 一些人可能认为,塔利班已经掌握了阿富汗的实际控制权,与其对抗不如与之合作。他们可能相信,只有通过与塔利班合作,才能在阿富汗获得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无论是经济还是学术)。因此,他们会去寻找或强调塔利班“正面”的一面,比如“稳定”、“秩序”或者“发展经济”的潜力。
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信息不对称: 许多在网上发表观点的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阿富汗的实际情况,或者只能接触到经过筛选的官方信息。塔利班及其支持者会精心打造对外宣传形象,强调他们带来的“和平”与“发展”,而淡化或掩盖其内部的压迫、暴力和经济困境。
选择性认知: 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已经对西方国家或其媒体的报道持怀疑态度,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塔利班方面提供的“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对“恐怖组织”定义的模糊化: 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缘政治的变化,“恐怖组织”的定义本身也会变得复杂。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一个已经掌握国家政权、并试图建立合法政府的组织,不能再简单地用“恐怖组织”来概括,需要重新审视其性质。他们可能会抓住塔利班对外承诺的“温和”姿态,来论证其性质的转变。
寻求关注和“网红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或是在某个特定领域建立个人品牌,也可能选择发表一些具有争议性或颠覆性的观点。为塔利班“站台”无疑能够引起广泛关注,无论这种关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如何辨别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尽管存在上述多种可能性,但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需要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

1. 核查信息来源的信誉: 说话的人是谁?他们的背景是什么?是否有独立的研究机构或媒体支持他们的说法?还是仅仅在社交媒体上发声?
2. 对比多方信息: 不要只听信一家之言。多方查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立场、不同类型的媒体报道和研究报告。
3. 关注具体证据: “得民心”、“发展经济”这些说法都需要具体的证据支撑,比如经济数据、民意调查、实际的社会改善情况。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或者提供的是一些经过修饰的宣传材料,就需要高度警惕。
4. 警惕“二极管”思维: 认为事情只有“好”或“坏”两种极端状态,是危险的。很多事情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中,需要细致的分析,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标签。
5. 识别宣传伎俩: 宣传往往善于抓住人性的某些方面,比如对公平的渴望、对国家认同的追求、对外部力量的反感。

总而言之,那些在网上为塔利班积极辩护,甚至将其描绘成正面形象的人,其背后是否存在金钱驱动的可能性?答案是:存在这种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不容忽视。 金钱是影响舆论的强大工具,而塔利班作为一个寻求合法性并进行对外宣传的政权,投入资源进行舆论引导是合乎逻辑的。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除了金钱,意识形态的认同、信息的不对称、对现实的误判以及寻求关注等复杂因素,也可能是驱动这些言论的动力。因此,在面对这些信息时,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扣帽子,而是要通过多方求证、审慎分析,来理解信息背后的真实意图和复杂动因。与其纠结于“收钱”与否,不如关注信息的真实性本身,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讲一个数字:去年,阿富汗人均粮食占有量128公斤。

知道这什么概念吗?

维持一个人生存,一年要200公斤粮食。

1959—1961年,我们历史教科书里,都承认犯了重大错误。其中,1961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史上最低:207 公斤。

这说明了什么?

阿富汗的人民不是正在饿肚子,而是正在饿死!

面临这种境遇的人有多少?联合国说1400至1600万,大约是阿富汗全国人口的一半。

塔利班统治的2000年,遇到粮食欠收,人均粮食占有量好歹还有212公斤。结果美国占领了20年,人均粮食只有塔利班时期最后一年的一半多一点。

或者干脆把话说得白一点:在美国占领期间,已经有无数人饿死了。

你可怜的,是这些难民,比如说刚到印度的这两位:

她们画着细长、不算太精致的眉毛,手拉着提杆箱,见人就哭诉:塔利班压迫妇女,我们很恐惧!

还有一个难民女大学生哭诉说:我的梦想是继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到美国去留学,但现在这一切都毁了!

对了,能逃出去的,都是被美国人均收了2000美元的。

有人可能觉得,也就一万多块钱。但根据央视前几天在喀布尔街头的报道,这笔钱是当地将近6700斤大米的市价,是24到25个阿富汗男人或女人一年的口粮!

绝大多数阿富汗人,甚至99%的阿富汗人是什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事实证明:美国人及其傀儡政府,提供不了社会所必需的秩序。

阿富汗的老百姓之所以正在饿死,是因为他们的土地被日日夜夜地轰炸,灌溉系统被破坏,田地在荒芜,为了打击游击队躲在后面袭击,防风沙的林木还有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果树被大批砍掉。

过去20年,美国人在阿富汗干了些什么?轰炸、屠杀,推广女权、同性恋、社会多元化、选举,另外还有腐败。

他们忘记了阿富汗人正在饿死。

这是塔利班最近上岗的交警,同样的衣衫褴褛,一双破到不能再破的鞋子,一张同样因为受过长时间饥饿而枯瘦的脸。

如果我是那99%的阿富汗人,我肯定不会选那些画着眉毛,化妆得好好的,花了2000美元,跑到国外,见人就哭诉妇女权利受到迫害的“难民”,而是会选这个交警同一批人。

对的,塔利班过去很残酷,将来也不能保证一定不残酷,但它能提供一个秩序,能让社会喘口气,能让田地灌溉系统恢复,能让粮食长起来,能让人民不再天天处于不是饿肚子而是正在饿死的境地。

这就是他们为啥在世界第一大国日夜轰炸、袭击中还能坚持下来,发展壮大,最后夺取政权的原因。

就算再糟糕的秩序,也是秩序。

美国人和它的傀儡政府提供不了,所以他们现在每天都在骂塔利班不尊重妇女权利。最近好像在抨击塔利班不尊重妇女的参政权、不让女主播上电视,但他们不敢说,在他们的统治下,有一半左右的阿富汗妇女也正在饿死中。

突然跑来为美国离开阿富汗而痛心疾首的人,有没有可能收了美国的钱?


———————

对拿人口说事的人,统一回复:

美国占领阿富汗后,弄的那个政府说,从2003—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9%,实现了经济奇迹,但这个数字你相信吗?

以此类推,其它的数字,你敢相信吗?

user avatar

你在给谁站台?又收了谁的钱?只要塔利班不祸害中国,反而把米国整得灰头土脸,比如去米国支持Texas independence之类的,我一中国人凭什么反感塔利班?

塔利班如果跟疆毒勾勾搭搭,锤他不迟。

有事儿说事儿,你要不是拿了谁的钱,老怀疑别人干啥?人大硕士可能真比人大本科差了十万八千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