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是存在的,只不过倒牛奶的不是资本家。
教科书上说,万恶的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在密西西比河也不给穷人,反映了资本家的贪婪腐朽,是经济大萧条的标志。
1933年,作为美国最大的牛奶生产州,威斯康星的奶农们联合起来,罢工了。等等,不是要说万恶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吗?怎么说起了无产阶级大串联了?
呃,因为倒牛奶的正是这些大串联的奶农啊。
1927到1929年,牛奶是4.79美元每100磅,其中奶农可以赚到其中的46%。然而到了1930-1933年间,牛奶跌到了3.48美元每100磅,雪上加霜的是,奶农只能赚到其中的30.5%了。
和很多产品一样,牛奶也是分品质的,其中好品质的可以直接罐装成瓶装的牛奶,差一些的只能卖到工厂去做黄油跟奶酪。这场大萧条里,瓶装牛奶降价幅度要远远低于黄油牛奶,大部分做成瓶牛奶的奶农其实可以生存下来的。瓶装牛奶依然100磅可以买到1.5美元,但是黄油牛奶就只能卖到0.85美元每100磅了。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呀。于是大串联开始了,但是大串联同时也是贫农斗富农的阶级斗争。他们的要求就是我们也要卖1.5美元每100磅。大罢工刚开始没多久,黄油牛奶大联合就发现,有人在偷偷的卖牛奶,等于是损失只有罢工的人承担,而偷偷卖奶的人却在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大联合的工人纠察队就开始沿路设卡,阻止卡车向工厂运奶,一直到后面,手段逐渐升级,只要发现运奶的车辆,就会把牛奶从卡车上到下去。再到后来,他们开始进行地毯式搜索,沿路寻找每一辆运奶的车辆,发现就倒掉。他们甚至还阻塞了一段铁路,阻止工厂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奶。
呃,好好的一个无产阶级大联合,怎么就变成了万恶的资本家呢。
其实产能过剩导致金融危机,在那个野蛮的年代其实有比倒牛奶这么温和的做法更好,更有效率的做法,那就是打仗。早打,大打,打世界大战。不能消灭了过剩的产能,还消灭了过剩的劳动力,多好!这,才是资本家的做派。
Reference:
你别说资本家了,就我家吧,现在囤了一堆口罩,这事儿过去之后我也不会低价拿出来卖的……
忒麻烦……
PS:一堆口罩大概是200多个,因为前期挥霍无度,刚问了家政大臣现在已经只剩80+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