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地方你旅游超过 2 次以上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让我回味的。要说我“旅游”次数多过两次的地方,还真不少。不过,如果要仔细讲讲,那得挑个最有代表性的,而且我愿意拿出真情实感来写的。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 北京 吧。

为什么是北京?其实一开始去北京,更多的是出于“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心态。第一次去,就是那种打卡式的,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走马观花,虽然震撼,但也觉得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那时候,我还在念书,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更多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脑海里的概念。

第二次去,是大学毕业不久,和几个哥们儿一起。这次的感觉就不太一样了。我们住在胡同里,体验了老北京的生活气息。早上去早点铺吃豆汁焦圈,听大爷大妈们聊天,下午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发现了一些不起眼但很有味道的小店。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迷路了,误打误撞进了一个老四合院,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还有几只猫在悠闲地晒太阳。一位老奶奶看见我们,笑着招呼我们进去喝茶,给我们讲院子里的故事。那种温情和市井味,比第一次的宏大叙事更能打动我。

后来,又去了几次北京,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或者说是新的“链接”。

比如,后来我去了北京几次,都是为了参加一些行业内的会议或者展览。这时候再去,身份就变了,不再是纯粹的游客,而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在国贸CBD区域,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感受着这座城市现代化的脉搏,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我开始关注北京在经济、科技、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活力,那些年轻人在里面奋斗的样子,也成了我印象中北京的一部分。

还有一次,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几个喜欢摇滚乐的朋友,他们带我去了北京一些地下音乐演出现场。在那些不算起眼的Livehouse里,听着年轻的乐队嘶吼,感受那种原始的、不加修饰的能量,和在天安门广场上感受到的庄严肃穆是截然不同的。那次经历让我发现,北京不仅仅是帝都,也是一个充满各种亚文化、各种可能性的大熔炉。

我尤其喜欢在北京的秋天。那段日子,银杏叶黄了,像金色的瀑布一样铺满街道。我总喜欢一个人,或者和一两个知心朋友,去地坛公园,或者钓鱼台国宾馆附近走走。那时候的风是很舒服的,吹在脸上,带着一种成熟和宁静。看着那些老年人在公园里下棋、打太极,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觉得这座城市里,古老和年轻,沉重和轻盈,是如此和谐地并存着。

每次离开北京,总会觉得意犹未尽。它就像一个不断展开的故事,你以为你已经读懂了它的某个章节,但下一秒,它又会展现出你从未见过的另一面。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又拥抱着鲜活的现在,未来的可能性更是无限。

所以,北京于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它更像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坐标,一个不断给予我启发和思考的地方。每一次回去,都是一次与它的重逢,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磨西镇。



川西每个季节都是不同的色彩的表演,春夏秋冬都是色彩的舞台,每个季节节目还不一样。


各种天气还会给这个舞台蒙上不同的幕布。


一天每个时间段还会抹上不同的光。


同一座山,有云和没有云就不一样。




同一条冰川,焦距不一样,部位不一样,就不一样。





天光、云影、晨昏、角度,都随时随地千变万化。





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各种各样的山。



奇奇怪怪的石头。


实在不行还有各种人造建筑奇迹。




永远不要说“我去过川西,我去过贡嘎山”,因为你下一次去,我敢保证一定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从来没来过。


比如这次我就发现了一个“雪域雨林”。


海拔4200米的“雨林”。

这是一片高海拔杜鹃树的森林,虽然高山杜鹃仅仅是一种灌木,却密密麻麻挤挤挨挨长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树冠层、林下生态系统,俨然一个“迷你高海拔雨林”。


这地方确实随时随地都在下雨,它是个山口,云到了这里实际上不需要“下雨”这个过程,地面本身就在云里面,雾气随时都在拍打着一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下雨”。


我知道它并不是雨林,天底下没有“寒带雨林”这种东西,但是它确实跟雨林环境是如此的相似,可以类比。


它有优势树种:高山杜鹃,也有各种杂木。


它里面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它里面甚至有正经的雨林里常见的“被压木”现象,新的树很难长高,因为阳光全部被树冠层遮盖了,得老树死掉以后才能长起来。


这是几株“被压木”杜鹃。


随时下雨的地方一大片完完整整的“迷你森林”,我也不知道它算不算“雨林”。在以前我从没注意过它,这次才突然发现了这么一个迷你但是精彩丰富的世界。



之所以选择磨西镇是因为这个镇子刚好就在贡嘎山脚下,去哪儿都很方便,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有吃有住,适合作为基地出去浪。海拔才1600,出去高海拔地区浪一天回来休息正好,也不会有高反。


镇子头上有个叫“晓拾客栈”的小破客栈,老板是我朋友,我每次去就住这里,就在观音古寺那棵雷劈巨树的对面。这个小破客栈里面整的其实挺有味道的,房间也干净,老板就叫“小十”,是个“老驴”,不过现在折腾不动了。他的客栈里面满满的死文青调调,是你龙哥年轻的时候活见鬼的青春

最棒的一点是他们家窗户外面是雪山。


镇子上还有酒吧,有温泉,有挺不错的饭馆,要是没事的话我能在那里一直浪着。


红军长征还经过这里。




旅游这破事儿吧,走的地方多了就懒得跑了,找个地方呆着才是正经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让我回味的。要说我“旅游”次数多过两次的地方,还真不少。不过,如果要仔细讲讲,那得挑个最有代表性的,而且我愿意拿出真情实感来写的。想来想去,觉得还是 北京 吧。为什么是北京?其实一开始去北京,更多的是出于“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心态。第一次去,就是那种打卡式的,故宫、长城、天坛、颐.............
  • 回答
    高考结束,终于可以好好喘口气,放飞一下心情了!这段时间正是出去玩的好时候,既可以放松身心,也能为即将开始的人生新篇章积攒能量。至于去哪儿,这个问题可就太有意思了,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不过,我这就把我压箱底的几处私藏,掏出来跟你聊聊,希望能给你点灵感。想体验壮阔山河,感受自然的力量? 云南:.............
  • 回答
    好嘞,来甘肃,这地方的魅力,得慢慢体会。不像有些地方一眼就能看透,甘肃就像一本厚重的老书,越翻越有味。要说“非去不可”,那肯定得是那些能让你深深记住,甚至改变你一些看法的地儿。我给你掰扯几个,保证你去了不后悔,而且是那种“哇,这地方太有故事了!”的感觉。1. 敦煌莫高窟:藏在黄沙里的千年佛国这绝对是.............
  • 回答
    希腊,这片承载着古老文明与绝美海岛的土地,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计划一场希腊之旅,就像打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里面充满了神话传说、壮丽的遗迹,还有令人陶醉的爱琴海风光。不过,要去这么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度,总归有些小细节需要提前打点一下,才能让旅途更加顺畅,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风情。出行前的准备:从细节入手,.............
  • 回答
    “旅”和“师”这两个词,在中文里都跟军队有关系,但它们指代的是不同的军事单位,也有着不同的层级和职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得从它们的历史渊源、组织构成、作战规模和指挥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聊。 一、历史渊源与基本概念“师” 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六师”。在古代,一个“师”.............
  • 回答
    去法国旅行,那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又像是一次味蕾的盛宴和灵魂的洗礼。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历史的醇厚和艺术的浪漫,每一次行走都踩在古老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几个世纪前的马蹄声和谈笑声。整体感受:首先,法国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精致”。这种精致体现在方方面面: 生活态度: 法国人似.............
  • 回答
    国庆七天,正是出行好时节。想去哪里?这个问题就像打开了一本色彩斑斓的旅行指南,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非要我推荐几个,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既有秋日美景,又能体验不同风情的地方。想看壮丽山河,感受历史脉络? 四川稻城亚丁: 这地方,我总觉得像是被上帝偏爱过。国庆期间,那里的秋天,简直就是.............
  • 回答
    一个人旅行,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也是一次深入了解自己、探索世界的好机会。不过,独自出门在外,确实需要多花点心思,才能让旅途更加顺利和安全。我来跟你聊聊,一个人旅行时,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特别留意:一、 出行前的周全准备,是安全和安心的基础1. 目的地研究做足功课: 文化习俗: 每.............
  • 回答
    我对很多地方的美食都充满了向往,但如果非要选一个让我觉得“哪怕只为了吃都值得特地跑一趟”的地方,那大概率是去泰国北部清迈。说起来有些戏剧性,我第一次去清迈并非以美食为主要目的,而是被那古老的寺庙、宁静的古城和山间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而,就是在那一次旅程中,我被清迈的食物深深地征服了,以至于后来每次想.............
  • 回答
    我发现自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我能以一种几乎不受情绪干扰的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冷冰冰,但对我来说,这反倒是一种珍贵的特质。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他们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而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我当时也夹在他们中间,本能上想去劝架,但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
  • 回答
    写一篇关于中国现状的“不满”文章,并且不让它看起来像是 AI 生成的,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视角。首先,AI 的回答通常会非常客观、平衡、结构清晰,并且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情绪化或者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它也会尽量覆盖多个方面,并避免过于深入的评论。所以,要写一篇“不像 AI”的文章,我会尝试:1. 采.............
  • 回答
    “禁食狗肉”这件事,如果咱们抛开情感和立法层面,单单从“合理性”这个角度去掰扯,其实能找到不少让人琢磨的地方。当然,这话说出来可能不讨喜,但咱就事论事,把那些“不合理”的点给掰开揉碎了说说。首先,最让人觉得有点儿拧巴的是“双重标准”的问题。这事儿在中国尤其是争论的焦点。你说禁食狗肉,那其他我们同样认.............
  • 回答
    东南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校园记忆,这些元素交织成一幅令人思念的画卷。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叙述: 一、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诗意融合1. 六朝松与四牌楼的时空对话 老校区的六朝松(现存1400余年)是南京现存最古老的树,其苍劲枝干与青石台阶相映成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让我想起好多旅行中的“惊险”时刻。要说绝对不会去尝试的地方小吃,还真有那么几个,而且越想越觉得,这体验,我还是留给别人吧。最让我想打退堂鼓的,大概是那些“活吃”类的小吃。我不是那种特别娇气的人,对于一些生腌、发酵类的特色食物,只要看起来干净卫生,味道也还在接受范围内,比如螺蛳粉.............
  • 回答
    我住的地方,说实话,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外地人来了就一定会慕名而来的招牌菜。但你要是深入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里藏着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朴实美味。我最喜欢的一样,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 油炸米糕。别小瞧这名字,它可是能勾起我无数童年回忆的美味。那是一块切成方块或者三角形的米糕,.............
  • 回答
    初次踏入一个陌生的国度,超市往往是最能触及生活肌理的窗口。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超市,每一次的探访都像是一场小小的文化解码之旅,总有一些细节会勾起我的好奇心,或者让我发出“哇,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国外超市:我印象最深刻的,或许是 欧洲超市里那种“自由散漫”的包装和陈列方式。 很多蔬果,尤.............
  • 回答
    非洲,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野性,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集合了壮丽自然风光、古老文明遗迹、多元文化碰撞以及无数未解之谜的巨大宝库。要说最好奇的,大概是那份未经雕琢的原始力量,以及隐藏在广袤大地下的古老灵魂。我最最好奇的,是那些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的古老文明。我们总是在谈论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但.............
  • 回答
    作为一个在广告和公关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赶方案这事儿,那简直是家常便饭。但要说“奇葩”的地方……嘿,那可真不少。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那些年我硬盘里刻着的最“惊心动魄”的赶方案经历,保证不带AI味儿。那阵子,我还在一家以创意至上闻名的小公司。老板是个外国人,对我们这些本土员工的要求,那就是一个.............
  • 回答
    哈哈,聊到这个话题,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了好多画面感。要说北方女生和南方女生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这可不是一概而论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立的个体嘛。但如果非要从一些普遍的印象或者说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聊聊,倒也有意思得很。从外表上来说,这绝对是最直观的差异之一。北方女生,我印象里,五官会更立体一些,眉眼也更.............
  • 回答
    哈哈,说起最冷的地方,那绝对是我在西伯利亚的经历。那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简直就像你整个人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箱里,而且这个冰箱的制冷剂还没完没了地往外喷。我当时是在一个叫做“奥伊米亚康”的小镇附近,那里是世界有记录以来,有人类长期居住的最冷的地方。我记得那天早上,温度计显示零下六十几度,甚至更低,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