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河就是大河》答案来的
原以为只有自己一人夜晚瞎想的观点,没成想答主早就立论并更全面的著文了,惭愧。
不过有几点异议,不知答主可否过目
文章诗句能流传天下不只是“共鸣”的内核,答主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的因素“传颂”的形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周传遍各地不止因为其包含的情绪,还同样归功于易懂和顺口,就如很多大部分人民都会一两句的打油诗(当然这些打油诗却又缺少内涵)回到这些诗句名篇,诗句所表达的情绪固然是成功的一部分,但是格律押韵与推敲用字一样导致了名篇的产生(这也是这些诗人所伟大之处,我佩服他们不是因为写出了名篇名句,而是用扎实的功底与才华来把我们同样所想的东西用这样的文采来表现)我印象特别深,我们才学的花间词派韦庄和李后主李煜在他们的前期写的词很多都是风花雪月之事没有一点内核(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话来说)但是一样流传至今,不少还有一定都文学参考价值,仅仅只是因为写得好。再者,单单一个概念,情绪或想法也无成为伟大的作品,不止是文学,其他任何艺术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剧本不一定就能催生《泰坦尼克号》,同一片夜空也不一定能化做《星月夜》。所以只有这“ 伟大的作品都是千百万人在梦中写好的,借某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作者之手确定细节而已 ”的梦,手与细节都具备时,作品才可能成为伟大。
可能会有断章取义,如有冒犯,先说一声对不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