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翻译不肯自我批评,本军盲先来打第一炮。
已经确认的问题有营长的军龄。
正营职干部应该在40岁退役,不可能服役到45以上,不知道翻译修改了没。这个应该比较容易。
副营长的履历貌似有瑕疵。
对解放军无人机的普及程度估计不足。
实际上解放军除了炮兵旅有连级无人机队之外,在集团军电子对抗旅有无人机营、在集团军侦察营仪器侦察连有无人机排、在特战旅特侦营仪器侦察连有无人机排、在旅团警侦连仪侦排有无人机班。当然旅团级的无人机貌似都是手持级别的侦察无人机(具体情况不明);战略级别的隶属总参谋部无人机总站(似乎是个师级单位),现在可能给了战略支援部队,空军则拥有战略侦察无人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组成的团级无人机部队。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无人机部队,特别是炮兵旅和特战旅的无人机部队组建于2008年之前。
不过总而言之,解放军的无人机普及程度不像小说里那么低是肯定的。
剩下几个军盲问题:
1、俄军无人机能将实时数据上传给己方信息网络的前提似乎是假设双方的电磁战都未能阻断彼此的信息网络,但事实就算打平不也还是双方都失能么?
——
@punishment解释说有可能,因为双方抗干扰能力都很强。
2、解放军为何不打俄军无人机?即便真如小说中预计的那样通过错误情报识别为炮兵侦察校射机,那不打掉岂不是也很容易被对方实施火力打击?
——
@田英华解释说是因为解放军防空火力的弱点,但作为一支本身大量装备战术无人机的部队,难道真的没有训练过怎么打?
好吧,结论是目前全世界根本没有这么屌炸天的无人机。
3、制导弹药的价格和威力是否足以完成小说中俄军的战果?
——
@Lee General解释说首先俄军那个战术信息网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构建,即便构建了要通过自动识别精确定位敌战术目标也完全不可能(=无人机制导本身不可能);此外,制导弹药的威力也被夸大。
那么,是否可以出简化低效版呢?解散大规模的网络,在连级设置无人机指挥控制节点。该节点操纵无人机进行侦察、人工识别目标,再把情报上传到由这些节点组成的战地信息网络;同时(也可能是同营的另一个节点)从信息网络下载相关情报,命令所属炮兵连射击相应坐标之敌。这样做是否可行?此过程中降低的效率是否让打击效果变得非常差?
4、小说中谢尔久科夫改革为何能如此成功?
——
@苏翻译说谢尔久科夫是做总统搞顶层设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