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各位大牛的回答,从回答“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这个问题来说的,赞同者最多的王哲算是很专业的回答了,我如果是考试的一道分析题的话,估计得接近满分了。不过知乎除了教科书式的回答之外还是个分享和讲故事的地方,我从11年毕业后进入机器人这个行业,看到了这几年整体发展趋势,所以讲讲一些经历和看法吧,从侧面应该可以反应出“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 11年毕业,本科是学计算机的,阴差阳错之下进了自动化行业,当时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选择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这家公司是外企,二是懒得找工作了(华为直接到学校组织面试但是没有通过,受了打击)。11年的时候,国内还没什么做机器人的,那时我父母刚结束近十年的工厂打工,工厂里面主要还是人工+专用机器,调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得知当时一台分拣Delta机器人要卖80万,德国博世力士乐的,工程师调试费用还另算。当时国内做机器人的地方我所了解的主要只有沈阳新松,沈院士那个时代带出来了一帮人,然后就是华东区域,江苏和浙江两个省比较有前瞻意识,珠三角按我老大当时的话说是“爆发户太多”,还没多少有意识要用上机器人这种高科技玩意儿的。另外,学校搞机器人比较厉害的一个是哈工大系,再有上海交大系,天津大学那个时候也热衷机器人来着。
- 第一个机器人项目12年在上海嘉定调,大冷天的,上海的冬天阴冷阴冷的,风直接灌进工厂,当时站着调试一天下来冻得我怀疑我的职业人生,那个时候对机器人的控制、工作原理、机器视觉、追踪算法、坐标转换、轨迹规划,完全都是懵逼状态,领导也没讲清楚,老外也没专门培训,就按着模板工程硬着头皮上,最后搞了三天,才差不多搞好一个自动跟踪抓牛奶(记得是伊利的袋装牛奶,当时饿了就直接拆一代牛奶喝)。项目机器人三十多万,视觉用康耐视的差不多10万,控制器部分大概是5万,最后卖没卖出去不知道,做的Demo。
- 13年的时候学乖了,知道没有基础的话是玩不透这个行业的,机器人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从数学到物理学,从机械到电气,从控制理论到软件和算法,有机器视觉,有不同设备的通讯,最难的估计就是机器人项目工艺的实现了,那个没点积累完全搞不出来,在Youtube上看国外的机器人项目,很多巧妙的方案,不仅仅是摆一台手在那里抓抓放放就了的。同年进了上海交大读在职研究生,选了个自动化系最牛逼的导师(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痛苦),然后各种恶补控制领域及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目前为止也只学了皮毛,吹牛的时候能把雅克比矩阵拿出来说说,要说透还得去翻老师的课件。。。。
- 13年在浙江和江苏调过不少项目,说两三个比较典型的。一是去过福耀玻璃,用了一台超大的6轴机器人搬玻璃,当时和他们的人聊下来就是福耀不差钱,多贵都买,但是就是产线你不能给我停,你一停我的产线,一个小时可能就损失好几十万,当时去升级一个伺服,停了半小时,差点被人骂;二是在江苏一家公司调过一个6轴项目,政府扶持,公司骗补,其实用ABB的二手本体,加日本的电机,加德国2线的伺服,加国外的控制器,然后做出来的东西说是自主研发,政府专家团队也验收了,还是一千万的项目呢;三是在浙江调过一个项目,老板是卖涂料的,很赚钱(浙江那边真的好多小老板很有钱,但是平时很低调,就开个帕萨特,但是其他时候出去玩的时候又是开别的车),老板要做喷涂机器人,仿造日本一家公司的机器人,我搞了差不多快半年,开发出来了,但是发现没太大市场,不知道后面卖出去了几台。
- 14年比较特殊,被称之为工业机器人元年,这一年的感觉就是华南很多“暴发户老板”也要搞机器人了,后来才知道是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减少,人口红利消失,大量工厂招不到普工引起的,这一年调了不少华南区的客户,主要在广州、东莞、佛山、深圳,其他城市貌似没有。不过话说这些客户包括前几年调的客户基本都是腾讯派,这也对,咱们要先模仿,再超越嘛……同年国内一些做机器人控制器的也开始出现了,和南京的Estun,上海当时的Step(还没收购众为兴的时候)、成都的卡诺普都接触过。这一年,汇川也开始搞机器人控制了,而且速度很快。下半年离开了魔都,逃离到广州(当时老大的说法是广州的房价比上海便宜多了)。
- 15年,年初出了趟国,感受了下国外的工业自动化程度以及公司的研发体系,感觉我们国内的环境浮躁而没有基础,任重而道远啊!回来没多久申请加薪失败,被猎头乘虚而入,就离开外企了,到了DG(去的晚了,没敢上ISO9001式的标准),这个时候感觉是政府的补贴力度加大了很多,每个工厂都有机器换人的概念了,买的人补贴,卖的人也补贴,可能中国就要这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吧,不过同时期机器人行业还是不好招人,因为机器人行业主要的工作还是编程,然后软件类的人才都被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抢走了,我之前的好多同学去深圳发展的也都走上了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的路,所以机器人行业内的工程师薪酬待遇提升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当时行业内传过两家E开头的公司互相挖各自的团队,A出双倍的工资把一个团队从B公司挖走,等B公司回过神,觉得人才还是最重要的,于是又出双倍的工资把人从A公司挖回来……
- 16年,种种原因又离开了DG,来到了现在的城市,选择和朋友一起合作创业,还是机器人行业……
- 17年,一把辛酸泪,想起来在高工年机器人颁奖年会的时候,高小飞在台上直接哭了,说这几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太苦了,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不过现在好了,已经有公司开始赚钱了,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一片大好,KUKA被我们买了,安川和我们合资成立了公司,ABB在国内开工厂了,而国内一大批机器人公司在资本的涌入下如雨后春笋(当然也挂掉了一批)……
- 但是,说到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那还是得从德国取经、从美国取经,当然,目前有期望借助国家好多公司All In AI的人工智能来弯道超车,因为,机器人要真成为机器人,那他得有眼睛、有鼻子、有触觉,有脚,甚至要有思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过去的机器人的话,那不叫机器人,叫做残肢。
- 我之前的老大说过,以后的机器人市场,是技术平台化,功能同质化,服务差异化,需要深耕各个不同的行业来发力,目前的ROS,Codesys等平台,都提供了很多底层技术,搞机器人不用再从数学矩阵开始搞了。就好像当初的IOS和Android,打败了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