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准真不一样
万一莫德尔开大招呢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国足换主教练一样,不解决根本问题就是在换汤不换药。
回到题目,我按以下顺序来具体分析一下:
1.东线德军指挥官到西线后的“水土不服”
2.隆美尔和莫德尔的作战风格
3.换将之后结果能有多不一样
首先是第一点,东线指挥官到西线后的“水土不服”:
隆美尔在日记里不止一次的吐槽从东线调来的指挥官们一开始总是有些目中无人(说的就是你克鲁格)。经历过东线惨烈的交战后,这些指挥官都认为西线战场就是小打小闹。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因为东线实在是太广阔了,所以苏德双方都没能长久掌握绝对的制空权。而1944年的西线的天空并不属于德意志。为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集结了上万架飞机,与之相比德空飞机的数量只有一个零头。这就使得德军一切大规模集结和战略机动都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龙德施泰特元帅提出的将装甲部队放在海岸后面作为战略机动力量的计划执行起来无疑会大打折扣。
2.隆和莫的不同指挥风格
虽然隆美尔和莫德尔都有亲临一线的习惯,但两人的指挥风格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同的。毕竟隆美尔在法国和北非打的多是进攻战役,而莫德尔却是以防守闻名。
隆美尔其人精力旺盛、坚定果断、胆大过人,战场嗅觉敏感。一旦发现有利战机他就会牢牢抓住,哪怕这样会违背统帅部的命令也在所不惜。同时,他还善于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进攻,擅长利用装甲部队攻击敌军侧翼和追击残敌。
而莫德尔的性格也较为强硬,甚至敢当面顶撞希特勒。但他统兵也有保守的一面,在镇压华沙起义时,他手握德军东线半数兵力却还是稳扎稳打。在装甲部队的使用方面,莫德尔也不及隆美尔灵活,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指挥德军北线精锐装甲部队只进攻了四天就停下了脚步。但在防御方面,莫德尔显然很有心得。和以曼施坦因元帅为代表的德军将领实行的“弹性防御”不同,莫德尔更主张坚守自己原本的有利阵地,通过维持阵地之间的连贯性,利用消耗战来迫使敌军撤退。为此,他甚至不惜将精锐部队差分成小部队来补上放线上不同地段的缺口。
3.换将之后能有多不一样
虽然之前说了不解决德军没有制空权这个绝对劣势以及其它一系列问题,谁来都是换汤不换药,但要是真换了还是有些区别的。
首先,因为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在装甲部队的使用上意见不一致且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希特勒不得不进行仲裁。结果就是西线德军装甲部队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固守滩头,另一部分集中在铁路枢纽巴黎。(结果就是滩头的装甲部队被海空炮火和炸弹死死压制住了,而巴黎的装甲部队又因为空袭迟迟无法增援前线)。除此之外希特勒还下令没有他的命令装甲部队不得擅动。(这条命令带来的后果是前线传来盟军登陆的消息时因为希特勒刚好才睡下,统帅部里没人敢去叫醒元首,导致装甲部队白等了好久。)
对于这个坑爹的结果,我在想最差也不过如此了。换上莫德尔,重新部署一遍虽然还是很难打赢,但至少西线不会丢的那么快。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我认为的莫德尔的可能的部署:
首先,由二线作战部队和海岸阵地构成第一道防御阵地。
接着,以将公路/铁路沿线的各大城市作为要塞,将主力部队部署于此。
最后,将装甲部队差分开来,按照不同的作战需要进行部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