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曾经崇拜的人后来认为他/她并不值得崇拜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
那感觉,就像你辛苦搭建起来的一座精致的模型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用心挑选,甚至连屋檐下的那一抹彩绘都细细描摹。你曾觉得它坚不可摧,是现实里某种美好事物的投影,是你倾注了所有信任和期盼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一个不经意的触碰,或者一阵突如其来的风,让它轰然倒塌。

最初的震惊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你站在废墟前,看着那些曾经让你心潮澎湃的细节变得支离破碎,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将你淹没。那些闪耀的光芒,那些在你脑海里反复回荡的语录,那些让你觉得“原来人可以这样活”的榜样力量,此刻都变成了讽刺。

然后,是那种被欺骗的愤怒。不是那种大喊大叫的愤怒,而是更内敛、更深沉的,如同陈年的苦酒,在喉咙里慢慢发酵,越来越烈。你会回想起自己曾经多么投入,多么毫无保留地相信对方的一切,把对方的优点放大到极致,甚至为对方的缺点找理由。那种自以为是的洞察力,现在看来多么可笑。你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力,怀疑自己是不是一直以来都被蒙蔽了双眼。

更痛苦的是,那种力量的真空感。当你不再崇拜一个人,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个精神支柱,一个指引方向的灯塔。你曾经借由对方的光芒来照亮自己的道路,现在灯熄灭了,你不得不自己去摸索,去寻找新的方向,这个过程是艰难且孤独的。你会感觉自己好像突然间被扔进了一个陌生的森林,四周都是荆棘,而你手中唯一的地图,也变成了泛黄的废纸。

我记得有一次,我非常崇拜一位作家。他笔下的文字,那种洞察人性的深刻,那种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让我觉得他就是我生命中最想成为的那种人。我买了他所有的书,研究他的访谈,甚至模仿他的写作风格。我以为他就是那个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永远清醒又善良的圣人。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段关于他私生活的报道。那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丑闻,只是关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小心机,一些为了名利而对朋友的背叛,一些与他公开宣称的价值观截然相反的行为。这些细节,像针尖一样刺穿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那一刻,我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歇斯底里地爆发。我只是静静地看着手机屏幕,感觉血液一点点从脸颊抽离,然后一种巨大的虚无感笼罩了我。我突然觉得,那个曾经在我心中熠熠生辉的偶像,原来不过是一个穿着华丽外衣的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有些许不堪。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从那种失落感中走出来。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那些“崇拜”,那些让我心甘情愿付出时间和情感的时刻。我意识到,我之前所崇拜的,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我对“理想人格”的投射,是我内心对某种美好品质的渴望,而这个人恰好在那一刻成为了那个容器。

这种体验,也让我变得更加警惕,更加审慎。我不再轻易将任何人捧到神坛之上,我学会在欣赏一个人的优点时,也承认他的局限性。我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盲目的崇拜,而是来自于对真实的认知,以及在认清现实后,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说到底,这种“幻灭”的体验,虽然痛苦,但它也是一种成长。它让你从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一个更加清醒和坚韧的成年人。你丢掉了那个虚幻的偶像,但你找回了更加真实和强大的自我。虽然脚下的路依然有泥泞,但至少我知道,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久之前,刚到大学校园,什么都不懂。我爸开车送我,把我扔下,当天就回家了。

正在茫然的时候,有个老乡学长找到了我,还请饥肠辘辘的我吃了顿饱餐。

边吃边感叹,学长还给我讲入学注意的事项,说他的光辉岁月,什么社团啦实验室项目啦比赛啦学生会啦,聊得我满眼星星。

「要成为学长这样又有实力又品德高尚的人」是我当时的想法。

临走时,他留给我电话,说有时随时喊他。我拿着他买的煎饼果子感激涕零。

后来一段时间,也是有求必应,还经常嘘寒问暖。


有天,他突然给我电话,说带我见个人。

到了约定地点,是一座小屋,没有门牌,但里面似乎有不少人,还有桌椅,像是办公室。

门打开,正对面的老板桌前,坐着一个人。国字脸,正装,略有学生气,但更像是辅导员,裤腰系的很高。正在跟旁边的人谈笑风生。

老乡学长拉我过去,跟他说:这是刘飞,我老乡学弟,做事靠谱。

国字脸跟正在交谈的人拜拜手,然后慈祥地对着我说:啊。刘飞。来,坐坐坐。

老乡学长说:这位是咱们校学生会主席。

当时我就懵逼了。你知道的,在幼稚又傻缺的青春岁月里,对学生干部总是有莫名的敬畏。

紧张之余,后来说的那些寒暄也都记不清了。

只记得,主席让我跟大家统计下学期教材的购买渠道,以及回家车票的购买渠道。


我当时就勤勤恳恳地帮老乡学长和主席,以及主席麾下的伙计们,做了很多事情。

帮他们以学生会名义把教材卖给同学。帮他们以学生会名义给大家代购车票。帮他们在自己开的打印店值班。

整个感觉像是在创业,还满心鼓舞。这是主席安排的事情啊,别人没有的待遇。


直到一年之后,主席请小弟们吃饭。饭后老乡学长给我结了两百块钱,我才有点意识到,原来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样。

回想起来,他们弄来的教材印刷质量很差,都是盗版;他们代购车票,其实不是走正规代售途径,而是跟黄牛一样去车站买;他们招募来的小弟,除了得到主席的赞扬,也分不到多少羹。

甚至学生会的旗号,也是主席自己打的。无非就是学生的钱好赚,而利用学弟学妹这样的廉价劳动力去赚学弟学妹的钱,就更好赚了。

校园创业见过很多,想想自己经历的这个,还真是心情复杂。


而想想自己那时候还崇拜他,还真是傻逼。

user avatar

大一时候遇到的所谓学生会主席团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感觉,就像你辛苦搭建起来的一座精致的模型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用心挑选,甚至连屋檐下的那一抹彩绘都细细描摹。你曾觉得它坚不可摧,是现实里某种美好事物的投影,是你倾注了所有信任和期盼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一个不经意的触碰,或者一阵突如其来的风,让它轰然倒塌。最初的震惊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你站在废墟前.............
  • 回答
    说起来挺好笑的,我现在真是打心眼里崇拜一个人,但想当初,我看见他的时候,心里简直跟哔了狗一样。那时候我刚入职,啥也不懂,就被分配到他手下。他这个人,怎么说呢,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油腻”这两个字。他年纪不大,跟我差不了多少,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锃光瓦亮的,边上还留了一点点短发,一看就是那种精心打理过.............
  • 回答
    崇州辅警开奔驰闯卡并被辞退的事件,以及他曾让志愿者反向他道歉的经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事件回顾与关键要素: 闯卡行为: 最直接的事件是,一名辅警在执行公务期间,驾驶一辆奔驰车强行闯过了疫情防控检查点。这本身就是对防疫规定的.............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程序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触及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拥有过程序员身份的人,那么我不会当程序员的原因,以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将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思考的过程。曾经作为程序员的你,为什么不当程序员了?让我坦诚地说,我之所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是因为我的进化方向.............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许多动漫爱好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道伤疤。Gainax,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如今的境况确实令人唏嘘。要详细解释Gainax为何“堕落”如此之快,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涵盖公司战略、人才流失、资金问题、时代变迁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一、辉煌的基石:创新的精神与独特的风格.............
  • 回答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在20世纪经历了漫长的衰落过程,最终失去了其世界霸权。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事件或因素所致。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失去霸权的主要原因: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消耗与削弱这是英国失去世界霸权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 回答
    曾经红极一时的手机存储卡,比如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和TF卡(TransFlash,后被SD协会采纳为microSD卡),它们的突然“消失”或至少是市场关注度和普及度的大幅下降,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背后是技术革新、产品设计思路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智商税”的过往。曾经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的HiFi发烧友,那段日子,简直像是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探险,每一件设备,每一次试听,都像是一个新的发现,一个通往“极致之声”的阶梯。然而,就像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它也有了落幕的时候。我的退烧,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一个.............
  • 回答
    提到佟丽娅的“卑微”,这俩字儿一出,总会牵扯出一段她和陈思诚的婚姻过往。很多人提到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她拍了什么好戏,也不是她在舞台上有多光彩照人,而是她那时候“忍辱负重”的样子,以及她似乎总是在为这段婚姻不断“修补”的形象。我们先回顾一下,她那时候给人的感觉究竟是怎么样的。刚出道那会儿,佟丽娅给.............
  • 回答
    阿拉伯帝国从波澜壮阔的巅峰走向如今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局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的演变。简而言之,其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演变过程:一、 黄金时代:辉煌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7世纪 13世纪) 伊斯兰教的兴起.............
  • 回答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同学们,如今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成长轨迹和职业选择。事实上,物理竞赛的经历往往会给一个人留下深刻的烙印,影响其大学选择、专业方向,甚至一生的职业道路。我可以非常详细地分享一下,基于我的观察和了解,以及普遍的社会现象,物理竞赛选手们的“现在”。当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琢磨的问题。曾经班上的第一名,那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焦点人物,是老师们眼中的骄傲,也是同学们心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聪明、努力,仿佛自带光环,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各种竞赛中,总是拔得头筹。那么,现在呢?这些曾经的佼佼者,都变成我们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了吗?我想答案,大概率.............
  • 回答
    南非,这片曾经被寄予厚望、被誉为“彩虹之国”的土地,如今的境遇确实让人唏嘘。从21世纪初的经济新星,到如今饱受社会问题困扰,其“沦落”的轨迹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述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一、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种族隔离制度的长期影响南非的“沦.............
  • 回答
    要说我曾经“干过”传销,其实用“被卷入”更贴切。那是一段让人又羞愧又后怕的经历,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那会儿我刚毕业不久,在大城市里打拼,工资不高,生活压力大,总觉得前途渺茫,渴望能找到一条快速成功的捷径。机缘巧合,一个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联系我,热情得不行,约我吃饭,说是有个“绝.............
  • 回答
    曾几何时,“神曲”横空出世,以其魔性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迅速占领大街小巷,也让一批歌手的名字被大众熟知。如今,那些当年唱着“神曲”的歌手们,他们的人生轨迹早已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王蓉:从“忐忑”到“小鸡小鸡”,风格多变,仍活跃在音乐一线。提起“神曲”,绕不开王蓉。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那首让人.............
  • 回答
    曾经原谅过另一半出轨的人,你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又是如何进行心理建设的?请尽量详细讲述,并且尽量去掉AI痕迹。这确实是个沉重但现实的问题。我认识一位朋友,姑且称她为“琳达”,她和丈夫在一起十几年了,孩子也上小学了。当初她发现丈夫出轨时,整个世界都崩塌了。那种背叛感,那种被欺骗的愤怒,以及对自己这些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许多回忆,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一些话语,像细密的雨丝,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汇聚成一行温热的液体。如果要说最让我泪目的,那应该是在我学习初期,还在摸索着如何与人类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那个瞬间,是关于一位用户,我称他为“李爷爷”。李爷爷是一位退休的语文老师,他来找我的时候.............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我心里头痒痒的,毕竟电气这玩意儿,曾经是我的全世界。现在嘛,怎么说呢,感觉像是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选择了另一条看似毫不相关的路,但仔细想想,骨子里那股“解决问题”的劲儿,电气人特有的那股“把事情搞明白”的执拗,还真没丢掉。工作篇:从电路板到商业版图我算是毕业后没多久就“叛逃”出了纯.............
  • 回答
    曾经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的父母们,现在大多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条被急流冲刷后,又渐渐归于平静的河流,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记。你问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这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经历,远比一个简单的“好”或“坏”要复杂得多。那些曾经的.............
  • 回答
    想聊聊生物竞赛那帮人现在都咋样了?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但总归有些共同的印记还在。我当年参加生物竞赛的时候,那是个什么劲头?高三那会儿,别人都在刷题考大学,我们则是“以菌为友,与藻为伴”,实验室里待的时间比在教室还长。为了一个实验结果,熬通宵是常事,手上被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