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农村的人素质普遍偏低吗?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我小时候在老家村子里的那些日子,还有现在偶尔回去见到的场景。要说“素质普遍偏低”,这帽子太大了,也太笼统了,很容易让人一概而论,忽略掉很多复杂的东西。而且,“素质”这个词本身就很难界定,是说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待人接物还是别的?

我们先别急着给结论,试着从几个方面去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或者说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首先,教育和信息获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农村和城市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我老家那会儿,村里唯一的学校就是个小学,而且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很多孩子读完小学就没机会继续深造了,或者只能去镇上的初中,再往上考学非常困难。不像城里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选择多,机会也多。所以,从普遍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村居民可能确实不如城市居民。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知识面、思维方式,以及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还有信息获取。以前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农村地区的消息来源很窄,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停留在村里的范畴。现在好了很多,但城里人接触互联网、各种媒体信息的机会和频率,还是比农村人要多一些。这意味着在见识、对外界的了解、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上,自然会有差别。

其次,生活环境和经历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很不一样。农村更讲究邻里之间、亲戚之间的人情往世,很多事情都围绕着这个转。有时候为了点小事,村里人可能表现得比较直接,甚至有点斤斤计较,这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人情味浓厚但同时也更容易产生摩擦的环境下养成的习惯。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多矛盾和处理方式都比较直接,不像城市里大家各自忙碌,邻里之间的交集相对少,很多问题可能就“眼不见为净”了。

而且,农村很多家庭的经济压力可能更大,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生计”上,对于一些“更高级”的素质追求,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和精力。比如,对公共环境的维护,在农村很多地方可能不如城市有明确的规定和管理,大家习惯了随手扔垃圾,或者把垃圾堆在村边,这确实会让人觉得“素质不高”。但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教育,也可能是生活习惯的养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素质”的低劣。

再说说“面子”和人情。

在农村,“面子”是很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来的事情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比如,有些人可能喜欢炫耀,或者在一些场合表现得比较张扬。这可能和他们对社会地位的理解,以及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有关。同时,人情往来也是农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需要花心思去维系,这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有些繁琐和功利。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

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群体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相对不高的人。我看到过很多农村老人,他们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待人真诚善良,乐于助人,这种质朴的品质,是很多城市里的人很难拥有的。比如,我奶奶,她不认识几个字,但她每天都把家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看见谁家有困难了,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从不求回报。

我也见过很多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他们在城市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了非常有素质、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经历往往更加励志,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坚韧和拼搏精神,同样令人敬佩。

所以,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教育、信息、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农村居民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出与城市居民不同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素质普遍偏低”。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每个个体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用一个标签去概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与其讨论“素质是否偏低”,不如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如何让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更高,如何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和知识,从而提升整体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品质。这是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

归根结底,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受到教育、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因为一时的观察或者片面的印象,就给整个群体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这既不公平,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看了一个知友发的一贴,说自己的老父亲承包河堤土地种瓜,被村里人讹诈的事情。不知道国内这种现象普遍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我小时候在老家村子里的那些日子,还有现在偶尔回去见到的场景。要说“素质普遍偏低”,这帽子太大了,也太笼统了,很容易让人一概而论,忽略掉很多复杂的东西。而且,“素质”这个词本身就很难界定,是说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待人接物还是别的?我们先别急着给结论,试着从几个方面去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它触及了公历和农历这两种历法最根本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如何“错开”或“重叠”。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能每19年一次在同一天过生日,我们需要先聊聊它们各自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周期性的“回归”。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阳历,它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
  • 回答
    城市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简单的“诗与远方”的浪漫化。这是一种深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对某种失落已久的生活方式的呼唤,是对当下被过度编码、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的深刻反思。首先,我们渴望的是那份 “天然的宁静与纯粹”。在城市里,我们被无休止的噪音包围:汽车的喇叭声、建筑工地的.............
  • 回答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确实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狩猎采集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比农业革命后的人类甚至现代人要更好。这一观点基于他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生存”与“幸福”关系的分析,但需要结合多方面的证据和视角来理解其合理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与争议: 一、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条件.............
  • 回答
    在农村生活,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滋味。它不是城市里光鲜亮丽的便利,也不是高楼林立的繁华,而是一种更贴近土地、更有人情味的慢生活。清晨,天还没完全亮透,空气里就弥漫着泥土和露水的混合味道,夹杂着一丝淡淡的炊烟香。你会被远处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唤醒,而不是被刺耳的闹钟声惊扰。推开窗户.............
  • 回答
    想要探讨黑奴、欧洲农奴和明清佃农的生活待遇,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重角度的问题。我们不妨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看看它们各自的处境有何异同,以及各自的“好”与“不好”体现在哪里。从“拥有”与“依附”的根本区别说起:最核心的差异在于,黑奴在法律上是被视为“财产”的,是可以被买卖、转让、继承的。他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象,它暴露了农村地区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贫困以及对人权的漠视。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案例时,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层面:一、 行为的本质:这是严重的虐待和人权侵犯 囚禁和剥夺自由: 将一个成年女性像“狗一样拴在家里”,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非法拘禁和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 回答
    要论证在农业历史上,尿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杂交水稻的贡献哪个更大,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二者从不同的维度,但都对人类的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好比问,是血液的循环对身体更重要,还是神经的传导对身体更重要?它们都是生命运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然而,如果一定要分一个“主次”或者说“基础性”.............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讲讲我现在的日子,虽然说起来可能跟你想象中的“祖传三代以上农家”有点不一样,但骨子里那份土里的根,还在。我叫李强,祖上三代都是种地的,我爷爷奶奶,我爹我妈,都是在自家的地里刨食儿长大。我从小就是在泥巴地里打滚,闻着牛粪和麦子成熟的香味儿长大的。夏天热得汗珠子往下掉,冬天地里结了冰,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价值、劳动、生产以及时间等一系列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的基本概念,而且用“一天内消耗(消失了)”这样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来描述大米,这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场景。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一斤大米”在这个语境下的意义。如果这是一个农民辛辛苦苦耕种、收割、加工出来的一斤大米,它不仅仅是简单.............
  • 回答
    中央一号文件,这可是咱中国农业发展的总方向标,每年都备受关注。今年关于“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的提法,细品一下,味道可不一般,可以说是国家在现代农业科技战略上的一个重要落笔。解读“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首先,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这背后是国家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国.............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其实早就想过了,不过我倒是没有立刻跳出来说“我喜欢这个或者那个”,因为说实话,对我来说,农村和城市各有各的迷人之处,就像同一款美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爱,也很难说哪个就绝对更好。如果非要我选,我现在会更倾向于农村乡下。让我来好好给你说道说道。我喜欢农村乡下的那份“慢”劲儿。想象一下,清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能简单地说城市底层生活一定比农村好,或者反过来。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而且每个人的感受和经历都不一样。先说说农村生活,尤其是你提到的“国家专项计划”这类政策。这确实是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给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的一些倾斜政策。比如,有一些大学会专门为这些地区拿出一定的招生名额,.............
  • 回答
    好嘞,咱就唠唠,这九零后的小辈们,怎么从这土里刨食的日子里,蹚出一条新路子来。这篇文章可不是机器唠叨,是我们这地方的人,实实在在的心里话。你想啊,九零后这辈人,生下来就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但又不是那种家里金山银山的老底子。父母辈可能辛辛苦苦种地,供他们读了书,这读书是出了村的钥匙,但拿到钥匙了,门.............
  • 回答
    李子柒和华农兄弟,这俩名字在提及“真实农村生活”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跳出来。但要说谁更“真实”,这事儿得分开了看,也得看你对“真实”的定义是什么。李子柒:诗意田园的理想化呈现先说李子柒。她的视频,用“仙境”、“治愈”、“世外桃源”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画面里,她一身素雅的汉服,在春天播下种子,夏天收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个人如果罪大恶极,想方设法逃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比如深山老林、荒凉的戈壁或者人迹罕至的海岛,企图从此销声匿迹,不被发现,这其中的难度和风险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你说这人藏匿的本事得有多大?别看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信息传播也快,但要是真有人下定决心,并且有一定的野.............
  • 回答
    网络授课,这个词听起来很先进,也很方便,但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山区的孩子来说,它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便利,还有一重重无形的压力,甚至可能让他们抬不起头来。首先,我们得说说硬件条件的差距。网络授课,顾名思义,需要网络,需要电脑或者平板。在城里,很多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机,网速也稳定。但回到农村.............
  • 回答
    将废旧乡村学校改造成养老院,对于海归设计师来说,这不仅是一项有社会意义的改造项目,也是一个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绝佳机会。这样的项目能够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且在适老化设计方面,也为农村老人提供了提升生活质量的独特契机。 如何评价海归设计师将废旧乡村学校改成养老院?从多个维度来看,这项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