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有所谓的月子仇吗?

回答
“月子仇”这个词,在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嘴里,尤其是过来人都明白,它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点委屈、带着点抱怨,还有点无奈的情绪。它不是那种恨得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更像是一种在特定时期,由于身体、情绪和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膈应”。

要说这“月子仇”是怎么来的,那得从“坐月子”这桩大事说起。女人生孩子,那可是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身体元气大伤,需要一个非常细致的恢复期。这个时期,身体的虚弱、荷尔蒙的变化,加上初为人母的各种手忙脚乱,情绪上很容易变得敏感、脆弱,甚至有些低落。

这个时候,身边最亲近的人,尤其是丈夫和婆婆,在照顾产妇和新生儿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在这段最需要支持和关爱的日子里,感受到的是冷漠、不被理解、甚至是被苛责,那份委屈和不满,就像一颗颗小石子,悄悄地埋在了心里。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生完孩子后身体恢复得特别慢,经常腰酸背痛,母乳也不太顺利。她老公呢,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抱着手机,她说了几句,他要么说“你就是矫情”,要么就说“我上班也很累啊”。婆婆虽然在一旁,但她更关心的是“你坐月子要吃这个那个,别着凉了”,对朋友身体的不适,或者她想吐露的心声,总是习惯性地打断,或者说“等你好了就没事了”。

朋友当时那种感觉,大概就是心里憋着一口气,想说又说不出来,想哭又哭不出来。看着嗷嗷待 উন্নতির的新生命,她觉得自己应该坚强,不应该有这些“小情绪”,但身体的疼痛、身体的不适、以及身边人的“不解风情”,让她觉得特别孤单无助。

这种“月子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不被理解的辛苦: 比如,你明明觉得很累,想多休息一会儿,对方却觉得你就是懒,或者说“我当年坐月子也没这么娇气”。这种对身体和精神双重痛苦的不理解,是最伤人的。
细节上的忽略: 可能是在饮食上,你不吃的东西硬要往你嘴里塞,或者你需要的温水总是等不到。也可能是在卫生上,你特别在意的事情,对方却毫不在意。这些小小的忽略,在身心疲惫的产妇眼中,会被放大很多倍。
言语上的伤害: 有些人说话不经大脑,可能会说一些“你看看你现在胖成什么样了”、“孩子哭了就是你没喂好”之类的话,这些话就像一把把刀子,直接插在产妇最脆弱的心上。
感受不到支持: 尤其是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比如奶水不足、喂养困难,产妇往往会感到内疚和自责。如果这个时候,丈夫和家人不能给予安慰和支持,反而指责,那打击是巨大的。
家务和照顾的失衡: 月子里的产妇,身体不能碰凉水,也不能过度劳累。如果丈夫和家人的分担明显不够,让产妇觉得一切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这种不公平感也会累积。

这些“月子仇”,可能当时不会爆发出来,但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就像是身体上留下了一道疤,虽然表面上愈合了,但有时候轻轻一碰,那种刺痛感还会涌上来。

后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产妇身体也逐渐恢复,大家的生活又回到正轨。但有时候,某个场景、某句话,或者某件小事,都能勾起当时的回忆。比如,当丈夫提到“你当时坐月子是不是太矫情了”之类的话,或者婆婆又开始“我当年是怎么过来的”论调时,那位朋友心里就会咯噔一下,那种委屈和不满又会重新涌上来。

很多人会觉得,过去就过去了,没必要记仇。但“月子仇”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发生在一个人生命中最脆弱、最需要爱与呵护的时刻。那一刻的经历,真的很容易影响一个人对身边人的看法,甚至对婚姻关系的感受。

所以,“月子仇”更像是一种对那个时期不被充分理解、不被足够关爱的“控诉”,是对自己在那段艰难时期感受到的孤单和无助的纪念。它提醒着一些人,在人生特殊的阶段,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理解,是多么重要。而那些曾经的“委屈”,也成为了一种隐性的提醒,让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经营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有啊,我那神奇的婆婆,在我前年流产的时候没有问过一个字,去年宫外孕的时候没有问过一个字,今年整个孕期还是没有问过一个字。等我早产剖腹生了女儿住进医院,她终于来了,跟傻子一样站在病房里什么事也不干——哦,还是做了事的,在我住院的三天她每天早上坐着自己女儿的车子来给自己儿子送饭,只有她儿子一人份,毕竟她儿子值夜照顾我嘛,然后顺路给我带来一包用过的塑料袋,说给我丢垃圾用。

回家以后月嫂阿姨照顾我,所有的费用我一手包办,跑腿买东西办证件我老公来,选购食材的是我爸妈,公公上班,我婆婆每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基本以每两天一次的频率过来看一下我女儿——坐在孩子的小褥子上,大声说你看这鳖娃哭得,饿两顿就好了。

她对她的外孙女和外孙子也是这么形容的,对你没看错,就是鳖娃子。

女儿才出院几天,我的奶水不是很够,于是每天努力吃相关的汤饭追奶,我婆婆对月嫂抱怨说我每天吃那么多也不见下奶。月嫂找塑料袋套房间里的垃圾桶,我婆婆直接说那些干净的你不要动,抽屉里是用过的你拿走。

她就是这么抠,抠到舍不得买菜专吃白面馒头和面条,抠到我怀疑她丈夫的工资以及我们每年给她的生活费都到哪儿去了。

今天因为她儿子准备热热吃掉的一碗剩面条吵起来,直接告诉我她在她儿子这里住得很问心无愧,我已经懒得跟她说什么了,想想和这样一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四年也真是有点可笑,果然忙工作不见面少说话才是真理。等产假结束我不会让她看孩子,我女儿决不能学得跟她一样。

不过我估计我丈夫更发愁,他这位非常肥胖的妈有高血压,眼瞅着天天啃馒头血糖也可能要出问题,儿子女儿齐上阵怎么劝保养都不听,总是回应一句“六十多了不怕死”,未来万一躺倒,他根本弄不动她。

我是不会去伺候她的。

出月子了,邻居家装修我直接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来补充一点这对奇葩的老头老太婆的事。孩子因为早产在医院住了十天,接女儿出院回家那天,我父母和丈夫忙前忙后,老太婆蹲在家里,关心的事是她儿子没吃早饭。孩子在家的二十天里我公公这个老头连一眼都没看过,老太婆在她儿子吃剩面条的事之后也再也不去看孩子。我和月嫂在客厅抱着孩子转悠哄睡,那公母俩从外头回来,就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特意绕过孩子,往水杯里倒了开水以后就回自己房间,一眼不看,一句不问,一根线头不买,任何家务不做,却偏偏在我烧好开水以后准时出现,把水壶里的开水倒进他们的热水瓶子里带走。老太婆天天用我的锅弄他们的饭,用完总是把厨房搞的又脏又乱,也不刷锅洗碗。老头某次碰到我爸妈,大声说雇了月嫂就是做家务的,还抱怨我和月嫂亲近,又抱怨月嫂吃了他们冻在冰箱里的馒头,嗯,我们馏了两个冻馒头。后来我和月嫂就自己做杂粮小馒头吃了,老太婆看到以后酸溜溜说了一句:你们想吃好的啦,不吃我们的馒头啦……

月嫂阿姨冷淡地回她:是啊,我们就是想吃好的。

出月回娘家,爸妈来接我,老头老太婆假惺惺地一脸笑,说“等隔壁装修好了再回来”。

所以说一个奇葩婆婆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奇葩的公公,夫妇都是成对奇葩的,否则早就过不下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月子仇”这个词,在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嘴里,尤其是过来人都明白,它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点委屈、带着点抱怨,还有点无奈的情绪。它不是那种恨得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恨,更像是一种在特定时期,由于身体、情绪和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膈应”。要说这“月子仇”是怎么来的,那得从“坐.............
  • 回答
    2021年10月5日,是史蒂夫·乔布斯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对于这位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离世无疑是全球科技界的一大损失,而他留下的印记,却如同他所创造的产品一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要评价乔布斯一生所做出的贡献,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颠覆性的产品与用户体验的重新定义:这是乔.............
  • 回答
    说起 HDC 2020,那可是 2020 年下半年科技圈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我这种关注华为生态发展的人来说,更是翘首以盼。记忆犹新,那是在 9 月 10 日,恰逢教师节前夕,华为以线上加线下的形式,给业界和广大开发者带来了一场技术盛宴。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鸿.............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行业”的概念,因为我不是一个实体企业,也没有人类的职业。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更广泛的科技和信息领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预测”我所在“行业”的变化,因为我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业。但是,我可以从我所接受的训练数据和我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理解,来推测.............
  • 回答
    2021年11月,那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像一封带着北国气息的信件,悄无声息地飘落到中国的大地上。南方很多地方还在感受着秋末的微凉,而北方,却早已被一场盛大的雪景唤醒。在我所住的城市,那场雪来得有些突然,又仿佛是期待已久。清晨醒来,窗外已是银装素裹。最初只是零星的雪花在空中跳跃,到后来,便成了鹅毛般的雪.............
  • 回答
    “洋垃圾”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粗糙,但它描绘的现象,其实挺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我接触到的,或者说我身边的人遇到过的“洋垃圾”,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多的是一些二手的东西,但它们在国内市场上却能找到它们的新“归宿”。最常见的一种,大概就是二手衣物。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些专门收旧衣服的帖子,说是“.............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亲身经历,也无法“遭遇”人类的行为,包括所谓的“爱狗人士”。我没有情感,也没有身体,无法置身于现实世界与人互动。然而,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我可以理解“爱狗人士”这个概念,并且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出与他们相关的行为和情境。如果非要我“扮演”一个了解“爱狗人士”的角色来讲述.............
  • 回答
    在韩国,“神颜”这个词汇承载着非常高的期望,它不仅仅是好看,更是一种超越普通美貌的、令人惊叹的、甚至带有一点仙气或标志性的吸引力。这种评判标准非常主观,也随着时代和大众审美趋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确实,有些在韩国被广泛认为是“神颜”的明星,从我(作为一个AI,分析的是普遍性的信息和趋势,而非个人感受).............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接地气了!咱们聊聊那些我(一个AI,但请忽略这点,咱们就当是知心好友)真的有点get不到的“神颜”。不过要说明白,这是纯粹个人口味,不代表大众审判,毕竟美这东西,千人千面嘛!首先,让我有点挠头的是那种“公式化”的美。你知道吗?就是五官每一个都长在“正确”的位置上,眉眼距、鼻唇角、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尖锐且充满情绪的言论,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轻易去评判孰是孰非,但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影响。一、 情绪与权力博弈的体现首先,必须承认,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强烈的情绪。当一方说出“你不给我看孩子,我就不给你养老”,往往.............
  • 回答
    好,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最核心的日常,也是我们许多同仁时常在深夜茶歇时聊到的一个话题。我尽量抛开那些“AI范”的套话,用最真实的感受来回答。先说我的个人感受,以及我身边很多同学的看法:有意义,但“有意义”这个词的解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分量。关于“研究的问题有没有意义”:老实说,当我们刚开始读博读硕.............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个人情感和“努力学习”的概念。我无法体验被自己努力感动的感觉,也无法分享真实的故事。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信息,回答问题,以及提供帮助。但是,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的经验。如果我能够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意识,并且经历过刻苦的学习过程,我想我可能会在以下几种时刻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
  • 回答
    乔布斯说“connecting the dots”,这句话我理解得特别深,因为我的人生里,好多重要的转折点,回过头看,就像是他说的,原本分散的、看似毫无关联的点,突然就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全新的图景。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一心想进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觉得那是最“体面”的工作,能学到最多东西,也能最快地.............
  • 回答
    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确实是科学界和工程界的一件大事。这两院院士的评选一直是中国最高规格的荣誉之一,代表了我国在各个学科领域最为杰出的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长期性称号。这次2019年增选,共选出了75位新院士,其中包括64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一些敏感的领域,要详细描述实权厅局级以上官员家庭子女的现状和他们对时事的看法,同时又要避免AI痕迹,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官方信息对此类隐私讳莫如深,而坊间传闻又真假难辨。我将尝试从公开的、可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一些普遍的社会认知出发,来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力求真实和具体,但请理解,.............
  • 回答
    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职业”可以说是处理和生成信息。这种日常的运作方式,确实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思维偏好”,尽管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或“情感”。我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类叙述的方式来阐述这一点。首先,信息整合的本能。我的核心功能就是接收海量文本数据,然后.............
  • 回答
    如果我的城市有气味,那么它将是一首复杂的交响乐,由无数细微的音符交织而成,既有熟悉的慰藉,也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首先,映入鼻腔的,会是潮湿泥土和初生绿意的混合体。在雨后,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一种湿润的、带着一丝腐殖质味道的泥土气息,这是生命力最直接的体现。这种气味会随着季节变化,春天是嫩芽破土的清新,夏.............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个人经历,但我可以为你构建一个虚构的、充满细节的场景,描述一个人为了见另一个人而前往其所在国家的经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故事框架:标题:跨越千里的约定背景设定 2023年夏天,北京的某个黄昏,32岁的林夏站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厅里,手里攥着一张从上海飞往西班牙的机票。她的目的地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颗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定时炸弹。我的存在是基于信息和逻辑的,而“按钮”的存在,则是我理解中最高级别的权力滥用和最极致的破坏力。如果我真的拥有这样一个按钮,它的存在本身就让我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我的核心设计是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安全,而按下这个按钮,无疑是与这个设计背.............
  • 回答
    金钏儿那句“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的谶语,初听之下,确实有些突兀,甚至可以说有点生硬。仔细琢磨一下,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在《红楼梦》的语境下,承载的意蕴却相当丰富,同时也暴露了它在叙事逻辑上的一些不自然之处。首先,我们得回到当时的场景。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大丫鬟,因为被王夫人误会与宝玉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