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毋庸置疑,肯定会。
首先,什么是问题中提到的“5G时代”?
我个人觉得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超过90%的在售品都已经是5G手机了,剩下的4G手机大多数是致敬与情怀之作,各寡头竞争后的更低资费就不用说了,在此时,真正全5G速度与延迟优势的存在感甚至已经开始逐渐降低了(由于已经长时间融入生活,已经被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我理解的“5G时代”。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5G”的意义在于质变一般的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延迟率,体验进化引发的感受差异甚至会超过我下面举的例子:
装着同一个版本号安卓系统的两台手机,,其中一个手机是运存2GB RAM,另一个则是运存64GB RAM,我们使用这两款手机时的微表情绝对是不同的。
如果说大运存是把家从20平米变成200平米的话,"5G"相较“4G”则是把家从3.2米的建筑可用层高变成200米可用,你的想象力会因为速度上限提升达到全新的维度。
对于平台端来说,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吸引客户,传图上限很可能会从“10MB/20MB单个图片文件”变成“无压缩上传”,“超高速私密云”,“4K原画质在线/Live专区”也会应运而生。
对于终端用户自身而言,由于闪电般的速度进化让云端的海量数据唾手可得,对追求新奇与分享感受的社交欲望将进一步扩展。6-8K视频分享(3C器材党们的乐园),主播们的4K/6K-AR-Live(宅男与绅士们的乐园),实时4K/6K-VR体验分享(兴趣粉丝社群)是目前我能想到的,相对4G时代(图片与中低品质视频)分享的更高维度拓展。
对于每一个内容生产者,4K/6K的视频或是AR即时演算视频都能同步传播到达每一个粉丝受众眼前,便携设备流程下的6K/8K的后期制作都可以通过5G定时自动保存上传“VIP私密云”(没错,60GB的简易项目与过程文件,存到机内的SSD可能还没交给云端快)。
所以拍视频会不会成为5G时代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我想到这么个问题,当你的步行速度达到80KM/H,交通规则与路政建设都已经大变样时,还有必要去买助动车么?
到了那个时代,仅就分享与传播而言,照片无疑会变得边缘化,并不是因为照片的画质不行,而是照片这一媒介所能承载的分享信息“过于少”,几乎没有时间的流动属性,没有叙述性的转场,没有带动情绪的BGM,组图或是GIF/Cinegraph或许能勉强弥补些许“时间流动属性”上的短板,但还远远不够。通过组图确实能叙述场景,体现时间,引发情绪,但远没有视频那么直接。
GIF这个古老的封装格式更是因为色深(仅仅256色)而无法鲜活体现质感与那种身临其境。
对于视听体验十分贪婪的我们来说,视频则完全不一样,BGM与运镜引发情绪,转场切换带你了解当时的环境,被摄主体在光影下的变换或是动作与微表情让你对TA有进一步的了解 / 好奇,这些都是照片或是组图难以做到的信息属性,在这些属性的基础上,辅以超高清的解析度与超高码率,高色深,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代入感。或许有人会说用顶级相机拍摄原解析度RAW的延时摄影不是很棒的视觉体验么?没错,但归根究底,这数百,数千张顶级画质的照片为了分享,最终还是向“视频封装”妥协,成为超清流媒体了不是么?
就分享属性而言,“视频摄制的性能与特性”在5G速度红利普及的时代会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哪家能够率先将超清(分辨率),超高画质(码率,色深,色采样),多种易用特性(滤镜,转场,BGM匹配)做好,哪家就会占领先机,毕竟消费者对于分享的欲望是无限的。
从3G到4G/4G+,带宽,传输速度一直引领着受众的分享需求升级,清晰,更清晰,更高宽容度+更丰富色彩的超高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商业利益,各品牌手机的摄像模块不得不持续升级,而5G闪电速度引发的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摄像体验升级,由于住宅层高变成了“200米”,超清视频直播,超清AR-Live SHOW们就不再是暂搁在角落里委曲求全地纸箱文件,而可以堂而皇之地在数个专属楼层中展现身姿,大放异彩了。推动它们出场的正是5G速度与我们随之而来的“膨胀欲望”。
在手机摄像领域已经有厂商实现了实时HDR高宽容度的超清4K摄制,但还远远不够,欲望告诉我们,高画质高宽容度将仅仅是分享属性的基石,更多便利性的功能,例如摄制时的顺滑变焦,实时调色滤镜载入,实时云数据智能匹配情绪BGM等才会让使用者感受到“易用性与人性化”的便利,从而体会到更强的个性感与满足感。
“易用而又有个性--》满足感”,这不是商业是什么?
说句俗的,当你获得透明人能力时,大脑的贪欲会让你的想法变得更多。当你成为闪电侠时,也是如此。
对于分享,照片的天花板已经快达到了,视频?还远没有.....5G打开了这扇大门,欲望会想洪流一般涌进去.....
无关紧要的PS:
手机,作为移动设备,在进程中,短板一直在不断切换(屏幕,传输,内存,摄像模块,电池),其实在这个括号里我并不想加入人体工程学,因为我觉得一个没有把人工学舒适感作为基本考量的厂商,是没有敬畏心可言的。
在5G时代(我前文所畅想的时代),手机的短板会是什么?我猜测是发热与续航,原因如下,多少年了作为供电的锂聚合物/离子电池的储能密度一直没有突破,想要扩容就只能堆体积,而掣肘它的又是人工学的考量(三维度数据与重量不能突破底线),散热也是一个道理,体感告诉我们不能制作噪音不适,份量离谱的主动散热。似乎我们只能把眼光投射在芯片制程设计与被动散热系统的材质与几何结构优化上了。
我不知道当“5G时代”到来时,台积电的稳定量产制程是不是已经是5nm++或是3nm了,但即使假定那个时候的能耗比比现在已经提升了50%(超级夸张了我觉得),在普适环境中的手机续航,或许相比现在依旧没有显著提升。而可怜的“锂”,作为忙前忙后的服务员,在拍摄视频LIVE时,要同时为5G模组,超高速CPU/GPU模组,不断推动光学对焦模组位置的高速对焦/变焦马达服务,或许在那个时候,最需要变革的就是它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