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很难讲……
先说句总结,赵云这个人,作为武将其实有点才华用错了地方,但对于刘备来讲,还不能不这么用。
欢乐点讲吧。
要评价赵云,就免不了要看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是怎么用他的。
先看刘备时代。
邺城时期,赵云为刘备秘密招募部曲。
荆州时期,赵云在乱战中成功保护下了刘备的妻儿。
赤壁战后,赵云从平江南,应对孙夫人,二护刘禅。
入川时期,赵云分兵一支,成功与诸葛亮汇合。
攻克益州,赵云劝谏刘备,归还田产房产。
汉中之战,赵云与黄忠劫取曹军兵粮。
襄樊战后,赵云劝谏刘备不要伐吴。
夷陵之战,赵云兵督江州,护主永安。
在这期间,只有劝谏不要伐吴没有成功。
那么由此我们来从零开始看赵云。
邺城时期赵云投奔刘备,但这并不是两人初次相遇,二人在公孙瓒时期就已经结识,换言之,刘备对赵云是很了解的。
而在了解很深的前提下,刘备给赵云的任务是为刘备招募部曲。
记载表明,是“绍不能知”。
可见这件事的性质是秘密行事,不能公开,如果公开的话最起码刘备和袁绍两人多少面子上会有点不好看。
刘备给赵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这种隐秘的举动,说明在刘备看来,赵云很适合这种潜伏行动。
要干这种工作,就需要谨慎、机灵,同样也要会看人,能招募到同样守得住秘密的人。
而在荆州时期,记载提到赵云俘获了夏侯兰,劝谏刘备后刘备也用了,要说的话,就是赵云当时有一定成绩,但是也就那样。
这也实在很正常。
有多少本钱,才能讲可以有多少发挥空间,就刘备在刘表手下的时候,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都还用不过来,怎么谈得上赵云。
但到了兵败以后的混乱之中,赵云却起到了作用。
兵荒马乱,又是信息落后的古代,没人知道跑哪去了的赵云却成功护住了刘备的妻儿。
这事确实不一般。
刘备当时年近五十了,刘禅这个儿子不可谓不金贵,而甘夫人从后来刘备特地将她灵柩迁移来看,也是真爱,赵云能在那样的兵乱之中帮刘备保住这两人,非同小可。
赵云之所以成功立下这一功,我觉得可能性只有三种:
1.赵云私通甘夫人(晋江文走起)
2.赵云运气好,瞎跑撞上的(那你也没辙)
3.赵云在当时的情境下已经预先设想到了曹兵追击后的惨状,所以预先有留意刘备的妻儿动向
以我愚见,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而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说,尽管在刘备当时那微弱的势力下,又有关张这等能人在,赵云依然是通过他的机警谨慎,最大程度地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到了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本钱终于雄厚了一点,我们也就能看到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这时候,原本的太守赵范提出,要把自己有国色的嫂子贡献给赵云。
赵云表示no,因为他怀疑赵范的居心。
俗话说,当兵三年,老母猪赛嫦娥,而赵云却在这难得人生建树的时候,没有饱暖思淫欲,可见他的克己禁欲。
等到刘备迎娶了孙夫人以后,孙夫人的手下横行霸道,刘备便特地任命了赵云去对付这群人。
这个事吧,你说小,他就小,可你说大,他也就大。
往小了说,几个手下横行,管束好不就行了。
往大了说,这就是个外交层面的问题了。
说到底,孙夫人,是盟友孙权嫁过来的妹妹。
你不管他们,可能就要闹出“吴人命贵”的风言风语。
你管他们,孙夫人又可能以此来作为发飙的缘由。
而要说到孙夫人的能耐有没有这么大,诸葛亮就有话说了。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可见,要妥善处理孙夫人的事,是个很要紧的任务,它需要的是一个有着杰出外交天赋,能说会道的人。
而刘备则把它交给了赵云,一个武人。
这就说明了赵云在刘备眼中,有着寻常武将所不具备的细腻手段,能顶得住压力,不怕得罪人。
这场发生在刘备家庭内部的外交风云,最终由赵云成功保住刘禅不至于被孙夫人掠走告终。
可以说,最起码,赵云没让孙夫人赢。
等到刘备打益州阶段,这时候刘备的本钱又厚实了一点。
我们能看到,赵云得到了分兵独行的机会,并与诸葛亮张飞成功汇合。
这个时间点,应该就是赵云在刘备军中地位的权重顶峰了。
攻下益州后,刘备在先前作战时候为了鼓舞士气,许诺了士兵可以掠夺成都财物,这是刘备人生的污点。
而过后,只能说队伍大了,想发财的人也就多了,又想让刘备干脆把房产田产也赏赐下去。
这时候赵云站了出来。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有举例先贤,有强调现状,有畅想未来,赵云这段话说得很漂亮。
刘备也由此并未同意对成都的进一步压榨。
这里我们就能看到,赵云不仅懂得自身节制,也懂得晓之以理,来说服制止一些人的叵测用心。
换言之,这个人很懂得思想工作。
到了汉中之战,云别传记载赵云以一场空营计艺高人胆大,智退敌军。
我觉得……这个事应该是有一定夸大的。
这应该确实是有这么个情况,但是情节被夸张化了,确实值得嘉奖,但是士兵们吹着吹着,又给放大了许多。
赵云确实是凭着他的勇猛当了一次战场英雄,他的勇猛值得称赞,但也仅仅只能说是战场英雄,军事上的才能和发挥,在这个时间段上,我觉得已是不如“皆权本谋”的黄权亮眼。
到了夷陵之战时,赵云劝谏无效,被任命兵督江州,在刘备人生的末尾,护驾永安。
而到了诸葛亮时期,也就没啥好再进一步解读的了,其实这段和赵云之前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十分一致的。
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至此我们能看到,赵云这个人,虽然有过分兵独立行动的时候,但他的军事才能,其实并没有在战场上十分亮眼。
他可以凭借勇猛成为战场的英雄,也有资历,够谨慎,值得信任,可以让他单独领用偏军。
但是你不能指望他打出什么类似于弱胜强、虚实莫测之类的高光战绩。
他真正优秀的地方,其实在于克己谨慎,细腻公正,又懂得捍卫底线的同时灵活变通。
这其实是一个优秀的纪委、机要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说是一名兼具有勇猛体魄的好政委
只是,既然跟在了刘备这样一个人生坎坷的君主身边,那他又能说什么呢?
赵云经常被忽略的一个优点是善于识人。
季汉辅臣赞里是把赵云和陈到放在一起评价的,共有四句话: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前两句可以理解成“赵云厚重,陈到忠克”,也可以理解成互文,毕竟说赵云忠克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后两句里的“猛将之烈”没什么疑问,“统时选士”颇值得玩味。如果“选士”指的是选拔人才,那么似乎意味着赵云或者陈到具有一定的武官选举权。
这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得到印证,云别传里说刘备投奔袁绍后与赵云在邺城重逢,赵云帮刘备私底下招募了数百人,而袁绍并不知晓[1],赵云可能不止一次帮助刘备招募组建部队。博望之战时刘备军活捉了曹军将领夏侯兰,赵云和夏侯兰从小认识,知道他精通法律,于是推荐他担任军正(负责军中执法)[2]。
在夏侯兰的故事后面还有这么一句——“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这句话有点歧义,不知道是说赵云不把亲近的人安插在身边还是选人时不选用自己身边的人,但都可以传达出一个意思,就是赵云选用人才时都会避免结党行为。
关于赵云在识人方面的表现还有其他案例,桂阳太守赵范提出让赵云迎娶寡嫂樊氏时,赵云拒绝的理由之一就是赵范这人不太靠得住,结果他果然跑了路[3]。袁绍和公孙瓒相争时,赵云选择了公孙瓒,原因大概是反感袁绍巧取冀州的手段,后来他发现公孙瓒这人也不行,于是从公孙瓒那里脱了身,马援那句“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用来形容赵云就很合适,选择刘备也算是他识人的一种体现。
能够在袁绍眼皮子底下招募数百人而不被发现,既说明赵云很可靠,也说明他招来的人同样很可靠。大概正是由于赵云善于识人,又拒绝结党,所以刘备才会让他来“统时选士”吧。
作为一个道德模范,和赵云这样的人成为同僚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人,这人高尚、顾大局且脱离了低级趣味,因而常常毫不在意地提出高尚、顾大局且脱离低级趣味的建议。例如拿下益州后,刘备打算把成都内外的一些屋舍田产赐给诸将,赵云当然是不稀罕这些东西,然后立马建议刘备收回打算,要以民心为重[4]。孙吴偷袭荆州后刘备准备东征讨吴,赵云立刻反对,认为不利于对抗曹事业[5]。箕谷之战后赵云的部队还剩了点军资余绢,诸葛亮打算分给将士,赵云同样反对,提议全部收入府库,等到十月作为冬赐下发[6]。
赵云给人的感觉是他永远在做着正确的事,你并不能从他说的话里挑出毛病,但如果你不是和他一样高尚、顾大局且脱离低级趣味,很容易反感这样的发言。辛辛苦苦打了两年仗为什么不能分点财产?被人偷袭抢走了地盘为什么要忍气吞声?明明可以多得一点奖励为什么要退回去?我们都尊敬道德模范,但很难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况且这个世界的规则并不是做了正确的事就能得到好的回报。
后主给赵云加谥的诏书里形容他“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将他在尊奉法度方面的表现和其功劳相并列,甚至对身为猛将的赵云给了个“顺平”这种听上去有些尴尬的谥号,可知赵云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得到了蜀汉朝廷的高度认可。
如果站在上级的立场,只要不是位昏君,对赵云这种把一切都奉献给国家的下属不可能感到厌恶,虽然他时不时会要求君主也和自己一样高尚。尤其是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赵云可以说完美对应了他的胃口。
最后附一张之前做的图。
我记得以前在 依正史记载,赵云并无太过出彩部分,为何倍受喜爱? 这个问题下写过对赵云的评价。
总得来说,我认为赵云是个很靠谱的人——做人低调,办事踏实,深受刘备信任。即使算上《云别传》,赵云的战绩也并不多。从一个将军的角度来看,他算是中规中矩的那种,蜀之良将,但不是那种可以扭转乾坤、威震敌国的名将,无法与魏延、关羽、张飞等人相比。另外季汉辅臣赞称他和陈到“猛将之烈”,估计有些事迹没有传下来。
另外,他就一些国事劝谏过刘备,保护过刘禅,掌管过内事,感觉他和关张马黄不太一样,并不单纯做武将的工作。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赵云的,这类人有能力又低调,信得过,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还能给提个意见,业务水平也可以,虽然不算顶尖,但也不太会坑人坏事儿,有这么个人做帮手能省不少心的。
谢我嘉妞@兮嘉邀。
云妹一生,四个字,恪尽职守。作为军人臣子,绝非关张一般的天纵之才,但是可以说是标杆。
手机党,回头补充。顺便,点名所有即将出现“保镖”及类似字样的答案。有胆便拿史料说话。不然请不要张口闭口正史。
正文:
赵云一生低调,不朋不党,甚至于两次推辞赏赐。他和他同时代的人可能都想不到,千百年后,关于他的评论竟然是南辕北辙。
蜀汉史料佚散,比不得魏书能细到讨山贼加封的程度。因而我一直觉得,本传中除了关羽和诸葛亮以外。其他人并没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如果对赵云的评价上都南辕北辙,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是读书太少。
看赵云在刘备一生重大军事行动中的事迹:
一,赤壁之后,刘备取荆南。赵云领桂阳太守。
二,入川,赵云和诸葛亮张飞作为第二批部队入蜀。三人兵分三路,赵云定江阳、犍为。蜀道十二郡,赵云取其二。
三,汉中之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刘备曹操处于拉锯状态,刘备方此后唯一的战绩就是赵云汉水空营,曹军堕水死者众。
四,伐吴。接替被刺杀的张飞督江州。
赵云参与了刘备在荆州开始的所有重大军事行动,有战功,有破敌,开疆辟土。
蜀国武将,有攻城略地,开疆辟土的功劳的,关张黄赵,加半个马超。五人合传,大约因此。
另外,赵云虽然没有详细竞彩的大战役指挥记录,但是在遭遇战中所表现出的兵精将勇,可以说是顶尖:
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资治通鉴
悍勇至斯。
赵云只有数十骑相随,面对曹操主力扬兵大出,赵云的竟然主动冲阵,还一度把魏军打散。这可是曹操麾下的直属部队,被赵云引数十骑打散,待曹操重整部队,赵云已经退回营寨从容安排下空营之计。主将悍勇无畏,士卒也一定是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这种特质估计也会在日后街亭断后中有所体现。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赵云说到底不是关张这样惊才绝艳的将领,但是他在历次军事行动中都很好的达成了作战意图,其中并无波折风浪,不少一厘也不多一分。可能一生唯一一次不低调也就是汉水空营了。倒为他争得了一身是胆的威名。
其余时候,顺境自然顺势而为攻城略地;逆境之中,无论是当阳之败,街亭之败,猇亭惨败,赵云总出现在断后的位置上,竭力阻止局势进一步糜烂。史评征南厚重,莫过于是。
刘备对赵云也是报以毫无保留的信任。一句“子龙不弃我走”,整个中国历史上,又有多少名帅大将能得到这种程度的信任呢?
至于战场之外不用多说,史家多有赵云非独名将,更是大臣之语。
大多大概是从其推辞封赏,劝谏伐吴这里说开去的。
赵云一生倒是官位不显达,到了刘禅继位才得领五军之一。 下划线处有误
——此处勘误——
赵云为中护军的时间在章武年间,并非刘禅即位后:这里考证如下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封丞相亮武乡侯;中都护李严假节,加光禄勋,封都乡侯,督永安事;中军师、卫尉鲁国刘琰亦都乡侯;中护军赵云,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杨洪、王谋等关内侯。
从诸葛亮、李严例可知,赵云、刘琰在后主即位前即领中护军、中军师。其二人本传中,在建兴元年的加封遣词为:“建兴元年…为[某官职],迁[某将军]”。作为对比,张飞、马超传在刘备登基的时候,遣词为:“迁[某将军],封[某侯],领[某地]”。或在其他出用词又有“以(之)为[某官职]”“拜[某官职]”
以华阳国志和本传相应记载、三国志遣词互相印证可知:蜀汉中军系统在刘备在世时建立。赵云此时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后主即位后,赵云封都亭侯,又加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蜀置前后左右五军,不确定中都护李严是否为中军职位。按《历代兵制》,蜀中军并无“都护”一职。中都护在李严之后也并无补设。故推断李严为中军将领的可能性较小。
如此则刘备在世时,赵云为中军二号人物、一号实权人物。刘琰为中军地位最高者,无实权。
————勘误结束—————
赵云此人,很有趣的倒应该是挺符合骑士精神的,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说赵云是军人标杆也正是如此,他人要是学关羽张飞,难免能力不足画虎类犬,还可能以短取败。而在行事上能学赵云,则到哪里都是十足的可靠。
难能可贵的是,赵云几乎不做不对的事情,除了能力确实不如关张这样历史有数的名将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赵云其人,严重齐整,恪尽职守,公正无私,直言敢谏。加上出色的能力胆识,青史留名也照样是理所应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