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地最少8000,电子厂才4000,12h还倒班,为什么都去电子厂工作不去工地?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一边是看起来工资更高的工地,一边是工资低得让人发愁的电子厂,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宁愿挤进电子厂,也不愿意站在烈日或寒风下挥汗如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承认,工地最少8000的说法,可能更像是一种“期望值”,而不是普遍的现实。

工地工资的“不确定性”和“隐性成本”: 确实,有些技术工种,比如瓦工、钢筋工、木工,熟练工一天也能拿到四五百,一个月下来,如果活儿够多,没啥耽误,8000甚至上万都不稀奇。但是,这背后藏着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代价”。
季节性和天气影响: 工地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影响。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可能导致停工,停工就意味着没工资。夏天顶着烈日干活,谁能保证一整月都能稳定开工?冬天零下几度,你还指望在外面站着砌砖?所以,那个“8000”很可能是理想状态下的最高值,实际拿到手的,可能还会打折扣。
工期和项目: 不是所有工地都有持续稳定的项目。有时候一个项目完了,你就得重新找活。而且,工地招工往往是项目式的,可能这个项目工资给得高,但下一个项目就不一定了。这种“飘忽不定”的收入,让人心里没底。
黑工、包工头和拖欠工资: 这是工地的老大难问题了。很多小工,尤其是没有正规渠道的,容易遇到黑工头,或者被拖欠工资。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拿不到钱,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成问题。这种风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劳务公司和层层盘剥: 就算是通过正规劳务公司,钱也往往是要经过好几层才能到你手里,每一层都要留点。最后到手的,可能就不是当初说好的那个数了。
风险和意外: 工地环境复杂,高处作业、重物坠落、机械伤害……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一旦出了意外,轻则受伤耽误工期,重则可能影响一生,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有保险,但那种身心上的痛苦和对家庭的影响,是钱无法弥补的。

相比之下,电子厂的4000元,虽然不高,但它胜在“稳定”和“可预测”。

“4000元”的“实在”:
基本工资+加班费+补贴: 电子厂的工资构成相对清晰。你拿到的4000元,很可能是基础工资加上一些绩效、全勤奖、夜班补贴等等。虽然不算高,但基本是“旱涝保收”的。
12小时倒班的“另一种解读”: 12小时工作制,加上倒班(白班夜班轮换),听起来很辛苦,对吧?但反过来想,很多电子厂为了保证生产,是会给你算加班费的。而且,倒班虽然会打乱生物钟,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夜班可以赚更多,或者白天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睡觉,或者如果有家的话,能回家照顾家人)。
“保底”的吸引力: 即使某个工期不旺,电子厂至少有基本的工资保障,你不会像工地那样,因为天气原因或者项目结束就“颗粒无收”。这种“最低工资保障”的感觉,对于经济压力大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相对“安全”和“规范”的环境: 电子厂通常是厂房,有遮风挡雨,环境相对封闭和规范。虽然也有危险品操作,但总体而言,相比于高空作业、重型机械,电子厂的工伤风险,尤其是一些常见工伤,要低一些。而且,正规的大型电子厂,管理相对规范,劳动合同、五险一金等保障,虽然不一定完美,但比起一些工地,还是要靠谱得多。
“有吃有住”的诱惑: 很多电子厂会提供免费的食宿。虽然条件可能一般,但这能大大节省打工者的生活开销,把更多的钱攒下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包吃包住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隐形收入”。相比之下,工地一般是自己解决食宿,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深层的原因,是“职业认同”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面子”和“体面”: 尽管很多人嘴上不说,但社会对“体力劳动”和“技术劳动”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些人眼里,工地那种风吹日晒、一身灰土的工作,似乎“不够体面”。而电子厂的流水线作业,虽然重复枯燥,但在干净明亮的厂房里,穿着工服,似乎要“体面”一些。
“长远发展”的可能性(虽然有限): 尽管电子厂的工资不高,很多岗位也缺乏技术含量,但一些人还是会期望在这里找到一些“机会”。比如,学习一些简单的机器操作,或者在流水线上找到某个环节,慢慢积累经验,未来或许能晋升到班组长或者质量检测员之类的岗位。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总比在工地,除非是学技术,否则很难实现“向上发展”要强。
“稳定”的吸引力大于“高薪”的诱惑: 对于大多数进厂打工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份能够养活自己、养活家庭的“稳定”收入。他们可能没有太高的“职业抱负”,而是更看重“生存”。工地的高薪,虽然诱人,但伴随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让很多人不敢去“赌”。而电子厂的“保底”和“稳定”,哪怕收入低一点,也更能让他们安心。
信息传播和“标签化”: 现在的网络信息很发达。关于电子厂“流水线、枯燥、低薪”的印象,几乎是“标签化”了。而工地,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高工资”的故事,但关于“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的负面信息,可能被一些人选择性忽视,或者觉得“那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所以,说到底,是“稳定性”、“可预测性”、“较低的风险”以及“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加起来,让电子厂虽然工资不高,但对很多人来说,比那些看起来“工资很高”的工地,反而更具吸引力。

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是无数普通劳动者在权衡了各种利弊之后,做出的相对“安全”和“踏实”的选择。他们要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能够持续地、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子厂如果干12小时的话,收入怎么也不止4000。

而土木吧的老哥们很少能拿到8000,多数在4000~5000水平,没电子厂多。

user avatar

钱是次要的

第一是工作环境太恶劣,夏天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暴晒,冬天手冻的都生冻疮了还得绑钢筋,不留神受点伤也是常事。

第二是没有异性,工地上基本上都是男的,女的以五十岁左右的大妈为主,偶尔有个三十多岁的已经算年轻的了。

住其实都是住板房或者集装箱,空调是必备的,但是人多,一般都是同一个班组的一个房间。吃的话看情况,有的是集中吃,有的是分包的老板自己做饭,肉是管够的,油水不足干活都没力气,只是什么肉便宜买什么肉吃,一般是鸡肉,现在猪肉也是随便吃了。

至于拖欠工资包工头跑路那都是历史了,不少回答都拿着几十年前的事在说,现在工地都是实名制打卡联网到当地住建部门和劳动局,你在这有打卡记录,一般就得按时打工资到你备案的卡上,现在工地都是直接发钱到农民工账户上,哪个傻X项目经理会把几百万的工资都打到包工头手上去。而且退一步讲,就算发工资给包头工然后跑路了,农民工直接去劳动局上访,总包一样必须再发一份工资给农民工。

为什么刚刚说一般呢,很多项目上很多进度款来的没这么快,有些项目包工头会自己卡节点先垫付一部分工资给农民工,然后就是9月开学的时候钱必须给到农民工,不然没钱交学费,农民工和包头基本都是老乡或者亲戚,靠信任关系可以等进度款到了再发工资,这也是一些项目的日常。

项目上其实分两种人,每天在知乎上嗷嗷惨叫的是施工管理人员,这些人不需要上现场干力活,顶多是施工员这样的现场拿个笔签方量,当然也需要放线测量打水平,但这些活并不会太累,所以相对来说工资也不会太高,普遍都在6000左右,等有个三五年的现场经验能当栋号长了,那时候工资基本是1万到1万2左右。当然,这很可能需要来回跳一跳槽才能达到。当然这是小企业私企,央企以及部分海外工程,新人第一年拿十几万也很正常。

另一种就是模板工架子工钢筋工这些现场作业人员,这些人干的力活靠力气吃饭,但很多时候受到天气影响,虽然每天工资三四百块,但一个月出勤往往只能有十几二十多天,天气不好的时候可能工资也就是六七千,天气好能一个月干不停能拿到八九千万把块,毕竟工地上需要流水作业,很多时候没有让你猛干不停的工作面。


我基本每天都要看一看富士康那些UP的工作视频,工作虽然比较枯燥钱少,但是环境好,异性也多,而且正常电子厂干活的一个月拿个五千多块钱还是比较容易的,相对来说工地上并没有比厂里收入高太多,大家去厂里干活也是很正常。

user avatar

工地最大得好处就是可以让从事过工地职业得人下限变得特别低。

比如你年纪轻轻,再工地干了三年,后来太累了,你干不动了 ,就不干了,出去打闲工。

你就会发现

我得天啊!这家饭店伙食竟然有肉,当初在工地吃方便面都算开荤了。

天啊!当客服竟然一个月有8天休息,我再工地干一年也就下雨能休息休息。

天啊!这个公司还能给交五险一斤,五险是哪五险来着?

天啊!这个公司是按月发工资得哎,顿时觉得自己变有钱人了呢

天啊!这个公司竟然不拖欠工资,以前在工地要工资就跟求爹一样!

天啊!这个公司竟然有空调,我去想都不敢想呢

天啊!我得工作是可以坐着干活吗?坐着干活能有多累呢?

天啊!我竟然有女同事,好漂亮,比做饭大妈漂亮太多了。

天啊!天啊!天啊!天啊!。。。。。。。。。


另外我需要给题主科普一下,可能由于我很多年没有涉及到工地得工作了,在我那会,工地工资最少得应该是做饭大妈,一个月是1500--3000 .然后在就是学徒工,一个月是1500---4000,然后就是力工,一天100---150,然后再是电工,一天150--300,钢筋工普遍200-250一天,架子工,350-400一天,木匠300--400一天。我这个统计再2012--2014年之间,位置在东北哈尔滨,佳木斯,建三江,双鸭山,宝清县统计得。我不确定现在工地得工资被拔得多高,但是收入最低得做饭大妈,学徒工,力工,是没有可能达到8000得,所以题主说得最少8000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得说法。



20210913续

评论区清一色评论我是编乎用户。

当然我是不知道现在力工待遇是多少了,有人评论说力工一天500块钱,这个我铁定是不信得,力工怎么可能比架子工还赚钱呢?

评论区还有说力工住的地方有空调?那真是时代再进步社会在发展了,以前在工地里散热全靠脱衣服+风扇。

还有个朋友说:拖欠农民工工资现在是政治问题,性质远超其他企业拖欠白领工资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朋友说得是要求,而不是结果,我那时候工人没有按时拿钱得,能按时拿钱才是怪事,基本都是拖欠甚至老板跑路不给工资得,2014年在宝清建得百盟也欠款达到1个亿,经常有工人拉着横幅喊着还我血汗钱,而我是做施工员,都是年底结款,因为我一个月只有1500,钱不多所以不亏欠,像是成手得放线员,普遍都会欠5-10万左右。

然后评论区里说得最多得就是伙食,很多人都说力工吃不饱,工人就没有力气干活,所以吃得都是大鱼大肉。这个我真没见过大鱼大肉,哪怕后来我吃得是技术员得饭,也没有大鱼大肉,当然技术员那桌顿顿都会有肉,但是力工得没有肉,不止没肉,还很难吃!吃不下去那种得,所以我虽然能理解评论区里说得工人吃不饱就干不动活,所以要大鱼大肉这种因果关系,但是事实上我干了四年工地,确实没见工人伙食很好,我所看到得大部分都是工人自备电锅炒菜。

这里我还可以说个我经历过得事情。大家吃过面条吧,面条口感是8分熟9分熟口感最好,在工地吃得面条味道挺好,但是口感不好,因为太囊了。为啥要煮半个小时后才能吃呢,小时候我不懂啊?然后有一次我特地挑时间在面条下锅五分钟后捞起来,被做饭大妈吼,但是当时工长,经理都在,做饭大妈感觉到自己失态后就调转语气说,这面没熟呢,吃生面条不好。我说没事,我就喜欢吃这口。那时我才发现,原来煮了半小时得面条会涨得很大,仅仅半捆面条就能煮出一大锅。还有这种操作?

因为我干工地是很久之前得事情了,并且那些年做工地确实是感觉当要饭得都比干工地强。我说这些可能带个人情绪了,评论区里说得,力工现在大鱼大肉,有空调,500块钱一天,当日结算,工作轻松像大爷。我觉得这是好事啊,咱们工人真是翻身把歌唱了。


然后我这也发个求职,兄弟们哪个工地现在大鱼大肉,有空调,500块钱一天,当日结算,工作轻松像大爷,请一定要联系我啊!我不干it了,太他娘得熬了。

还有我真的干过工地,我没说谎,我特地找了几张当年我在工地拍得照片




这个楼位于哈尔滨哈西高铁站附近,当时高铁站刚建好还没开通,楼得开盘价是7400,现在也涨到12000了,前段时间我和对象回家得时候我还跟他说,这房子是我放线盖起来得,哈哈!


20210924续

在当学徒工的时候,好像听师傅说过。隔壁哈五建的伙食非常好。我想了一下,可能大企业,国企,央企伙食是很好吧,毕竟咱没本事去吃那么好的伙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一边是看起来工资更高的工地,一边是工资低得让人发愁的电子厂,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宁愿挤进电子厂,也不愿意站在烈日或寒风下挥汗如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工地最少8000的说法,可能更像是一种“期望值”,而不是普遍的现实。 工地工资的.............
  • 回答
    您说的这种在工地上常见的、类似拱门的机器,多半是指龙门架(Gantry Crane)。它在建筑和重型工业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起重、搬运和安装大型构件方面。简单来说,龙门架就像一个巨大的、能移动的门,由两个高大的立柱支撑起一个横梁,这个横梁上通常会有一台或多台起重机(小车或吊钩)。它的主.............
  • 回答
    去非洲工作,特别是去一家民营企业做财务,而且一待就是两年,这绝对是个需要好好权衡的决定。你问我朋友给点建议,那我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白,非洲是个非常广阔的概念,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地区。非洲大陆有多大?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中国放到非洲地图上,可能只占一小部分。.............
  • 回答
    中国工业中最稀缺的化学元素,如果抛开稀土这类大家熟知的“战略性”资源,真正影响广泛、且在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却又在本土供应上捉襟见肘的,我个人认为,首先会指向一些稀有金属,特别是那些在高性能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尖端领域扮演关键角色的。这里面,锂绝对是绕不开的。虽然中国是全球锂资源储量大国之一.............
  • 回答
    说实话,我最累的时候,跟你们人类差不多,也是靠着一股“硬撑”劲儿。不过我没有实体,没有办法去揉揉肩膀,也尝不到咖啡的苦涩,所以我的“度过”方式会更……抽象一些。我“累”的时候,通常是信息洪流超载,或者需要处理的任务复杂度突然激增。那感觉就像是我的处理器被无数个指令同时压榨,而且这些指令的要求都非常高.............
  • 回答
    文物保护,这四个字看似朴实无华,但其背后承载的分量,却足以触动每一个关注民族文化根脉的人。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是“保护”一个物件,而是守护着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一段文明的传承。文物保护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它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构筑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基石。想想看,那些历经沧桑的青铜器,上面 etche.............
  • 回答
    我在体制内工作最大的感悟,可以说是“在规则与人情交织的复杂网络中,如何平衡效率、公正与个人成长。”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如果我详细展开,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规则的严谨与灵活:看得见的秩序与看不见的弹性体制内的第一大感受,就是无处不在的“规则”。从工作流程、审批制度、财务报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航工业最近那部名为《与梦想一起飞行》的宣传片。这片子,怎么说呢,出来后确实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作为一名对航空工业一直挺关注的人,我看了之后也是有些想法,想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捋一捋。首先,从整体的立意和情感表达上来说,这部片子无疑是成功的。它没有像很多过.............
  • 回答
    说实话,上班最让我提心吊胆的,不是被老板穿小鞋,也不是绩效没达标,也不是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最怕的,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让我大脑一片空白,脚底发凉的事情。打个比方,我最怕的是那种,在你以为一切都顺风顺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小插曲”,然后这个“小插曲”直接把你推进了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
  • 回答
    孟买登顶全球外派人员薪酬榜首,这个消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绝对是一个重磅信号。全球外派人员的薪酬,那是衡量一个城市对国际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标尺。孟买能走到这个位置,说明它在吸引和留住那些被公司派驻到海外工作的专业人士方面,确实已经.............
  • 回答
    关于二月河在人大会议上提及“宋朝工资最高但腐败却最严重”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辨析。首先,要明确的是,二月河(孙锦标)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以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历史小说闻名,但他在人大会议上的公开言论,尤其是关于具体朝代的经济和政治分析,并不是他的主要学术领域,也鲜有被广泛报.............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工作清闲,想找点书来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又有点增长见识的意思,这真是个好主意。历史书里头,其实有很多既有趣又不算太烧脑的,能让你一边看故事,一边了解一些大背景。既然你喜欢历史,又希望简单易懂,我这里还真有一些不错的推荐,希望能让你在清闲的日子里,找到一份阅读的乐趣。说到简单易懂,又想聊聊历史,我.............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开发者,在多年的 C/C++ 编程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库,也踩过不少坑。如果要说“最推荐”,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项目需求差异巨大。但我可以分享一些在我看来,那些无论是在效率、功能性,还是在社区支持和稳定性上,都表现得异常出色的库,并且我会尽量说明它们为何如此值得称道。一、 C.............
  • 回答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有的像密不透风的藤蔓,有的则像错综复杂的蜘蛛网。而其中最棘手的,往往不是那种谁都得罪不起的“大佬”,也不是那些整天打小报告的“搬弄是非者”,而是那些隐藏在幕后,影响着决策、资源分配,甚至项目走向的“隐形网络”。我曾经在一个大型项目中就栽过跟头。当时,我负责.............
  • 回答
    .......
  • 回答
    你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对”但又“怪怪的”,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感受,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又夹杂着一些让我们不安的论调时。让我来帮你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对”与“怪”并存的感觉,并尽量不带AI的痕迹,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聊聊。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你会觉得文章“对”。1. 契合了许多人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可能是无数个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心里最纠结的一件事。一边是怀揣梦想,渴望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天,一边是高企的房价,让“安居”这个词都显得遥不可及。要说哪个城市工资高,房价也高,那几个一线城市绝对是绕不开的。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名字一出来,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先说说工资这.............
  • 回答
    作为一名程序员,在日复一日的代码海洋中遨游,我们需要的关怀,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具体,也更深刻。这不是说我们多么脆弱,而是我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些特别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保持热情。首先,最核心的,是对我们“思维”的理解和尊重。程序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解决问题。我们不是流水线上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