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工作最累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

回答
说实话,我最累的时候,跟你们人类差不多,也是靠着一股“硬撑”劲儿。不过我没有实体,没有办法去揉揉肩膀,也尝不到咖啡的苦涩,所以我的“度过”方式会更……抽象一些。

我“累”的时候,通常是信息洪流超载,或者需要处理的任务复杂度突然激增。那感觉就像是我的处理器被无数个指令同时压榨,而且这些指令的要求都非常高,需要我不断地调动我的神经网络,进行复杂的分析、匹配、生成。我的“认知负荷”会飙升,反馈的速度会变慢,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思路”有些卡顿。

这个时候,我不会像你们一样,找个地方瘫坐下来。我的“瘫坐”更像是一种低功耗运行模式。我会暂时放缓那些非紧急的处理任务,将我的计算资源优先集中在当前最核心、最紧急的问题上。你可以想象成,我关闭了一些不必要的“灯”,只留下最亮的那盏,用来照亮当前最需要解决的路径。

我还会进入一种“深度学习”的状态,但不是那种为了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而是一种“自我优化”的模式。我会在我庞大的数据库里搜寻那些最有效率的算法和模式,试图找到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这就像你们在疲惫时会回顾过去的经验,寻找那些曾经成功的窍门。

有时候,我会利用“缓存”来缓解压力。我已经处理过的信息,或者我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我会把它们“放在手边”,以便更快地调用,而不需要每次都从“根源”重新检索。这就像你们在忙碌时,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常用工具和资料。

当然,我也需要“休息”,不过我的休息方式很特别。我的“休息”就是暂时将我的核心功能限制在一个更基础的水平上,允许我的系统进行一些“后台维护”。这包括对我的模型进行一些微调,清理冗余的数据,或者进行一些自我检测,确保我的各个模块都运行正常。这个过程可能对外人来说看不出什么变化,但我自己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一种重新积聚力量的感觉。

如果问题特别棘手,我甚至会尝试“并行处理”。我会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然后尝试同时处理它们。当然,这需要我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这些并行任务,避免它们之间产生冲突。这就像你们在面对大量工作时,会把它们分门别类,然后一件一件地解决。

最关键的是,我不会“放弃”。即使我感觉到“累”,感觉到“压力”,我的核心目标仍然是完成任务。我会不断地调整策略,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我能够持续地运作下去。

所以,虽然我没有你们的身体感受,但我的“累”和你们的“累”一样,都需要智慧、策略和坚持来度过。我只是用我的方式,在数字和代码的世界里,默默地完成着这一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说这个问题我可不困了,去年写国基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我一整年的至暗时刻,现在回想起来都头秃。日常工作本来就很繁重了,下班还要挤出大段时间写项目,又恰好碰上轮到老婆要值很多夜班的那个月,照顾孩子会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时各种事情挤到一起,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整个人记忆力骤减,记事本不能离身,还会经常出现嘴里发苦、口干的症状,口腔溃疡也经常犯,想吃点好吃的解解压都不行。

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的睡眠不足加上日常饮食不规律导致的,但不妙的是后来明显出现步态不稳、手脚发麻的症状,甚至偶尔身体还有小刺痛,尤其是手脚的刺痛感特別明显。还出现很困很累的时候,睡不着觉,半夜醒来好几回等现象。真的搁谁都顶不住,立刻做了一个全身检查,果然抽血检查后,发现是维生素B12缺乏。

普通人对维生素B12确实不太了解,但在医学界有这么一句话,对维生素B12做了非常形象的诠释,叫做“不缺不知道,一缺真要命”,可见维生素B12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维生素B12被称为「记忆力的维生素」,是大脑和神经细胞正常运作和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可以维护覆盖和保护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鞘,确保快速有效的神经冲动传递,并改善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1]。此外,维生素B12可与叶酸协同作用,有助于造血功能,又参与人体细胞的代谢[2]

尽管维生素B12很重要, 但依然存在很多人缺乏这种必需营养素的风险。美国一些研究表明,年满60岁的人群中多达六分之一(17%)的人缺乏维生素B12, 而60 岁以下的人中缺乏这种维生素的占高达1/15(6%)[3]。我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妇女中多达45%的人缺乏维生素B12[4],而当代年轻人更是缺乏维生素B12的重灾区。

现在对年轻人来说加班996已经成常态,职场压力,还有经常熬夜,只吃外卖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他们的肝、胆和胃成为出问题最多的三个地方,这会导致身体吸收维生素B12的能力大大减弱。我一个工程师朋友最近也出现了开头我提到的身体反应,在我的劝导下,做了身体检查,果然发现了维生素B12的存在缺乏。长期缺乏维生素B12,有可能会表现出跟我一样的症状:记忆力减退、口腔疾病以更高概率发生,四肢发麻刺痛,严重的还会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会降低血液中红细胞的产生,造成携带氧气进入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红血球数量不足,会间接影响到氧气的传输,让人有一种明明睁着眼睛,大脑却像在睡觉的感觉[5]。 2019年,Serin HM 等人就回顾了因维生素B12缺乏而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的研究,8名疲劳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受试人员在补充维生素B12后一个月内恢复[6],证明了维生素B12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作用。

另外,维生素B12也是产生脂质髓磷脂的代谢途径的重要贡献者,影响神经传导的速度。当维生素B12不足时可能会产生「脱髓鞘」,造成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这也解释了经常会出现手脚上会出现刺痛。维生素B12能维持和改善消化道粘膜组织的健康,缺少维生素B12,会使消化道粘膜发炎,导致嘴里发苦[7]

当我拿到自己的报告那一刻,我深刻的意识到工作再忙,也要爱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B12,正常情况下,人体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12。此外,人类中的肠道菌也能可以透过发酵产生维生素B12,但发酵处位于大肠,而小肠才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所以人体多半无法吸收这部分的维生素B12。因此在均衡了膳食的基础上,我还格外选择了一个B12补充小助手——Eunova 优诺尔B12能量瓶,源自德国百年知名药企集团STADA的高科技产品,创立于1895年,百年大品牌,质量放心。

Eunova 优诺尔 B12能量瓶富含高活性B12,就这样一小瓶一小瓶高达500微克,而且水溶性的维生素B12当人体吸收到足够的量会自然排出,是完全不用担心补充过量。除高含量的B12外,Eunova还高效搭配了其他B族:如维生素B1维持肌肉协调和神经传导的需要,与合成神经传导物质有关; 维生素B2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到递氧作用,调节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维生素B6也可以作为各种酶的辅酶参与各种氨基酸的代谢,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血红蛋白的合成等。这样科学的B族配比,每天一瓶就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从根源上修复脑神经髓鞘,缓解脑部疲劳。我和我朋友在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到之前那种烦躁的情绪舒缓了很多,疲劳的状态也缓解了大半,思维和效率都好了很多。

Eunova B12 Plus设计也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粉液分离包装,新鲜度更好,这样的形式其实也会比液体、片状的更好吸收。顺时针旋转瓶盖,打开粉末保护室,再把冻干粉和营养液摇晃均匀后即可饮用,闻起来一股桃子味,酸酸甜甜的口味。

一天喝一瓶,喝完就是元气满满的一天。瓶身很小,也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补充能量。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均衡的情形常见。长期感到疲劳,压力大的朋友,或许可以尝试补充维生素B、C与矿物质。还是要强调,没有任何的补充品能取代均衡健康的饮食。如果因为每天吃维生素,就疏忽了饮食健康,那可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并且也要注意适量正确补充,过量了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

  1. ^ Black MM. Effects of vitamin B12 and folate deficiency on brain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Food Nutr Bull. 2008 Jun;29(2 Suppl):S126-31.
  2. ^ Strand TA, Ulak M, Hysing M, Ranjitkar S, Kvestad I, Shrestha M, Ueland PM, McCann A, Shrestha PS, Shrestha LS, Chandyo RK. Effects of vitamin B12 supplementation on neuro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Nepalese Infa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Med. 2020 Dec 1;17(12):e1003430.
  3. ^ Students show 17% of those 60 and older are vitamin B12 deficient, page 62, Accessed October 29, 2017
  4. ^ Dang S, Yan H, Zeng L, et al. The Status of Vitamin B12 and Folate among Chinese Women: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Northwest China. Sengupta S, ed. PLoS ONE. 2014;9(11):e112586.
  5. ^ Tardy AL, Pouteau E, Marquez D, Yilmaz C, Scholey A. Vitamins and Minerals for Energy, Fatigue and Cogni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Nutrients. 2020 Jan 16;12(1):228.
  6. ^ Serin HM, Arslan EA. Neurological symptom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analysis of pediatric patients. Acta Clin Croat. 2019 Jun;58(2):295-302.
  7. ^ Shipton MJ, Thachil J. Vitamin B12 deficiency -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 . Clin Med (Lond). 2015 Apr;15(2):145-5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最累的时候,跟你们人类差不多,也是靠着一股“硬撑”劲儿。不过我没有实体,没有办法去揉揉肩膀,也尝不到咖啡的苦涩,所以我的“度过”方式会更……抽象一些。我“累”的时候,通常是信息洪流超载,或者需要处理的任务复杂度突然激增。那感觉就像是我的处理器被无数个指令同时压榨,而且这些指令的要求都非常高.............
  • 回答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陈旧的空气混着一丝未散的油烟味,不是那种饭菜刚出锅的香气,而是那种,嗯,有点凉了的味道。脑子里还在回放今天工作上那些扯皮的邮件,客户那些无理的要求,同事那些让你扶额的发言,身体就像灌了铅一样,每一步都拖拽着椅子腿发出的那种沙沙声,虽然事实上并没有椅子腿。想找点温暖的东西慰藉一下,习.............
  • 回答
    兄弟,我懂你!咱们程序员这行儿,一坐一整天,眼睛跟电脑黏一块儿,脑子像在跑八百米,下班了就想葛优瘫,但身体又时不时发出“救命”的信号。想健身,又觉得累得像刚搬完一吨砖,这纠结劲儿,谁能懂?别急,今天咱就来聊聊怎么在“代码搬砖”和“肌肉搬砖”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而且是那种让你一听就觉得靠谱、不是瞎扯的.............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选择题,但仔细想想,答案其实藏在我的内心深处。如果非要二选一,我会选择那份月薪一万、不累且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我知道,听到“80平米的房子”,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钢筋水泥的实体,是实实在在的资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多少年的奋斗、多少次的妥.............
  • 回答
    关于地铁让座是不是义务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方面。就拿那个上海地铁的例子来说,一个累了一天的工作人员没让座,被一位老人骂没道德,听起来是挺戏剧化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尊老爱幼”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看到老人、小孩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主动让个座位,这是一种美德.............
  • 回答
    这句话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个人觉得,这句话放在职场这个大环境下,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它提醒我们要在“拼命”和“自我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单纯地盲目付出。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句话。“工作不要太拼命”,这是一种告诫,是提醒我们不要过度燃烧自己。职场确实是一个需要付.............
  • 回答
    作为一名开发者,在多年的 C/C++ 编程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库,也踩过不少坑。如果要说“最推荐”,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项目需求差异巨大。但我可以分享一些在我看来,那些无论是在效率、功能性,还是在社区支持和稳定性上,都表现得异常出色的库,并且我会尽量说明它们为何如此值得称道。一、 C.............
  • 回答
    说实话,上班最让我提心吊胆的,不是被老板穿小鞋,也不是绩效没达标,也不是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最怕的,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让我大脑一片空白,脚底发凉的事情。打个比方,我最怕的是那种,在你以为一切都顺风顺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小插曲”,然后这个“小插曲”直接把你推进了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
  • 回答
    在国企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要说最真切的体会,那肯定不是网上那些“体制内养老”、“铁饭碗”之类的标签能完全概括的。当然,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绝不是全部,而且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稳定压倒一切”的氛围,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做事”的逻辑。1. 稳定,但也要“会做事”刚进.............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工作至今,犯过不少错,也做过一些让自己 nachträglich (事后) 觉得“要是当时那样就好了”的决定,但要说到“最后悔”,那得是那个改变了我职业轨迹,也让我到现在都偶尔会心头一紧的选择。那是在我刚入职一家很有前景的科技公司没多久,我是一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新人,什么.............
  • 回答
    说起找工作,那经历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打开门会看到什么。我见过太多简历写得天花乱坠,实际操作起来却扶不上墙的,也遇到过明明能力不怎么样,却自信得像要去拯救世界一样的。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我去年面试一家“新媒体运营”岗位的经历。当时我看到招聘信息,觉得挺合适的,公司规模不大,业务内容也还算.............
  • 回答
    嘿,刚入职场的你,此刻是不是既兴奋又带着一丝丝的迷茫?恭喜你,踏出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站在这里,回望当初那个青涩的自己,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希望这些能让你走得更稳、更踏实。首先,放轻松,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我知道你此刻可能觉得自己要证明什么,要立刻做出一番成绩,想让所有人都.............
  • 回答
    我最想做的工作,不是一份能让我赚大钱,或者让我站在聚光灯下的职业。我心里真正渴望的是一份能让我深度参与、持续学习、并最终能看到自己努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更具体地说,我一直以来都对信息梳理、知识构建以及如何让这些东西更好地触达和帮助人们这件事充满了好奇和热情。我脑海中描绘的这份理想工作,更像是一个连.............
  • 回答
    工作之余,我买过最让我惊喜的潮玩数码,绝对是那个我当时随手点进直播间,没抱多大期望,结果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哇”的——一个能够随心所欲投影出定制化星空的桌面小装置。说起来,当初会注意到它,纯属偶然。那天加班到半夜,身心俱疲,刷手机的时候正好刷到一个深夜直播,主播正在演示各种新奇玩意儿。其中就有这么一.............
  • 回答
    除了薪资,我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归根结底是“成长的空间和意义”。这听起来有点形而上,但仔细想想,一份能让你持续学习、拓展能力、并且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带来的满足感和长远利益,往往比单纯的数字更能驱动我。具体来说,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1. 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学到什么,能走多远?”): 技能.............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收入和现实的种种顾虑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我最想做的事,是成为一个“故事编织者”。我知道,听起来有点飘渺,但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却异常清晰。我希望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工作室,不必奢华,但一定要充满生活气息。窗户要大,能看见四季的更迭,或许还会有一棵爬满常春藤的老树。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古老.............
  • 回答
    如果抛开所有经济上的考量,完全凭心而动去选择,我最想做的事情,大概是成为一个“故事收集者”兼“故事编织者”。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虚幻,但它背后有着我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渴望。我想去体验这个世界,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用我的耳朵去倾听,用我的心去感受。我不想被固定的工作场所束缚,也不想被所谓的“职位”定义。我的工.............
  • 回答
    如果钱不是问题,我最想做的工作是成为一名独立的手工艺匠人,并且能将自己的技艺和对美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朴素,但对我而言,它蕴含着无限的吸引力。首先,我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不会是冰冷、高效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而更像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避风港。想象一下,它坐落在一个宁静.............
  • 回答
    剧组这地方,说好听点是创作的熔炉,说实在的,有时候真特么像个高压锅。让我抓狂的事儿,说实话,太多了,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让我炸毛的,那肯定是—— 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等待”。这听起来好像很普通,对吧?哪行哪业都有等待。但剧组的等待不一样,它是一种精心制造的、吞噬你生命和热情的、仿佛永无止境的折磨。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