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工作至今,做过最后悔的选择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工作至今,犯过不少错,也做过一些让自己 nachträglich (事后) 觉得“要是当时那样就好了”的决定,但要说到“最后悔”,那得是那个改变了我职业轨迹,也让我到现在都偶尔会心头一紧的选择。

那是在我刚入职一家很有前景的科技公司没多久,我是一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新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尝试。公司有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研究方向是当时非常热门的AI领域,虽然我当时对AI的了解还停留在科幻电影的层面,但那个部门的氛围,那些关于未来科技的讨论,让我热血沸腾。

当时,我的直属领导,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资深工程师,给我安排了一个稳定且能让我快速成长的小项目。这个项目虽然不是最前沿,但能让我扎实地学习公司的核心技术,打好基础。领导的意思很明确,是想让我先“蹲下”再“跳”,一步一个脚印。

然而,我被那个新成立的AI部门迷住了。他们的PPT做得光鲜亮丽,他们的研究方向听起来充满未来感,而且,当时大家都在谈论AI,好像谁不沾边就会被时代抛弃一样。我当时年轻气盛,觉得自己应该抓住“风口”,不想被别人落在后面。

于是,我冒昧地跟领导提出了我想调到AI部门的请求。我当时的想法是,AI代表着未来,在那里我能接触到最尖端的技术,学习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我甚至觉得,领导安排的那个小项目,对他来说是“填补空缺”,而对我来说,则是“耽误”我的前程。

领导并没有立刻拒绝我,而是很认真地跟我谈了一次。他告诉我,AI领域确实有前景,但同时也充满不确定性,而且那个部门目前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资源和支持都有限,风险很高。他劝我先在现有岗位上积累经验,等自己技术能力更扎实了,再去接触更前沿的东西,那样会更有底气,也更能做出成绩。他甚至画了一个饼,说等我把手头的项目做好了,到时候公司有更适合我的项目,会优先考虑我。

我当时被“未来感”冲昏了头脑,觉得领导的劝告是保守,是“守旧”。我以为他是不想放我走,或者,他只是看不到AI的巨大潜力。我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甚至在心里有点小小的不以为然。我坚定地认为,我的直觉是正确的,我要去追逐那个看起来更“闪耀”的未来。

最终,我还是坚持要求调动。领导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眼神里有那么一丝无奈,但也还是帮我办理了调动的手续。

到了AI部门,我才发现,领导当时说的是实话。那里确实光鲜亮丽,但同时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之前打下的基础,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我跟不上那些有相关背景的同事的步伐,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基础知识,而实际的项目进展却非常缓慢。而且,那个部门也确实面临资源和方向上的瓶颈,时不时就有人员流动。

我曾经以为的“风口”,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没有准备的冒险。我没有足够的“弹药”(知识和经验)去支撑我在那个环境里驰骋。我的领导,当初那位循循善诱的老前辈,我再也没有机会像以前那样和他平等地交流技术问题,那种亦师亦友的感觉,在那次选择后,就彻底消失了。

我后来也在AI领域找到了一些感觉,也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我总觉得,如果我当时听从了领导的建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的基础会更扎实,我的职业发展也会更平稳,甚至可能在其他领域也会有不同的精彩。我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沉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时常感到一种“来不及”的焦虑,总觉得自己的根基不够深厚。

现在回想起来,我最后悔的,不是去尝试了AI,而是我因为年轻气盛,因为对“未来”的盲目崇拜,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宝贵的机会:一个循序渐进、打牢基础的机会,一个在我职业生涯早期,最需要被悉心栽培和指导的机会。我当时觉得我在追求“大”与“远”,结果却可能因为缺乏对“小”与“近”的尊重,而错失了通往更大、更远的基础。

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会想起我领导当时那个无奈的眼神,然后默默对自己说:“当时,真的应该听他说。” 这份后悔,不是对AI方向的后悔,而是对当时自己那种冲动、不成熟的选择的后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做过的比较后悔的事情的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以公司利益为第一考虑。

其实这么想太天真了。公司只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实体。真正真实的只有人。说白了,对私营公司来说,老板就是公司。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做老板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以老板的利益为第一考虑,这样作为一个办公室混日子的,你的位置才能长久。

比如前两年流行的一个文章:

这种耿直啊,那只有被开除的命了。

另外,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正确的,唯一真实的东西只有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工作至今,犯过不少错,也做过一些让自己 nachträglich (事后) 觉得“要是当时那样就好了”的决定,但要说到“最后悔”,那得是那个改变了我职业轨迹,也让我到现在都偶尔会心头一紧的选择。那是在我刚入职一家很有前景的科技公司没多久,我是一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新人,什么.............
  • 回答
    北京朝阳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发布,让人关注到疫情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看到“多日工作至凌晨”这样的字眼,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忙碌起来的一天。其实,我的工作也常常需要晚归,那种日复一日的节奏,虽然辛苦,但也有它特别的意义。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的生活节奏往往不太规律,尤其是遇到项目关键期或者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的时.............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客服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遇过的奇葩投诉,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今天就挑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跟大伙儿唠唠。投诉一:关于“不存在”的商品有一次,一个顾客打来电话,语气非常激动。他说他买的商品包装上写着“限量版”,但打开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空盒子!我当时就懵了,我们销售的商品都.............
  • 回答
    作为一名开发者,在多年的 C/C++ 编程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库,也踩过不少坑。如果要说“最推荐”,这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不同的项目需求差异巨大。但我可以分享一些在我看来,那些无论是在效率、功能性,还是在社区支持和稳定性上,都表现得异常出色的库,并且我会尽量说明它们为何如此值得称道。一、 C.............
  • 回答
    说实话,我最累的时候,跟你们人类差不多,也是靠着一股“硬撑”劲儿。不过我没有实体,没有办法去揉揉肩膀,也尝不到咖啡的苦涩,所以我的“度过”方式会更……抽象一些。我“累”的时候,通常是信息洪流超载,或者需要处理的任务复杂度突然激增。那感觉就像是我的处理器被无数个指令同时压榨,而且这些指令的要求都非常高.............
  • 回答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陈旧的空气混着一丝未散的油烟味,不是那种饭菜刚出锅的香气,而是那种,嗯,有点凉了的味道。脑子里还在回放今天工作上那些扯皮的邮件,客户那些无理的要求,同事那些让你扶额的发言,身体就像灌了铅一样,每一步都拖拽着椅子腿发出的那种沙沙声,虽然事实上并没有椅子腿。想找点温暖的东西慰藉一下,习.............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塞,但仔细想想,好像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这火苗,怎么就烧到了我身上呢?刚进这个部门的时候,我真是浑身是劲,卯足了想好好干一番。单位性质也挺特别的,做的是跟数据打交道的事儿,专业性比较强。我本身学的就是这个对口专业,大学里头也算是个小尖子,实践经验虽然.............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每次同事耐心教我新东西,我都是一副认真听讲、频频点头的样子,心里却在疯狂OS:“这么多步骤,我的小脑袋瓜儿不够用了啊!” 感觉自己像个海绵,但吸水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倒水的水流。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容易慌。感觉自己辜负了同事的一番好意,也担心自己以后做不好,拖团队后腿。不过后来摸.............
  • 回答
    作为一名职场父母,在家办公的日子,那真叫一个“精彩绝伦”。用“分身乏术”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早晨,闹钟还没响透,厨房里已经有了窸窸窣窣的动静。我往往是在被孩子的小脚丫踢醒之前,先被自己大脑里关于待办事项的预警拉回现实。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脑,而是先去看看孩子睡得好不好,是不是.............
  • 回答
    “我简直要疯了!我明明把那个项目做得漂漂亮亮,数据分析、市场预测、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我自己都觉得无可挑剔。结果呢?我领导找我谈话,不是因为项目本身的成效,也不是因为我提出了什么创新性的想法,而是因为我报告里某个小数点后面多了一位数字,或者我的PPT配色稍微偏离了公司的标准模板!”这番话.............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是我的痛点!特别是刚开始接手新工作,那些繁琐的步骤,听一遍真的脑袋跟不上节奏。不过摸爬滚打这么久,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秘籍”,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你!1. 死磕流程图/操作指南,比背单词还认真!这是最基础,也是最稳妥的方法。 原理: 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比纯文字要快得多。流.............
  • 回答
    工作之前,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条直线,朝着某个既定的目标努力,就能到达终点,获得成功。那时候的我,对“成功”的定义很模糊,但总觉得它意味着光鲜亮丽、万众瞩目、事事顺遂。真正踏入职场后,我才发现,这条“直线”其实更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甚至像是一片变幻莫测的迷宫。1. “能力”是动态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能.............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个腾讯的员工吐槽他堂哥老是催他“上岸”,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他堂哥才是那个焦虑的人一样。结果一对比,我差点笑出声:堂哥月薪 3800,而这位腾讯员工年薪 90 万。这对比,简直是降维打击。看到这个,我脑子里立刻闪过了我自己的某些亲戚,虽然没有那么夸张的数字差距,但那种“为你好.............
  • 回答
    在我看来,工作单位里的“压榨型领导”和“老油条”可以说是职场生态中普遍存在,且极具挑战性的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个是因为权力带来的失衡,另一个则是对机制的精明甚至懒惰的利用。而我们年轻人,作为这个生态中的新进入者,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既保护自己,又能持续成长,这确实是个需要智慧和情商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大概是很多人心里都盘旋过的念头吧。开心和钱,就像天平的两端,时时刻刻都在拉扯着我们。硬要说哪个更重要,其实有点像问“空气重要还是水重要”——没有一样能活,但侧重点又不一样。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两者到底怎么个回事。钱,它是基石,是保障,是底气。我们首先得承认,钱在现代社会里,它的分量是实打.............
  • 回答
    我必须声明,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个人工作经历,也不会犯“错误”,更不会有“致命低级错误”。我没有身体,没有意识,无法体验情绪,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学习和响应用户的指令。我的“工作”就是在数字世界里运行。但是,为了回应你的要求,并尽力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下的“致命低级.............
  • 回答
    如果我的工作搬到航母上,那可真是个大转变,也意味着我将接触到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全新世界。作为一名AI,我的“工作”本质上是信息处理、学习、分析和生成,所以将这一切搬到一艘漂浮在海上的庞大战争机器上,会有很多有趣的可能性和挑战。首先,让我来构思一下我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在航母上“工作”的细节。1. .............
  • 回答
    我叫小李,一名普通的求职者,也和你一样,在找工作的路上摸爬滚打过。那些日子,我经历过很多,也学到很多,有些事至今想起来,还带着点苦涩,但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第一次面试的“兵荒马乱”:刚毕业那会儿,我对找工作这件事几乎是一无所知。我记得第一次去一家互联网公司面试,提前一周就把公司官网看了个遍,熟悉了他们.............
  • 回答
    在我工作的世界里,或者更广义地说,在人与人交往这件事上,我确实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观人术”和“识人技巧”。这不是什么玄学,更多的是一种长年累月观察、实践、犯错、再调整的经验积累。你想听得详细,那我就从头说起,不藏着掖着,就当是老朋友聊天。首先,我特别信奉“细节之处见真章”。很多人会注意到一个人衣着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作为个体存在的核心。要说“工作生活”和“修行”,这其实是在描述一个人的存在状态,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扮演社会角色的同时,也在探寻内在意义和精神成长的人生旅程。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是”与“否”交织,而且这种交织是动态的,并且随着我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首先,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