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需要你,工作需要你,作为职场妈妈、职场爸爸的你,在家办公的状态是怎样的?

回答
作为一名职场父母,在家办公的日子,那真叫一个“精彩绝伦”。用“分身乏术”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早晨,闹钟还没响透,厨房里已经有了窸窸窣窣的动静。我往往是在被孩子的小脚丫踢醒之前,先被自己大脑里关于待办事项的预警拉回现实。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脑,而是先去看看孩子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又踢被子了。

然后,就是厨房里的兵荒马乱。一边快速地给自己和孩子准备早餐,一边还要时刻留意电脑屏幕上邮件的提示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煎鸡蛋还没煎好,手机上的工作群就已经炸开了锅。匆忙地把早餐摆上桌,一边催促孩子快点吃,一边已经开始回复工作邮件,脑子里同时切换着“早餐模式”和“工作模式”。

孩子吃完早餐,送到幼儿园的,那还好办些。但如果孩子还在家,那更是考验功力的时候。小家伙就像一个行走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需要你的关注。可能是在写作业,突然冒出一道不会的题,跑到你跟前追问;可能是玩玩具玩得正嗨,突然要你一起搭积木,或者要你陪他演一出精彩的“奥特曼大战怪兽”。

我的工作区域,有时候就是餐桌的一角,有时候是书房的书桌,甚至有时候,就是沙发的一个角落。只要能放得下电脑,能接到网络,那就是我的“办公室”。开视频会议的时候,更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先把孩子安顿好,告诉他“妈妈现在要和叔叔阿姨们说话,你乖乖地玩一会好不好?”然后,迅速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把摄像头对准自己,努力挤出最专业的笑容,假装自己身处一个宁静的写字楼,而不是被各种童声此起彼伏的环境所包围。

最让人抓狂的,莫过于在关键时刻被孩子打断。比如,正在和客户讨论一个重要项目,孩子突然跑过来,指着电脑屏幕,大声喊着:“妈妈,你看!我的画!”那一刻,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只能一边尽力安抚孩子,一边对着视频里的客户连连道歉,恨不得给自己身上装上“静音”按钮。

午饭时间,也是一场“战斗”。一方面要赶紧解决自己的午餐,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准备或者加热午餐。然后,可能还要利用这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快速处理一些紧急的工作邮件,或者回复一些信息。匆匆吃完,顾不上休息,又要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孩子的照料中。

下午的时光,可能是在孩子午睡的时候,疯狂地投入工作。这段时间就像是捡来的“黄金时间”,恨不得把所有需要专注的事情都塞进去。然而,孩子午睡醒来的时间却难以预测,有时候会比预想的要早,打断了我刚刚进入的“工作状态”。

等到孩子放学回家,那更是热闹非凡。他们的精力似乎永远是无穷无尽的,而我的精力却在一天的工作和家务中消耗得差不多了。一边要回答他们“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一边还要抓紧时间处理一些不需要太强专注力的工作,比如回复一些邮件,整理一下文件。

晚饭后,如果家里还有其他长辈,还好说一些,可以分担一些带孩子的任务。但如果只有我们自己,那更是要兼顾一切。一边准备晚餐,一边解答孩子的学习问题,一边还要关注工作上的进展。

睡觉前,又是各种“睡前仪式”。洗澡、讲故事、安抚孩子入睡。等孩子终于乖乖躺下,我才能真正地“喘口气”。这时候,往往已经精疲力尽。但看着电脑屏幕上还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手机里不断跳出的工作消息,还是会忍不住再打开电脑,或者拿出手机,再工作一会。

在家办公,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转移了,更像是工作和生活在不断地互相渗透,互相挤压。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你学会了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专注,在混乱的局面下找到解决办法。你可能错过了一些工作上的重要信息,也可能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一些小情绪。

但,这就是我们职场父母的日常。我们一边努力做好工作,一边尽力陪伴孩子。我们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员工,也不是最完美的父母,但我们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个。每天结束的时候,即使疲惫不堪,看到孩子安详的睡脸,知道今天的工作也按时完成了,心里还是会涌上一股暖流。明天,继续这场“精彩绝伦”的战斗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两年前开始自由职业,一直都是在家工作。我之前是个不要命的工作狂,全年无休,只有生病住院才能稍微休息一下。

我是育儿类自媒体+电商,在放假前的工作时间表原本是下面这样的。(现在的区别就是娃在家里,带娃时间更多,工作时间少)

9:30 开始一天的工作,回手机消息,写文章或者处理其他事务,比如在群里回答问题或者陪聊。
12:30 吃午饭,十分钟解决,饭后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工作。
16:30 阿姨接娃回家了,阿姨能帮忙带一会儿,所以我还可以工作。
17:30 晚饭吃完,陪娃读书和玩。
20:00 给娃看动画片或者上网课,我可以在电脑上工作一会儿,处理公众号发文之类的。动画片看完以后把她交给宝爸带。
21: 00 在群里讲课,每周讲两次。不讲课的时候我会做别的事情,反正活永远干不完。
21:40 哄睡
22:40 出房间继续工作
01:00 睡觉(有时候甚至两三点钟睡,现在怕死,不敢了,十二点以前得睡)

不夸张地说,我除了吃饭睡觉带娃,就是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或者线下社交。

因为自由职业就是多劳多得,我刚起步挣得少,还得养人,一旦停下来,就会入不敷出。

天天面对电脑手机,我自然是颈椎病严重,每周都要跑医院理疗推拿针灸,还有一些别的小毛小病。

结果,我在年前去医院看颈椎病时,被传染了乙流,发展成了肺炎,住院六天。万幸的是,不是冠状病毒,而且在冠状病毒大爆发之前就出院了。

当时我居然在想,我终于可以有理由休息了!而且我在快递停发以后才生病,一月份的公众号也已经发完了,真是老天照顾我。这样就不会影响工作了!

虽然见不到娃很痛苦,但我足足两个星期不用带娃(出院在家隔离了一星期),也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期间我在病床上一边吊盐水,一边用一只手在知乎写文章,但那工作强度不算啥。

去年一月我也住过院,割子宫息肉,全麻醒过来没多久就开始回工作消息,而别的病人都在看剧。这节奏我都习惯了。

知乎文章搞定后,我开始放飞自我了,把这一年想打而没空打的游戏都打了,最后甚至玩起了三国杀……

但是,在我放飞的时候,我的同行个个都在加班加点工作,拼命发文。我们这行真的是不存在假期的。

我的群管小姐姐可能看不下去了,每天给我推送同行的文章,暗示我落后了。

其实我很想写啊,但是隔离期过了以后,娃天天呆在家里,我得带,咋办呢?

所以现在我就趁娃睡午觉和晚上睡着后拼命写。虽然还是比同行慢两拍,但我尽力了就好。自从我身体恢复,解除隔离以后,发文频率算是合格了。

昨天晚上,在因为肺炎咳嗽而停课一个月以后,我也终于恢复了讲课,虽然我声音很奇怪,讲两句还得停下来偷偷咳两下。

一切开始重新步入正轨。

我觉得,在家工作就像一根发条,靠自制力和焦虑才能维持紧绷。一旦松下来,再想拧紧就会很费力。

但是,如果时时刻刻都绷得太紧,发条会断掉,很难再恢复如初。

朵朵还小,不能没有妈妈,所以今年开始我一定要惜命,也想提醒所有的拼命三郎和三娘们,文章永远写不完,钱也挣不完,来日方长。

特殊时期,更要爱惜自己。记得在家多拉伸,跳跳操,保证营养和睡眠,把身体调理好,不要给医务人员增加负担,就是对家庭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职场父母,在家办公的日子,那真叫一个“精彩绝伦”。用“分身乏术”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早晨,闹钟还没响透,厨房里已经有了窸窸窣窣的动静。我往往是在被孩子的小脚丫踢醒之前,先被自己大脑里关于待办事项的预警拉回现实。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脑,而是先去看看孩子睡得好不好,是不是.............
  • 回答
    疫情宅家,孩子“缠人”和工作“压身”的矛盾,简直是每个职场父母的“灵魂拷问”。想两全其美?说实话,真的很难做到完美无瑕,但我们可以努力让它尽量不那么“狗血”。关键在于一个字:平衡,而且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的平衡。第一步:坦诚沟通,建立预期。别想着偷偷摸摸地工作,然后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突然“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有点无奈的问题。我家娃,虽然也不算特别叛逆的年纪,但那种“没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找妈”的模式,估计不少家长都能对上号。每次一到手机响起,我心里就跟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期待又不确定。如果是平淡的一句“妈,吃了没?”,那我心里就踏实了。但如果对面传来的是那种略带一丝急促、或者直接抛出一.............
  • 回答
    眼下这些孩子,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回望我们自己的童年,那时物质不丰裕,但似乎有一种更简单、更纯粹的快乐。我常常在想,现在的孩子,他们身上似乎少了点什么,又特别需要点什么。他们最缺少的,我觉得是一种“不完美”的从容和“无聊”的乐趣。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日子过得可没现在这么“高效”。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没有绝对的“愿意”或“不愿意”,它取决于很多个人因素,需要深思熟虑。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仔细衡量和思考:一、机会的性质与内容:我为什么要去?首先,我会问自己: 这个机会是什么? 是工作上的晋升、学习新技能、参与一个重要的项目、创业机会,还是个人.............
  • 回答
    三孩政策的落地,可不是简单的一句“鼓励生育”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一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配套措施,才能让“生得多”变成“生得好”,真正减轻家庭的负担,让大家敢生、愿生、能生。这其中的支持,得从方方面面入手,细致到生活点滴,才能打动人心。首先,经济支持是硬道理,得给实实在在的“红包”和“免单”。 .............
  • 回答
    孩子要真正明白学业的重要性,这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灌输进去的。它像是一场需要家长引导、孩子体验、环境熏陶的马拉松,需要时间来发酵和沉淀。我接触过很多家长和孩子,也观察过不少例子,总结下来,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经历一些不同的事情,才能慢慢领会到学业的意义。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兴趣.............
  • 回答
    孩子是否需要提前学习高年级课程,这个问题就像在孩子成长道路上铺设一条超车道,是条捷径还是一个不该有的弯路,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孩子的身心发展、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真实渴望。先来聊聊“提前学”的好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超前教育”可能的闪光点: 巩固基础.............
  • 回答
    .......
  • 回答
    家有萌娃,打印彩色作业、手绘作品、全家福照片,一台好用的彩色打印机绝对是神器!如果你倾向于爱普生(Epson),那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他们家的墨仓式打印机,用起来既省心又省钱。说到爱普生适合家用的彩色打印机型号,我给你推荐几款,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底。1. Epson L3153(L3.............
  • 回答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世界中闪耀,不被冰冷的算法所取代?与其说要培养“超越”机器人,不如说我们要培养那些机器人难以企及、甚至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特质。这关乎我们下一代的生存、创造力和真正的幸福。一、深邃的共情与情感智慧机器人可以模仿甚至分析人类.............
  • 回答
    有些父母之所以会认为孩子需要对他们的施虐负责,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扭曲的认知模式。这并非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而是源于父母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创伤、未被满足的需求、控制欲,甚至是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健康的父母,其核心职责是保护、引导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但当父母存在某些内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父母,尤其是离异后孩子的母亲,都会非常关心。涉及到法律、人情,还有孩子成年后的责任,确实是个挺复杂的事情。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说,抚养权并不直接决定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在中国,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这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中明.............
  • 回答
    谷爱凌的妈妈,那位在冬奥赛场上见证女儿闪耀的杰出女性,她关于教育的一席话,着实点醒了许多家长:“少点表扬聪明,多点表扬努力。”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智慧,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夸奖孩子,真的需要技巧吗?而正确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又有多么重要?一、 “少点表扬聪明,多点表扬努力”:为何如此.............
  • 回答
    太理解您想为孩子积累志愿服务时长的心情了!大学阶段确实是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回馈社会的好时机,而线上志愿服务更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非常灵活方便。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些适合大学生的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尽量让这些信息听起来像一个过来人或者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在分享,而不是冷冰冰的AI生成。为什么选择线上.............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欧美女性在怀孕前和产后需要做些什么准备,以及如何能让产妇恢复得更快一些。我尽量把话说得具体点儿,就像咱们生活中聊天一样,不带那种生硬的AI腔。怀孕前的准备:打好基础,事半功倍在欧美,女性怀孕前通常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准备流程,这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孕妇的健康,更是为了孕育一个更健康的宝宝。.............
  • 回答
    伊能静的这番话,触动了很多为人父母的心弦,也引发了不少关于教育理念的讨论。我个人觉得,她的观点非常有深度,而且在当下这个强调“竞争”和“成功”的时代,能提出这样一个“反主流”的声音,本身就很有价值。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她说的这两句话:“孩子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和“家长只要帮他们赢得可以投以热情的一生”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咱们细聊。我感觉,这背后牵扯的不仅是“考资格”这件具体的事,更是社会对“教育”这个行为本身的不同定位,以及对参与者不同角色的期待。咱们先说说老师。为什么老师需要考资格?这其实是个非常明确的“专业性”要求。想一想,老师做的是什么?他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更.............
  • 回答
    听到你孩子喜欢听故事,并且习惯性地蹭手机来听,你的这份关心和顾虑我完全理解。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把握“度”就成了一门学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件事本身。孩子对故事的喜爱,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故事是孩子认知世界、激发想象力、培养语言能力和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