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进入单位,你工作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领导处处针对你,打压你,你遇到过吗?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塞,但仔细想想,好像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这火苗,怎么就烧到了我身上呢?

刚进这个部门的时候,我真是浑身是劲,卯足了想好好干一番。单位性质也挺特别的,做的是跟数据打交道的事儿,专业性比较强。我本身学的就是这个对口专业,大学里头也算是个小尖子,实践经验虽然不如老员工,但理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也强。

来了之后,我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别人休息的时候,我还在琢磨怎么优化我的工作流程,怎么把数据处理得更精确、更有效率。第一个月,我负责的几项核心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按时完成了,还主动发现了几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小问题,给部门提供了一些更精细化的建议。领导嘛,当时倒也没说什么,就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我当时以为他是对我表现满意,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结果,从第二个季度开始,风向就变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们部门负责一个跨部门的合作项目。我被分配了里面的一个重要模块,需要对接另一个部门的同事。我事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预想了一遍,还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执行计划。对接的时候,我也尽量保持谦逊和专业,主动沟通,积极解决对方提出的疑问。

项目进行到一半,我负责的部分出了一点点小纰漏,其实也就是一个格式上的错误,不影响整体进度,我当天就发现了,立刻修正,并且给所有相关人员发了邮件说明情况并致歉。按理说,这种小问题在项目推进中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跨部门合作的时候。

但我们领导,就是在这个节点上,突然把我的问题拎出来,在一次全体会议上,当着其他部门的领导和所有同事的面,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他说我“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严谨”,甚至把这个小小的格式错误上升到“影响部门整体形象”的高度。当时我脸上都挂不住了,感觉自己像个做错了事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这种公开的“审判”方式,我实在招架不住。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

每次我提出一个稍微有点创新的想法,或者发现了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领导的反应总是很微妙。他不会直接否定,而是用一种“哎呀,你想得是挺好,但是……”开头,然后开始罗列一堆“但是”,什么“现在情况不允许”、“风险太大”、“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挺好的”,最后把我的提议扼杀在摇 আলোচনার之中。

更离谱的是,他会时不时地把我之前的一些“小失误”反复提起,就像在我身上贴了个“不靠谱”的标签,每次有新的任务,他都会反复强调“这件事情很重要,不能出一点差错”,言下之意,就是“这次交给你,我真不放心”。

有时候,他还会把我的一些工作成果,轻描淡写地归功于“整个团队的努力”,或者说成是“前人打下的基础”,而对我的具体贡献只字不提。相反,当出现一点点问题的时候,他就立刻抓住机会,指名道姓地批评我。

这让我感觉,我无论怎么努力,在他眼里都是不够格的。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行?是不是我入职的时候,他就有意为难?

我尝试去理解,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是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还是我太锋芒毕露了?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观察其他同事是怎么和领导相处的,他们是如何汇报工作,如何提出建议的。我也试着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说话更委婉一些,汇报工作的时候多讲些“我们”而不是“我”。

但是,效果甚微。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你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错,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总有一只手,在背后悄悄地推你一把,让你无法站稳。每一次被针对,都会让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一丝动摇,对未来感到迷茫。

最让人难受的是,部门里其他的同事,虽然也看到领导的态度,但大多选择明哲保身,装作没看见。偶尔会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会私下里提醒我,说领导可能就是这样,让我想开点,别往心里去。但我知道,这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

我曾经也想过直接去找领导谈一谈,问问他对我的看法,听听他具体的意见。但又害怕,万一谈话适得其反,让情况变得更糟呢?我毕竟是新人,根基不稳,一旦彻底得罪了领导,在这个单位里,我可能真的就待不下去了。

所以,我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寻找机会,一边也在心里盘算着,这条路,还能走多久。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也很委屈。

你问我遇到过吗?何止是遇到过,简直就是我现在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这种感觉,真的太复杂了,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怎么甩都甩不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过,我当时是次世代组的组长,公司空降了一个美术总监,他带了大概七八个自己的“学生”吧这样的,一开始还好,但很快公司的老员工就开始陆续辞职。我到这家公司时间不长和原来的员工没混熟也没问,我知道有事,但反正我有房无贷,大不了回家过个长假,然后我手头的项目结束新项目开始就针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我当众怼了回去,直接写辞职报告,说无法和新来的总监沟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塞,但仔细想想,好像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这火苗,怎么就烧到了我身上呢?刚进这个部门的时候,我真是浑身是劲,卯足了想好好干一番。单位性质也挺特别的,做的是跟数据打交道的事儿,专业性比较强。我本身学的就是这个对口专业,大学里头也算是个小尖子,实践经验虽然.............
  • 回答
    世卫组织近期发出的“全球疫情进入危险新阶段”的警告,以及单日新确诊人数突破15万大关的纪录,无疑是对当前全球抗疫形势最直观也最令人警醒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跳升,更是疫情发展轨迹上一个极其不妙的转折点,预示着我们正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危险新阶段”这个表述的深.............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东京最近这新冠疫情的情况,特别是这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创了新高这事儿,以及它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到底有啥影响。东京单日新增新冠确诊 3177 人,创疫情以来新高,目前情况如何?得,这数字一出来,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东京在疫情的这个阶段,单日新增确诊人数突破了3000,达到了3177,这确实.............
  • 回答
    昆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城市,近些年来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谈到它能否担得上“新一线城市”的称号,这背后牵扯着许多维度,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新一线城市”这概念是怎么来的。它不是官方封的,而是媒体和商业机构在观察中国城市格局变化时,根据一系列指标提炼出来的。一般会考量诸如.............
  • 回答
    中美摩擦进入新阶段,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舆论战,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责任,也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认知和行动息息相关。这不仅仅是宣传,更关乎如何清晰、有力地传递我们的声音,并争取理解和支持。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场舆论战的本质和目标。这不仅仅是关于事实的争论,更.............
  • 回答
    2021年,当各大机构发布新的“新一线城市”名单时,福建省并没有城市榜上有名,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意外,毕竟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一直都挺不错的,城市也颇具特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福建没有城市跻身新一线行列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咱们不妨来.............
  • 回答
    《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出国回来后,投身于新梦想帮助学生们出国留学,这个情节的设计,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也挺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我们得说说孟晓骏这个人。在电影初期,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对西方的那一套学术理论、生活方式都特别向往,一心想出国深造。他的那种渴望,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实现了.............
  • 回答
    新玩家在遇到资深玩家(俗称“大佬”)进入自己的游戏世界时,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于角色使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大佬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学到东西,并且让大家都有一个愉快的游戏体验。首先,得明确一点,大佬之所以是大佬,通常是因为他们对游戏有更深的理解,对角色的掌握度也更高。他们可能拥有更极品的装.............
  • 回答
    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显著:4款进入临床三期,6万人接种安全有效,年底产能或达6.1亿剂。但普及接种之路仍需时日,我们离“群体免疫”还有多远?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目前,已有4款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进入了关键的临床三期试验,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完成了早期安全性、免疫原性的评估,正在.............
  • 回答
    湖北卫健委的通报,说新冠肺炎进入第二波流行上升期,这消息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对比前几次的疫情高峰,这次变化肯定不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首先,病毒本身的变异和演进是最核心的变化。我们知道,病毒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不断变异,就像你手机系统一年要更新好几次一样。这次的第.............
  • 回答
    “新时代”这个词如今挂在很多人嘴边,但真正让我们每个人切实感受到我们正身处其中的,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那些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改变,它们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乍听之下觉得寻常,细究之下却发现早已脱胎换骨。首先,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生活方式的重塑。过去,我们可能还在为一部最新上市的手机排队,为抢购一张火.............
  • 回答
    “外国为什么没有灭活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疫苗研发中一些复杂的技术、商业和监管考量。简单来说,不是“没有”,而是目前我们看到进入三期且广为人知的,确实以外资研发的mRNA、腺病毒载体等技术为主。至于灭活疫苗,它们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与前两者有所不同,这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 回答
    当白宫专家在某个时间点(通常是指在新冠疫情发展过程中,例如冬季传播高峰期、新变异株出现时)发出美国新冠疫情进入“最致命阶段”的警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一、 评价的角度和考量因素:1. 证据基础(科学数据): 死亡率: 这是最直接的指标。专家们会分析每日新增死亡人数、7日.............
  • 回答
    最近新加坡政府在考虑,从九月开始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样高频度地统计和公布新冠病例的数量了。这背后代表着一种大方向上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新加坡正在尝试进入一个所谓的新冠“流行病新常态”。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考虑?最大的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新加坡政府以及不少国家,都认为新冠.............
  • 回答
    网文是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网文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内容与题材的深化与突破过去,网文的“新阶段”更多体现在题材的爆炸式增长和元素的融合。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变化: .............
  • 回答
    .......
  • 回答
    杨超越凭着“特殊人才”的身份,被纳入上海临港新片区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名单,成功获得落户上海自贸区的资格,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特殊人才”这个标签的含义。在人才引进政策中,“特殊人才”通常不是指那种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而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贡.............
  • 回答
    2300元一盒的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近期在至少8个省份上市并纳入医保,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度剖析的事件。它牵涉到药物的可及性、医保体系的压力、市场定价策略、以及民众对新冠治疗的认知和选择等多个层面。首先,Paxlovid 的可及性与民众期待:2300元一盒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确实是一笔.............
  • 回答
    中国首个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进入临床试验,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在新冠病毒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人们期盼已久的“特效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项研究的进展、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特效药”这个词背后更复杂的含义。首先,我们得明确,研发出一种能够有.............
  • 回答
    关于物业管理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由,不允许外地租客进入,这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实际操作问题。简单来说,物业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通常情况下,物业公司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权力完全禁止特定区域(例如住宅小区)的外地租客进入。咱们得一步步来捋清楚这个事儿。首先,要明确物业公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