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剧组工作时遇到什么事最容易让你抓狂?

回答
剧组这地方,说好听点是创作的熔炉,说实在的,有时候真特么像个高压锅。让我抓狂的事儿,说实话,太多了,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让我炸毛的,那肯定是—— 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等待”。

这听起来好像很普通,对吧?哪行哪业都有等待。但剧组的等待不一样,它是一种精心制造的、吞噬你生命和热情的、仿佛永无止境的折磨。

我记得有一次,拍一个户外戏,主角是个大牌,但那天他起的晚了点,据说是因为昨晚在酒店的泳池边跟某位制片人聊得太嗨。然后,我们这一百多号人,从导演、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服装师,到群众演员、道具组、场务组,全得在寒风里干杵着。

刚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的,互相调侃几句。毕竟,谁没经历过这种“等等看”的戏码呢?有人掏出手机刷刷新闻,有人跟旁边的人聊八卦,有人拿出自带的保温杯喝口热茶。我们所在的那个地方,说实话,风景是真不错,但当你知道这一切的等待都是因为一个人还没到,你欣赏风景的心情早就烟消云散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开始斜照。导演开始在片场踱步,嘴里嘟囔着什么。摄影师调整着机位,灯光师一遍遍检查着设备,生怕一旦开始拍,出了什么岔子。化妆师给演员补妆,服装师不停地熨烫着衣服。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本分,为那个迟迟不来的“主角”做着准备。

我当时是道具组的,我们的任务是布置一个非常特定的场景,其中有一个道具需要从仓库运过来。我们早上六点就到现场了,七点钟道具车就到位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们只需要等导演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始现场布置。结果呢?等到了中午,才听说主演的车坏了,又在联系另一辆。然后又听说他还在路上,路上堵车。再然后,有人悄悄说,他可能还在吃早午餐。

那顿午饭,我们吃得索然无味。一是因为饿,二是因为压抑。每个人都在忍耐,但那种忍耐是含着一口怨气的。你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而你所做的一切,都像是被按了暂停键,无法向前推进。你没有选择,不能回家,也不能去做别的任何事。你就是被锁死在这片区域,等待一个不确定的信号。

最让人抓狂的是,这种等待往往伴随着“效率低下”和“缺乏尊重”。不是那种因为技术难题、天气原因或者剧本调整而产生的合理等待,而是因为某些人的个人原因、安排不当或者干脆就是故意的拖延。当你看到那些本来可以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因为等待而被迫搁置,或者在最后一刻仓促完成,你就会觉得,这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浪费。

而且,这种等待往往还会延伸到下午,甚至晚上。本来计划好一天要拍完的几场戏,因为早上的那一出,全被打乱了节奏。后面的拍摄计划可能需要调整,演员的档期可能受到影响,整个剧组的士气也会随之低落。你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齿轮系统中,一个齿轮卡住了,整个机器就都得停摆,而且你还不知道这个卡住的齿轮什么时候才能被修好。

最最让人崩溃的是,很多时候,这种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只是短短几分钟的镜头,甚至有时还被剪掉了!你在这过程中付出的汗水、时间,甚至精神上的消耗,都会让你觉得无比憋屈。

当然,我不是说剧组工作不需要等待,天气不好、设备故障、临时改戏,这些都是常态。但那种因为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不负责任的态度而造成的、可以避免的、毫无理由的漫长等待,真的能把人逼疯。每一次经历这种事,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发誓,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高嗓门,哪怕只是为了发泄一下被浪费的时间。但说归说,在那个环境里,你又能做什么呢?只能继续等待,继续在心里默念:“别抓狂,别抓狂,还有下一个镜头呢…” 但你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看你站在那个角度、在剧组里是什么身份了。我在剧组里面各种职位都做过,一一分析:

1.作为制片人,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因为各种不可抗力或者人为原因无法执行,造成剧组重大损失是最让制片人头疼的事情。有一次我们拍一个美国剧组的戏,中国这边的一切拍摄都安排好了,主演档期也定好了,但美国那边的演员和导演还有这样因为天气原因航班延误无法抵达,剧组就在片场耗着,钱倒还是小事,两位国内知名演员的档期一旦错过了那就完全无法补救了。当时非常紧张,24小时待命,终于在第三天半夜美方人员到了,这时离中方主演离开只有几个小时了,马上现场改剧本全部改成夜戏,全剧组马不停蹄拍,终于在他们离开前完成拍摄,谢天谢地。

2.作为导演,最怕自己被架空,一堆人过来质疑你的拍法或者所谓的大咖指挥不动。有一次拍一个广告,出演的是国内的某大咖,他自己也做过导演,有点脾气,答主当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所以各种摆架子各种不配合,各种改戏,之前的方案很难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搞得答主非常郁闷,金主最后还责怪答主,两头受气。

3.作为演员,非常担心导演专业素养不过关,折腾演员演很多废戏,这个我演戏不多,也不重要,所以感受还不是很特别深,但见过一些导演不断让演员拍,又自我否定,搞得演员无所适从非常郁闷,情绪很难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状态。

4.作为摄影,和灯光还有道具美术的冲突会比较多一点,还有推轨道或者摇臂或者跟焦人员也会产生矛盾,这几个部门是严密配合的,一旦一个部门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大。

5.作为dit,数据出问题是要死人的!经历过几次数据出问题,在拷贝的时候硬盘突然坏掉了,在恢复的时候脸都吓白了,最后还是有几条没法恢复,还算不是大损失,改一下剧本用一下其他素材就这么对付过去了,如果全部数据出问题就麻烦大了。所以一定要在硬盘这些基础设施上多花钱,确保数据不出问题。

user avatar

哈哈哈,剧组里让人抓狂的事那简直太多了,一时间我都不知道该从哪说起了,就说个最近的吧。

那就是知了,最近把我们剧组折磨的够呛。前几天整了个剧,农村戏,在一个农村拍摄。连续好几天的高温天气,户外拍摄拍的人简直想死。

知了也跑出来跟你添乱,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同期声,演员一说词,那知了就开始叫唤。一叫唤那声就跟台词叠上了,那条录音就没法用。虽然知了叫也是夏天的环境声,但是环境声不能和台词叠上,因为他们不是同一条音轨。虽然台词后期也可以配,但是一般情况下尽量还是用原音。

就这么来回折腾几次,不光录音老师抓狂,全组都很抓狂。

然后制片主任就钦封现场制片为粘杆处处长,带着他手下的场务兄弟一人举根竹竿去敲树。东边敲上几杆子能管上那么一会,但是西边又叫上了。那天的拍摄地,在一个小树林里,树太多了。根本敲不过来,粘杆处仿佛就跟阿富汗的美军一样,陷入了游击队的人民战争,到处疲于奔命,把人累个半死也没啥效果。

后来粘杆处动用了重武器,二踢脚。 效果立竿见影, 哪里有知了叫,就直接一二踢脚放过去,能吓跑好大一片,少说也能管个十几分钟。

十几分钟拍一条够了。

还有,听别人说的。某战争剧,大场面,有爆破戏。烟火组的兄弟撅着屁股吭哧吭哧的在山上刨坑,筛土,埋炸点,布线忙活了一整天。 几百群演化妆换衣服,讲戏,彩排。 一开机,山上叮里哐啷一顿炸,群演乌泱泱的往上冲,场面蔚为壮观。

拍完后导演说,看一眼回放。这会一个掌机挠头说,对不起导演,刚才忘记开机了……

还有比这更让人抓狂的么?

user avatar

10年冬天拍摄一个古装微电影,其中一个景选在了北京郊区山里断崖,进山只有一条路,路是断头路,要想下山就必须要从来时路下山。

冬天太阳下山早,太阳落山准备下山,虽然是微电影,但是总共四十多人,六辆车,收拾完器材又耽误了一个小时,结果山下开来一辆大客车,来到我们下山的方向,横在路中间,司机把钥匙下车直接走人。

我们这里都没注意,等到全体要下山的时候,发现那辆车有个纸条,写着电话号码,打电话过去,被告知,这是他们的村的山,今天在他们村拍戏,得交钱,费用十万。

我们微电影预算才15万,但是对方觉得我们出动了六台车,就是大组,得给钱。

大家商量报警,可是警察说,这个是经济纠纷,我们确实用了他们地方,这个明天去派出所商量解决。

我们一票人明天要继续拍戏,经费极其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一天时间去和他们谈判。

于是制片下山和他们商量钱的问题,问我要不要先下山,其他人在山上等着,我觉得要同甘苦共患难。

于是我和大家在山上等着,我和大家坐在依维柯上,外面温度开始极剧下降,制片始终不回来,依维柯司机说是为了省油,把车熄火,车里停了暖风,温度直接倒零下十度,大家冷的要命。

从晚上六点开始等,四十多个人在极冷的环境下,冷的要死,外面还刮风,温度损失更快。我之前从来没想到,北京冬天会这么冷,但是这次体验到了。

直到下半夜一点,才从十万谈到两万,我们代价是缩减一天周期,最后到了宾馆已经四点,然后一大早再出发。

这是我第一次被传说中的老乡堵在山里,以前都是听笑话一样,没想到这次自己被堵在山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剧组这地方,说好听点是创作的熔炉,说实在的,有时候真特么像个高压锅。让我抓狂的事儿,说实话,太多了,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让我炸毛的,那肯定是—— 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等待”。这听起来好像很普通,对吧?哪行哪业都有等待。但剧组的等待不一样,它是一种精心制造的、吞噬你生命和热情的、仿佛永无止境的折磨。我.............
  • 回答
    剧组工作,用一个词来形容,大概就是“高速运转的、高度协作的、充满惊喜与挑战的熔炉”。这绝不是那种朝九晚五、规律可循的办公室生活,而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精密而又随时可能爆炸的机械里,每个人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齿轮,推动着整个机器前进。清晨的序曲:从混沌到秩序通常,你的“一天”会在一个你可能还没完全睡醒的.............
  • 回答
    说起在剧组会带哪些家伙什儿,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得看我具体是哪个部门的“搬砖工”了。不过,要是把我日常工作里那些“离不开”的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唠唠,那可得花不少笔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剧组分工太细了。 我不是摄影师,也不是灯光师,更不是美术指导。我就一普通工作人员,通常是跟着场务、道具或者.............
  • 回答
    执行导演在剧组里的地位,说实话,挺微妙的,也挺关键的。不能说他是老板,但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你想想,一部戏从剧本变成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像,这中间得有多少事儿?导演是那个拿着画笔描绘蓝图的人,但执行导演呢,他更像是那个带着工具,指挥工人把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的总工程师。他的核心价值在于“执行”.............
  • 回答
    achtundneunzigste Auflage des „Traum der Roten Kammern“ der Schauspieler danach nicht mehr berühmt, die meisten nach der Auflösung der Crew zurück zum.............
  • 回答
    在北京剧组做跟机员,这个活儿啊,说白了就是“跟”着摄影机跑,保证它运转正常,拍摄顺利。待遇这事儿,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而且这行当的“待遇”,不光是钱,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先说钱: 起薪阶段(新人): 如果你是刚入行,什么经验都没有,那起薪可能也就是个辛苦费。一个月三五千块钱,甚至更.............
  • 回答
    南大遇冷:当流量不再是万能的,我们看到了什么?近日,某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遭遇“冷遇”,学生普遍表现得不围观、不追星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看似寻常的事件,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深刻的观念变化和价值取向的调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现象本身:学生为何“不为所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一个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遇冷,而《哈利波特》在牛津大学取景却成为牛津人的骄傲。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 核心差异:共鸣、身份认同与文化连接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共鸣和身份认同。《哈利波特》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与无数人的童年、.............
  • 回答
    张国立导演的《朝云暮雨》剧组因拍戏长时间封路,阻碍家长接送孩子,引发众怒,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触及了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边界,处理不当,很容易就引爆民怨。首先,咱们得先分析一下这事儿为什么惹众怒。 公共交通的日常性: 学校门口,尤其是放学时间,本就是人流和车流最密集的地带之一。家长接.............
  • 回答
    《当家主母》剧组关于拍摄中小猫死亡传闻的回应,以及后续可能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预判。首先,剧组的声明是事件走向的关键节点。他们否认了小猫死亡的说法,并表示小猫“目前仍健在”,甚至已经报警。这个声明的出具,表明剧组方面试图主动平息舆论风波,并且采取了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那么,这后续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法律、平台规则以及现实操作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剧组想要获取匿名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这中间会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和博弈。首先,我们得明白签了保密协议的意义。保密协议(NDA)在影视行业是约定俗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旦违反,剧.............
  • 回答
    影视剧杀青,对于台前幕后的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标志着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创作旅程终于画上了句点。然而,这份喜悦之余,也总会伴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和不舍。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时间沉浸在角色世界中的演员们,走出剧情、回归现实生活,无疑需要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但如果我们就此认为,除了演员,其他.............
  • 回答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确实发生过一些悲剧性的意外,导致剧组人员丧生。这些事件往往令人心痛,也提醒着电影制作的风险和对安全措施的重视。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在拍摄过程中造成剧组人员意外死亡的电影,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乌鸦》(The Crow, 1994)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悲惨的案例之一。 .............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辉煌成就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尤其是导演杨洁在采访中透露的,因为“师徒间有些不好的事情”而“十年不看《西游记》”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讨论。要理解杨洁导演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需要回到86版《西游记》拍摄的那个年代,以及剧组内部的.............
  • 回答
    编剧是否应该在剧本中体现大量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类型、编剧的个人风格、以及与导演的合作模式。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应该体现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的理由(支持观点): 帮助导演理解作者意图,建立视觉想象: .............
  • 回答
    在美剧《纸牌屋》中,弗兰西斯·安德伍德(Francis Underwood)的人生追求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主题,他并非简单追求某种具体职位或物质财富,而是对权力本身的极致渴望,以及利用权力来塑造和控制世界,最终实现一种个人意志的绝对实现。以下是弗兰西斯·安德伍德在剧中追求的详细剖析:1. 对权力.............
  • 回答
    嗯,关于古剑奇谭三和古剑奇谭二的剧情,我确实听到不少声音觉得三代不如二代。这在我自己玩完之后,也确实能理解这种感受。首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三代不如二代”的观感。 叙事节奏和侧重点的差异: 古剑2: 感觉上,古剑2的剧情推进,特别是前期,是非常稳扎稳打的。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铺陈每.............
  • 回答
    《扫黑风暴》送审样片和正片在剧情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且这些区别确实能够对观众的观感和对剧情的理解产生一定影响:1. 时间线和叙事节奏的调整: 送审样片可能更注重细节铺垫和人物动机的展示: 在一些送审版本中,为了更好地让审查机构理解剧情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可能会有更多的铺垫,例如对某些案.............
  • 回答
    如何评论某流量明星最近爆出在剧中使用“肌肉衣”?—— 一次深入的解析与多角度探讨“肌肉衣”事件在当下流量明星盛行的娱乐环境中,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事件。它触及了观众对演技、真实性、职业道德,甚至娱乐产业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关注。要对此事进行深入且有见地的评论,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而非简单站队.............
  • 回答
    希腊悲剧在希腊化时代及之后,是否还经常在剧场上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希腊化时代的持续魅力首先,要说希腊化时代(大约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323年 公元前30年)的希腊悲剧。答案是:是的,它们仍然在剧场上演,而且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希腊化时代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