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石油暴跌但沙特拒绝向中韩炼油厂增售四月原油期货?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石油价格跌得跟白菜似的,沙特那边却死活不肯多给中韩炼油厂一点四月原油期货的事儿。这事儿吧,听起来有点反常,但细琢磨一下,背后逻辑可不少。

首先,咱们得知道啥是“原油期货”。 简单说,就是现在签合同,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用某个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原油。你看那些石油大户,比如沙特,他们卖原油,也得考虑未来的供应和价格。四月原油期货,就是指约定在四月份交货的原油合同。

那为啥石油会暴跌呢? 这个原因就太多了,就像一锅乱炖: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阴影: 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比如俄乌冲突)、高通胀压力,这些都在大家心里捏着一把汗。经济不好,大家对石油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就像大家手里钱少了,买东西自然就得省着点。
各国央行加息,抑制需求: 为了控制通胀,很多国家都在加息,钱变贵了,大家借钱消费、投资的意愿就少了,这也会影响到对能源的需求。
地缘政治风险的“双刃剑”: 虽然俄乌冲突一度推高了油价,但俄乌之外的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可能影响到全球供应链,让大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更悲观,从而影响石油需求。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内部的分歧: 尽管OPEC+一直在努力稳定油价,但内部成员国之间在产量、减产执行力度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博弈,这也会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季节性因素: 一般来说,冬季是石油需求旺季,但随着北半球天气转暖,取暖用油的需求会下降,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四月份的石油需求。
投机资金的撤离: 市场总有一些“聪明钱”,他们会根据各种消息和预期进行交易。当市场情绪偏向悲观时,这些资金可能会选择卖出,进一步压低油价。

好,石油跌成这样,那沙特为啥还不肯给中韩炼油厂多卖点四月原油期货呢?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原因可能藏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沙特对后市的判断,可能跟我们看到的“暴跌”不一样:
“短期回调,长期看涨”的预期: 咱们看到的是短期油价的大幅下跌,但沙特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他们掌握的信息和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可能比我们更深入。他们可能认为,这次下跌只是市场情绪过度反应,或者是一个短暂的技术性调整,但长期来看,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依然强劲,尤其是在亚洲经济复苏的带动下。
库存水平的考量: 沙特可能对全球和自身的石油库存水平有更精准的评估。如果他们觉得现在的库存水平并不算非常高,或者预期未来几个月库存会进一步下降,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在低位“贱卖”自己的原油。
对未来需求的信心: 尽管短期有经济下行的担忧,但中国和韩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他们的经济活动一旦恢复,对石油的需求是巨大的。沙特可能认为,一旦这些经济体真正活跃起来,对原油的需求会迅速反弹,到时候油价自然会涨回来。

2. 沙特维护“价格联盟”和市场稳定性的考量:
OPEC+的“控制权”: 沙特是OPEC+的实际领导者,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且能让他们获得足够利润的价格区间。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大量增售低价原油,可能会被解读为“向市场妥协”,或者“主动拉低油价”,这会削弱OPEC+在市场上的定价权和影响力。
防止“低价陷阱”: 沙特和OPEC+的成员国,很多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出口。他们不希望油价长期低迷,这对他们的经济是灾难性的。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控制供应来支撑价格,而不是通过大量供应来“稀释”低价。
对冲其他产油国的压力: 毕竟OPEC+里还有其他国家,比如俄罗斯、伊拉克等,他们的产量和出口能力不同。沙特需要平衡这些国家的利益和市场策略,不能单方面行动。

3. 炼油厂的“合同条款”和“战略选择”:
四月合同的特殊性: 中韩炼油厂想要的是“四月原油期货”,这表示的是即期或近期供应。沙特可能认为,现在的价格并不适合锁定四月的供应,他们更愿意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者将更多的原油供应推迟到五月、六月,那时他们认为市场环境会更好。
炼油厂的“备货策略”: 炼油厂也需要考虑自己的炼油能力、产品需求和库存水平。他们想增加四月供应,可能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需求高峰,或者想在低位囤积原料。但沙特不卖,炼油厂可能需要从其他渠道寻找供应,或者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
沙特对客户的“优先级”: 尽管中韩是重要的客户,但在全球石油市场中,沙特也有其长期的战略客户和合作伙伴。他们可能会优先满足那些在价格高位时依然坚定支持OPEC+政策的客户,或者优先考虑与他们有更深层战略合作关系的买家。

4. “坐等反弹”的心理和博弈:
“不降价,只减量”的传统: 在石油市场,沙特及OPEC+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不降价,只减量”的策略。当油价下跌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减少产量,而不是降价销售。这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和市场地位的惯性。
等待买家“求着”: 沙特可能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更明显,或者其他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新的地缘政治危机)出现,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会再次上来。到那时,这些炼油厂反而会“求着”沙特增售原油,届时沙特自然可以卖个好价钱。

总结一下,沙特在这个时候拒绝向中韩炼油厂增售四月原油期货,很可能不是因为他们“产能不足”,或者真的“不在乎”这些大客户,而是基于他们对未来石油市场的判断、维护OPEC+稳定性的战略、以及一种“不急于贱卖”的博弈心理。

他们宁可让四月的期货价格低一些,也可能是在为接下来的月份(比如五月、六月)争取更好的销售机会,并且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被市场解读为“低价抛售”,从而影响到整个OPEC+的定价能力。

咱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的是油价的暴跌,但沙特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充满变数但总体上仍有潜力的石油市场,而他们,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文章里也跟大家分析过,沙特这次跟俄罗斯大打石油战,不管沙特是不是有可能跟俄罗斯唱双簧,但至少沙特是不可能跟美国唱双簧的。

从当前种种迹象看,沙特跟美国唱双簧来搞死俄罗斯的“猜测”已经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开始打价格战以来,特朗普和美国国务卿都先后跟沙特打电话,给沙特施压,让沙特不要这样搞价格战,要求沙特减产。

但沙特极为罕见的没有理会美国的要求,依然坚持扩产打价格战。

要是都这样了,还总有人觉得沙特打价格战是跟美国唱双簧搞俄罗斯,那真的是自欺欺人了。

其实说白了,跟闹笑话的美国“股债切换”理论一样,沙特和美国唱双簧理论,也是建立在很多人压根不相信“强大”的美国有可能崩溃,也不相信世界上有人敢搞美国。

这是因为美国的强大,已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根深蒂固的植入到很多人的潜意识之中。

所以一旦世界上出现一些对美国不利的迹象,很多人也会强行解读为对美国有利身上。

比如美股都崩盘超过30%了,还有人认为美股崩盘对美国有利,搞什么股债切换。

但提出股债切换这个说法的人,连债券票面利率和收益率有啥区别都搞不清楚。

提出股债切换的人,也完全搞不清楚国债跟企业债券的区别。

实际上,在美股半个月前暴跌之后,美国当前最为庞大的BBB级债券已经濒临沦为垃圾级债券,收益率不断飙升,这意味着在美股崩盘后,别说股债切换,实际上反而会导致美国企业债券也爆发了流动性危机,庞大的垃圾债已经陷入无人问津,企业发债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的困境。

所以,那套美股崩盘,资金从股市流出,并流进债券,降低债券收益率,解决美国企业债务危机的说法,其实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因为这个说法,完全搞混了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确实,在美股3月初崩盘之后,美国的国债利率出现大幅度下滑,国债价格飙升。



这意味着在美股崩盘后,大量无处可去的资金,蜂拥去购买最后避险的国债。

但提出股债切换说法的人,却把国债跟企业债券给混淆了。

他以为国债=企业债券,国债收益率下降=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这完全就是缺乏经济常识的表现。

事实上,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降,所造成的的资金虹吸效应,反而导致企业债券,特别是企业垃圾债券的收益率不断上涨。

下图是美股BBB级债券,过去12年的一个利差图。



可以从中看到,在2020年美股崩盘之后,美股的BBB级债券,出现了收益率暴涨的情况,这跟美国国债是完全相反的。

我们可以随便挑一个公司债券来看一下。

就以比较著名的特斯拉来说吧。

下图这个债券,是特斯拉公司发行的10年期将于2025年8月到期票息为5.3%的公司债,标准普尔公司给该券的评级为B-。

特斯拉这个债券的收益率的水平从2月份时的4.0%升至前几天的10%,该券在二级市场上的报价从面值的104%跌至最新的81.5%。



收益率暴涨,债券价格暴跌,这代表着这个债券被疯狂抛售,且接盘者很少。

连特斯拉这样的著名公司,且还是B-评级的债券都这样,那些BBB级的债券会如何,其实大家可想而知。

这里普及一下,债券评级分为A、B、C、D等评级。

每一个大评级里还细分评级,比如B级债券里还有BBB级债券。

其中BBB级债券是距离垃圾债只有一步之遥的评级,BBB级以下的债券就都被统称为垃圾债。

而BBB级本身也被评定为“在经济衰退周期有极大可能发生违约的债券”。

也就是说,在经济衰退周期里,BBB级债券有极大的可能会被下调评级沦为垃圾债。

而我们要知道,当前美国企业债券市场里,有41%的债券都是BBB级债券。

到了2019年底,美国的企业债券已经达到了9.6万亿美元的规模。

其中BBB级债券达到了41%,接近半壁江山。

如果把BBB级债券和垃圾债全部算上去,美国当前实际上有70%的债券都会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也就是说美国有超过6万亿美元的债券存在债务违约风险。

其中这里面有一半是页岩油企业发行的债券。

看到这里,你想必就明白了,为什么石油价格长期处于40美元以下,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因为这完全就是冲着美国最致命的弱点去的,是一记极其致命的背刺。

只要未来2-3个月,石油价格继续维持40美元以下。

美国大量页岩油企业就会倒闭,从而形成大规模债务违约的现象。

这是超过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务危机。

甚至会引发连锁反应,让美国超过6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券,都存在债务危机的风险。

而很不幸的是,美联储之前宣布无限QE来购买企业债券里,虽然扩大了购买对象,但美联储也只是把购买对象从A1级债券,扩大到了A2级债券。

而那些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B级债券,压根就不在美联储的购买对象里。

也就是说,美联储放的水,实际上很难解决这些B级债券的债务违约风险。

这使得,当前能够决定美国企业债券危机会不会爆发,国际油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只要国际油价继续维持在40美元下方2-3个月,美国就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企业债券危机。

因此,实际上只要稍微对美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有所了解。

就不会提出国际油价暴跌,反而对美国有利的可笑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上跟股债切换一样,都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往对美国有利的方向去思考。

这是潜意识里不相信美国会出现什么致命问题的一种本能反应。

所以一出现什么事情,哪怕美股崩盘、油价暴跌,都会被很多人解读为对美国有利,是美国暗中主导这一切。

对此,我只能说,美国这是暗中主导让自己自杀吗?

诚然,美国过去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

但正所谓“盛极而衰”。

再强大的国家,都必然有衰落的一天。

世界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永远强大下去。

这是一个周期起落的规模。

而且就像我在年初写下《美元霸权为何终将落幕》一文中提到过的那样。

美国当前经济存在许多致命死穴。

这是由于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并没有停下来真正去解决次贷危机的问题。

实际上次贷危机并没有真正结束,它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躲在美国经济背后。

美国只是用长达13年的量化宽松周期,通过疯狂印钞和大放水,来制造“虚假繁荣”,掩盖本来存在的这些致命问题。

但这样做,无疑就只是在08年次贷危机的废墟上,强行建造了一座高楼大厦。

所以,一旦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个高楼大厦的倒塌速度,会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美国本来在今年夏天,就有一波企业债券到期的高峰。

现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沙特还极为罕见的不顾美国的连续施压,减持不减产,甚至还在继续扩产。

这使得今天国际油价再次暴跌。

NYMEX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20美元。



布伦特原油也跌至26美元的价格。



这波下跌主要是本次G2O会议上,美国对沙特的施压依然以失败告终。

我在上周四的文章里也跟大家分析过以下观点。



当时有消息称,美国会在G2O会议上对沙特施压,逼迫其减产。

但G2O过去了,沙特一点减产的意思都没有。



所以,这才导致今天油价继续暴跌。

我们其实可以从这周末一系列消息,敏锐感觉到这次沙特极其异常的反应。

比如说,红方跟沙特国王通了电话,并且某联播还对此做了高度评价和播报。



对此,稍微有点敏感度的人,都应该从这个信息背后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信息。

正如我上周四的文章里说的那样。

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希望沙特一定要顶住。

也希望红方和俄罗斯,这种时候,也一定要顶住,给予沙特更多支持。

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把美国从70多年的世界霸权位置上给拉下马来。

可以预见,假如未来3个月油价持续维持40美元下方的话,美国经济会出现大问题,甚至爆发企业债务危机的问题。

那么美国必然会为了推高油价,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虽然跟沙特在打价格战,不大可能在明面上去支持沙特。

但红方就不一样了,所以这周末关于红方跟沙特打电话的这个新闻,以及新闻里所用的言辞用语都是传递了很多明显的信号。

另外,这里有必要做几个辟谣。

在沙特和俄罗斯打价格战之后,一度传出某些“标题党”新闻,大意是说沙特不卖便宜石油给中国。

这让很多信奉沙特美国双簧论的人,拿来鼓吹沙特是和美国在演戏,想搞垮中国和俄罗斯。

但实际上,我查证了下,这只是一个被无良媒体炒作的“标题党”新闻。



这个消息基本是援引自某个英媒。

所有能找到的中文消息,基本都是下面这段话。



是的,你所能查到的所有关于“沙特不卖石油给中国”的新闻,具体内容都只有这么一句话“沙特阿美拒绝了两家中国炼油厂增加4月原油供应的要求”。

但一些无良的媒体,不知道是不是基于一些别有用心,直接将这样一个新闻炮制成“沙特不卖石油给中国”。

但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个内容里看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标题党行为。

那就是这些媒体把“两家中国炼油厂”等同于“所有中国石油企业”,把“拒绝增加原油供应”等同于“不卖石油”。

这是很明显别有用心的偷换概念。

实际上,我翻了下中国2月份进口沙特的石油,还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根据今年1-2月份数据,我国从沙特进口石油量为每天179万桶,比去年增加26%。

其中我们从俄罗斯进口为每天171万桶,比沙特还稍微低了一点点。

当前3月份数据还不知道,但从前两月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沙特并没有不卖石油给中国。

那个关于沙特不卖石油给中国的说法,只是别有用心的媒体,炮制出来的标题党新闻,目的是为了混淆舆论,偷换概念。

并且,前两天,还出现一个新的谣言,那就是有新闻有板有眼的说中石化停止进口沙特石油。



这个谣言还堂而皇之登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

但今天中石化就出来辟谣,没这回事。



其实我们从“沙特不卖石油给中国”,再到“中石化不进口沙特石油”的两则“假新闻”,可以看到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势力,在炮制一些假新闻来混淆视听偷换概念。

而这类新闻,大都给“沙特和美国唱双簧来搞俄罗斯和中国”的可笑言论,提供素材和市场。

沙特美国双簧论的人,经常拿这两个假新闻说事。

这说明有人在暗中试图引导舆论,来制造对美国有利,对沙特不利的氛围。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警惕。

在这种情况下,前两天某联播报道的这个新闻,所要给出的信息,就更明显了。



大家自己细品。

今天还出了另外一个消息。



这个大概就是说我们要加大力度进口石油的意思,有多少低价油,就进口多少低价油。

目前石油价格在30美元下方,甚至比水还便宜。



这种情况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自然是应该趁这个机会,多多进口石油。

毕竟我们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其实是还不够的。

虽说长期低油价对美国利好的猜测是无稽之谈。

但长期低油价对于我们这样的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来说,那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当然了,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行为。

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30美元下方的石油,究竟可不可以投资,我觉得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首先,基于资源自身的基本价值,石油比矿泉水还便宜,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30美元以下的石油,长期来说,肯定是一个底部价格。

但由于当前石油价格已经成为了国际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武器。

所以可以预期的是,石油可能会面临长期在20~40美元之间徘徊。

所以在30美元下方购买石油,虽然从长线投资角度来看,会比较安全,但收益率估计也不会太高。

不过如果从资产配置和保值角度来说,30美元下方的石油,也确实是当前不错的一个选择。

至少石油是今年世界经济危机,所有各类大宗商品、股市、房地产等,第一个率先刺入历史大底的商品品种。

在布伦特原油价格都跌到25美元了,后面即使石油价格还有下跌,我个人觉得也还是比较有限,最多也就是跌至20美元附近。

毕竟石油不管怎么说,都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刚需的硬通货。

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大买家,有强烈的趁油价低迷的时候,增加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的需要。

所以油价想要再跌很多,也是比较困难。

从大国博弈角度来说,只要能把石油价格维持在40美元下方,就基本可以在今年夏天搞死美国一大批企业。

这种情况下,背后进行博弈的这些大国,也不会用力太猛。

所以我个人预计,未来半年的石油价格,大概就是20~40美元之间震荡,可能会长期围绕着30美元震荡。

只要能保持这个价格半年,美国今年夏天的企业债务危机大概率要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否会狗急跳墙,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昨天就传出一个新闻,就是沙特首都拦截了数枚导弹。



后面证实,这是来自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



不过这个节骨眼,其实美国想要通过制造局部地区冲突,利用武力来推升油价,确实有蛮多方法。

本身沙特就是一个长期被美国保护的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沙特这次如此反常的配合俄罗斯给美国一记致命的背刺,就显得更加异常。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必然需要明里和暗里,获得一些大国的支持,才有可能去跟美国这样硬气的去怼。

虽然本次石油价格战的最终结果会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因为这毕竟已经是大国博弈的范畴了,谁都有可能赢也有可能输。

虽然我的文章一直在唱衰美国,不过确实美国的强大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美国的三大霸权里:军事霸权、科技霸权、美元霸权。

虽然当前美元霸权岌岌可危,科技霸权也遭受挑战。

但至少军事霸权美国当前仍然是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近期美国航母都出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问题。

如果新冠病毒在美国部队里都不可遏制的出现大规模扩散感染,会不会对美军的战斗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呢?

这会不会给我们某种机会呢?

今年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这种时候,也只能希望沙特一定要顶住,别怂。

另外很多人肯定会问,沙特为什么要这样跟美国对着干。

对此我在3月10日分析沙特和俄罗斯价格战的文章里,已经有过详细分析,这里直接跟大家贴一下这篇文章的链接。

大家可以直接点击阅读。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相大白。

user avatar

中国需要的是重质油,虽然重质油杂质多,但是在多种化工产品中用途大,提炼之后作为燃料也可以。轻质油主要作为燃料,其他用途小,提炼成本比较低。

一个很搞笑的情况是,中国大量进口重质油作为储备,但却是轻质油出产国。随着电动产业发展,出口的轻质油会更多。

沙特的原油从重质油到超轻质油均有出产,轻质油产自陆上油田,重质油则多来自海上,而且轻质油产量大成本低,重质油开采成本高。

本次沙特增产的主要是陆上轻质油,你想以很低的价格去割人家的重质油,当人家是凯子?


再解释一下,此次沙特增产的目标旨在抢占市场,打败竞争对手,增产的原油以轻质油为主,中质油和重质油供应有限。

而那几家炼油厂要的是重质油,所以被人拒绝了。要增购轻质油的中国炼油商没有被拒绝,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近几年来,出于同美国页岩油竞争的目的,OPEC减产针对的是重质油,而保留、甚至提高了轻质油的出口,这是一个持续的行为。委内瑞拉的重质油又贵又不好,所以亚州客户都去买沙特重质油去了。

user avatar

尽管沙特阿美公司拒绝了三家中韩石油炼油企业扩大购买石油的请求。同时沙特也同意了中国和印度企业关于购买额外石油的请求。这些企业有: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信实工业,浙江荣盛控股集团和另一家中资炼油企业。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考虑到沙特短期内增产的主力是轻质石油,其余种类石油的产出不会比之前高出太多。暂不清楚被拒绝企业要求购买的石油种类,如果是作为战略储备购买 medium heavy grade的石油,沙特不一定能这么快有足够产能。

user avatar

不要被键政自欺欺人的“沙特俄罗斯作秀洗美国”的歪歪忽悠了。

沙特价格战就是针对俄罗斯,即便伤害到美国页岩油那也属于意外收获。沙特降价显然不是为了做慈善,目标是巩固油价定价权中的地位。我沙特要减产保价,你俄罗斯可以谈,可以讨价还价,不可以掀桌子。

沙特的目标与美国长期目标是相符的。实际上,俄罗斯反对减产就是担心腾出来的市场空间被美国蚕食。反过来说,沙特坚持减产对美国没坏处。但是短期上,沙特增产洗油价打俄罗斯的措施也会伤害到美国,尤其伤害大选年的特朗普。

增产是短期行为,增产恰恰是为了减产。而且对于沙特来说,这个短期手段越短越好,特别是还有美国的压力。

这就是为什么沙特现在狂降现货价的同时,又不愿意接太多后面的单子。如果俄罗斯3月屈服,4月就不是这个价了。这个也不是针对中国,是商业逻辑的合理行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