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意味着什么?

回答
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雾霾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应对策略的重大转变。为了详细阐述其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认知层面:从“环境问题”到“自然灾害”的升级

对雾霾成因和影响的深刻认识: 将雾霾视为“自然灾情”,意味着国家层面不再仅仅将其看作是一个由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引起的“环境问题”,而是承认其复杂性、突发性和潜在的、如同自然灾害般的破坏力。这表明对雾霾的成因(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叠加作用)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的广泛而严重的危害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承认其非人力可控的、破坏性的一面: 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完全避免和控制的特点。将雾霾归类于此,承认了在特定条件下,即使采取了环保措施,雾霾的形成和蔓延也可能超出短期的人力干预能力,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同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一样,需要紧急应对和灾后恢复机制。
改变了公众和政府的心理预期: 长期以来,人们可能认为雾霾是“人造的”,可以通过治理就能解决。但将其视为“自然灾情”,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接受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会像台风一样“来袭”,其治理过程可能更加漫长和艰巨,需要战略性的、系统性的思维。

二、 政策和管理层面:法律法规和应对机制的重塑

激活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将雾霾纳入“自然灾情”,很可能会促使政府审视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或进行修订,以包含“大气污染灾害”或类似类别。这意味着未来在应对雾霾时,可以动用更多的法律武器和行政权力。
建立或完善“灾情”响应和应急预案: 按照自然灾害的应对模式,国家可能会建立一套针对雾霾的“灾情”响应和应急预案。这可能包括:
预警分级和信息发布: 建立更科学、更及时的雾霾预警系统,并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告知公众。
应急减排措施: 在发生重度雾霾时,能够迅速启动工业停产、车辆限行、学校停课、户外作业暂停等紧急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公众防护指导: 制定详细的公众防护指南,指导居民如何减少暴露、如何进行室内防护,并可能提供口罩、空气净化器等物资支持。
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 针对因雾霾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可能需要建立或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并对受影响的群体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
灾后评估和恢复: 在雾霾消散后,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可能采取相应的环境恢复和经济补偿措施。
资源调配和投入的优先级调整: 将雾霾视为灾情,意味着在国家资源调配上,应对雾霾的投入可能会被提升到与防洪、抗震等同的战略高度,可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人力物力资源倾斜。

三、 责任划分和追究的潜在变化

强调协同治理和集体责任: 自然灾害的应对通常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将雾霾视为灾情,虽然承认了自然因素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放弃人为治理的责任。相反,它会强调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对污染源的追责可能更明确: 虽然是“灾情”,但引发灾情的“根源”仍然是污染物排放。在灾情的框架下,追究造成严重污染的责任主体(如不法排污企业)的法律责任,可能会更加坚决和有效。

四、 长期影响和挑战

治污思路的深化和系统化: 将雾霾归为“自然灾情”是治污思路的深化,这意味着需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不仅仅是短期的应急,更需要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例如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
公众参与和意识的提升: 当雾霾被提升到“灾情”的高度,公众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推动环保行为的普及。
长期艰巨的治理任务: 正如许多自然灾害一样,雾霾的彻底根治可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将它视为灾情,也意味着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将雾霾视为自然灾情,也可能促使中国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经验。

总而言之,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标志着国家对雾霾问题的认知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会推动国家在政策、法律、管理、资源投入、责任划分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和重塑。这既是对雾霾复杂性和破坏性的承认,也是对未来治理策略进行深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信号。它意味着我们将以更严肃、更系统、更长远的眼光来对待并解决这一严峻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下面被折叠的答案依次拉出来又狠狠地按了反对。

刚做完绿色设计的报告,PM2.5的问题的确是越发的严重了,但是你们搞没搞清楚,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真不明白那些见着跟政府有关的东西就脑残黑的人是什么心态),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全社会的贡献,包括你我。汽车尾气,火力发电,扬尘,焚烧,这些东西可以说都是我们自己产生的,只是目前技术跟不上,排放标准也不是一两天能够推行的,所以要改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正在研究的新型发动机和除尘设备到实用到推广到产生效果是一个非常长的周期,火力除尘设备如果再要提高排放标准就会大幅提高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普通人身上,盲目的叫停那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还会造成区域性的经济问题,你要说政府不作为?但是人不是已经把这个列为“灾害”了么,每天天气预报还会报告,说明已经在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在逐步地改善,只不过那些改善目前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你看不见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人啊,就是对自己的国家都不情愿付出一点点的等待和容忍。

(那些冷嘲热讽的人有本事别匿名啊,只会抖两句机灵显得众人皆醉你独醒么)

user avatar

真可笑,那些莫名其妙的联想都是哪里来的?

自然灾害的意思是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的损失、伤亡。这里面本来就包含人类活动引发的好吗?

列为自然灾情,国家承认雾霾会造成损失,意味着减灾办也要对雾霾天气进行监控,意味着要想办法去控制和处理。每个月减灾办都会有相关的数据来通告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这是个好事情,说明这事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而不是没人管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地震了没人管了吗?三北防护林一点作用没有吗?想当然的黑一句有意思吗?

雾霾也好、沙尘暴也好,不是一天两天就搞得定的,出现了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引起的,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想想背后的真实情况没什么坏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雾霾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应对策略的重大转变。为了详细阐述其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认知层面:从“环境问题”到“自然灾害”的升级 对雾霾成因和影响的深刻认识: 将雾霾视为“自然灾情”,意味着.............
  • 回答
    雾霾能否解决,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来看,雾霾是可以逐步缓解和控制的,但要达到完全消除的程度,或者说彻底“解决”,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雾霾的成因、治理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可能.............
  • 回答
    雾霾的味道,是一种复杂、难以用单一词语概括的感受,它融合了多种气味,并且会随着雾霾的成分、浓度以及个人的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然而,如果非要描述,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讲述:总体印象:一种沉闷、压抑、不清洁的“味道”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雾霾带来的整体氛围,它不是一种鲜明的、令人愉悦的气味,而是 .............
  • 回答
    雾霾是一种复杂的大气污染现象,它是由多种颗粒物(PM)、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以及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种浑浊的空气状态。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雾霾。雾霾不仅影响视线,更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可以引发或加剧多种疾病。 雾霾对我们造成的疾病雾霾对.............
  • 回答
    雾霾天里,很多人会选择在室内活动来躲避户外污染。那么,像游泳这样的室内运动,在雾霾天是否就安全多了呢?答案是:相对户外来说,室内游泳的危害确实会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关键在于室内游泳馆的空气质量控制得如何。我们来详细聊聊其中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点:为什么说室内游泳危害较小?1. 物理隔.............
  • 回答
    雾霾天,看着窗外灰蒙蒙的一片,心里总免不了升起一股焦躁。这时候,家里的空气,真的就能给我们一个安心的庇护所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这样的日子里反复琢磨。老实说,我们总以为家里是封闭的,空气自然比外面要“干净”得多。尤其是在家门口或者阳台,紧闭门窗,感觉就能把那罪魁祸首——雾霾——完全隔.............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很多人对雾霾的印象就是灰蒙蒙一片,看不清远方,感觉挺“稠”的,那么它到底算不算胶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清楚“胶体”到底是个啥。在化学里,胶体可不是指那种软绵绵的,像果冻一样的东西,也不是说它有多“黏糊”。它其实是根据粒子大小来定义的一类物质分散体.............
  • 回答
    雾霾笼罩的日子,想要保持运动习惯,确实需要多一份心思。与其完全放弃,不如换个思路,让身体在这样的天气里也能得到锻炼,只是方式需要更聪明一些。首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调整锻炼的地点。既然外面的空气质量不佳,那就把主意打到室内。家里的空间虽然有限,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
  • 回答
    雾霾?离开一个城市,甚至放弃一份喜欢的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并非是无病呻吟。事实上,这个理由,在你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它有着比你想象中更沉甸甸的分量。你想想看,当你每天醒来,映入眼帘的不是清澈的蓝天,而是灰蒙蒙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感。这不仅仅是视觉.............
  • 回答
    雾霾天,车辆的灯光使用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很多人会想,打开双闪(危险报警闪光灯)会不会比只开雾灯更显眼,从而更安全?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问题,让它说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两个灯的作用和设计初衷。雾灯: 前雾灯: 主要设计用来穿透雾气、烟尘或雨雪,照亮前方路面。它的光线通常呈黄色或.............
  • 回答
    雾霾,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一层厚重的灰幕,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蓝天白云成了奢侈品。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层灰幕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不是单纯的灰尘,而是由许多复杂的物质混合而成的。颗粒物:雾霾的“主唱”雾霾最显眼、也最让人担心的成分,就是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细小颗粒物,我们称之为PM(Particul.............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如今雾霾的严重程度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全球性问题,而能源结构转型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核电站作为一种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发电方式,在取代火电站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但也伴随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支持或不支持核电站建设以取代火电站的理由:一、 支持核电站建设以取代火电站的理由 (.............
  • 回答
    好,让咱来琢磨琢磨,怎么给这“雾霾”这俩字儿,配上一副讲究的对联来。这不是件容易事儿,得有点儿“味儿”,不能太直白,也不能太飘渺,得既点出那景儿,也道出那情儿,还得对仗工整,有那么点儿韵味儿。咱先想想这“雾霾”是个啥东西。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而是弥漫在空气中的那种朦胧,那种压抑。它遮蔽了蓝天白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