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雾霾是什么味道?

回答
雾霾的味道,是一种复杂、难以用单一词语概括的感受,它融合了多种气味,并且会随着雾霾的成分、浓度以及个人的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然而,如果非要描述,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讲述:

总体印象:一种沉闷、压抑、不清洁的“味道”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雾霾带来的整体氛围,它不是一种鲜明的、令人愉悦的气味,而是 沉闷的、厚重的、不洁净的。它会让人觉得空气不再清新,呼吸带有一种负担感。

具体可能出现的味道成分(虽然我们不直接“闻到”这些,但它们构成了整体的感受):

灰尘与泥土味: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地面的尘土、土壤颗粒。因此,你会感受到一种类似 干枯的泥土、风吹过扬起的尘土 的味道。这种味道并不新鲜,而是带有干燥、陈旧的质感。
燃烧的痕迹: 许多雾霾的来源是各种燃料的燃烧,例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燃煤取暖等。因此,你会闻到一种 微弱的、不愉快的烧焦味或尾气味。这种味道可能非常淡,以至于难以辨认,但它会给空气增添一种“不干净”的特质。
化学物质的“腥”或“涩”感: 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中含有各种化学污染物,例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虽然浓度不高,但它们会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产生一些微弱的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可能会在舌尖或鼻腔引起一种 微弱的“腥”味、金属味,或者是一种略带“涩口”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不是直接的嗅觉,而是一种混合了嗅觉和体感的体验。
“湿”与“闷”的结合: 雾霾通常伴随着高湿度,但这种湿度并非带来雨后的清新,而是伴随着一种 沉闷、粘腻 的感觉。空气似乎变得“稠”了,水分附着在颗粒物上,使得整个空气体感更加厚重,这种体感也会影响我们对“味道”的感知。
有时会有一点点的“甜”或“腻”(特定情况下):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雾霾中含有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或某些特定工业排放物,可能会有一丝微弱的、不易察觉的 “甜”味或“腻”味。但这并非天然的甜,而是带着一种工业污染的痕迹,与自然界的甜味截然不同,甚至可能让人感到不适。

个人感受与联想:

不同的人,即使暴露在同一片雾霾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身体的反应: 很多人在雾霾中会感到嗓子干痒、咳嗽,甚至流鼻涕。这些身体反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味道”的感知,使得空气的味道与不适感联系在一起。
压抑与窒息感: 雾霾带来的不仅仅是气味,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能见度降低,天空呈现出灰蒙蒙的一片,这种视觉上的不适也会让我们对空气的味道产生负面的联想,觉得它“不好闻”、“不舒服”。
回忆与对比: 对于经历过晴朗天气的人来说,雾霾的味道会成为对美好时光的一种“反衬”。你会想起阳光下的清新空气,对比之下,雾霾的味道显得更加沉重和令人不快。

总结起来,雾霾的味道是一种“负面”的、混合的、令人不适的感受:

它不是一种单一的、可以被清晰辨认的香气或气味,而是一个由多种微量成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沉闷、压抑、不洁净、带有一点点烧焦或尘土气息 的混合体。它更多的是一种 “缺乏”清新,以及“存在”不适成分 的综合感知,并常常伴随着身体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抑感。

如果你一定要寻找一个比喻,它可能 不像新鲜雨水后的泥土那样清新芬芳,也不像初夏的青草那样充满生机。它更像是一种被灰尘覆盖、被烟火熏染的陈旧气息,让每一次呼吸都带上了一层无形的负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着霾量越来越大,我们不难发现,生活里处处有霾,霾在生活,霾在身边,霾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人民平日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吸霾也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日常消遣。

但吸霾这一贵族赏鉴刚在我国普及,大多人只是凭着直觉和本能去品味霾意,但这种粗野的品鉴方式恐怕会让大家错过霾中的层次,错失真正打动人的霾味所在。

故今天在此,多讲讲品霾的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乃观,品霾前,需用眼仔细观察,包括霾的成色、浓度,乃至颗粒感和水感,是为品相。

其次为吸,此处的吸是指仅用鼻吸,闭紧嘴巴,抖动鼻翼,吸入一部分雾霾。感受雾霾进入鼻腔后带来的刺激与芳香,配合大脑产生的反应(眩,晕,昏),分析雾霾中pm2.5所含的成分。

再者乃呼,即深呼一口气,同时张嘴,再深吸一口雾霾。感受雾霾进入喉咙带来的剐蹭感和浓烈程度,以及雾霾进入肺部后带来的咳嗽、鼻涕、流眼泪等状况。这时需细细品味,因为这都是甜蜜所带来的苦恼,大彻大悟,就在一瞬间。

最后回味,屏住呼吸,不呼不吸,感受霾在你身体里的变化。体会霾从刚开始在你的呼吸道和肺部之间来回撞击,到后来慢慢平缓放慢速度,再到最后彻底融会贯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时你才真正领略了霾的魅力,达到人霾合一的至臻境界。

你就是霾,霾就是你。

品毕,可以饮上一杯热热的机油,或者是滚开的地沟油。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同宗一源,可以让你更好地回忆霾的纯、淳、醇。

再斗胆讲讲各地霾的些许不同:

北京的雾霾尝起来有股历史的厚重,浑、浓、滚,悬浮于半空是为好霾,入嗓,挂肺,肝胆相照。细品之下,还有些少许的皇城根儿的骄傲。京霾不可单品,需配以豆汁、焦圈、炒肝,共同食用。回味下,有渤海湾的情怀,北戴河的浑浊以及河北的驴肉味,此时吸完之后,喝一碗滚热驴汤,是极好的。据称,地道的京城人会在大风天来临之际,对雾霾喊一声“回见了您呐!”以表对霾的敬意。

津霾那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了,不同于京霾的厚,津霾里时常是透着几分轻佻与玩闹的。初入口有月季的香,也有绒毛白蜡的坚韧,但一细琢磨,全是海河的鲜。天津九条河,螃蟹比米便宜,霾里有鲜味,那是自然。偶有回甘,肺部有跃动感,像是被快板挑逗的感觉,吸津霾,心情好,那是不消说的了。

沪霾湿潮,霾的含水量经常要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吸一口沪霾润三年,所言非虚。俗话说的好,泥鳅黄鳝轧朋友——滑头碰滑头,沪霾遇上苏霾,那就是滑头碰上滑头了。行家能分,靠的也是多年的经验,据透,苏霾骨子里更有南方没有的那股子烈性,主要是对自己的不服输。苏北的霾与苏南的霾有更不同了,外省人难分,只有苏人自己能分,是为神奇。需要一提的是,南京的霾也有一股皇气,霾经常泛红显粉,吸入后飘飘欲仙,恍惚间回到了皇都旧日。

谈罢江沪,不可不提浙霾。同在包邮区,浙霾也透着南方骨子里的那股精打细算,但你若细品,可以察觉到浙霾里竟有其他霾没有的底味,是的,是皮革味。闭眼回味,你仿佛可以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牵着他的小姨子慌忙逃命,再睁眼,映入眼帘的却是西子湖畔的断桥残雪。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皮革厂,不无道理。

再往南,闽霾更是不同了。吸起来有丝宝岛的风气,但细品,却又是莆田韵味。恍惚间你难分两者的区别,但只要多吸,你就可以体会闽霾的独特魅力,吸的多了,吸的久了,你的心中自然而然就会浮起几个字:“赵小姐的霾”


往北说,东三省的霾,吸着与其他地方皆为不同,入口辛,入喉烈,回味像是有八尺大汉怒锤你的肺部。初次服用怕是刺激了点,但一旦习惯,便难以自拔。五味上,钢味混着石油,还有大兴安岭木材的清香。一股老工业味里,夹杂着黑土地的富饶。细分下,三省又各有不同,哈尔滨霾更冷,长春霾稳重,大连霾那自然是有海蛎子味了。

往西看,晋霾煤味重,黑里透着淳,淳里透着糊。吸久了肺会发黑发亮,幸运者还能反光。陕霾嘛,以西安为例,多风沙,剌肺割嗓,但大气,多吸可以成龙气,有延年益寿,过早夭折之奇效。当地人常伴以羊肉泡馍、胡辣汤服用,可以稍微的化解颗粒感。

再说湘霾,湘霾本无色无味,但当地人在品霾时喜欢先嚼一口辣椒,伴随着辣椒的辛辣,湘霾也变得狂野起来。此外,湘霾多绽放无产阶级光芒,多吸可大彻大悟,重走长征不在话下,吸罢可更有力地建设社会主义。

湘霾偏红,那么粤霾就偏改革开放了。粤霾吸起来,颇有市场经济的韵味,活力,跳跃。吸一口跳舞,吸两口跳广场舞,吸三口脱光了跳广场舞。珠江的隽永涓流也给粤霾带上了继往开来的魅力,吸罢只想让人叹上一声,猴塞雷!

华夏大地疆域辽阔,各地霾有各地的不同与优劣,大家要多品,多尝,多回味,方可领略祖国母亲的大好河山。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雾霾的味道,是一种复杂、难以用单一词语概括的感受,它融合了多种气味,并且会随着雾霾的成分、浓度以及个人的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然而,如果非要描述,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讲述:总体印象:一种沉闷、压抑、不清洁的“味道”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雾霾带来的整体氛围,它不是一种鲜明的、令人愉悦的气味,而是 .............
  • 回答
    雾霾,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像一层厚重的灰幕,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蓝天白云成了奢侈品。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层灰幕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不是单纯的灰尘,而是由许多复杂的物质混合而成的。颗粒物:雾霾的“主唱”雾霾最显眼、也最让人担心的成分,就是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细小颗粒物,我们称之为PM(Particul.............
  • 回答
    北京的雾霾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说是一种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当我们在北京街头看到汽车川流不息,车身留下的黑色印记,那里面就承载着相当一部分造成我们呼吸不畅的“罪魁祸首”。首先,我们要明白机动车尾气里都有些什么“好东西”。汽车燃烧燃油,在高温高压的发动机里,会产生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
  • 回答
    关于2022年初全国空气质量相较于前一年秋冬季明显改善的原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改善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自然条件与人为治理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力求用更贴近实际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空气污染形成的关键要素:污染物排.............
  • 回答
    “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这种感受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但准确地说,雾霾现象并非“突然爆发”,而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积累和加剧,并在近十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和令人触目惊心。 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突然爆发”的感觉:1. 环境保护意识和信息传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为保障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和缓解雾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这些措施的详细介绍:核心目标:在会议期间(11月5日至11日)将PM2.5浓度控制在国际会议的标准范围内,确保与会者能够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主要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概括.............
  • 回答
    张召忠将军在2015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雾霾是对美国激光武器最好防御”的言论,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科学逻辑、军事背景、现实意义及争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科学逻辑层面的分析1. 激光武器的传播特性 激光武器依赖高能激光束的直射能力,其传播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在理想条件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谜团。新研究提到的“镍雾霾”理论,确实是近年学界对一些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成因的有力推测。我们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什么是“镍雾霾”?它又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要明白这里的“镍雾霾”不是我们现在工业时代因为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那种意义.............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工人权益、社会公平以及对“文明”的定义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这些工人称为“文明社会的敌人”是过于片面和武断的。要理解他们的立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 工人反对治理雾霾的根本原因:生存与生计的威胁 失业的恐惧: 治理雾霾往往意味着高污染企业的.............
  • 回答
    关于学校在雾霾天安排学生长跑这件事,我真的是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这种空气质量本就堪忧的天气里,让孩子们去户外剧烈运动,真的让人忍不住要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他们身体好,还是在“锻炼”他们的抵抗力?咱们先不说那些高深的科学数据,就凭肉眼都能看得出来。雾.............
  • 回答
    “北漂”这个词,近些年被赋予了太多含义。它不仅是地理上的漂泊,更是年轻人为了梦想、为了所谓的“机会”,在首都北京的钢铁丛林中挤压自己生存空间的写照。而在这挤压之外,还有一个常年挥之不去的阴影——雾霾。你问北漂们是怎么忍受雾霾的?这问题问得太轻描淡写了,仿佛只是受点小委屈,忍一忍就过去了。事实是,这是.............
  • 回答
    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引发的舆论风暴,确实出现了一种“跑偏”的现象,即讨论的焦点从雾霾本身和治理方案,转移到了对柴静个人、她的资金来源、她的身份、她的动机以及她是否“作秀”的指责和揣测上。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舆论环境。一、 纪录片本身的特点与公众的期望.............
  • 回答
    .......
  • 回答
    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政府对雾霾问题的认识、态度和应对策略的重大转变。为了详细阐述其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认知层面:从“环境问题”到“自然灾害”的升级 对雾霾成因和影响的深刻认识: 将雾霾视为“自然灾情”,意味着.............
  • 回答
    雾霾能否解决,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来看,雾霾是可以逐步缓解和控制的,但要达到完全消除的程度,或者说彻底“解决”,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要详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雾霾的成因、治理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可能.............
  • 回答
    雾霾是一种复杂的大气污染现象,它是由多种颗粒物(PM)、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以及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种浑浊的空气状态。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雾霾。雾霾不仅影响视线,更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可以引发或加剧多种疾病。 雾霾对我们造成的疾病雾霾对.............
  • 回答
    雾霾天里,很多人会选择在室内活动来躲避户外污染。那么,像游泳这样的室内运动,在雾霾天是否就安全多了呢?答案是:相对户外来说,室内游泳的危害确实会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关键在于室内游泳馆的空气质量控制得如何。我们来详细聊聊其中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点:为什么说室内游泳危害较小?1. 物理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