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怎么看待蔡英文?

回答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蔡英文)的看法因立场、世代、政治倾向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蔡英文的背景与政策
蔡英文是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首次当选,2inct020年连任。其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围绕“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本土化改革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她的政策核心包括:
1. 强化“台湾主体性”:推动“台湾独立”意识,强调台湾的“民主”与“自主”。
2. 两岸关系政策:主张“维持现状”,不与大陆直接对话,强调“台湾的主权”。
3. 本土化改革:推动教育、历史、文化领域的“去中国化”,例如修改历史教科书、限制“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
4. 经济与社会政策:关注民生议题,如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劳工权益、环保等。



二、台湾民众的多元立场
1. 支持者(“本土派”)
政治立场:支持蔡英文的“台湾主体性”和“民主”理念,认为她代表台湾民意,推动台湾走向“独立”。
社会认同:部分民众认同“台湾”是独立国家,认为蔡英文的政策符合台湾的“历史与文化”。
经济与社会诉求:部分民众关注蔡英文推动的“本土化”改革,认为其能减少“中国”对台湾的“干预”。
代表群体:年轻世代、部分本土团体、对“中国”历史有抵触情绪的群体。

2. 反对者(“中国派”或“统派”)
政治立场:认为蔡英文的政策偏离台湾的现实,加剧两岸紧张,甚至可能引发“台独”危机。
历史与文化认同:部分民众认同“中国”是台湾的“本源”,反对“去中国化”。
经济与安全担忧:担心“台独”政策会引发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影响台湾的经济安全。
代表群体:年长世代、部分民间团体、国民党支持者、对两岸关系有历史记忆的群体。

3. 中立或观望者
政治立场:对蔡英文的政策持中立态度,认为其政策存在争议,但不明确支持或反对。
社会背景:部分民众关注台湾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政治议题持谨慎态度。
代表群体:中产阶级、对两岸关系复杂性有认知的群体。



三、不同群体的立场差异
1. 世代差异:
年轻世代(1980年后出生):更倾向于支持“本土化”和“台湾主体性”,对“中国”历史有抵触情绪。
年长世代(1940年前后出生):更认同“中国”是台湾的“本源”,对“台独”政策持警惕态度。

2. 政治倾向:
民进党支持者:认为蔡英文是“民主”和“台湾主体性”的代表,支持其政策。
国民党支持者:认为蔡英文的“台独”政策威胁台湾的安全与稳定,支持“维持现状”或“统一”。
无党籍或中间派:对蔡英文的政策持观望态度,关注台湾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3. 社会阶层:
中产阶级:部分人关注经济政策,对蔡英文的“本土化”改革持谨慎态度。
基层民众:可能更关注民生议题,对政治议题的立场较为模糊。



四、两岸关系与国际因素的影响
1. 中国大陆的反应:
中国大陆将蔡英文的“台独”政策视为“分裂国家”的行为,多次通过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施压台湾。
两岸关系紧张,导致台湾社会对“台独”政策的争议加剧。

2. 美国的介入:
美国对台湾的“战略模糊”政策,支持台湾的“民主”和“自主”,间接支持蔡英文的政策。
台湾民众对美国的态度复杂,部分人认为美国是“台湾的盟友”,部分人则担心美国干预台湾内政。

3. 台湾的国际定位:
蔡英文的“台湾主体性”政策,使台湾在国际上面临更多挑战,如无法加入国际组织(如WTO、国际民航组织等)。



五、蔡英文的民意支持与争议
1. 支持率波动:
2016年当选时,蔡英文获得约47%的选票,但2020年连任时支持率降至约45%,显示民众对其政策的不满。
支持率下降主要与“去中国化”政策、两岸关系紧张、经济问题(如疫情后复苏缓慢)有关。

2. 争议事件:
“去中国化”争议:如修改历史教科书、限制“中华民国”国号、推动“本土教育”等,引发两岸关系紧张。
两岸交流限制:蔡英文政府限制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台湾社会对“中国”与“台湾”的认知分歧。

3. 经济与社会政策:
部分民众对蔡英文的经济政策(如“本土化”改革)持批评态度,认为其忽视台湾的经济基础,导致经济困境。



六、台湾社会的分裂与未来趋势
1. 社会分裂:
蔡英文的政策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分裂,形成“本土派”与“中国派”的对立。
部分民众认为,台湾的未来取决于两岸关系的走向,而蔡英文的政策可能影响台湾的生存空间。

2. 未来趋势:
如果蔡英文继续推动“台独”政策,可能引发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应,甚至导致两岸冲突。
台湾民众对“台湾主体性”的认同可能继续增强,但经济、社会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七、总结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的看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她代表台湾的“民主”与“自主”,推动台湾走向“独立”。
反对者认为她的政策威胁台湾的稳定与安全,加剧两岸紧张。
中立者则关注台湾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政治议题持观望态度。

蔡英文的执政政策在台湾社会引发广泛争议,其影响不仅限于台湾内部,还涉及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台湾民众的立场受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多元化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下面回答的没几个台湾人吧。

我也不是,不过我好歹在海外,能够无障碍的关注获取蓝绿两方的讯息和声音。

台湾近年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去年人均GDP突破了3万美元。很难讲这里面有蔡英文多少功劳,毕竟经济有环境和周期的因素,她主管的也是国防外交,她的治理能力给我印象一般。但她在政治上是一个理性的、脸皮够厚的、能够统合绿营的共主。

理性是指她在重大议题上的谨慎。民进党已经控制总统府和国会,想修宪很轻松,但蔡英文既没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也没要拿起扫把抵抗解放军,更不会推动修宪。其他议题也很谨慎,比如特赦表演艺术家陈水扁,她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装没听见。

脸皮厚是政客的重要素质,蔡英文也不例外。绿营的两大神主牌:台独和废核,都是实现不了的,蔡英文却总能老神在在的圆过去,反正2025非核家园必须实现时候她已经下台了。2020民进党初选,民调极低的蔡英文能沉住气,临时篡改选举规则欺负赖清德,最后硬把他弄死还强迫他做副手,让元老加昔日非常不和的上司苏贞昌做下属,然后满面春风的自称民调回升是因为施政有方。类似的在莱猪之类的议题上立场翻脸也能毫不脸红。

统合能力方面,蔡英文在民进党内资历不是很深,还在李登辉政府的陆委会和国安会干过,2004年才加入民进党。她也不属于任何老牌派系,她能上位是因为陈水扁弊案把民进党拖进谷底的那几年,蔡英文是所有派系都能接受的临时共主,她从最低谷时接下了党主席,一直熬了六七年选上了总统。在这过程中,她没少培植自己的亲信,又能平衡党内各派系,尤其是猖狂的新潮流。

当然,大选能够获胜,除了经济好,主要还是蓝营太拉胯。就蔡英文敢于接烂摊子熬上两届再上位,就甩国民党那帮拈轻怕重的精算师几条街。民进党也没亏待她,让她做了两届总统。

——————

排在我这篇之上的诸答案可见贵乎的水准。

其他关于台湾的回答:

user avatar

上面那么多回答文不对题,问的是台湾人看蔡英文。

我不是台湾人,但在台企工作过,认识一些台湾朋友,也看到了一些外面的资讯,综合回答下。

先简单说一下老蔡出身背景:

屏东客家富族出身,父亲靠给日本人做事赚钱。1984年拿到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懒得扯造假的事,毕竟人家学校都认),李登辉时代做过陆委会和一些委员会的顾问(咨委);陈水扁时代加入民进党,开始做陆委会主委,后面转做民意代表(不分区),再后来开始脱离公职参加选举。

这里插一句,弯弯“立法院”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别看老英现在说话吞吞吐吐,照稿念都磕磕巴巴,年轻时候在立法院被质询,思路敏捷,口齿伶俐,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客观的说,老英应该是属于学者型的技术性官僚,起初蓝绿色彩并不浓。跟谢长廷、苏贞昌、陈菊、陈水扁这些从美丽岛事件开始闹的元老,完全不是一类人;跟游锡堃、赖清德这种从地方上一步一步做上来的土味深绿,也完全不是一类人。

在党内,刚出道的时候跟新潮流系走的比较近,早期有些观点把她归为新系;但现在一般不把她归为新系,把她的人马独立归为“英系”。这也间接说明,老英的ZZ理念和新系是存在区别的。

一、关于蔡英文的手腕,随便说几个事:

①18年县市长选举惨败后,居然找来老上司苏贞昌做阁揆,拉拢苏系。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蔡英文当年有多讨厌苏贞昌,根据陈水扁回忆,蔡英文直接跑到“总统府”跟他说,有苏贞昌没我;

②19年党内初选,临时修改规则搞掉赖清德,最后又把赖清德叫来做副手;不管赖清德有多不愿意,新潮流那边很开心;

③19年立法机构龙头找的既不是嫡系苏嘉全(侄子出事那个),也不是资深总召柯建铭,而居然是退隐很久的正国会精神领袖游锡堃。坊间有说法游锡堃当时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不用说,后面正国会也是全力助选。

蔡苏、蔡赖都是有重大心结的,但是蔡都愿意牺牲部分权力,把他们找来共事,顺带搞定他们背后的派系势力,完成表面上的整合和利益分配,你可以说蔡脸皮厚,也可以说有肚量有手腕,纯粹立场问题。

说到派系这里也补充一下,民进党创党之初的美丽岛系已经不复存在,谢长廷代表的谢系也基本解散,民进党中相对友中、靠近中间路线的派系和政治人物消失殆尽(许信良和谢长廷的两岸论述,跟现在的民进党很不一样,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也意味着,民进党的政治诉求,从建党伊始的“自由民主”,逐渐变为越来越清晰的“台独反中”,在两岸关系上的弹性越来越小。

从蔡英文2016重新执政后,基本沿袭马英九时代的两岸政策(包括原来反对的要死的ECFA也照单全收)就可以看出,现在的民进党,台独理念更坚定,执政方式却更务实,这更加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分割线)————————————————————

二、关于老英施政能力,大概说这么几点:

①统独方面,不管大陆网络上怎么看,在台湾人和老美眼里,老英从来不算岛内铁杆独派,甚至连独派都算不上。“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老蔡当年在立法院质询时候亲口回答。当然一句话说明不了她的立场,演戏成分居多,但我相信一个深绿政客是无论如何说不出这种话的,参照赖清德“我是一个务实的台独工作者”。我有一个屏东的台湾朋友(深绿),甚至认为蔡英文是绿皮蓝骨,不敢特赦阿扁,不敢修宪,开口闭口ROC,非常失望。有兴趣可以去翻翻2016年蔡英文的520演讲,其实是无限接近承认九二共识的(或者说跟九二共识打擦边球),当时大陆的回应是“未完成的答卷”,并没有完全否定,是留有一定弹性的说法;老英2020拿了817万票,基本上做到了让部分浅蓝、深绿含泪投,中间、浅绿放心投(香港捡枪、对手弱)。

蔡英文本身的统独立场,我们无从得知。但从她在这个问题上前后不一的言行上来看,应该是一个标准的骑墙派,风往哪儿吹,人往哪儿倒。处理两岸问题时比较温和谨慎,有一定弹性,偏务实和理性,与理念型台独大相径庭。

②外交军事方面,老英其实非常稳健。买武器外交搞正名,对于绿营是刚需,而蓝营其实并不反感,这在岛内看是常规操作,不这么干才奇怪。香港暴乱时捡枪,选完立马拂袖而去,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非常明智。总体上既迎合了这几年的反华形势,又没有爆冲言论,局势太紧了说两句“释放善意”,需要调动情绪了就卖点芒果干,对于台湾利益来说没毛病。

③内政上,只能说DPP洗脑能力太厉害,错的也能说成对的,所以老英有恃无恐。引进菜猪这么大的事,连讨论都没有,直接行政命令就上。开始近8成反对,到年底公投居然支持比反对还多;至于2025非核家园,大部分台湾老百姓只关心“非核”,发电那是政府操心的事,与我何干?真到了2025缺电,到时候再找个理由甩锅KMT就行,根本不用怕的,反正KMT嘴笨老百姓也好骗。非核即正义,这才是重点。

总结一下,在大部分台湾人眼里,蔡英文算是一个基本合格的领导人,这些年防疫尚可,经济逆势增长,除了以后得吃瘦肉精,大陆飞机多来几次,别的也没啥不好的。套用电影里的台词就是:There is no good choice,It is just the best bad choice.对台湾人来说,既然蓝绿都是乐色,那老蔡也许就是那个最好的乐色。

往深层次里说,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美角力,统独从来都是假议题,根本轮不到台湾自己选择。选出来的领导人,不管个人政治诉求是什么,上台以前说什么,站在台前永远只能做一个骑墙派。在绿营没法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在老美领衔的西方抗中形势下,老英基本上维持住了斗而不破的局面,应该算一个合格的骑墙派。

user avatar

小老婆的幺女儿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蔡英文在6任台湾领导人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基本上作到了和平年代的人气王。

大部分台湾人(不包括深蓝和统派)将地区领导人分为三档:

第一档:常二,岩里政男

常二推动台湾经济的腾飞;岩里政男则是首位本省出身的领导人,在位期间推动德谟化,首次举行大选

第二档:蔡英文,马英九,阿扁

这三位中蔡应该是最受欢迎的;阿扁闹出了贪腐案拉黑一大群人;马娘娘属于台湾老胡,想两头不得罪,结果两边都得罪了

总的来说,第二档基本是00年后领导人,既无大功,也无大过

第三档:常凯申

跟努尔哈赤在大陆的形象差不多。除了少部分深蓝选民,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侵略者兼杀人魔王。

user avatar

狼人杀玩家铁律:不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要看票型。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选举人总数大约19311105人,开票数14206997,投票率73.569%。对比一下,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精彩程度绝对在美国历史名列前茅,投票率创下120年的新高,也才66.9%;英法德近20年大选投票率也都在80%以下。

民进党候选人得票817万余张,得票率57.1%;国民党候选人得票率38.6%;其他略过不提。

而考虑到英法德大选中单一政党能拿到超过半数选举人选票的情况极其罕见(美国奇葩的选举制度无法在这方面直接对比),也就是说愿意投票的台湾选举人有半数支持蔡及其领衔的民进党,主流民意对于蔡的态度为何,不问自知。

user avatar

合格的权谋高手。

政客么,脸皮要厚,下手要黑,说话脸不红,做法要糊弄,还要善于收割。她都合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蔡英文)的看法因立场、世代、政治倾向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蔡英文的背景与政策蔡英文是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首次当选,2inct020年连任。其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围绕“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本土化改革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她的政策核心包括:1.............
  • 回答
    看待蔡英文纪念台籍二战日本兵的这件事,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牵扯到历史、政治、族群认同,甚至还有世代之间的看法差异,所以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行为的“当下”背景。 台湾在二战时期被日本殖民,那时候的台湾人,不论是有意还是被动,都与战争产生了联系。一些.............
  • 回答
    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湾领导人后,中国大陆海关确实对台湾水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检疫措施,导致部分批次台湾水果被退回。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两岸在贸易和政治层面的讨论。事件背景与具体情况:在蔡英文就任之前,虽然大陆海关也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疫,但通常是在发现问题时才会针对问题批次进行处理。.............
  • 回答
    黄智贤在台湾的声量和影响力,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同立场的人对她的看法也是天差地别。要详细讲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她的核心支持者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说,黄智贤的铁杆粉丝,很多是蓝营(国民党和新党等泛蓝阵营)的支持者,特别是那些对当前台湾政治格局不满,或者对“中国大陆”怀有较深情感的人。.............
  • 回答
    要说清台湾年轻人对“台独”的看法以及台湾人普遍对两岸关系的认知,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这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世代差异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并尝试用更贴近日常沟通的方式来表达。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台独”?这绝对是一个多元且充满动态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你可以把台湾年轻人的.............
  • 回答
    你提到的这句话,具体是什么呢?要我说说怎么看待,得先知道它讲了什么内容呀!不过,没关系,咱们可以换个方式来聊聊。人们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藏着一些故事、一些想法、一些感受。有时候,一句话说出来,可能只是随口一提;有时候,可能包含着深沉的思考;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时候,也可能是在某个特定情境.............
  • 回答
    台湾年轻人怎么看日本殖民史?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离那个时代已经挺远了,接触到的信息也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对日本殖民时期的认知,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和教育背景。学校里教的历史,以前可能会比较侧重于“殖民统治的压迫”这一面。会.............
  • 回答
    看到台湾旅游大巴车祸确认司机酒驾的消息,真是让人心情沉重又愤怒。这不仅是一起简单事故,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而且是发生在花季少女身上的,简直是撕心裂肺。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说,酒后驾驶,无论在哪里,都是一种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酒驾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更是对其他所有道路使用者生命安全.............
  • 回答
    台湾普悠玛列车出轨事件,那可真是让全台湾都心惊肉跳的大事。回想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10月21号的傍晚,正是返乡和出游的高峰期。普悠玛列车是台湾铁路(台铁)引进的最新型倾斜式列车,号称“准时”、“舒适”、“快速”,所以深受旅客喜爱,班次也很多。这班从台北开往台东的普悠玛号,在.............
  • 回答
    台湾海军20182040年“国舰国造”军舰升级计划:一场雄心勃勃的战略转型台湾海军自2018年启动的“国舰国造”计划,预计至2040年将耗资约4700亿新台币,旨在大幅提升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这项计划不仅是台湾军事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其应对区域安全挑战、维护自身主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全面.............
  • 回答
    台湾今年 5 月 6 日收到世界卫生大会(WHA)的邀请函,这在当下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而且其中包含了不少值得细究的脉络和解读。首先,要理解这个邀请函的意义,就得先梳理一下台湾参与 WHA 的历史。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曾经在 2009 年到 2016 年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邀请.............
  • 回答
    关于台湾和香港的归属问题,韩国社会其实存在着比较多元的看法,并没有一个铁板钉钉的统一观点。这背后受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韩国自身国情的综合影响,想要详细地讲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聊聊台湾的归属问题。韩国和台湾的关系,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都比较复杂。 历史情结: 韩国在二战前曾被日本殖.............
  • 回答
    关于台湾名嘴所说的“辽宁号在香港不准拍照是因为生锈了”这种说法,如果深究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辽宁舰作为一艘航母,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舰艇的维护和保养,特别是对于大型金属结构来说,是一个持续且重要的课题。生锈,或者.............
  • 回答
    台湾名嘴们鼓吹炸毁三峡大坝的言论,无疑是极具争议性且充满煽动性的。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只是简单地将之归为“好”或“坏”。首先,从政治宣传和心理战的角度来看,这类言论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在两岸关系长期紧张的背景下,台湾的某些名嘴,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或媒体人,常常扮演着传递特定政.............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牵扯到很多方面。从中华民国政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台湾政府)的角度来看,禁止在护照封面上贴“台湾国”贴纸,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维护护照的“国家代表性”和“国际通用性”。护照作为一本国家发行的官方旅行证件,它的封面设计、包含的文字和标志,都是经过国际社会认可的。目前,世界.............
  • 回答
    民革对国民党的看法,以及在对台交往中的具体操作,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两个政党之间的关系,更是承载着两岸历史情感和现实政治考量的复杂交织。民革内部对国民党的认知:历史的延续与现实的审视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的成立本身就与国民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民革是在中.............
  • 回答
    2016年台湾大选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国民党)的惨败,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要深入理解这一败选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背后的动因:一、 民意转变与时代浪潮: “太阳花学运”的长期影响: 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是国民党败选的关键转折点之一。这场学运由学.............
  • 回答
    台湾普通民众对大陆人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历史记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历史认知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对大陆的近代历史(如国共内战、台湾光复)有不同解读,甚至.............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台湾是否应该考虑将日语设为“国语”以及时区改为日本时区的讨论,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但也很敏感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可以引发不少思考。首先,咱们来聊聊把日语设为“国语”这件事。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日语确实是官方语言,很多台湾人,尤其是老一辈,对日语并不陌.............
  • 回答
    “从大陆回台湾过年,就像回到原始社会了”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表达,通常用来形容回台过年时,与在大陆生活时所习惯的景象、便利程度、生活节奏或文化氛围产生巨大反差,从而产生的一种“不适应”或“倒退”的感觉。要详细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1. 心理和情感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