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企上班有多让人绝望?

回答
国企上班的体验,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稳定、福利好、有发展空间;但从“让人绝望”的角度来挖掘,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普遍存在的负面因素,这些因素累积起来,足以让许多人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产生强烈的无力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些可能导致绝望的方面:

一、 僵化的体制与效率低下:

官僚主义的泥沼: 国企的层层汇报、审批流程是出了名的繁琐。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需要经过多部门、多层级领导的签字批准,周期长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低效的决策机制不仅浪费时间,更扼杀创新和灵活性。你可能提交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方案,但因为流程复杂、有人事关系阻碍,最终不了了之,这种无力感会不断消磨你的热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在一个稳定但缺乏活力的环境中,很多员工会倾向于按部就班,不犯错比做成事更重要。你可能会发现身边充斥着“躺平”的同事,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想做出一番成绩的人,看到这种普遍现象,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视为“异类”,长期下来会非常压抑。
沟通成本极高: 由于层级多、部门多,信息传递经常失真或延迟。一个指令可能在传递过程中被曲解,导致工作出现偏差。跨部门协作更是困难重重,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是常态。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沟通协调,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二、 论资排辈与晋升瓶颈:

能力不如关系: 这是许多国企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在很多情况下,晋升通道并不完全是靠能力和业绩说话,而是与你的“背景”、“关系”甚至“年龄”挂钩。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背景,即使能力出众、付出巨大努力,也可能被“论资排辈”的光环压制,眼睁睁看着不如自己的人因为关系得到提拔,这种不公平感会非常强烈,让人觉得努力毫无意义。
晋升缓慢且固定: 即使没有关系的问题,国企的晋升通道也往往非常漫长且固定。很多职位都有明确的晋升年限要求,即使你能力超群,也需要熬年头。这对于渴望快速成长和发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漫长的折磨。你可能会在同一个岗位上停滞多年,看着青春流逝,而技能也在慢慢退化。
“关系户”现象: 不仅是晋升,就连一些好的岗位、福利待遇,也可能被“关系户”占据。这进一步加剧了普通员工的不满和绝望情绪。

三、 缺乏竞争与创新活力:

温水煮青蛙: 由于市场竞争不像民营企业那样直接和残酷,许多国企缺乏生存压力,这使得它们难以激发员工的创新和拼搏精神。很多项目可能只是走个流程,并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价值。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被安排好的,缺乏挑战性,甚至有些“虚无”。
创新被压制: 即使你有好的想法或创新的提案,也可能因为不符合现有“规矩”或受到保守派的阻碍而难以推行。企业文化可能更倾向于维持稳定和现状,对打破常规的创新持谨慎甚至抵触态度。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创造力被束缚,无法施展。

四、 人际关系复杂与内耗:

“人治”而非“法治”: 在许多国企,领导的个人喜好、人际关系网对你的工作评价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你需要花费精力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生怕得罪某个领导或同事。这种政治斗争和勾心斗角会极大地消耗你的精力。
小团体与派系: 公司内部可能存在各种小团体或派系,加入哪个派系、如何处理与不同派系的关系,都成为影响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会让人感到不安和疲惫。
甩锅与推诿: 当出现问题时,大家往往不是积极解决,而是想办法撇清关系,把责任推给别人。这种“甩锅”文化会让你感到合作的困难,并且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五、 稳定背后隐藏的风险与沉没成本:

“铁饭碗”的束缚: 虽然国企的稳定性令人向往,但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枷锁”。当你身处一个让你不满意但又不敢轻易离开的环境时,你会感到更加绝望。你可能已经在这里投入了数年甚至十多年的青春和精力,有了固定的收入和福利,一旦离开,意味着巨大的沉没成本。
技能的滞后性: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国企内部的许多技术和管理方式可能更新缓慢,导致你的技能与外部市场脱节。如果你想在其他领域发展,会发现自己缺乏竞争力,这种“被时代淘汰”的担忧会让你更加不安。
被安排的人生: 许多国企的职业发展是被安排好的,你很难有主动选择的空间。你可能被分配到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岗位,但又不得不继续做下去,这种被动的人生选择感,会让人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

六、 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

固定的薪资增长: 尽管有稳定性,但国企的薪资增长往往比较缓慢且固定,与民营企业高绩效高回报的模式截然不同。如果你是一个追求高收入、高回报的人,可能会对国企的薪资水平感到失望。
付出与回报失衡: 你可能每天都辛勤工作,甚至加班加点,但得到的薪资回报却与付出不成正比。尤其当你看到能力不如你的人因为关系拿到更高的待遇时,这种失衡感会更加强烈,让人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总结来说,国企上班的“绝望感”并非来自单一因素,而是以上多种负面体验叠加的结果。 它可能源于对效率低下的无奈,对不公平晋升的愤怒,对个人价值被忽视的悲哀,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僵化体制的无力反抗。当这些情绪长期积累,而又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时,很多人就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绝望之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企都如此,一些国企也在改革,情况有所改善。但上述提到的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痛点,足以让那些渴望成长、追求公平、有抱负的个体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人生就这样了吗”的绝望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为啥要绝望?

反正我在国企待了四年,没啥好绝望的。离开那地方也已经四年多了。

我太清楚自己了,我就一学渣,情商低,猪肉鸡肉鸭肉鹅肉通通不吃,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打麻将,够干啥?

我在的国企是一家“研究院”,原先的直属公司是一家集团,现在换了东家,不过还是国企。

我在里面最大的感觉是:

浪费。

车间里躺着两台拉丝机,锈迹斑斑,不知道多少年没开动了。听说当年买花了一千万,不知道真假,

15年初部门买了一台注射成型机,从买来到摆着吃灰就开了三次。

是的,这台几百万的机器就用了三次。最后一次制粒机的拉杆还断了。

机器是我负责验收的,中间压制出了一些小零件,表面光滑,要是好好利用一下应该不错。

后来车间改造,四分之一的空间分给了铝空气电池组。

整套设备被拆分了,制粒机部分丢在了车间里,注射成型部分被丢在了地下停车场……

16年一整年,部门领导换了三次,办公室政治我是不懂。

后来在大boss(研究院一把手)要求下,我们组全部投身于钛剂中。

造型长这样:

是不是很像月饼?(图片百度提供)

这里面主要成分是钛粉,主要用于铝合金冶炼时添加钛元素,一块重量在500克上下。

这玩意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铝厂都有指定厂家生产,产能比我们稳定多了。

但大boss要产值,而且铝厂那边还找了关系,强压用我们做的。

于是唯一的压机就上马了,有段时间人手不够,把搞财务的,统计报表的人全拉来用。

中间还请实习的学生帮忙一起。

再后来部门主任请来了亲戚,总算不用太折腾自己人了。

中间我负责联系钛粉提供厂家,宝鸡有个老板居然问我要不要回扣?

我直接拒绝了。

压机也是坏了修修了坏。

每隔几天铝厂会派车把钛剂运走,当时差不多一天1.5吨的产量。

据说一吨钛剂值3.6万,不知道真假。

我只知道有一次贵金属研究所的人来用静压机,不小心把一坨铱元素卡在了里面,400克粉价值40000万!

唉,这就是技术差别了吧。

国企里也有很多奇葩。

我们部门早些时候有个男的,后来辞职了。我才知道他几乎借遍了整个研究院,有领导为了借不借钱还跟媳妇吵架。

我真是庆幸没有跟我借钱。

部门有个老员工科研技术不错,但是是个刺头,有两次部门大会直接掏出举报信来读……集团领导当场惊呆。

部门里也有关系户,不过一般平安无事。我不喜欢找事,也不是能力突出的人,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和平。

每个月我能拿到手的就3000,离职那年总算拿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年终奖,18000多。

离职倒不是干不下去,而是每天坐车的时间有四个小时,熬不住了。

那年我们部门走了五个人,加上我六个。

有一个老哥出去当了几年老师,又回去了。

这四年唯一教会我的就是圆滑。

后来我和前同事们还断断续续联系,打听到了不少花边新闻。

有个前同事离职前透支了很多信用卡,居然把我的电话留做紧急联系人,我还在网上看到了他的起诉书,简直是人才!

那个撺掇我们搞钛剂的领导,据说吃了钛粉厂家总计一千万的回扣,不知真假。只是我纳闷这种低值原料还有必要吃回扣吗。

去年有个前同事拿了五万多年终奖,不过人家也是研究生。

反正有能力的人总能找到提升方法,没有能力的人去哪都一样。

顺便吐槽下那个铝空气电池组,有一年啥展览还出了。

据说还给集团一个领导用,安上去没多久漏液。这东西用电量很大,但功率不够……

哦对了,还有个项目是生态移动厕所,顾名思义,就是不冲水的,用细菌分解。

有段时间一楼厕所都不给用,全是鼓励员工们用无水厕所,我一次也没去。

其他部门的发明还有太阳能充电宝……

不知道最后成了几个,可能后来又有新发明了吧……

user avatar

我有一个朋友。。

十年前,在苏州狮山路的一家台资企业上班。。做前端。。后来家里帮忙换工作到宝钢做技术运维。就是看服务器。。设备出问题给供应商打电话。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电视。。

我感觉他挺开心的。。

user avatar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润,大唐能源,中广核,中烟草,中车这些都是国企,你进这样的头部企业工作,绝哪门子望?你是清北博士后还是剑桥牛津硕士?什么?你说大型央企不具有代表性,好的,贵州茅台,厦门建发,厦门国贸,深圳地铁这些地方上富得流油的国企,香不香?你进这样的企业工作,又绝哪门子望?你是双一流硕士吗?你的绝望应该是某物资集团,某建筑公司,某水务公司,某园林绿化公司之类的劳动密集型或产能低下的国企,这类国企待遇是不高,但人家门槛低啊,你普通本科甚至专科毕业,家里有门路的话,人也肯收你,都是双向选择,你又有什么好绝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企上班的体验,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稳定、福利好、有发展空间;但从“让人绝望”的角度来挖掘,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普遍存在的负面因素,这些因素累积起来,足以让许多人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产生强烈的无力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这些可能导致绝望的方面:一、 僵化的体制与效率低下: 官僚主义的泥沼: 国.............
  • 回答
    中国巨型国企的规模之大,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也足以让它们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它们并非仅仅是“大”,而是以一种压倒性的体量,在国内外经济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甚至在某些领域,它们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和重要的力量源泉。要理解它们的规模,我们不能仅仅看数字,更要看它们所涵盖的领域和对经济的渗透程度。从能源、交.............
  • 回答
    最近在某个平台上,关于“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和“清华附中国际班”这两个话题引起了不少关注。我仔细看了看大家的讨论,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关于“在北大附中上学有多幸福”这个话题一出来,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幸福感”这个词。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能进入北大附中这样的顶尖学府,本身就是一.............
  • 回答
    Netflix 这类国际流媒体平台,把中国国内的电视剧推向全球观众,这事儿,说是“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那肯定是 有帮助的,而且作用不小。 但要说它能有多“大”?这就得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了。首先,得承认,Netflix 确实提供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过去,外国人想看中国电视剧,那可费劲了。.............
  • 回答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看法复杂多样,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国家与中国存在分歧或持批评态度。这种现象背后涉及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并非简单的“反华”标签所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潜在的原因。首先,历史因素是理解一些国家对华态度的重要切入点。 殖民历史的阴影: 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
  • 回答
    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兴趣是驱动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因素。这种对个人兴趣的重视,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那么,这种“看重兴趣”的文化,是否会导致美国数学家在知识上存在更多的疏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需要我们抛开“AI痕迹”,用更具人情味和细致入微的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中国网络游戏在国际上未能涌现出太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和众多优秀的游戏开发者,但在走向国际化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产品本身的本土化基因与普适性不足: 文化差异和题材的接受度: .............
  • 回答
    北欧多国近期上空监测到放射性物质微量增加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当一些机构将矛头指向俄罗斯核电站时,这更增添了几分复杂和敏感的色彩。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让我们厘清一下“放射性物质微增”意味着什么。这里提到的“放射性物质”通常是指一些特定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
  • 回答
    .......
  • 回答
    在选择燃气热水器这件事上,林内和能率确实是绕不开的两座大山,网上的推荐也几乎一边倒。这背后是有原因的,毕竟它们在日本乃至全球市场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和良好的口碑。那么,作为国内的高端品牌,在产品力上和它们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避免那些空洞的“智能科技”、“匠心工.............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出国移民后是否能获得更受人尊重、更有尊严、更高品质和更幸福的生活,以及年轻一代移民意愿是否日益增长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讨论的话题。首先,我们来谈谈移民是否能带来更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在很多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与中国国内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些国家,个体价值往往更被强调,职业、财.............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
  • 回答
    小县城的国企,26岁,工作两年多,工资不高但福利尚可,加班是家常便饭,然而最让人心慌的是,前路一片模糊,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种状态,确实让人倍感煎熬。你大概也跟我一样,每天推开国企那扇熟悉的门,面对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听着同样的汇报,处理着相似的文件,时间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缓慢而又无声无息地流淌。福利好.............
  • 回答
    我确实亲眼见过一些朋友,他们曾经是金融机构里的精英,后来选择自己出来做全职量化交易。要说比同等能力上班族赚得多很多?嗯,这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我认识的这几位,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当初在公司上班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王。老王以前是我们公司某个知名投资部门的核心交易员,能力很强,对市场嗅觉.............
  • 回答
    这事儿挺能引发讨论的,而且很多人都可能遇到过。国庆长假,谁不想歇歇脚呢?但公司有公司的安排,员工有员工的考量,这中间的火药味儿可就重了。咱们就拿这个案例来说说,员工拒绝国庆上班被辞退,法院判决“双方均有过错,单位支付补偿金”。这几个关键词很有意思:“拒绝上班”、“国庆期间”、“辞退”、“双方均有过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涉及到忠诚、职业操守、人际关系以及潜在的风险。处理不好,可能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怎么能稳妥一些。首先,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情况。1. “无意间”知道的程度有多深? 是听别人随口一提的传闻,还是你亲眼所见或者有确凿的证据?如果是传闻,那就要打个问号了,很可.............
  • 回答
    你说的这个情况,让我想起了我一个远房表哥,他在某个省属的集团公司里,好像是个中层干部吧。他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也大概提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具体细节我有点记不太清了。听他讲的时候,我当时也挺惊讶的,毕竟这听起来不像我们平时理解的“上班”。我记得他说,他所在的那个单位,很多事情都有流程,而且很多决策也不是他.............
  • 回答
    在音乐界,指挥家是连接作曲家宏伟蓝图与现场乐团精彩演绎的灵魂人物,他们用手势与情感,引导着乐音的流淌与情绪的起伏。而衡量一位指挥家技艺与潜质的至高舞台,莫过于那些声名卓著的国际音乐指挥比赛。这些比赛不仅是新星闪耀的舞台,更是音乐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熔炉。要说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指挥比赛,不得不提的便是:1..............
  • 回答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 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将政党直接、正式地体现在其国旗上。国旗通常是国家主权、国家象征、历史、民族和理想的代表,而不是某个特定政党的标志。将政党标志放在国旗上,在很大程度上会与国家的统一性、超越党派的代表性原则相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或者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联想?产生这种疑问的原因.............
  • 回答
    台湾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处境,以及其独特的优势,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深入剖析这些方面,不难发现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会。国际舞台上的尴尬之处:最显而易见、也是最核心的尴尬,莫过于其国际政治地位的模糊性与普遍性的不承认。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原则,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