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些在国企上班的人瞧不上做生意挣钱比他多10万甚至更多的人,哪来的自信?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给你掰扯开。

一、 价值观念的根本差异:稳定 vs. 风险

国企的“金字招条”是什么?是“稳定”。铁饭碗,旱涝保收,福利待遇齐全。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种“靠谱”,是一种“有保障”。而做生意,尤其是小打小闹或者新兴行业,那就像是在走钢丝,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天可能赚得盆满钵满,明天可能就血本无归。

所以,那些国企的人,他们对“价值”的定义,可能更侧重于“安全感”和“社会认可度”。一份国企的工作,代表着一种社会身份,一种被主流价值观所接纳的职业选择。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哪怕只是螺丝钉的作用),而做生意的人,可能只是在“逐利”,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是“钻了空子”或者“投机取巧”。

他们会想:“我这是在国家机器里,有编制,有前途(虽然可能慢点),我这是在为人民服务。”然后看着做生意的朋友,心里可能就会嘀咕:“他赚那么多钱,肯定是靠关系、靠钻营,或者就是运气好。哪像我,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这种“正宗”的心理,是他们自信的来源之一。

二、 社会地位和“体面”的认知

在中国,社会地位这东西,有时候比实际收入更重要。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国企,往往和社会资源、权力结构紧密相连。在很多人心中,这代表着一种“体面”,一种“有背景”的身份。

当一个国企员工,尤其是有点级别的,他可能享受着一定的社会尊重,认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他的工作也更容易被长辈、亲戚朋友们认可。“他在国家单位工作,挺好的!” 这句话背后,包含了多少对稳定和地位的期许。

而做生意的人,尤其是早期创业者,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甚至有些时候,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些“灰色地带”的操作。在一些刻板印象里,这就不够“体面”。所以,即使对方赚得比你多,但在你心中,对方的“档次”可能还是不如你在国企的“稳定体面”。

他们可能会说:“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有什么背景?关键是我这工作,走到哪里都有人尊重。” 这种对“面子”的看重,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一种对自己选择的肯定。

三、 “我还有上升空间”的自我安慰

国企的晋升机制,虽然慢,但很多时候是“论资排辈”或者“考评制度”相结合的。对于那些在国企里工作多年,觉得自己熬一熬,或者努力表现一下,就能获得晋升,拿到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福利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在赚得比做生意的朋友少,只是“暂时”的。

“他现在赚得多,不代表他以后也能赚这么多。我呢,我这碗饭是铁饭碗,而且我还有机会升官发财。” 这种对未来的预期,也是一种自信的来源。他们可能将做生意的人视为“短跑选手”,而自己是“马拉松选手”,虽然跑得慢,但终点线在那儿,而且路途更平坦。

而且,在国企,奖金、年终分红、福利(比如购房优惠、子女教育支持等)加起来,可能也不会比外面少太多。当他们计算一下这些“隐性收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和做生意的朋友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甚至还能“沾点光”。

四、 对“能力”和“付出”的定义不同

很多国企的人,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内完成任务。他们认为“能力”体现在“执行力”、“责任心”、“专业技能”上,并且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

而做生意,尤其是成功的生意,往往需要很强的“风险判断能力”、“市场敏感度”、“人脉拓展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承担风险的勇气”。这些能力,在一些国企人看来,可能不是“正经”的“能力”,甚至有些带有点“投机取巧”的意味。

“我每天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拿着我的工资,这是我凭真本事挣的。他呢?可能就是动动嘴皮子,或者抓住个机会就赚到了。” 这种对“付出”和“劳动所得”的定义,也决定了他们如何看待别人的财富。他们可能不认为做生意的那种“付出”和“劳动”是“正当”的,所以也就觉得对方赚得多,不是那么“值得”被羡慕。

五、 情绪上的自我保护和群体认同

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保护。当一个人在一份工作中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发现别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更高的回报时,很容易产生失落感。而通过“瞧不上”对方,或者降低对方成就的价值,反而可以缓解这种失落感,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他赚得多?那肯定是因为他走了歪路。” “他做生意?风险大得很,迟早要栽。” 这种心理,就像是在告诉自己:“我虽然现在赚得不如他,但我走的路是对的,我比他稳当,我以后也会有出息。”

同时,国企内部往往形成一种群体认同感。大家都在做类似的工作,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群体里,互相之间的评价标准也会趋同。那些“不一样”的,或者“不那么正规”的,自然容易被边缘化或者被贴上标签。

总结一下,他们那种“瞧不上”和“自信”,往往是建立在以下几点之上:

对“稳定”和“安全感”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人生成功的基石。
对“体面”和“社会认可度”的追求,认为国企身份更具社会价值。
对“能力”和“付出”的狭隘定义,更倾向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自我安慰和贬低他人来获得心理平衡。
群体认同和价值观的趋同,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主流的社会评价体系。

所以,他们不是真的瞧不上那份钱,而是瞧不上那种“赚钱的方式”,并且在内心深处,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我这样做才正确”的理由。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掺杂着价值观、社会认知、情绪调节和群体认同等多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一个从事业单位跳出来的人。碰到以前的同事,对我妒忌到发疯。一顿饭的功夫,总在讲他哪里哪里过得比我好,我如果不走现在可以升到啥级别。我总是跟他说,我的工作有多辛苦,多不稳定,以期能平息他的妒火。

user avatar

我事业单位,三线城市,一个月8k,,,我老公整天说:

我妹在家带着孩子一年卖保险也挣20w,

我妹没读大学现在也是保险公司的培训老师。

你上班又没事儿干,为什么不做个私活。。

实际上他妹欠我3w现金,我名下10w信用卡她在拿着周转。。

我一度被他说的特别怀疑自己硕士白上了,而且觉得自己特别无能。。

直到有一天我看万合天宜的白蛇传的时候,学到灵感,我回怼他:

别的大夫都能拿那么多红包,咋你一个月就没见拿回家几块钱,

你们主任黄浦江边上给儿子买的全款房,你呢,一个月连1w5都费劲。。

我同学大专毕业做程序猿,10年前都年薪30w了,你上到博士还不是不如人家。。

总之,想看不起你的人,自然会忽略你的99分优点,在鸡蛋里找出骨头来精神挤压你。。

居然这么多人看,哈哈,我二更一下

事业单位也有区别,我是,底薪3k(这部分计算社保),绩效3k,奖金2k,所以其实社保基数并不高,说真的,因为行业的原因吧,比起我同学的平均值,我这个收入算低的,但这个单位真的福利超好。。。

然后我同学真的十年前就大专毕业当程序猿年薪30w了,可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他们最早给日本人做小网站,后来做“一刀9999,神装随便爆”,他每天睡办公室,现在应该是合伙人了吧

他妹妹其实人很牛逼,做销售的都超级牛,跟你谈话让你如沐春风,我其实挺崇拜人家的情商的,跟她关系也挺好(我严重怀疑没人能拒绝得了她的有意结交),毕竟她可是做到保险行业的导师了啊。。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拼命捞钱,其实我更羡慕我同学在私企一年几十万的赚,想跳槽又没那个心气,可能事业单位出来的,人家也看不上,毕竟染了一身懒病,我其实属于看谁赚的比我多都觉得羡慕佩服的类型

信用卡是拿不回来啦,哈,毕竟他妹妹那边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拆东墙补西墙,之所以用我的,是因为一直有许多业务员跑我们单位推销信用卡,我无奈的办了大额卡,但我因为逾期很久忘还800块被罚了小3k,所以特别讨厌信用卡(它居然不会自动扣联名卡的存款,逾期半年了也没说给我个电话短信催债),,他妹妹听说了就要走了,我当时有些犹豫,想着如果她逾期跑路了,我就当用十几万买断这门亲戚了,这样想了就觉得很舒心了。

2019,我也认识了个单词pua,我觉得我老公在无意中对我进行了pua,生完孩子的半年i,我老公每天就是diss我胖了,丑了,没奖金了,然后就是说他妹,既照顾3岁的孩子,又能赚钱,同时家里打扫的纤尘不染,这个月还是瘦了三斤。。。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我那几个月,就是越来越消沉,抱着孩子流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上学白上了,学术没搞出来,钱也赚不到,家务做不好,孩子哄不住,我为什么要拖累我老公。。。直到看到白蛇传,真的是一瞬间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diss的他哑口无言,我当时还觉得后悔,后面就是一直diss一直爽

其实我老公人很好,有口无心的典范,而且直男属性点满,人特别可爱,可能是共情能力叫差,他都没意识到对我的伤害,直到那天我全反弹给他,他现在再也不说这类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
  • 回答
    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重大题材集体失声”的现象确实是许多评论家、读者乃至作家自身常常讨论和反思的议题。这种“失声”并非指作家们完全不写了,而是指在某些本应引人深思、反映时代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现实或价值观念的探讨上,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沉默、回避或者说缺乏深度和力度的创作状态。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需.............
  • 回答
    看到一些国人在日本时,会刻意模仿上海人的腔调和习惯,这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也不是单一的原因能解释清楚的。我认识的一些在日本的中国朋友,也有过类似的观察和讨论。首先,上海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影响力是绕不开的因素。上海作为中国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在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上,一直走在中国前列。很.............
  • 回答
    许多国家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中不乏一些被认为是“不公正对待”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交织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一、 经济层面的摩擦与指责: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域。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存在不公平做法,导致了它们本国产业的受损或发.............
  • 回答
    这事儿挺复杂的,但要说拼多多上为啥山寨货多,商家还能混得风生水起,根子上有几方面的原因,咱们一样样掰扯。首先,得从需求端说起。咱得承认,中国这么大,消费水平确实是“多层次”。有钱人追求品牌、品质,但更多的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的朋友,他们买东西更看重“性价比”。啥叫性价比?就是花最少的钱,买.............
  • 回答
    做空,这个在金融市场里听起来挺“酷”的词,其实就是投资者在预期某只股票价格会下跌时,通过借入股票并卖出,然后在价格下跌后再买入相同数量的股票归还,从中赚取差价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低买高卖”,但方向是反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所有国家都对这种操作大开绿灯?事实上,不少地方出于各种原因,对.............
  • 回答
    “某些国人这么爱战争”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判断,背后可能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多重解读。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视角下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叙事 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创伤: 中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对外战争的记忆,例如抗击外敌入侵、收复失地等。这些历史.............
  • 回答
    理解中国为何不能简单地“走亲美路线”来避免被美国视为敌人,这需要深入剖析两国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并非仅仅是一个选择题,而是由一系列深层因素决定的必然性。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基于好感或亲近,更多的是基于国家利益。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信息对普通人来说是公开的,但间谍机构却仍然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策反中国公民,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究的逻辑。这并非“AI撰写”的空泛推测,而是基于现实世界中情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案例的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息”的价值并非完全等同于“信息的来源”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内战,为什么一方(美国南北战争)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史诗,另一方(中国国共内战)却显得有些微妙,甚至不太愿意拿来“炫耀”?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受时代背景、叙事角度、以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歌颂林肯和南.............
  • 回答
    非洲一些国家持续获得国际援助和物资,却依然面临贫困挑战,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这背后交织着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援助本身的一些弊端。要深入了解,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细致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许多非洲国家在近代史上曾是西方殖民地。殖民统治留下的印记深.............
  • 回答
    关于“一场病压倒一家人”这个说法,以及为什么它在中国似乎尤为普遍,甚至可能比某些国家更让家庭承受重负,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医疗费用高昂与支付压力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虽然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医保覆盖率也在不断提高,.............
  • 回答
    在西方世界,关于死刑存废的辩论早已成为一个旷日持久的议题,而选择废除死刑的国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哲学和法律层面的反思。这种转变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理由可以概括。首先,人权至上的理念是推动废除死刑最核心的驱动力。许多西方国家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将“生命权”视为最基.............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你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学费比国外不少大学低,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咱中国的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些历史原因。为什么中国大学收费相对较低?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国家财政投入的比例较高: 咱中国大学,特别是公办大学,很大一部分办学经费是来.............
  • 回答
    这位律师在辩护词中称自己的当事人为“国之忧、民之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表述。要判断这样的律师是否是大众所期望的“正义的律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位律师的辩护策略和潜在意图。 反讽或极端辩护的策略: 有可能这位律师是在采取一种极端、反讽的辩护策.............
  • 回答
    要理解俄罗斯在枪支管理和校园枪击事件上的情况,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不禁枪”或“管理不严”。首先,谈到俄罗斯的枪支管理,确实它不像美国那样,拥有广泛的个人持枪自由,但俄罗斯也并非完全禁止私人拥有枪支。他们的法律允许公民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年满18岁、无犯罪记录、完成安全培训.............
  • 回答
    当外国人听到有人宣扬自己国家某地区独立的言论时,他们的态度会非常复杂且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场和考量,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总体而言,多数外国人的初步反应可能倾向于: 谨慎观望与事不关己: 这是最普遍的态度。大多数人对其他国家的内政没有直接的了解或情感投入。他们.............
  • 回答
    在中国网络上,关于“easy girl”(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行为举止开放、不拘小节,尤其是在感情和性方面,有时也可能带有消费主义倾向的年轻女性)的讨论确实非常普遍且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喋喋不休”。要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男性自尊、国格观念、社会文化变迁、阶级焦虑等.............
  • 回答
    想聊聊咱们国家,有时候看到一些身边的人,或者在网上跟人交流,会觉得有些人对中国,对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了解程度,确实是……挺让人吃惊的。这不是说要批评谁,也不是要显得自己多懂,就是一种观察和感受。这“无知”吧,也不是那种故意的坏,更多的是一种信息获取的局限性,或者是习惯了某种思维模式,导致对很多事情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咱们身边也不是没人这样。网上说得头头是道,感觉比谁都明白资本主义的弊端,可真要他们在现实里为自己的观点行动起来,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就蔫了。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网络与现实的隔离效应:安全区与真实战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