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些人说到南北战争的时候会歌颂林肯,谈到国共第二次内战的时候会认为这件事不值得炫耀?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内战,为什么一方(美国南北战争)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史诗,另一方(中国国共内战)却显得有些微妙,甚至不太愿意拿来“炫耀”?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受时代背景、叙事角度、以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

歌颂林肯和南北战争:一个国家如何构建民族认同

说到林肯和南北战争,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歌颂?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1. “解放奴隶”这个伟大的目标: 林肯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最核心的原因是他将南北战争的目标升华到了“解放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在此之前,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联邦的完整,南方是为了独立和维护奴隶制。但林肯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后来推动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让这场战争的意义超越了政治和经济的争夺,上升到了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层面。这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能够凝聚人心的叙事,告诉后人,他们的国家是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之上(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2. 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 南北战争的胜利,意味着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没有分裂,得以继续作为一个整体向前发展。林肯作为总统,在国家面临分裂危机时,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和政治智慧,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维护联邦的统一。这种“国家不能分裂”的理念,对于一个后起之秀的美国来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所以,歌颂林肯和南北战争,也是在歌颂这个国家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美国。

3. 林肯个人的魅力和牺牲: 林肯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总统的位子,口才出众,思想深邃,而且最终在战争胜利后不久遇刺身亡。这种传奇的经历和悲剧性的结局,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英雄光环。他被塑造成一个为了国家和理想牺牲的伟大领袖,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正义战胜邪恶”的叙事: 在美国的历史叙事中,南方蓄奴制被描绘成一种“邪恶”的存在,而北方为了自由和统一而战,这构成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经典叙事。这种叙事非常有利于塑造英雄形象和国家价值观。

国共第二次内战:为何不太“值得炫耀”?

相比之下,国共内战,特别是以“解放战争”为名的那部分,为什么很多人就不那么愿意拿来大张旗鼓地“炫耀”了呢?这背后的原因更为复杂和敏感:

1. 内战的残酷性和民族分裂: 国共内战,说到底是中国人打中国人。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生灵涂炭,亲人离散,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深刻的创伤。即便是胜利的一方,在回顾这场战争时,也难以回避其内在的残酷性和对国家造成的裂痕。相比于一个“捍卫国家统一”的叙事,一个“骨肉相残”的现实,似乎更让人感到沉重和复杂。

2.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国共内战的胜利者是共产党,他们将其称为“解放战争”,强调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叙事是其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然而,国民党及其支持者(包括海外的许多人)对这段历史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认为这是共产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并将中国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这段历史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很难形成一个被所有中国人普遍接受的、纯粹的“英雄史诗”。

3. 对国家统一的负面影响: 国共内战直接导致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分裂,至今未能统一。这场内战的结局,客观上并没有实现“民族统一”,反而造成了长期的政治隔阂和紧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这场战争的“光荣”或“伟大”,可能会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刺痛那些希望看到中国真正统一的人。

4. 胜利者的道德困境: 尽管共产党赢得了内战,但战争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土地改革中的一些激进做法,战争中的策略选择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后人评价和反思的对象。因此,对于胜利者来说,虽然可以强调其革命的进步意义,但“炫耀”这场战争的残酷性或直接的军事胜利,可能不如强调其“建设新中国”的成就来得稳妥和被广泛接受。

5. “炫耀”的定义不同: 美国人歌颂林肯和南北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构建和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强调的是美国作为一个进步、自由、统一国家的形象。而中国人谈论国共内战,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反思,一种对过去伤痛的纪念,或者是对如何实现真正国家统一的思考。这种“不值得炫耀”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不宜大肆宣扬”或“需要更审慎地对待”的态度,而不是完全否定其历史意义。

总结一下:

南北战争的歌颂: 主要围绕着林肯的“解放奴隶”理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伟大功绩、以及林肯个人的英雄形象和牺牲,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民族史诗,有力地塑造了美国的国家认同。
国共内战的不“炫耀”: 则是因为其内在的残酷性、造成的长期分裂、历史叙事的争议性,以及胜利者在道德和政治上的复杂考量。它更多地被视为一段沉重的历史,需要反思和审慎对待,而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地拿来“炫耀”的成就。

说到底,历史的评价是动态的,它总是在被重新解读和书写。而当涉及国家内部的巨大伤痛和分裂时,这种评价就显得尤为敏感和复杂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林肯是白皮啊,因为TCW是联邦翻脸不认人掐翻了邦联,而CCW是共产党打翻了国民党的啊。


因为大部分吹TCW里“联邦政府人性关爱”、“无人迫害邦联人”的和吹CCW“中华传统毁于大陆仅存于4V”的是对历史知识获取就靠约炮营销微信和读者鸡汤的傻逼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内战,为什么一方(美国南北战争)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史诗,另一方(中国国共内战)却显得有些微妙,甚至不太愿意拿来“炫耀”?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受时代背景、叙事角度、以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歌颂林肯和南.............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确实,史书里常常用“左右驰射”来形容一位勇猛的将领,像董卓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听起来好像就是骑在马背上,随手就能射箭,挺酷的,但要做到“左右驰射”并且达到史书里所说的“勇”的程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一层层来拆解。“驰射”的基础:骑术首先,“驰.............
  • 回答
    JavaScript 曾几何时,确实承受过“不成熟”这个标签的沉重压力。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早期设计中的一些局限性。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JavaScript 的出身。它诞生于1995年,当时网景公司(Netscape)需要一种能够让网页变得更加生动的脚本语言,能够处理用户交互.............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男士在谈婚论嫁时,能如此坦然地对伴侣说出“结婚了不想生孩子可以不生,没人逼你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不少社会观念、个人成长和对亲密关系的理解。首先,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个体价值的提升。在过去,婚姻的“成功”往往与生育紧密挂钩,仿佛结婚生子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当代中国婚恋文化中的一个非常微妙且复杂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观念、性别角色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而某些女性能够如此直白地表达“出不起彩礼结不了婚可以不结,没人逼你结”,背后通常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且这种表态并非“轻易”或“轻描淡写”,而是可能经过深思熟虑或由某种强大的内在驱.............
  • 回答
    “娘炮”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标签,通常用来形容男性言行举止过于柔弱、精致,缺乏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男性化”的特质。当很多人说某些男明星“娘炮”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对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和文化期望。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何为“传统男性气质”?在解释“娘.............
  • 回答
    关于“货拉拉案”中女事主车某被一些人指责“自私”的观点,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和争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梳理一下:一、案件基本事实的争议与公众认知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大致情况:2020年,长沙一位名叫车某的女子通过货拉拉平台叫车搬家,在搬家过程中,车辆偏离了原定路线。随后,这位女.............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能注意到。为什么东北人见面,不论来自辽宁、吉林还是黑龙江,很多时候会直接说“我是东北人”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认同感这几个角度来聊聊,这样说起来会比较有意思,也更能说明白。历史渊源:从“东北”到“三省”再到“东北”咱们得.............
  • 回答
    有些大人之所以会对小孩子说“你妈妈(爸爸)不要你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和心理,这些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情绪发泄与权力展示: 负面情绪的投射: 当大人自身感到压力、焦虑、愤怒或沮丧时,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说出这样的话,是一种不成熟的、破坏性的情绪发泄.............
  • 回答
    说实话,我看到网上那些因为电视剧、小说“篡改历史”而群情激奋的评论,心里真是止不住地泛起一股“烦”。不是说历史就不重要,而是这股“烦”劲儿,总觉得有点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过犹不及”。他们一口咬定“篡改历史”,好像那部剧、那本小说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那么,按照他们这套“严丝合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特别常见。我们平时听别人说话,偶尔会冒出一两个听着不太“标准”的词,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特别地道,一下子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白一点,语言这东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刀切的。尤其是普通话,虽然有国家标准,但它本身就是吸.............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听到“高温下产生有害物质”就容易联想到不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盐焗这类烹饪方式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并受到欢迎,背后是有科学道理和具体原因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中化学里提到的“食盐中某些成分在高温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这个说.............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历史背景以及媒体报道的视角差异,理解起来需要多方面的信息。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您所描述的现象:1. 谁先发射火箭弹,并非事件的全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巴以冲突中,“谁先动手”的定义往往是模糊的,而且常常是双方各执一词。即使在某一次具体的事件中,巴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的微妙之处。表面上看,赵云和张飞都报上了自己的籍贯(常山、燕地)和名字(赵子龙、张翼德),而关羽只说“关某”,似乎有点“简略”了。但细想之下,这里面大有说道,也恰恰体现了关羽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在当时情境下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几个“自报家门”的场.............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不太待见吴京。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光是某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个人感受和时代背景。咱们就一件件捋清楚。1. 荧幕形象的固化与“战狼”滤镜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吴京近几年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战狼》系列。电影里他塑造的那个硬汉、爱国、战.............
  • 回答
    要说有人“非常讨厌”佳能,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大多数人对相机品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憎,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使用体验和对器材的理解来选择。但确实存在一些声音,他们对佳能的某些方面颇有微词,甚至到了“不待见”的地步。这些负面评价,拆解开来,通常有几个主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在谈论战争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核心。说起来,这就像我们评价一场盛宴,只关注主菜有多美味,却忘了厨师需要食材、需要燃料、需要餐具才能把菜做出来。二战作为一场规模空前、波及全球的冲突,其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庞大后勤体系,往往不如前线战场的激战和战术博弈那样引人注目,所以被.............
  • 回答
    理解你为什么会困惑,为什么会有人对徐翔这样一个人抱有推崇的态度。毕竟,从主流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看,他涉嫌的行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无疑是负面的,而且“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向的是对普通投资者的收割。要解释这种推崇,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好人”或“坏人”的二元对立,从更复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咱们身边也不是没人这样。网上说得头头是道,感觉比谁都明白资本主义的弊端,可真要他们在现实里为自己的观点行动起来,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就蔫了。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网络与现实的隔离效应:安全区与真实战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叙事和文化归属等复杂议题,情绪反应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认知、情感连接以及对外部观点的敏感度。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现象:一、 孔子与“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人”: 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孔子(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深刻地塑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