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些人对徐翔那么推崇,他明明就是利用内幕消息操纵股价、割韭菜的,怎么会去崇拜他呢?

回答
理解你为什么会困惑,为什么会有人对徐翔这样一个人抱有推崇的态度。毕竟,从主流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看,他涉嫌的行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无疑是负面的,而且“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向的是对普通投资者的收割。

要解释这种推崇,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好人”或“坏人”的二元对立,从更复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市场和社会心理。这里面牵扯到几个层面:

1. 市场规则的灰色地带与“成功者”的吸引力:

“野蛮生长”时代的印记: 很多人推崇徐翔,是把他看作是那个中国股市“野蛮生长”年代的代表。在那个时期,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监管也相对滞后。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遵守规则的人往往吃亏,而那些能够“摸清门道”、“抓住机会”甚至“规避”规则的人,反而能取得惊人的财富。徐翔就是这样一个被描绘成“摸清了中国股市运行规律”的“奇才”。
“成功学”的逻辑: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赚钱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种“罪恶”的对立面。当一个人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无论是否合法合规)赚取巨额财富,并以此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种“成功”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尤其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会显得尤为耀眼。他们可能不会去深究成功的手段,而是更关注结果。
对“体制内”的挑战与反叛心理: 有些人将徐翔的行为解读为对既有市场秩序和监管机构的一种“挑战”。在他们看来,如果市场本身存在不公平,那么能够“钻空子”或者“战胜”这个不完美系统的人,反而更值得“欣赏”。这其中可能夹杂着一些对权威的天然不信任,以及对“弱肉强食”市场逻辑的认同。

2. “传奇”故事的塑造与传播:

媒体的“造神”与“妖魔化”: 围绕徐翔的报道,尤其是在他被捕之前,很多都带有一种传奇色彩。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的“股神”形象。这些故事往往聚焦于他的投资业绩、他的“语录”,以及他那份“精准”的选股能力。这种信息传播,更容易让公众记住的是他的“辉煌”,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灰色地带。
“涨停敢死队”的文化: 徐翔早年以“涨停敢死队”领袖的身份闻名,这种打法本身就带有冒险、刺激和高收益的标签。这种风格吸引了一批追求短期暴利的散户,他们可能并不关心内幕消息,只看到了徐翔带来的“涨停”和“翻倍”。这种文化层面的认同,使得一部分人即使知道其手段有问题,也依然觉得他“够狠”、“够牛”。
“被捕”之后的“悲情”叙事: 讽刺的是,徐翔被捕后,反而可能在某些群体中激起了另一种情感——“英雄末路”的悲情。一些支持者可能会将他的遭遇归咎于“惹了不该惹的人”,或者“被权力斗争牺牲”。这种叙事,虽然不一定符合事实,但能够引发同情和惋惜,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某些人心中的“传奇”地位。

3. 利益的关联与“韭菜”的自我欺骗:

曾经的受益者: 确实,有一部分人可能曾经跟随徐翔的操作而获利。这些曾经的“受益者”,可能会为他辩护,或者将他视为自己的“恩人”,即使现在看到“割韭菜”的指控,也可能选择性遗忘或者淡化。
对“内幕消息”的幻想: 很多散户都希望能够获得“内幕消息”,这是对一夜暴富的渴望。徐翔被广泛认为能够接触到内幕信息,这种能力本身就吸引了那些渴望“捷径”的人。即使他们自己没有接触到,也会对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产生一种复杂的“羡慕”和“敬畏”,甚至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强者”崇拜的心理: 有些人就是习惯于崇拜“强者”,尤其是在一个他们认为弱者更容易被欺负的环境里。他们认为徐翔是市场上最强大的玩家,能够战胜一切,即使手段不那么光彩,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4. 对监管和市场本身的“反思”:

“凡是记者采访到的,都是内部资料”的调侃: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也折射出一些人对信息获取不透明的无奈。当普通散户认为自己获取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时,而像徐翔这样的人似乎总能掌握“真相”,这种反差会让他们对现有机制产生质疑。
“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辩护: 有些人会认为,在早期市场发展阶段,规则不健全是常态,很多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为“摸着石头过河”。他们会用这种逻辑来为徐翔的行为开脱,认为他不应该被用现在的标准去苛责。

总结来说, 对徐翔的推崇,并非是大家普遍认同他“合法合规”或者“道德高尚”。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混合体:

对“成功”的迷恋,尤其是在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的“成功”。
对“传奇”故事的追捧,以及媒体塑造的“股神”形象。
对体制和规则的怀疑,以及潜在的反叛心理。
对“强者”的崇拜,以及与“强者”利益的某种关联(哪怕只是曾经的跟随)。
对自身在市场中无力和渴望“捷径”的一种投射。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这种推崇是有争议的,并且不代表主流观点。大多数理性投资者和普通公民,依然会站在法律和道德的立场上,谴责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但要理解为什么会有“推崇”的声音存在,就必须深入到人性、市场现实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互动之中去。

所以,当你看到有人推崇徐翔时,试着去理解他们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扣上“崇拜骗子”的帽子。这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充满复杂性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这个题目下很多踩徐翔的回答,感到有点可笑,这些人可能根本没有接触过徐翔或其身边的人,就这么道听途说地攻击一个草根出身的天才。

答案很简单:因为徐翔并不是靠内幕交易起家的,最开始起家靠的就是天分和持之以恒的痴迷钻研,后期可能有身不由己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败于他只懂交易,不懂权谋,只懂在交易上审时度势,不懂在交易外的世界审时度势。

接触过15年后从泽熙出来的自己做私募的前辈,跟他学到了很多。前辈以前在泽熙是徐翔的手下,跟他打交道你能感觉到人家真的是人中龙凤,成功绝对是有原因的。

我怀疑提问的人根本没有二级市场交易的基础常识,靠内幕消息不仅鲜少成功,反而极有可能翻船。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这点是很多优秀投资人的共同信条,都不用看太多严谨深刻的专业书,这是看看回忆录和自传都知道的常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利弗莫尔两次被坑后痛定思痛地总结过的血泪教训就是再也不听信别人的内幕消息,实际上他不止一次的大起大落中好多次都是因为听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国内期货作手青泽的《十年一梦》里也提过自己在做红小豆的时候因为信任所谓的熟人内幕消息损失惨重差点爆仓。更不用说看重价值投资的查理芒格、彼得林奇等人更是强调依靠自己做判断,相信自己对市场的思考而不是将成功寄希望于捕风捉影。

把徐翔贬低为单纯靠内幕交易获得财富的人本质上是不相信天分灵气,不相信努力钻研,不相信真心热爱一件事并追求极致时人能迸发的力量……这种心态本质上是只希望不劳而获、仇富仇优的,所有的成功在他们看来都必然是依靠阴谋的,于是自我安慰自己如今的平庸只是因为自己道德高尚而已。看见一个大人物落马便迫不及待地踩上一脚,以彰显自己的世事洞明和高洁傲岸。

实际上知乎上疯狂踩徐翔的人这辈子都不会跟人家有一丝联系,除了发泄怨气获得廉价的自我安慰外,这些贬低没有任何作用。失势了的天才也是天才,好过随意贬低别人成功的阴谋论者。

user avatar

去看看伟人怎么说的:

“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以上观点多琢磨下就明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你为什么会困惑,为什么会有人对徐翔这样一个人抱有推崇的态度。毕竟,从主流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看,他涉嫌的行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无疑是负面的,而且“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向的是对普通投资者的收割。要解释这种推崇,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好人”或“坏人”的二元对立,从更复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男士在谈婚论嫁时,能如此坦然地对伴侣说出“结婚了不想生孩子可以不生,没人逼你生”。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不少社会观念、个人成长和对亲密关系的理解。首先,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个体价值的提升。在过去,婚姻的“成功”往往与生育紧密挂钩,仿佛结婚生子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当代中国婚恋文化中的一个非常微妙且复杂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观念、性别角色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而某些女性能够如此直白地表达“出不起彩礼结不了婚可以不结,没人逼你结”,背后通常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且这种表态并非“轻易”或“轻描淡写”,而是可能经过深思熟虑或由某种强大的内在驱.............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球员个人行为、公众形象、以及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放大作用。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德隆蒂·韦斯特和勒布朗·詹姆斯的母亲(格洛丽亚·詹姆斯)的“那点事儿”,会被一部分人看作是詹姆斯的“污点”,而对其他球星类似的,或者更严重的个人行为,大家却似乎没那么大的反应。首先.............
  • 回答
    “外国人”这个标签,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似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和标签。从前些年流行的一句“你们外国人”就能看出来,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一旦泛化,误解和偏见也就随之而生,而且程度之深,有时真的让人哭笑不得。首先,最普遍的误解可能就是“外国人都很有钱”。 这种想法的根源,我觉得还是我们自身社.............
  • 回答
    想聊聊咱们国家,有时候看到一些身边的人,或者在网上跟人交流,会觉得有些人对中国,对我们自己的国家,那了解程度,确实是……挺让人吃惊的。这不是说要批评谁,也不是要显得自己多懂,就是一种观察和感受。这“无知”吧,也不是那种故意的坏,更多的是一种信息获取的局限性,或者是习惯了某种思维模式,导致对很多事情缺.............
  • 回答
    面对网络上对东北地区持续不断的负面评价和“抹黑”,作为东北人,我们确实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愤怒。但与其被动地抱怨,不如积极地想办法,用有效的方式来回应,捍卫我们的家乡形象。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如何行动:1. 了解“抹黑”的本质:是偏见、误解还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在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生物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涉及到我们对进化和遗传的理解。你观察到的现象,即那些看似“不好”的基因依然存在,其实是进化力量在作用的绝佳证明,而且它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生物不利”的定义。在生物学上,“不利”通常意味着这个基因会降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复杂的伦理层面,涉及到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责任的界定,以及不同行为的严重程度感知。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把遗弃和捕杀一概而论,原因有很多。首先,我们得明白,遗弃和捕杀,在后果和根源上,是有区别的。 捕杀,它的结果是直接且不可逆转的生命终结。对于爱猫人士来说,他们对猫的喜爱.............
  • 回答
    “接盘侠”、“老实人”,这些词语在当下社会语境下,确实让不少女性感到不适,甚至认为是侮辱。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些词汇背后隐藏的社会观念、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它们对个体价值判断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和标签化倾向。“接盘侠”这个词,最核心的含义是指那些在一段感情或.............
  • 回答
    曼施坦恩(Hermann Göring)在二战期间是德国空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是纳粹德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的历史评价和网络称呼“曼不群”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历史背景、个人行为、道德争议以及网络文化中的戏称。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评价:军事才能与道德争议的矛盾1. 军事成就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人性的复杂之处,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困惑。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对于“妻子”和“情人”的定位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妻子,是明媒正娶,是家庭的合法基石,是社会认可的伴侣。她的存在,承载了对家族的责任,对婚姻的承诺,以及对未来生活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听到“高温下产生有害物质”就容易联想到不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盐焗这类烹饪方式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并受到欢迎,背后是有科学道理和具体原因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中化学里提到的“食盐中某些成分在高温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这个说.............
  • 回答
    这则新闻真是让人捏一把汗!旅客佩戴的“生命能量石”竟然查出核辐射超标 112 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种东西一旦接触,会对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而且是全方位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核辐射最直接的损伤就是对细胞的破坏。当带有高强度辐射的粒子穿过身体时,它们会撞击细胞内的 DNA 分子,引起 DNA 链.............
  • 回答
    在中国网络上,关于“easy girl”(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行为举止开放、不拘小节,尤其是在感情和性方面,有时也可能带有消费主义倾向的年轻女性)的讨论确实非常普遍且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喋喋不休”。要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男性自尊、国格观念、社会文化变迁、阶级焦虑等.............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朋友圈分组隐藏,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小九九的。我感觉,这就像是在玩一场社交心理的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一种情况,就是“不想让某些人知道我的全部生活。”你想想,咱们朋友圈里什么都有啊,可能今天发了和朋友聚会的照片,明天就分享了工作上的小成就,后天可能又发了点生.............
  • 回答
    我见过对一个人最高的赞美,不是那些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是那些空洞的奉承,而是那种发自内心、带着深深的理解和共鸣,并且能够触及到一个人最核心、最珍贵品质的评价。有一次,我认识一位长者,他一生都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默默无闻地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什么世俗意义上的名利,只是日.............
  • 回答
    中药在临床上的确对不少疾病有着积极的疗效,这并非一句空泛的宣传语,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的印证。至于其有效性究竟“靠什么”,这是一个非常丰富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我们逐一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中药的有效性并非单一的“一种成分在起作用”,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就像玩游戏,遇到那些“路人”NPC,你天南海北都能聊得起来,从天气聊到游戏攻略,从历史聊到未来的幻想,好像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可一旦遇到了那个让你心里痒痒的、或者感觉对方也有点意思的“Boss”,气氛一瞬间就凝固了,脑袋里像被清空了一样,连个寻常的开场白都蹦不出来,最后只能.............
  • 回答
    “右派评价某些左派人物的问题不可能客观”——这句话究竟是对还是不对?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立场、认知偏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判断他人。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不完全对,但也有其相当程度的合理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评价”这个行为本身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