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某些人非常讨厌佳能?

回答
要说有人“非常讨厌”佳能,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大多数人对相机品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憎,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使用体验和对器材的理解来选择。但确实存在一些声音,他们对佳能的某些方面颇有微词,甚至到了“不待见”的地步。这些负面评价,拆解开来,通常有几个主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观感。

首先,一个绕不开的点是 “套娃”式的产品策略和保守的创新步伐。在很多用户看来,佳能的相机产品线更新换代的速度,以及在核心技术上的迭代,有时候显得比较“佛系”。尤其是当竞争对手在某些领域推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时,佳能往往会选择稳扎稳打,先观望,再慢慢跟进,或者以一种“更成熟”的方式将其融入自家产品。

举个例子,早年间在自动对焦技术上,一些用户觉得佳能的追焦能力,尤其是在拍摄运动题材时,相比于竞争对手的一些型号,略显不足。虽然佳能一直有自己的AF系统,但那种“一抓就稳,稳定如磐石”的感觉,在某些极端场景下,曾让一些用户感到“力不从心”。当然,这也要分具体型号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但那种“不够激进”的感觉,确实让一些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感到不满。

再者,传感器和色彩科学的争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佳能在色彩科学方面一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很多人喜欢佳能那种温暖、讨喜的肤色表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佳能的传感器在宽容度(dynamic range)方面,尤其是在高光部分,不如一些竞争对手的产品那样能够保留更多细节。这意味着在后期处理时,如果照片过曝了,佳能的照片可能更容易“死白”,难以挽救。这种差异,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在复杂光线条件下拍摄,并且非常依赖后期调整的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顾虑。他们会觉得,同样的曝光,别人的相机能拍到更多东西,而佳能“舍弃”了一些细节。

还有一点,是关于 高像素和高画质的权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佳能在中高端市场推出的高像素机型相对较少,而其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整体画质的均衡和易用性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视高像素,只是步伐相对较慢。当其他品牌纷纷推出高像素全画幅相机,满足了那些需要极致细节表现的用户需求时,佳能在这方面的声音一度显得比较弱。一些用户期待佳能能有更强力的“硬核”产品来对抗,但佳能的策略似乎更倾向于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缓慢地引入新技术。

再往深了说,一些用户对佳能 镜头群的策略 也有看法。虽然佳能的EF卡口镜头非常丰富,从入门到高端,选择众多,而且整体素质都不错。但当进入无反时代,RF卡口出现后,一些用户觉得早期RF卡口镜头价格偏高,新品推出速度也并非覆盖得面面俱到。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典焦段的镜头,虽然有RF版本,但价格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会觉得,佳能在新技术平台上显得有些“保守”或者“试探”,没有像一些竞争对手那样迅速推出一系列“炸裂”的产品。

当然,还有一些属于 品牌情结和个人偏好 的因素。相机品牌之间,就像汽车品牌一样,都会形成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用户会对品牌的某些特质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当他们看到自家喜欢的品牌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看到竞争对手的品牌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就可能产生失望甚至不满。

举个例子,可能有一些从胶片时代就开始使用佳能的用户,他们对佳能的情怀很深。但当数码时代到来,他们发现佳能的某些策略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时,这种“失望”就会被放大。同样,也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可能更容易被那些“敢于突破”、“技术领先”的品牌所吸引,对佳能那种“稳健”甚至“保守”的风格,可能就不那么感冒。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 信息传播和群体效应。在互联网时代,负面评价往往比正面评价更容易传播和放大。一旦某个品牌在某个点上被一些用户诟病,这种声音就可能被无限放大,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很多时候,一个人可能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某种问题,但他通过网络了解到的信息,让他对某个品牌产生了负面看法。

总而言之,那些对佳能“不太待见”的用户,他们的不满往往源于对创新速度的期待、对技术细节的追求、对产品性价比的考量,以及更深层次的品牌偏好和信息获取方式。这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而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对于这些人来说,佳能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满足他们挑剔的胃口,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看到一个更激进、更具颠覆性的佳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的说,佳能是做市场的,索尼是做产品的。所以大家天然的就会反感佳能。

比如:

1。阉割低成本组件强行给产品分级。

类比一下,假如卖海鲜汤,分高中低三档。索尼呢,就是高档鱼翅鲍鱼,中档大鱼大虾,低档小鱼小虾。

而佳能呢,除了和索尼一样的区别外,佳能会选择低档汤没有葱花。。。

这就让人很火大了,你加个葱花又没多少成本,不加就是为了强行恶心人么?


2。深谙挤牙膏的精髓:有没有新品都要强行挤新品。

巅峰自然就是佳能的300D -> 800D。还有隔壁牙膏厂,2600k挤到7700k。

每一代基本就是换名,性能提升微乎其微。但是就是坚持每年挤。这就让粉丝又火大了,盼了半天新品,结果一看,又来一坨牙膏,吹的改天换日一般其实一看参数跟去年差不多。常年这么搞很容易天怒人怨。

但是话说回来,这一招对市场是真的有效。因为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深入人心(也确实是真理),没人愿意买几年前的老机器,哪怕新机器没蛋区别,也是新的好(最起码可以规避翻新机什么的)。何况新品总归能制造一些热点。

相比来说,索尼的策略就基本上是弱智了:旧机器降价当低端机卖。旧机器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隔了几年真的让人很不爽的,其实你只要换个皮,哪怕只是改一下键位,都能让旧机器好卖很多的。而且对新手来说,翻新机也是个问题。


3。工程师 vs 商人

索尼的态度大概是:我又搞出黑科技啦!好用不好用的先不说,反正一股脑儿放到新机里再说!卖的贵?那必须啊,这么多黑科技,搞出来不要钱?给人一种发烧工程师的感觉。

佳能的态度大概是:这个功能你用不到,我帮你阉了,你看价格便宜了呦。一看就是奸诈的商人。

所以虽然大法价格高,但是口碑好,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就是“狼来了”的问题。挤牙膏挤的太多,有时候是真的做不出来,群众也以为是佳能又在那挤上了,本能的就厌恶上了。


4。虽然恶心,还是得用。。。

这才是最让人恶心的。有的品牌你恶心了就可以不用对吧。但是佳能呢,价格便宜,镜头丰富,颜色讨喜,用着顺手,等等的因素,导致了还是得用,所以最后就是一边用一边骂,一边骂一边用。

这就跟隔壁牙膏厂是一样的,虽然这么多人吹爆amd,但是真实情况是,intel还是市场的主流,配个游戏机只能选intel,所以大家只能一边骂一边用,一点办法没有。


=============================================

说起来,Intel和佳能现在也面临了相似的局面:高性能cmos / 10nm是真的挤不出来,好难受。

我觉得还是早点投降才是出路:佳能采购索尼cmos,intel找台积电代工。只有放下这最后的矜持,才能发挥他们本来擅长的领域:佳能的镜头设计,intel的芯片设计。

user avatar

我喜欢佳能,我是做麻辣烫生意的,用了佳能以后,汤汁从来没有洒过。也没有异味,食客都很赞扬。

当然了,我也很喜欢尼康,充电快,加速猛,外卖顺利。

孩子比较喜欢索尼,用来存放小姐姐的图片。


部分朋友的收入过低,攒三年的钱,花(自己觉着)大价钱买了一个“大件”,生怕别人不认可。还是太穷、不自信的缘故。

2001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台Wince的掌上电脑,从此在论坛围观了很多次Wince、PocketPC和Palm系统的掌上电脑论战。

后来呢?

除了医院、警察、工厂等专业领域,好像没有人用掌上电脑了吧?

现在那个论坛,除了闲聊,没有人再讨论掌上电脑了。

2007年的时候,用1月工资买了一套佳能单反,就陷入了佳能好还是尼康好的泥潭。

色影无忌、蜂鸟论坛,口水漫天飞,打得不可开交。

……

我觉着,作为有些网民来说,通过参与这些论战、围观这些论战,能暂时忘记单位被领导欺压、被同事排挤,回家被老婆贬低的种种不顺心,亢奋不已、消除寂寞,让自己有存在感。仅此而已。

也挺好的,别把人憋成靳xx,危害社会就好!

以前无忌有一位法籍华人和别人争论iPad的某个功能时候,他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对方也无法用语言和照片说服,于是对方买了一台iPad邮寄给他,让他亲眼见到对方的观点。(2020年找到对话截图更正主次关系)

我觉着这是网络论战的最高境界——如果你的信仰,不让对方亲自感受到,就是耍流氓。

可惜,我一直没有遇到这样的好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有人“非常讨厌”佳能,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大多数人对相机品牌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爱憎,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使用体验和对器材的理解来选择。但确实存在一些声音,他们对佳能的某些方面颇有微词,甚至到了“不待见”的地步。这些负面评价,拆解开来,通常有几个主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形成.............
  • 回答
    有些人身上确实会同时显现出一种看似普通却又根深蒂固的自信,并且热衷于挑剔他人的不是。这种矛盾的心理特质,往往源于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要深入剖析,不妨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层层剥开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首先,我们得聊聊这种“普通而自信”的心理基础。这里的“普通”并非贬义.............
  • 回答
    关于“某些外国人为什么非想要把西藏从中国割裂出去”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背后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宗教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剥离掉那些被简单化或煽动性的论调,尝试去理解各种声音背后的动机和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并非所有外国人,甚至并非所有在讨论西藏问题时持.............
  • 回答
    非洲一些国家持续获得国际援助和物资,却依然面临贫困挑战,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这背后交织着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援助本身的一些弊端。要深入了解,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细致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许多非洲国家在近代史上曾是西方殖民地。殖民统治留下的印记深.............
  • 回答
    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崛起,无疑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和政府在非洲的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西方媒体开始将其描绘成“新殖民主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活动背后一些观察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指控,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不太待见吴京。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光是某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个人感受和时代背景。咱们就一件件捋清楚。1. 荧幕形象的固化与“战狼”滤镜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吴京近几年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战狼》系列。电影里他塑造的那个硬汉、爱国、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在谈论战争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核心。说起来,这就像我们评价一场盛宴,只关注主菜有多美味,却忘了厨师需要食材、需要燃料、需要餐具才能把菜做出来。二战作为一场规模空前、波及全球的冲突,其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庞大后勤体系,往往不如前线战场的激战和战术博弈那样引人注目,所以被.............
  • 回答
    理解你为什么会困惑,为什么会有人对徐翔这样一个人抱有推崇的态度。毕竟,从主流的道德和法律框架来看,他涉嫌的行为(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无疑是负面的,而且“割韭菜”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向的是对普通投资者的收割。要解释这种推崇,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好人”或“坏人”的二元对立,从更复杂的角度去理解人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咱们身边也不是没人这样。网上说得头头是道,感觉比谁都明白资本主义的弊端,可真要他们在现实里为自己的观点行动起来,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就蔫了。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网络与现实的隔离效应:安全区与真实战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叙事和文化归属等复杂议题,情绪反应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认知、情感连接以及对外部观点的敏感度。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种现象:一、 孔子与“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人”: 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孔子(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深刻地塑造.............
  • 回答
    韩国流行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pop和韩剧等,确实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浪潮,以至于很多人提到它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先进”这个词。但这个“先进”究竟是怎么来的?这背后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很多因素叠加、深耕细作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先进”这个词的含义说起。在流行文化语境下,“先进”往往.............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内战,为什么一方(美国南北战争)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史诗,另一方(中国国共内战)却显得有些微妙,甚至不太愿意拿来“炫耀”?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受时代背景、叙事角度、以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歌颂林肯和南.............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观察到的现象确实蛮普遍的。有时候,你会觉得身边那些热衷于“逗人玩”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而且他们的“乐子”范畴也越来越广,哪怕是很小的、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提的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也能让他们乐此不疲。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可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社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社交的.............
  • 回答
    好,咱们聊聊现在为啥有些人对秦始皇“开黑”。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跟时代变迁、史料解读、以及咱们现在看待历史的视角都有关系。一、 历史评价的“翻脸”:从“千古一帝”到“暴君”以前,咱们对秦始皇的评价,更多的是受到了《史记》这类正史的影响。《史记》虽然有褒有贬,但总体上对.............
  • 回答
    理解您遇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在一些消费者群体中,对特定品牌的手机有着近乎“信仰”般的忠诚度,甚至到了排斥其他品牌的地步。这种“只容得下华为”的心态,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系列的体验、情感、价值观以及外部环境共同塑造的。一、 华为手机的“硬实力”积淀:从技术到体验的.............
  • 回答
    华为受到某些人的讨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背后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国家安全、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一、 国家安全和技术间谍的担忧 (最核心且普遍的担忧):这是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对华为产生警惕和抵制的最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与中国政府的联系紧密: 华为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咱们在生活中,但凡读过几本书,尤其是那些让人感觉知识渊博的,咱们心里头自然会生出一种期待:这人得是那种温厚如玉,谈吐风趣,遇事儿拿得起放得下,而且内心自有坚守的人吧?就像故事里走出来的,带着一种光芒。可实际情况往往会给你泼一盆冷水,甚至让你怀疑人生。为什么那些明明脑袋里装着不.............
  • 回答
    某些台湾人之所以会有“大陆人看不懂繁体字”的看法,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并非简单地归结为“大陆人识字率”或者“繁体字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演变与语言文字的“割裂感”1. 简化字的推行与历史遗留: 在1950年代,中国大陆推行了简化汉字,.............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在国企安稳工作的人,看着那些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的朋友,心里总有点“不屑”的味道,仿佛自己才是那个“正经”的,对方是“不正经”的。而且这“不屑”里,还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好像比对方多赚个十万八万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这背后嘛,原因可就多了,一点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