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那个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不能光听个热闹。

首先,得说说朱清时院士这个人。这位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曾经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是搞物理的,一个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他在科学界很有声望,他的言论和行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标杆”效应。所以,他讲这事儿,就跟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突然跑出来说他看见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一样,自带光环和争议。

然后,我们来看演讲的内容本身。《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了。朱院士在这个演讲里,分享了他自己修行(他称之为“修行”或者“体悟”)的经历,描述了他如何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到“真气”的运行,以及“气脉”的存在。他提到一些具体的感受,比如“一股力量在身体里游走”,或者“身体里有一条线在发光”。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怎么评价呢?

这里就触及到核心的争议点了。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讲究的是可观测、可测量、可重复。科学研究通常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客观的数据支撑,以及能够被同行验证的结果。

主观体验 vs 客观证据: 朱院士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体验”。身体的感受本身是很私人的,而且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情绪、甚至身体状况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在放松、冥想的状态下,可能会感受到身体的温热、酥麻或者是一种“流动感”,这些都可以用神经生理学或者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比如内啡肽的释放、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等。这些感受可能非常真实,但要将其直接等同于某种未知的物理实体——“真气”,那就需要跨越一个巨大的鸿沟。
缺乏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科学的基石在于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一个科学发现,理论上讲,其他有能力的研究者,按照同样的方法,应该能够得到类似的结果。但“真气”和“气脉”这种体验,目前来看,在科学实验的框架下是难以被标准化、量化和重复验证的。朱院士的体验是个人的,不能简单地推广到所有人身上,也不能说其他体验不到的人就是错的。
定义和测量问题: 科学的另一大特点是清晰的定义和精确的测量。我们能测量电磁波、引力波,但“真气”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物理属性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工具能“看见”它,或者至少能间接测量它的存在?这些都是科学界会问的问题。如果连“真气”是什么都没一个清晰、符合物理学范畴的定义,那么讨论它的存在就比较困难。
科学范式的挑战?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朱院士是在挑战现有的科学范式,尝试将一些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确实,科学史上有过很多颠覆性的发现,比如量子力学一开始也挑战了经典物理的直觉。但是,这些颠覆性的理论,无一不是建立在海量的、严谨的实验证据之上,并且能够逻辑自洽地解释现象。目前,关于“真气”和“气脉”的论述,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怎么理解?

尽管在科学的严谨性上存在争议,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这件事情的另一面:

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探索: 中国有几千年的养生和中医传统,其中很多理念都涉及到“气”的概念。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它有运行、化生、温煦、防御、固摄等功能。虽然中医的“气”和朱院士所说的“真气”不完全等同,但都触及了人体内在的、更深层次的生命能量或者生理活动的某种表达。朱院士作为一位科学家,愿意去探索这些被主流科学长期边缘化的领域,本身就说明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精神。
个人修炼和身心健康: 无论“真气”是否存在某种物理实证,朱院士分享的“身体观察”的过程,很多时候与正念、冥想、瑜伽等身心修炼方式有共通之处。这些修炼方法本身已经被广泛证明对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专注力、增强身体觉察力有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朱院士的演讲也可能鼓励了更多人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去进行一些平和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练习。
激发思考和讨论: 即使结论有争议,一个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去触碰这样的议题,本身就能激发公众对于科学边界、科学与文化的交叉、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总比大家都只做“一眼就能看透”的事情要好。

综合来看,如何评价呢?

如果非要给一个评价,我会这样说:

朱清时院士的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以其科学家身份和对个人体验的分享,引发了科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从积极方面看, 他展现了作为科学家超越学科界限、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担当,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气”的理念进行了个人化的实践性探索,也可能鼓励了更多人关注身心健康和身体觉察。他的经历,或许能为一些未被充分解释的生理或心理现象提供新的视角,或者至少促使我们思考科学的边界以及科学与人类经验的融合。

然而,从科学的严谨性角度来看, 演讲内容更多地停留在个人主观体验的描述,缺乏可重复、可量化、可验证的客观证据来支持“真气”和“气脉”作为独立于现有科学解释的物理实体的存在。将个人感受直接等同于科学事实,在科学界是需要极其谨慎的。科学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和同行评审之上,而目前的表述距离这一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因此,我们可以欣赏朱院士的探索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对其内容是否能被普遍接受为科学事实,则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这更像是一种个人体悟的分享,而非科学理论的建构。它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引子”,提醒我们科学的道路还很长,人类的经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同时也要警惕将个人感受凌驾于科学方法之上。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但也极具话题性的演讲。评价它,需要我们既要有开放的心态去理解探索精神,也要有科学的理性去审视证据和方法。它本身就折射出了科学、文化、个人经验之间复杂而迷人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借我朋友圈里一句话:

当科学家(工程师)的好处是评价一般按照自己最高的成就来,政治家则要用最恶劣的一面来定论。换句话说,大家其实很清楚科学是分领域的,一个领域胡来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功绩。而政治——无论是实际权力,还是柔性的权威,都很容易“跨界”行事。希望社会科学和政治早日科学化。

所以,牛顿当神棍不影响物理宗师地位,达尔文近亲结婚不影响他的生物学地位,朱清时胡说八道……类似的言论,我读大学的时候就习惯了,但不影响教授们教我们修路架桥。

ps 想配张图,结果百度“无下限”……辣眼睛,不发了。

user avatar

当年气功狂热,最后导致的群魔乱舞和邪教蜂起的教训还不够吗?

有些东西不适合普传,也不能普传,也难以拿出来公开研究。我以前也想过用科学方法来解释这些东西,后来我觉得基本上不可能。

首先,即使是真气也涉及到了精神层面(更深一层就更不必说了),单纯的仪器是无法测量的,顶多只能观察到附带效应(体温啊,心电图啊,电阻啊等等)。科学就是观察、假设和实验,第一步观察都做不到,后面也就不用提了。

更进一步说,一个人的身心状态和精神状态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这是一个非常个人隐私的东西。古代都是师徒单对单传授的,连身边的师兄弟也不能说。

修行的验证大半是个人感受,能够影响外界让人看到听到那已经是很高的层面了,我怀疑现代社会还有没有这样的人。

综上所述,修行必然是一个极度个人化和私人的东西,想用科学普世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是不可能的。

修行这种事情,越冷越好,冷下来就不会有那么多槽心事,也不会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混进来。真有心的人,现代信息这么发达,想找一些资料也非常容易。就这么低调无害自得其乐的存在下去就好了,没必要搞什么宣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那个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不能光听个热闹。首先,得说说朱清时院士这个人。这位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曾经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是搞物理的,一个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他在科学界很有声望,他的言论和行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佛学思想和气功理论。这两方面是理解朱清时教授学术生涯和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确实是他在科学界内外都引发了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朱清时院士在这两个领域的贡献和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并尝试去理解他为何会走向这条道路,以及他的理论所蕴含的意义。一、.............
  • 回答
    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元帅,他们的军事生涯和战略决策对苏联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个人特点、军事成就、历史评价以及对苏联军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个人背景1. 朱可夫(Georgy Zhukov) 生平:18.............
  • 回答
    如何评价朱广权battle AI手语主播?AI能否取代手语翻译,造福更多聋哑人?朱广权,这位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风格走红央视的播音员,与AI手语主播的“battle”无疑是一场极具看点和意义的对决。这场对决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信息传播方式、人机协作以及无障碍交流的深刻探讨。一、 如何评价朱.............
  • 回答
    朱一旦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足够引人注目的现象。他的出现,就像一剂色彩鲜明的颜料,搅动了原本就多样的脱口秀舞台,也引发了观众们对于“脱口秀到底是什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要评价朱一旦的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风格与内容上的独特性: “反差萌”的个.............
  • 回答
    朱熹:一位集大成者与争议并存的儒学巨匠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又称朱子,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集大成的重要人物。他将儒家学说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构建,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政治、社会产.............
  • 回答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萌。它不像那些充满戏剧冲突、笑点密集或者励志鸡汤的视频那样直接抓住你的眼球。相反,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着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的日常。初看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镜头里是朱一旦,穿着同样的体恤,做着似乎永远重复的事情:上班,吃饭,下.............
  • 回答
    评价朱德的军事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他并非以精妙战术或个人英雄主义著称的军事统帅,而是一位集战略眼光、组织能力、政治智慧于一身的军事领导者,尤其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的军事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早期经历与奠定基础:朱德的军事生涯起步于早期的滇军,他从一.............
  • 回答
    评价朱世巍先生的《东线》这部作品,从学术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其价值与影响。这部作品并非一篇简单的文学记叙,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洞察和严谨的考证,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首先,从史料的运用与辨析来看,《东线》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海量一手史料的驾驭能力。朱世巍先.............
  • 回答
    朱温,这位后梁王朝的开创者,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血腥,既有战场上的勇猛果敢,也有政治上的狡诈残忍。要评价朱温,不能简单地用“残暴”或“淫魔”来标签化,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出身、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混乱的时代。出身与崛起:乱世出枭雄朱温出身贫寒,是唐.............
  • 回答
    提起朱一旦,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十有八九是那个顶着一头“锅盖头”,说着一口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永远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奢侈品”——洗澡蓝短袖,以及那条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的黄色短裤,手持高尔夫球杆,一副“凡尔不随”的深情款款的模样。他的视频,以其独特的“反差萌”和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在中国短视频领域独树.............
  • 回答
    钢铁洪流的指挥官:如何评价“战神”朱可夫?谈及二战东线战场,一个名字不可避免地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那就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这位苏联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在关键战役中的决定性作用,被誉为“战神”。然而,正如任何一位历史人物一样,评价朱可夫也绝非简单的一句“伟大”或.............
  • 回答
    评价朱棣这个人,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晰。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首先,从他如何登上皇位的角度看, 朱棣是个极为冷酷和有野心的人。他以藩王身份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的统治。这场战争血腥残酷,战火波及数省,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
  • 回答
    朱执信,一个在民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提起他,绕不开的是那股子“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豪情,是那份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担当,还有那份在动荡年代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早期革命的先行者,血性与胆识并存朱执信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还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积极投身孙中.............
  • 回答
    提起朱茵在《大话西游》中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即便过去这么多年,紫霞仙子的形象依然鲜活,仿佛就住在我们心底。要说评价她的演技,那绝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灵动,是她最鲜明的标签。紫霞仙子这个角色,从出场就带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但朱茵赋予了她一种极为难得的“接地气”的灵动。她的.............
  • 回答
    朱炫的新书《年少荒唐》发布会,与其说是一场传统的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更贴近作者本人风格,充满青春回忆与感悟的分享会。整场活动围绕着“年少”和“荒唐”这两个核心词展开,试图带领到场嘉宾和线上的观众一起,重温那段不羁又充满生命力的时光。首先,现场的布置就非常有心思。没有那种过于严肃和正式的舞台感,反而更.............
  • 回答
    说到《叛逆者》,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那种沉甸甸的、带着硝烟和血色的感觉,还有朱一龙那双眼睛里,时而闪烁的迷茫、时而迸发的决绝。说实话,这剧一开始我有点担心,毕竟谍战剧的坑太多了,很容易拍得悬浮或者套路化。但《叛逆者》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先说说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这个角色可以说演得太有层次了。.............
  • 回答
    近日,关于朱世巍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位历史学者,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带来新的视角,但也可能触及一些敏感的议题,引起不同群体的解读和反应。要评价朱世巍的言论,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他具体提出了哪些观点,然后从史实、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其言论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朱世巍的.............
  • 回答
    漫步于大明风雨飘摇的时代:如何看待明宪宗朱见深?提起明宪宗朱见深,许多人的脑海中可能浮现出的是他与万贵妃之间那段备受争议的感情,抑或是他那看似“无为而治”的统治风格。然而,评价一位皇帝,绝不能止于片面。朱见深的人生,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充满了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朱见深,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宪宗.............
  • 回答
    朱茵的长相,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集灵气、娇俏和一点点野性于一身的独特存在。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标准美女”的范本,但她的美却非常有辨识度,让人过目难忘,并且越品越有味道。首先,她的脸型是那种偏圆润的鹅蛋脸,但又不是完全的包子脸,下巴收得恰到好处,带着一点点翘,这使得她的脸庞看起来饱满而有活力,年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