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朱执信?

回答
朱执信,一个在民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提起他,绕不开的是那股子“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豪情,是那份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担当,还有那份在动荡年代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早期革命的先行者,血性与胆识并存

朱执信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还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早期为推翻清朝统治而奔走呼号、实际行动的少数派之一。他不像一些士大夫那样,只是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高谈阔论,而是真正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你不能不佩服他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黄花岗起义打响了推翻清朝的惊雷。朱执信就是其中最活跃、最拼命的一员。你想想,在那个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的年代,要组织一次这样的起义,需要多么强大的号召力、组织能力和过人的胆识?他不仅是策划者之一,更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起义失败后,他虽被捕,但依然坚贞不屈,宁死不屈,最终在狱中牺牲。他的牺牲,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志士的缩影,也正是这些血与火的洗礼,才铸就了民国的诞生。

思想的探索者,锐意革新

除了行动上的果敢,朱执信在思想上也同样令人瞩目。他是一个非常敏锐的知识分子,能够及时捕捉时代的变化,并进行深刻的反思。他早年受西方思想影响,对民主、自由、科学有着天然的向往。但与一些全盘西化的激进分子不同,朱执信在学习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对中国自身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和审慎的态度。

他尤其关注国民性的改造,认为仅仅推翻帝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国民的素质和思想觉悟。他提倡“改造国民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启迪民智,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担当的新国民。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也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埋下了伏笔。他的文章,比如《论国民性》、《改造青年》等,都展现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倒旧势力”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思考如何“建设新国家”的建设者。

教育的耕耘者,薪火相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朱执信不仅仅是一个革命家,更是一位热心教育的实践者。在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之后他参与广东的政治活动期间,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教育的关注。他深知,国家的未来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在广东,他曾参与筹办和改革一些学校,虽然他的人生轨迹因为革命而跌宕起伏,但对教育的热情从未减退。他曾担任过大学的教授,也曾致力于推广白话文,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够沉下心来做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新思想、新技能的年轻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你可以想象,一个在革命前线浴血奋战的人,转身又能成为一个耐心诲人的老师,这种双重身份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国家使命的深刻理解。

评价的维度:

革命者的勇气与担当: 这是他最直接、最闪耀的标签。他敢于牺牲,敢于行动,是那个时代真正值得尊敬的革命家。
思想家的深度与前瞻性: 他不仅仅满足于政治革命,更深入思考国民性改造和教育的重要性,是那个时代少数的“深思者”。
教育家的情怀与实践: 尽管时间短暂,但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展现了他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
人格的魅力与复杂性: 他既有革命者的激进,又有知识分子的理性;既有报国的壮志,又有对民族文化的珍视。这种多重性,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真实。

一些可以深入挖掘的点:

他在黄花岗起义中的具体事迹: 比如他在起义中的具体角色,他是如何组织和指挥的,他在被捕后的表现等等,这些细节能更生动地展现他的革命精神。
他与当时其他重要人物的交往: 比如他与孙中山、宋教仁等人的关系,他对其他革命派别的看法,这些可以勾勒出他所处的政治生态。
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除了国民性,他对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主张?
他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和理念: 他具体参与了哪些教育机构的改革?他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

总的来说,朱执信是一个集革命者、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一生。他的勇气、他的思想、他的担当,都值得我们后人去深入研究和铭记。他不是一个被神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追求的真人,他的生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以字行。广州人,祖籍浙江萧山,落籍并出生于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中国近代革命家、理论家。是孙中山文胆,亦是最早把马克思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等理论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理论家。




父亲朱埭诧做过张之洞等人的幕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入广州教忠学堂学习,在校组织群智社。1904年朱执信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读经济。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1905年7月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1905年起,他还在《民报》上接连发表文章。1905年至1907年间,他参与同立宪派大论战,发表《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等文,驳斥立宪派保皇论调。1906年1月,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活动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片段,最早把马克思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理论介绍给中国读者。

1907年他回国,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政治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任教。1908年,他和赵声邹鲁等策划发动广州新军起义,但因事泄而流产。1910年他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参加“选锋”(敢死队),随黄兴攻打督署,失败后逃往香港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广东发动民军攻打省城广州,此后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帮助姚雨平组成北伐军。南北议和成功后,他任广阳军务处督办和广东核计院院长,遣散民军,整饬财政。1913年他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逃到日本。1914年9月,他奉命返回广东,帮助邓铿主持广东讨袁的军事指挥,并且受邓铿委派到新加坡马来亚等地筹款,后来又主持了驱逐袁世凯手下的广东都督龙济光的军事活动,但遭到失败。1915年11月,他到日本加入孙中山中华革命党,12月任中华革命军广东司令长官。

1917年爆发护法运动,他任广州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并掌管机要文书,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随孙中山率北洋政府起义海军南下护法。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朱执信随孙中山从广州到上海,参与办理海外华侨捐款事宜,并负责联络福军陈炯明军,以驱逐占据着广州的旧桂系五四运动期间,他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并发表了《革命党应该如何》等文章赞颂俄国十月革命。他还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副刊《星期评论》以及《建设》杂志,并参加编辑。

1920年6月,他被派往漳州,督促驻扎漳州的粤军西进讨伐桂系。此后他到广州,策动军队讨伐桂系。经他策动,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到虎门调停桂军东莞民军冲突,不幸被乱枪击中身亡,时年35岁。

1920年12月15日,朱执信灵柩由宝璧舰运回广州。1921年1月16日,下葬于东沙马路驷马岗(即今先烈路)。

朱执信突然过世,使孙中山失去军事上一个重要依靠,使学习军事的蒋中正在孙中山面前地位不断提高。孙在给蒋的电文中提到“执信忽然殂逝,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而又过之。”蒋中正亦在《祭总理文》中称,朱执信死后“吾师(指孙中山)并以执信之责任归诸中正。”

孙中山为了纪念他对民主革命的卓越贡献,以他的名字在广州市开办了执信中学。初时有衣冠冢位于该校内,每逢清明,都会有大量的师生校友前来悼念缅怀。其主坟位于沙河顶先烈路,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因为白蚁问题主坟迁至执信中学,原执信中学内的衣冠冢迁至沙河顶。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有执信西斋

其故居原位于广州豪贤路仓边路交汇处,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洋楼,与胡汉民故居相连,于2003年左右被广州市房管局清拆用于扩建新办公大楼。

朱执信遗体于民国十年(1921年)1月16日葬于先烈东路127号的驷马岗上,墓园占地667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园门为西式花岗石牌坊,拱形门、两边各有一根圆柱,牌坊的额板上刻阳文“朱执信先生墓道”。墓道两旁有两座六角亭,墓道中央有一亭,亭中在一个方形青石碑上刻有孙中山题的“朱执信先生墓”。墓后有5米高的墓表,正面阴刻“朱执信先生墓表”、为汪兆铨题、内文为汪兆铭撰并书,刻1千多字的朱执信生平事迹。在墓园西北角有朱执信生平史迹展览馆。1936年秋季发现该墓地有白蚁,将遗骸迁至执信中学内,此墓则为衣冠冢。沙河顶墓地1983年归属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处管理。而执信中学内的朱执信墓,占地500平方米,墓包呈馒头形,高3米多,周长10余米。1963年3月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两处墓址均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朱执信,一个在民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提起他,绕不开的是那股子“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豪情,是那份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担当,还有那份在动荡年代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早期革命的先行者,血性与胆识并存朱执信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还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积极投身孙中.............
  • 回答
    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元帅,他们的军事生涯和战略决策对苏联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个人特点、军事成就、历史评价以及对苏联军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个人背景1. 朱可夫(Georgy Zhukov) 生平:18.............
  • 回答
    如何评价朱广权battle AI手语主播?AI能否取代手语翻译,造福更多聋哑人?朱广权,这位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风格走红央视的播音员,与AI手语主播的“battle”无疑是一场极具看点和意义的对决。这场对决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信息传播方式、人机协作以及无障碍交流的深刻探讨。一、 如何评价朱.............
  • 回答
    朱一旦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足够引人注目的现象。他的出现,就像一剂色彩鲜明的颜料,搅动了原本就多样的脱口秀舞台,也引发了观众们对于“脱口秀到底是什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要评价朱一旦的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风格与内容上的独特性: “反差萌”的个.............
  • 回答
    朱熹:一位集大成者与争议并存的儒学巨匠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又称朱子,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集大成的重要人物。他将儒家学说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构建,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政治、社会产.............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那个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捋一捋,不能光听个热闹。首先,得说说朱清时院士这个人。这位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曾经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是搞物理的,一个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他在科学界很有声望,他的言论和行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
  • 回答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反差萌。它不像那些充满戏剧冲突、笑点密集或者励志鸡汤的视频那样直接抓住你的眼球。相反,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着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男人的日常。初看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枯燥。镜头里是朱一旦,穿着同样的体恤,做着似乎永远重复的事情:上班,吃饭,下.............
  • 回答
    评价朱德的军事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他并非以精妙战术或个人英雄主义著称的军事统帅,而是一位集战略眼光、组织能力、政治智慧于一身的军事领导者,尤其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的军事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早期经历与奠定基础:朱德的军事生涯起步于早期的滇军,他从一.............
  • 回答
    评价朱世巍先生的《东线》这部作品,从学术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其价值与影响。这部作品并非一篇简单的文学记叙,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洞察和严谨的考证,体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首先,从史料的运用与辨析来看,《东线》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海量一手史料的驾驭能力。朱世巍先.............
  • 回答
    朱温,这位后梁王朝的开创者,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血腥,既有战场上的勇猛果敢,也有政治上的狡诈残忍。要评价朱温,不能简单地用“残暴”或“淫魔”来标签化,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出身、崛起之路、统治手段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混乱的时代。出身与崛起:乱世出枭雄朱温出身贫寒,是唐.............
  • 回答
    提起朱一旦,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十有八九是那个顶着一头“锅盖头”,说着一口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永远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奢侈品”——洗澡蓝短袖,以及那条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的黄色短裤,手持高尔夫球杆,一副“凡尔不随”的深情款款的模样。他的视频,以其独特的“反差萌”和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在中国短视频领域独树.............
  • 回答
    钢铁洪流的指挥官:如何评价“战神”朱可夫?谈及二战东线战场,一个名字不可避免地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那就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这位苏联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在关键战役中的决定性作用,被誉为“战神”。然而,正如任何一位历史人物一样,评价朱可夫也绝非简单的一句“伟大”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朱清时院士的佛学思想和气功理论。这两方面是理解朱清时教授学术生涯和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确实是他在科学界内外都引发了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朱清时院士在这两个领域的贡献和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并尝试去理解他为何会走向这条道路,以及他的理论所蕴含的意义。一、.............
  • 回答
    评价朱棣这个人,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晰。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首先,从他如何登上皇位的角度看, 朱棣是个极为冷酷和有野心的人。他以藩王身份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侄子建文帝的统治。这场战争血腥残酷,战火波及数省,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
  • 回答
    提起朱茵在《大话西游》中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即便过去这么多年,紫霞仙子的形象依然鲜活,仿佛就住在我们心底。要说评价她的演技,那绝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灵动,是她最鲜明的标签。紫霞仙子这个角色,从出场就带着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但朱茵赋予了她一种极为难得的“接地气”的灵动。她的.............
  • 回答
    朱炫的新书《年少荒唐》发布会,与其说是一场传统的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更贴近作者本人风格,充满青春回忆与感悟的分享会。整场活动围绕着“年少”和“荒唐”这两个核心词展开,试图带领到场嘉宾和线上的观众一起,重温那段不羁又充满生命力的时光。首先,现场的布置就非常有心思。没有那种过于严肃和正式的舞台感,反而更.............
  • 回答
    说到《叛逆者》,我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那种沉甸甸的、带着硝烟和血色的感觉,还有朱一龙那双眼睛里,时而闪烁的迷茫、时而迸发的决绝。说实话,这剧一开始我有点担心,毕竟谍战剧的坑太多了,很容易拍得悬浮或者套路化。但《叛逆者》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先说说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这个角色可以说演得太有层次了。.............
  • 回答
    近日,关于朱世巍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位历史学者,他的观点往往能够带来新的视角,但也可能触及一些敏感的议题,引起不同群体的解读和反应。要评价朱世巍的言论,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他具体提出了哪些观点,然后从史实、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其言论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朱世巍的.............
  • 回答
    漫步于大明风雨飘摇的时代:如何看待明宪宗朱见深?提起明宪宗朱见深,许多人的脑海中可能浮现出的是他与万贵妃之间那段备受争议的感情,抑或是他那看似“无为而治”的统治风格。然而,评价一位皇帝,绝不能止于片面。朱见深的人生,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充满了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朱见深,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宪宗.............
  • 回答
    朱茵的长相,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集灵气、娇俏和一点点野性于一身的独特存在。她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标准美女”的范本,但她的美却非常有辨识度,让人过目难忘,并且越品越有味道。首先,她的脸型是那种偏圆润的鹅蛋脸,但又不是完全的包子脸,下巴收得恰到好处,带着一点点翘,这使得她的脸庞看起来饱满而有活力,年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