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精通水电开发的知友可以聊一下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么?是不是国内的水电都开发的都差不多了?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您聊聊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总觉得国内水电好像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但实际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有看点。

误区澄清:水电开发还有很大空间,但“好日子”可能要过去了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国的水电资源,远未达到“开发殆尽”的程度。 按照国际上的统计口径,中国的技术可开发水电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目前仅仅开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之所以会产生“开发得差不多了”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

容易开发、经济效益好的大型水电站,基本都已建成。 就像种苹果,一开始容易摘到树下那些又大又红的,后来就要爬高、要去更远的地方了。我们已经建成了像三峡、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金沙江下游这些世界级的巨型水电站,它们的规模效应、技术难度和对周边区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型项目,给人留下了“水电开发到头了”的印象。
剩余的水电资源,开发难度和成本都在增加。 剩下的很多水电资源,分布在更偏远、更复杂的地质区域,比如横断山区。这些地方不仅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风险高,而且交通不便,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评估和规避环境影响。
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 过去,水电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电力供应任务。但现在,随着新能源(风电、光伏)的飞速发展,国家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风电、光伏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技术日益成熟,其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惊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水电的优先级,或者说,对水电的定位有了新的考量。

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那么,具体到现状,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1. 已建和在建大型水电站:
巨型水电站的完成: 过去十几年,以金沙江流域的“四巨头”(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这无疑是我国水电建设的辉煌篇章。它们不仅提供了巨大的清洁能源,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在水电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管理能力上的国际竞争力。
在建项目: 目前,一些大型水电项目仍在推进中,例如雅鲁藏布江下游等一些高海拔、高水头、技术难度极大的项目,虽然备受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环保和社会挑战。

2. 剩余水电资源的特点:
中小水电: 过去,我国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开发了大量的中小型水电站。这些项目数量众多,但单个发电量相对较小,很多已经运营多年,面临设备老化、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进行增效扩容改造。
梯级开发: 剩余的大型水电资源,很多是河流上游的小水电站,与下游的大型水电站形成梯级开发的关系。这些项目很多时候需要与上游的大型蓄水调峰能力相匹配,或者用于满足区域内的电力需求。
地理位置偏远: 很多未开发或少开发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居民迁移等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极其审慎的规划和决策。

3. 水电的定位和作用的演变:
从“主力军”到“压舱石”和“调节器”: 过去,水电是提供基础电力的主要来源。而现在,随着风电、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它们已经成为新增电力的主力。水电的作用正在发生转变:
“压舱石”: 巨大的水库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尤其是在夜间或风光资源不足时。
“调节器”: 这是水电最宝贵的价值所在。风电、光伏是间歇性、波动性电源,其发电量受天气影响很大。水电站(尤其是带大型水库的)可以通过调节库容,快速响应电力系统的需求,平抑风电、光伏的波动,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这种“调节能力”是其他电源难以替代的。
联合调度: 未来,水电将更多地与风电、光伏进行“联合调度”,形成一个更加柔性、稳定的电力系统。

4. 技术和环保的挑战:
高坝、大直径引水隧洞: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高坝、长隧洞,对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施工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 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鱼类洄游、泥沙淤积等方面都有影响。如何在开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水电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涉及到鱼道、生态泄水、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社会影响: 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往往涉及大规模移民,如何妥善安置移民,保障他们的生计和发展,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5. 国际合作与竞争:
我国在水电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得我们有机会参与到国际水电项目的建设和技术输出中。但同时,在一些跨界河流的水电开发问题上,也面临着与邻国的协调和合作。

未来的趋势:精细化开发与价值挖掘

总而言之,我国的水电开发正从“大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逐渐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未来的重点可能包括:

存量优化: 对现有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提高发电效率,延长运行寿命。
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电站是解决风电、光伏消纳,提升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空间巨大。虽然它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水电”,但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技术创新: 攻克复杂地质、高海拔、高水头等工程难题,研发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生态优先: 更加注重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利用: 探索水电与旅游、水资源管理、防洪抗旱等功能的综合利用。

总结一下:

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可以用“余量尚存,但开发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定位转型,从主力军到重要的调节器和压舱石;挑战严峻,技术、环保、社会问题并存;未来可期,精细化开发和价值挖掘是关键”来概括。

所以,说国内水电“开发差不多了”有一定的道理,指的是那些容易开发、经济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但从整个国家能源战略和技术潜力来看,水电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只不过开发的方式和重点,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您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咱们可以继续深入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指全国范围内的水电开发的话,倒是比较好说。

2014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0亿千瓦,发电量1万亿千瓦时,很好记。按2001~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

由于我国水电站的调节性能水平不高,径流性水电装机比例大,实际上来讲按年发电量算水能资源开发程度比较合理,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在50%至60%之间。

大型-巨型水电站通常是流域性水电开发公司的菜,典型的是

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详情

,百度看一下就知道的。我列一下开发进度:

金沙江:上游川藏段部分电站在前期工作阶段;中游梯级除龙盘(原上虎跳峡)、两家人两座外,全部开工,全部发电,梨园、阿海未竣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乌东德未开工(进行前期三通一平,已封库),溪洛渡、向家坝全部发电。未建设容量约4100万千瓦。

长江中上游-清江:宜宾至重庆河段石硼、朱洋溪、小南海未建设,有鱼类保护区因素;三峡葛州坝清江三大梯级已竣工;未建设容量713万千瓦。

雅砻江:上游预可研阶段,中游已进入前期工作,两河口、杨房沟等已核准;下游各个梯级已基本完工;目前除下游竣工河段外,未开发装机约1100万千瓦,。

乌江:除白马航电梯级未竣工外,已全部建成;

南盘江、红水河:大藤峡(160万)、龙滩二期(140万)未建,其他已竣工,主要问题是移民。

大渡河:泸定、瀑布沟、深溪沟、龚嘴、铜街子、龙头石竣工;今年明年要发电有猴子岩、长河坝、黄金坪、大岗山、枕头坝;沙坪两级不清楚都是12年开工的,老鹰岩和硬梁包路条,双江口、金川核准,其他应该没开工。未建成装机约1000万,不过有相当部分会在这两年发电。

澜沧江:云南段功果桥以下各梯级除橄榄坝、勐松外均竣工发电,里底以下施工中;上游西藏段及古水处于前期工作;上游在建果多(小电站);中游在建706万,西藏段规划588万千瓦;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除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或大柳树小观音梯级,或四级梯级)未开工全部竣工发电,龙羊峡以上部分梯级进入前期工作阶段,黄河源电站已建设;宁蒙河段有海勃湾、三盛公(灌溉),晋陕峡谷段已建成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和古贤因黄河规划(拦沙,于小浪底库容淤积完后建设)缓建,甘泽坡未建,小浪底三门峡已建设;黄河龙羊峡以上规划除因保护区等原因可能取消规划的约总装机680万千瓦,中游古贤、碛口390万千瓦

汉江:汉江下游航电梯级已建设王甫州、崔家营、兴隆,丹江口以上河段规划除白河、孤山梯级未建设外已竣工,黄金峡以上河段水电装机较小;汉江支流堵河、岚河、南河等水电开发程度较高;汉江堵河与三峡库区大宁河有调水工程规划,从三峡抽水入大宁河穿大巴山进入堵河上游;黄金峡水电站承担引汉济渭任务;

湘西水电基地:沅水流域电站基本竣工,澧水、资水水电新建项目不清楚,但中部水电站中作为防洪用的大型水库很早就建设完工了;

闽浙赣水电基地:开发程度很高,规划大型电站均已竣工;

东北水电基地:不清楚,较新建的大型电站是尼尔基和哈达山;黑龙江目前没开发,鸭绿江也没新建电站。

怒江水电基地:中下游2132万千瓦,无建设、建成水电站,部分电站进入前期三通一平工作;

以上合计未建成水电站约1.07亿千瓦装机。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至少有四成会在未来十年内建设发电,大部分会在未来20年内建成。

其他具备流域开发电站比如嘉陵江及支流的航电梯级;岷江及支流(杂谷脑河等),汶川地震中岷江、嘉陵江大型水电站,包括部分高坝大库均承受了极高烈度的地震考验,水电工程系统对地震影响因此很有信心;各河流次级支流、西部内陆河流域水电梯级规模较小就不列了,装机数量也不小;除此以外,已经开发的2.5MW以下小水电2010年是5500多万千瓦。这部分都在那三亿千瓦里头。


除上述水电基地外,具备相当水电资源目前未开发的是:长江通天河段水电(因南水北调西线规划可能有变化);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各梯级约480万千瓦,目前已建成藏木电站;帕隆藏布约1000万千瓦,易贡藏布380万千瓦;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河段6700万千瓦(目前看规划似乎是裁弯取直后分四个梯级建设,每个都是三峡、溪洛渡这个级别的),雅鲁藏布江其他支流、澜沧江、怒江的上游支流也有部分装机。这部分总装机不少于8500万千瓦。



各大江大河上游和西藏水电站主要问题是成本和送出问题,部分电站地质条件恶劣,工程造价高,送至东部负荷中心的电价经济性不高,甚至接近当地核电电价。因此未来可能的开发装机不能达到上述统计值,但到2050年,估计1.5亿千瓦的新增水电装机是起码的,结合发电量和水库调节效益来看,大致是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70%~75%左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