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一旦敌人被消灭,垄断形成了,就可以开始收费了。
在出口中,“倾销”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什么是倾销,就是以低于原产国价格的价格在出口国出售。
一般我们出口贸易和生产分开,可以把出口贸易是为是现在本国市场上买了东西,然后再运到外国市场上卖。
这样,其实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低于成本出售的销售方法。
既然低于成本,那就是亏本了,那为什么非要亏本搞这些东西呢?
就是为了把出口国本地产业搞垮,然后在出口国形成垄断,在搞垮本地产业之后再抬高价格,牟取暴利。
WTO深知此理,因此规定一系列条例来反制倾销。
但是在一个国家国内的市场上,还没有这种条例,原因很简单,你不好确定一个公司的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嘛,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国的价格可以视为是成本的底线,而在一个国家国内,你很难有这种标准。
于是我们看到美团和饿了么,ofo和膜拜之间互相砸钱的比赛。
而ofo一倒,膜拜自然就开始收费了。
所以如果没有这种类似的反倾销条例,创业就是在比赛谁钱多,谁先把钱烧完谁就输,然后剩下的一个就开始垄断发财。
这不叫创业,这叫养蛊。
作为一个摩拜重度用户,我来说说我的观点,仅仅针对摩拜单车来说:短期影响不大,长期不乐观。
我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骑摩拜上下班,单程9公里,35分钟,2018年的统计数据是骑行500多次,2200多公里,像我这种以摩拜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单程超过5公里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根据2017年摩拜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平均骑行距离是1.8公里左右,80%的骑行距离都在3公里以内,按照我的个人经验,3公里最慢的情况下,也能在半小时内骑完,多数情况是15到20分钟(男、女速度不同,城市内需要等灯)。
那么有理由相信,至少有一半的订单时间是少于15分钟的,那么这轮涨价对于这部分来说,影响不大。
对于骑行时间更长的订单,这里就要分析一下这些订单:
骑行距离超过3公里,骑行体验事实上是急剧下降的,但用户选择了骑行,显然是其它交通工具的体验更差,比如:堵车严重,公交地铁不直达(多次换乘),公共交通乘坐时间比骑行慢得多等等。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除去少数偶发性质的订单意外,大部分订单可能都是月卡订单,单次30分钟以上,每个月骑15次就够一张月卡了,如果办理最长的12个月月卡,价格只有168,相当于一个月14块钱,骑7次就可以了。
所以,本轮涨价主要波及的订单是来自骑行时间在15-30分钟,每个月骑行次数在10~15次的用户,相当于强迫这部分用户办理月卡。
从短期来看:涨价前和涨价后,每个用户的平均骑行成本上升5-10元,平摊到一个月里,影响并不大,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这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人可以去骑没有锁的小黄车或者其它倒闭的共享单车,并非摩拜的主力用户。
从长期来看:这种涨价很不乐观,会严重影响新用户增长。新用户选择共享单车,原因只有四个字:便宜、方便。一小时4元的骑行(约8公里)成本,远高于地铁、公交车,体验也差,变得不便宜,也不方便了。要知道之前很多共享电单车的价钱,一小时也就在5-10元这个价格区间,面对一小时4元的这个价格,除非是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否则用户不会把共享单车作为第一选择。没有了新用户,那么仅靠现有的月卡用户支撑,是非常不乐观的。
解决的思路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 加大新用户以及沉睡用户的优惠,让这些人有动力变成月卡用户,那么未来的收入还是可以保证的,要知道共享单车不存在用户忠诚度一说,没有了摩拜,还可以有小蓝、哈罗,只有靠月卡才能捆绑用户的忠诚度。
2. 要考虑到优惠的时间,每年的冬季和盛夏都是共享单车的淡季,因为天气原因,骑行订单会减少,所以应该在春秋两季推出优惠活动,这样的优惠才有效果,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内不同区域的淡季和旺季是不同的。
3. 摩拜月卡剩余天数超过30天不能续费,我觉得这不算是什么好事,相当于把用户续费的时间定死了,有些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续费的动力。
评论里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居然在为什么不自己买自行车,觉得这样不划算,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路况和时间的原因,我早上上班骑车的次数要远远大于晚上下班骑车的次数,自己买车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况且在北京,很多地方是不具备安全停放自行车的条件的,自行车电动车很多时候没办法进写字楼。
补充一下,名义上是4元1小时,实际上得正好在结算时间前几秒关锁才是这个价格。如果正好骑了16分钟或者31分钟,多出来的1分钟也是要收1元的。
如果骑行时间在1小时内随机分布呢?程序模拟了一下,这时平均按次单价是2.5元,平均时长单价是5元/小时。
如果是45分钟以内,则按次单价和时长单价分别是2元、5.33元/小时。
30分钟以内,则是1.5元和6元/小时。15分钟以内每次肯定是1元,时长单价则是8元/小时了。
实际的骑行时间应该是高斯分布吧,我没有数据,不过猜想这时的时长单价应该只会高不会低。以及,骑共享单车超过半小时的情况应该不多吧?
潮水退去的时候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共享单车、外卖,都是资本烧出来的伪需求。
一旦资本退潮,原形毕露。
共享单车每小时4元,按照每辆400元计算,100小时就够买辆新车了。如果一辆自行车400元,只能骑100小时就会报废你会买吗?
还有一点,协商提价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
下一个面临考验的将是外卖。why?因为你点一次外卖就需要一个大活人为你服务至少30分钟,这很奢侈。
从目前人工成本来看,没有资本补贴,点外卖划不来。
而且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外卖最终也得打回原形。
这不是互联网经济的传统模式嘛。呵呵。
免费>>>提价>>>杀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