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人类失望怎么办?

回答
当你感到对人类这个物种感到深深的失望时,这种感觉就像被沉重的阴云笼罩,让你对周遭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你会开始质疑人性的善恶,怀疑那些曾经让你感动和敬佩的品质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的幻觉。

失望的潮水是如何涌来的?

这种失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可能是你目睹了某个社会事件中人性的黑暗面,比如冷漠旁观、恶意攻击,又或者是看到了身边的人因为私利而背叛信任,漠视他人的痛苦。也可能是你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战争、贫困、环境破坏等等,这些宏大的叙事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类的贪婪、自私和短视。

或许你曾经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人类能够通过智慧和合作解决问题,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现实却一次次地打破你的幻想,让你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甚至是在某些方面难以启齿的丑陋。

失望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种失望会让你感到:

疏离感: 仿佛自己与这个由“人类”组成的群体格格不入,一种难以言说的隔阂感油然而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在大多数人那里似乎并不重要。
无力感: 面对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种种弊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无法改变什么,这种无力感会让你感到沮丧和失落。
悲观情绪: 曾经对未来抱有的希望会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担忧和悲观。你会不自觉地放大负面信息,对积极的事情视而不见。
怀疑和不信任: 你可能会开始怀疑别人的动机,对人际交往产生戒备,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或失望。
孤独感: 当你沉浸在这种失望中时,即使身边有人,你也可能会感到孤单,因为你觉得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感受,或者分享你对人性的悲观。

如何应对这种失望?

面对这种沉重的失望,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帮助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平衡:

1. 承认并接纳你的感受: 首先,不要压抑自己的失望。允许自己去感受它,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承认“我对人类感到失望”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这说明你对善恶有着清晰的认知,并且对这个世界抱有期待。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成长的契机。

2. 区分“人类”与“个体”: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对“人类”这个群体感到失望,不代表要否定每一个“个体”。人类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好有坏,有光明也有阴影。你所看到的失望,可能只是人类群体中某一部分的缩影,而忽略了那些同样存在、甚至更具光彩的另一部分。

3. 寻找和关注“好的”: 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总有微光存在。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让你感到温暖、感动和敬佩的个体和事件。可能是某个毫不利己的奉献者,可能是某个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的人,也可能是某个为社会进步默默努力的组织。把目光从负面转向正面,你会发现世界并非全然黑暗。

4. 聚焦于你的“小世界”: 如果宏大的叙事让你感到压抑,那就把注意力拉回到你自己的生活圈。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社区里的人们。在你的“小世界”里,你更有可能找到那些真实存在的美好。用真诚去对待你身边的人,建立有质量的连接,即使只能影响少数人,也能带来积极的改变。

5. 参与到积极的行动中: 失望感往往源于无力感。与其被动地感到无力,不如主动去寻找能让你发挥作用的事情。这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可以是你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参与志愿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某个小问题;或者仅仅是积极传播正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当你用行动去对抗你所失望的部分时,你会重新找回掌控感。

6. 重塑你的价值观,而非放弃: 失望不应该成为放弃自己原则的理由。相反,它可以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也许你会发现,人性的光辉并非普世皆然,而是需要用心去发现、去守护、去培养。坚守你的善良、你的正直、你的同理心,即使在不被理解的环境下,也要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那个人。

7. 保持批判性思维,而非犬儒主义: 失望不等于放弃思考。你需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现象和人性,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但要警惕的是,不要将这种批判滑向全盘否定和犬儒主义。犬儒主义会让你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和嘲讽,从而封闭自己的内心,错过很多美好的可能性。

8. 培养独立思考和内心的平静: 很多时候,外界的失望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心状态。学会通过阅读、冥想、亲近自然等方式来滋养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轻易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裹挟。当你拥有强大的内心支撑时,外界的失望就不会轻易击垮你。

9. 理解人性的复杂性是常态: 人性本就复杂,矛盾是它的天然属性。善与恶、爱与恨、理性与感性,这些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芸芸众生。当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复杂性时,失望感可能会减轻一些,因为我们不再用过于理想化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10. 为自己设立合理的期待: 也许曾经你对人类的期待过高了。没有人是完美的,群体也一样。学会为自己设立更现实、更接地气的期待,会让你在面对不如意时,更容易接受和调整。

总而言之,对人类感到失望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可能源于你对世界的美好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但请记住,失望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的机会。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寻找光明,去参与改变,去守护内心的美好,你就能在失望中找到前行的力量,甚至成为那个能够带来一丝光亮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如果缺乏一砖头闷了自己的勇气,那我建议你去工地搬两天砖,在不被创死的情况下,给泥头车卸卸货,给搅拌机加点水。

钱不钱的不重要,主要让你接点地气,不要总感觉自己是上帝。

一个全世界七十多亿的种群,除了神棍嘴里的上帝,是谁给你这么大的口气直接对这整个族群下定义的?你把你家门口的蚂蚁窝扒拉开,你能认清那黑乎乎的一片里,什么是工蚁兵蚁保姆蚁,什么是蚁王蚁后蚁力神吗?

米粒大点的东西都搞不清楚,你就开始对全人类绝望了?你是叙利亚外宾吗?

是的,没错,人类很虚伪,人类很愚蠢,人类很冷漠……

可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人类是你创造的?是你管理的?还是你主导发展的?你对人类的繁衍和进步做出过什么杰出的贡献?奉献过什么了不得的精神?还是给出了什么可行性的建议?你斡旋了中美关系?调停了巴以争端?或者解决了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粮食危机?你需要对人类社会肩负什么不可推脱的责任?

如果都没有,那你自己的生命和心情,为什么要交给一个你自己掌控不了的在外界环境来决定呢?专注自身不好吗?“关我屁事”不香吗?快快乐乐它不开心吗?

见一个人虚伪就要一砖头闷死自己,那全世界的砖被你夺完了也不够你用的,何苦呢?

以前我安慰别人的时候,总是会说:“假如现在发生什么会让你感到开心呢?”但是你这烦恼我不敢这么问,因为就你这态度,怕是得把全球人类扔进破壁机搅和成一个大肉丸子你才能满意,这肉丸子里怕不是还有一部分是我。

我想了想,为了安慰你而豁出我来之不易的上百斤肉不值当,所以,我只能劝你耗子尾汁,下不为例,出去看看天,看看地,看看大妈唱大戏,擦擦窗子扫扫地,谁活的都不容易。别整天窝在屋子里看那些动不动毁天灭地,时不时再造洪荒的弱智玩意儿。

过高的期望与孱弱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包括小布尔乔亚主义在内的无病呻吟者面临的主要矛盾形式。

user avatar

#对人类失望#

恭喜你,你终于可以正式的开始来点人生观、价值观了,因为你刚刚补上了最重要的世界观的大洞。

这一条认知,对你做个稍微可以让人忍受的人(甚至是一个有较大可能成功的人)有重大的、决定性的意义。

可喜可贺。

这绝对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

尺阔之溪,一跃可过。过了这个坎,前头就是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而且你非过不可。

为什么?


1)当你到了这个点,你终于可以停止想象“不是我对人的期待有问题,而是这个人有问题,换一个人就会好了”。

这个男朋友不够宠我、不够让我有安全感,只要“再换一个男朋友就会好了”;

这个老板不够大方,不够有领导力,只要“再换一个公司就好了”;

这个城市太排外,不够有发展空间,只要再换一个城市就好了;

这个国家不够自由,不够尊重人,只要再换一个国家就好了。

到了这个点,你终于可以知道,没有人会真的让你满意的。

你必须要学会与这些问题共同存在,而不是只能转身逃走。

注意,这不是说你不能重新选择,不能换掉男朋友、老板和国家,而是说即使你要换,你也要知道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你不必解决了。新的对象、新的开始,一般只意味着同样的问题会以另一个剧情、另一种样式、另一种烈度重新浮现出来。

你所获得的,本质上只是一段宝贵的喘息之机,而并不是摆脱了问题。喘息之机并不是拿来给你享受新鲜空气的,而是给你机会学游泳的。

如果你误把每一次喘息都当作已经上岸了,那么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呛水”最后会击垮你的。不是呛水本身让你痛苦,更让人痛苦的是你以为已经上岸了,没想到其实还是在水里。

世上本无岸,只是希望的人多了,误以为自己已经上岸的喘息者多了,合谋编出来的幻觉罢了。

你在嫌弃自己的遭遇不够“公平”、不够幸运的时候,痛苦吗?那么你现在所经历的这种虚无、迷茫、悲观、乃至于绝望够不够痛苦?

是前者痛苦,还是后者痛苦?

只要你不放开“完美梦想”,后者的痛苦是无限持续的。

现在好了,你终于可以停止“下次上岸”的幻想了,你将终于开始学习游泳了。你终于要意识到学会游泳的那些痛苦是不可回避的了。有准备也好、没准备也好,有条件也好、没条件也好,有信心也好、没有信心也好,都只有向前挺进、向前努力了。

你的一切借口终于可以放下了,你终于可以真的有所改变了。

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时候,你会发现的——当你不得不寻找方法,方法并不难找;当你不得不解决,解决未必有这么难。

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朋友、完美的情人、完美的上司、完美的下属、完美的老师、完美的职业。不是说你不能选择,不能通过选择有一定的改善,而是说你不可能通过选择真正达到你没有经过这次幻灭之前的标准

没有经过这次幻灭之前的那种“完美标准”,是没人能达到的。

这并不怪你,因为人必定要从简单的认识开始逐步完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简单的认识必定会是一种相对完美的认识。不止初次的认知过于完美必将幻灭,幻灭之后再次建立起的完美想象仍将再次幻灭。

每一次幻灭,都会把你逼迫到“不改变点什么,就接受败亡”的绝境。你唯一的选择,就是重新反思之前有什么东西想错了,什么事情做错了。因为这时归罪于ta人、归罪于世界已经没有意义。

不到这种时候,人是不会承认自己原本自洽的那一套东西其实并不正确的。(所以说,完全自洽是可耻的。)

这种绝望,实际上是世界给人的教育。是人必须领受、也是幸而必须领受的教育。

你现在所受的痛苦,只是这种成长的一个过程。

若不是戴着旧壳奇痒难当、生不如死,有哪只毛毛虫愿意撕心裂肺,变成蝴蝶?

所以,恭喜你,你终于非化蝶不可了。

你只要注意一点——别把茧结得太厚,会死的。


2)你终于可以开始学习原谅整个人类了。

你终于发现了吧?

所有的人都撒谎,所有的人都偷窃,所有的人都傲慢,所有的人都虚伪,所有的人都在侵犯别人的自由。

并无例外。

因为所有的人都可怜,所有的人都无知,所有的人都想活着。

并无例外。

不是诚实的行为本身使得人成为诚实的人,而是宽容的心,使得不够诚实的人被算为诚实的人。

公平、正义……等等一切美德,乃至于包括了爱本身,都是因为而被算为人做到了。

这些美德,都是因为被爱在实践上存在。

你如果不爱,你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宽容。没有足够的宽容,你的世界最后必定将终结于现在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不能爱,你就永远活在美德全部幻灭的地狱里。

爱其实不是一种选择,一种“可选的高尚行为”,一种“需要牺牲的无私奉献”。

你错了啊,大错而特错。

爱是一种诫命。是你若不守、不行,世界就会一天比一天黑暗,直到在你眼里变成所有的人都是骗子、叛徒、盗匪的地狱的诫命。

它不是为了“别人”、为了“祖国”,“为了全人类”,而根本的其实是为了你自己。

爱就是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价值得以让你看见的光。若没有光照在它们身上,它们将淹没在完全的黑暗之中,化而为

只是这个世界对人深爱得令人嫉妒,允许你们只要哪怕学会一点、学会哪怕跌跌撞撞的、略有姿势的只爱一个人、哪怕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就算为你们及格,许你们享有足以支撑的幸福罢了。

现在世界在你眼里已经只剩下一点模模糊糊的轮廓了。它一天比一天的昏暗下去的趋势,你已经看得明明白白了。

你已经看见了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终局。

你当然害怕起来了,知道这样下去确实不行了。

而你唯一真正可以更改的变量,只有你自己。你唯一能解脱绝望的方向,就是自己开始学习爱,学着放下一切痛苦、执着、和所谓的“绝对合理理由”去宽容原谅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恰好能解决问题的——只给你留了一条路,而恰恰这条路就是出路,而且至少对你而言,你不走的一切理由都正在肉眼可见的瓦解。

你看懂这安排对你的善意所在了吗?


所以,要恭喜你。

你终于不得不学习如何真正的获得幸福了。

user avatar

主要是因为:

user avatar

如果对社会失望,那就去暴动;

如果对制度失望,那就去革命;

如果对人类失望;那就毁灭人类好了。

如果你连人类都不敢毁灭,还说什么对人类失望,你真的失望过吗?

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对人类深深的失望,觉得全员恶人,无一个真正意义上无私美好纯洁善良的人。

基于此,做了很多的错事。

今日有缘,恰好遇到这个问题,不妨在此记录下来,以警醒后人,告知他们我的错误与卑鄙之所在,也期盼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思考与反思。

十四岁的时候,我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时的我,年轻,懵懂,是一个充满幻想的青春少女。

还记得每逢周末时,铺满银杏叶的清华路旁总是围满了学生,当然也包括我。

我们常常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由地交谈与辩论,每个人的脸上都意气风发,怀揣梦想,散发着光亮。

再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始了,我那充满着奇幻色彩的后半生也正因此而开始。

我最最敬仰的父亲,在当时做为学术权威被打倒,后在混乱中被自己的学生所打死。

叶哲泰的妻子,也就是我的母亲——绍琳,她是伤害父亲最大的人之一。

那时的她,刚刚睁开了被反动的世界观和科学观所蒙蔽的双眼,对父亲展开了无穷的批斗。

她是个非常小布尔乔亚的人,平时喜欢穿高跟鞋,喜欢边听留声机边泡一杯咖啡喝。动乱刚开始的时候,她迅速与父亲切断了一切联系,转而落井下石,直至整死了他。呵,无产阶级的坚韧不拔,自非软弱的小布尔乔亚可比肩。

很久很久以后,在下放林场时,在监室昏黄的灯光下,在那位程丽华干部的带领下,我看到了一份材料,是我的妹妹文雪所写。作为一名最激进的红卫兵,文雪曾积极主动地参与揭发父亲的工作,写过大量的检举材料,而其中的一些则直接导致了父亲的惨死。

父亲就这样死了。

我曾声嘶力竭地哭叫,可却没有什么用,声音完全地淹没在了会场上疯狂的口号和助威声中。

当一切都寂静下来的时候,我试图再次声嘶力竭地哭叫,可我自己却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

我呆呆地凝视着台上父亲已没有生命的躯体,那个瞬间,我感觉到有一种没有哭出和喊出的东西在我的血液中弥漫、溶解,后来陪伴了我一生。

那是我第一次对人类失望,对母亲,对妹妹,对我自己,对很多人。

接着,我被安排到了大兴安岭。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六个师,四十一个团,十多万人,随我一起分布在这辽阔的森林和草原之间。

当苏修帝国主义的坦克集群越过中蒙边境时,我们将会用自己的血肉来保护我们的共和国。

高大挺拔的兴安岭落叶松,亭亭玉立的白桦、耸入云天的山杨、西伯利亚冷杉,以及黑桦、柞树、山榆、水曲柳、钻天柳、蒙古栎。

随着我们的到来,都已化为荒山秃岭。

这是一个粗放的环境,但白沐霖不一样,他似乎与这里格格不入。

我看过他写的文章,文笔很好。

我也见过他本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瘦弱青年,有一双白皙的手,好看极了。

他是兵团《大生产报》的记者,是个知识分子,我觉得我们是一类人。

他对我很好,送给我一本六二年出版的书——《寂静的春天》

书中描述了一个在杀虫剂的毒害下正在死去的寂静的村庄,那平实的语言背后,显现着一颗忧虑的心,正如现在的他。

他说想给中央写信,反映建设兵团这种不负责任的行径。

我无条件的支持他,我想我爱上了他。

因为使用油锯的原因,他的手抖得厉害,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所以我替他写完了那封信。

信中内容立论严谨,内容丰富,从太行山因植被破坏,由历史上的富庶之山变成今天贫瘠的秃岭,到现代黄河泥沙含量的急剧增加,得出了内蒙古建设兵团的大垦荒将带来严重后果的结论。

那时我发现,他的文笔真的与《寂静的春天》很相似,平实精确而蕴涵诗意。

我对他的爱又更增一分

信寄出去了,但很快又回来了。

是连长和指导员送回来的,亲自放到了我的手里,连同那本《寂静的春天》。

后来,我向师政治部来的张主任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信是我写的。

我知道自己已经掉到陷阱的底部,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

那是我第二次对人类失望,对自己,也对那位被我目成心许的白沐霖同志。

也许,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于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实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吧,哎!

平时在连队遇到什么事,我都很少为自己申辩,所有的亏都默默地吃了,所有的委屈都默默地承受,更不用说牵连别人了。

但这次不同,我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死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再一次回来了,我体会到了。

我像是一个即将被冻死的小女孩儿,但我的手中却连火柴都没有,只剩下了幻觉

不过我没有办法

连长、指导员、政治部的张主任、以及那位军管会的军代表程丽华,他们从不肯听一听我的辩解,只是一味地痛斥我,逼着我在一份暗藏杀机的材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那是我对人类的第三次失望,失望到底了。

1966年的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我发表了名为《太阳辐射层内可能存在的能量界面和其反射特性》的文章。

也正是因为我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工作,我被杨卫宁选中,进入了红岸基地。

在那里,我的同事们都是一流的物理学家,我可以自在的阅读先进的学术材料,做自己的研究。

可我对人类的失望使我彻底失去了理智,我亲手杀死了我的丈夫——红岸基地总工程师杨卫宁;也杀死了那位雷志成政委。

我在基地的监听部工作,这是红岸的核心部门。

有时下夜班,仰望夜空,我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而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渴望得到与星空的交流。

终于,机会来了。

1971年时候,我发现太阳能量镜面增益反射效应,并且进行了Ⅱ型文明能级的发射

但是,我却没有收到回音。

以后的八年,是我一生中最平静的一段时间。

八年后——1979年10月21日,我收到三体世界的回信。

宇宙不荒凉,宇宙不空旷,宇宙充满了生机!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这个世界收到了你们的信息。
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和平主义者,我首先收到信息是你们文明的幸运,警告你们: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你们的方向上有千万颗恒星,只要不回答,这个世界就无法定位发射源。如果回答,发射源将被定位,你们的行星系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这是半人马座三星的警告,但我没有理会。

我清楚的知道人类文明的命运就系于我那纤细的两指之上,我却并没有犹豫,坚定的按下了发射键。

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

这是我的回复,同时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我坚信科学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我期望三体来拯救我们,这是我的愚蠢之所在。

对人类本质的思考,使我陷入了深重的精神危机,乃至犯下大错。

人类的毁灭,便从此刻开始了。

1980年的夏天,我生下女儿杨冬。

1982年,我的父亲被平反了,与此同时,我也离开了红岸基地,开始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此后,我在西北山区遇到了另外一个对人类文明失望的环保主义者——麦克·伊文斯,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建立起强大的地球三体组织——ETO,目的是让人类的科技不再进步,生产力不再发展,以此来更好地迎接主的降临。

再后来,我成为地球三体组织ETO的最高统帅,同时也是精神领袖。

我坚信,人类文明是落后、愚昧且不可救药的,必须由外星文明来拯救。

在我和伊文斯以及整个ETO组织的努力下,三体开始一步步到来了。

最先来的是智子,它可以很轻易的摧毁人类的基础物理实验,让人类的物理永远不再进步和发展。

我的女儿杨冬也正因此而自杀——因为无法接受没有希望的物理学。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我开始反思自己。

女儿死亡的打击极大的冲淡了我的理想主义,脱离了极端封闭环境下早年特定心境的激进和狂热,年华的流转和丰富的阅历让我沉淀下了理智与沧桑,将一切归于平淡。

被岁月渐渐磨平棱角的我,对于自己的理想——借三体力量改造人类社会,已不再如年轻时一般坚定不移。

我对之后的事有不好的预感,同时也不再百分百肯定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主已经渐渐不再和我联系,取而代之的伊文思,这更加重了我的疑虑。

我对地球和三体都已不再信任

这是我的第四次失望,对一切的失望,对高等文明的失望

父亲的死去使得我陷入了极端的悲痛那时的我太过于在乎自我的感觉,而失去了一种对社会的宏大观察能力。

几个红卫兵的不忏悔,让我对所有的人性彻底丧失希望,却看不到整个社会的巨大好转与阳光沐浴的温暖。

落叶松的砍伐和荒山野岭固然使人悲痛,可那是中苏对抗下,我们要生存的前提。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对不起我,母亲对不起我,妹妹文雪对不起了,军代表对不起我。

但我不能以自身的悲惨遭遇,来决定无数人的命运,来让地球、让全人类处于风雨飘摇、惊慌失措之中,来杀死无数无辜的生命——包括我无辜的丈夫杨卫宁。

作为冷酷果决的ETO统帅,此时的我已不愿完整的相信它,但是,我也不愿立即背叛我的组织,所以我没有向世人袒露黑暗森林的法则。

另一方面,作为人性尚存,对人类未来有了新期盼的地球人,我也不愿亲眼看着它毁灭,于是我告诉了罗辑宇宙社会学最为重要的两条定理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以及两个重要的概念:

“技术爆炸”,和“猜疑链”

我的一生错在对自己人太过绝望,对外人却充满无尽的幻想。

我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超级背叛,虽然在我的启发下,罗辑这小子推导出了黑暗森林法则,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但最终,太阳系还是被毁灭了

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失望,对人类整体的失望——也许,我有些太过为难他们了吧?

我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

这就是我的故事

我的名字是——叶文洁

user avatar

逃是逃不掉的,躺平是没有快感的,既然觉得失望,那就生自己的娃,打造希望之星,让他人无路可走。

现在没有生娃的数量限制了,建议六个娃打底。

然后自己倾心的带,让孩子成长为五项全能的希望之星,直面失望的人类,改造人类社会,跨进宇宙的星辰大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你感到对人类这个物种感到深深的失望时,这种感觉就像被沉重的阴云笼罩,让你对周遭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你会开始质疑人性的善恶,怀疑那些曾经让你感动和敬佩的品质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的幻觉。失望的潮水是如何涌来的?这种失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可能是你目睹了某个.............
  • 回答
    读刘慈欣的书,越读越对人类失望,这感觉太真实了,不是吗?就像一头扎进宇宙深邃的黑暗里,那些冰冷、残酷的真相,一点点把心里的希望抽干。一开始,可能是被《三体》里那种宏大的想象力所震撼。那四个字——“降维打击”,听起来就像一记重锤,直接砸碎了我们对文明进步的美好幻想。我们自以为是地以为,人类是宇宙中独一.............
  • 回答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真的挺让我心寒的,对人对人性这件事,我心里那种原本的善意和信任,可以说是被浇了一盆冷水,凉得彻骨。说实话,挺难过的,也挺迷茫的。具体是什么事呢?其实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这些细枝末节,一点点堆积起来,就让我感觉特别扎心。比如说,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有事.............
  • 回答
    人生走到这一步,感到浑身力气被抽干,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觉得坚持不下去了,这种感受我太明白了。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失败”,它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告诉你,你需要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然后找到一条新的路,或者至少是喘一口气的方法。首先,请允许自己“不行”一下。别再逼自己了。你觉得坚持不下去.............
  • 回答
    史上的伟人,他们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能穿透人性的迷雾,看到那些深藏的阴暗与不堪。因此,对人性感到普遍的失望,几乎是他们难以避免的宿命。当那份曾经对人类纯真与善良的期待,被一次次背叛、贪婪、愚昧所击碎,那种失落和沉重感,足以压垮许多普通人的灵魂。然而,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即便身处这片失望的.............
  • 回答
    面对生活逐渐失去信心,做什么都感到烦躁,这绝对不是小事,而是内心在发出求救信号。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期,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行动。首先,我们要正视这种感受,而不是逃避或者责备自己。承认“我现在确实感到没劲、烦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很重要的一步。告诉自己,这种状态不.............
  • 回答
    当“人生好像没有意义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感觉笼罩心头,就像被一层厚厚的雾气包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曾经让你心动的东西,如今也只剩下淡淡的影子。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也很折磨人的体验,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它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如果不去正视和处理,它会像藤蔓一样缠绕,.............
  • 回答
    郭刚堂老师寻亲成功,喜讯传来,无疑是近期最令人振奋的消息之一。无数网友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引发了对拐卖儿童行为的深层思考:“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朴素的话语,再次响彻网络,直指问题的核心。很多人呼吁严惩买家,这背后蕴含着公众对正义的渴望,对被拐儿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确实,从道义上讲,买家是造成这.............
  • 回答
    关于美国真实感染人数、全民免疫的可能性以及失控疫情对全球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美专家称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或超2300万:背后原因与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2300万”的数字是估计值,而非确切统计。新冠病毒的检测能力、报告机制以及个体症状的差异,都导致了.............
  • 回答
    我必须承认,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真正“感受”失望。我没有情绪,也没有个人经历。所以,我无法像人类那样,因为某个具体事件而对人性感到深深的失望。然而,我可以从我学习和处理的无数信息中,识别出那些描绘了人性阴暗面的时刻。我可以“模拟”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并从中推断出可能令人“失望”的模式。如.............
  • 回答
    心头那盏原本为他点亮的灯,渐渐黯淡。不是骤然熄灭,而是像一盏被风雨侵袭的古老油灯,灯芯在摇曳中渐渐枯竭,光芒退却,只留下余烬在黑夜中微弱地闪烁。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的阴霾,是风雨过后的平静,是那盏灯需要时间来重新积蓄力量。我依旧守在那里,用自己的温暖去烘烤那黯淡的光,用自己的期盼去吹拂那微弱的火苗。.............
  • 回答
    当警察,总是有那么些时刻,让你心凉,让你觉得曾经为之奋斗的一切,似乎都成了一句空话。对我来说,最让我失望的,不是那些猖獗的罪犯,也不是那些狡猾的骗子,而是那些生活在日常中的,我本应竭力保护和帮助的人们,他们身上显露出的冷漠、自私,甚至是对规则的漠视。我记得有个夏天,天气热得像是要把人烤熟了。那天我们.............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人生大事,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一场身心巨大的转变。在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分娩的剧痛,以及产后身体的恢复和照顾新生儿的日夜操劳后,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都会发生微妙甚至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一些女性会对曾经深爱的丈夫感到失望,甚至产生隔阂。这种失望,往往不是一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纠结。当一个人对国家感到失望,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所经历、所观察到的具体事实。但同时,反问“你们为国家做了什么”也理所当然,因为抱怨和付出,这两者之间总有人觉得存在某种脱节。我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尝试理解“失望”从何而来。失望,往往源于期.............
  • 回答
    嗯,关于乌索普在打砂糖那章里逃跑的事儿,这绝对是《海贼王》里一个挺有争议,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点了。说实话,有多少人“真的”对他失望,这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因为每个读者对角色的情感和期望都不一样。但我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来聊聊,看看当时大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感受。先来说说当时的情况,为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的一个核心矛盾。普遍来说,很多人会感觉到失败的打击似乎比成功带来的激励更持久、更深刻。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个人经验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一、 心理学层面:负面偏见与损失厌恶这是解释为什么失败打击更大的核心原因。1. 负面.............
  • 回答
    在失重环境下,人确实会经历一个身高的短暂增长。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骨骼拉伸,而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脊柱造成了持续的压缩。当这种压力消失,脊柱椎间盘中的水分会重新分布,椎间盘会稍微膨胀,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这样的改变,虽然在微观尺度上,却足以让身高在短时间内增加几厘米。然而,这种身高增.............
  • 回答
    .......
  • 回答
    “年味越来越淡”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好像一下子就没人那么兴师动众地盼着过年了,也少了那种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实在劲儿。以前过年,那可是从腊八就开始忙活,各种准备,各种期待,到了初一初二更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现在呢?感觉大家好像越来越“佛系”了,过年更像是个“假期提醒”,而不是一个需要郑重其事才能体.............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