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代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痴迷于“玄学”?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你是不是也发现,身边不少年轻人都开始聊什么塔罗牌、占星术、甚至什么“显化”、“吸引力法则”了?以前觉得这些都是些老掉牙、或者说很“小众”的东西,现在倒好,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年轻人社交圈里挺热门的话题。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琢磨了半天,感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更像是一个信号,反映了当下年轻人一些挺普遍的困惑和需求。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生长的环境跟我们父辈那代人不太一样了。

不确定性太高了。 房价、就业、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好像都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遥远。过去那种“努力就有回报”的逻辑,在很多人看来好像也失灵了。你看,多少人加班到吐血,结果还是一堆房贷压在身上,生活质量没怎么提升,反而透支了健康。这种现实的压力,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我努力了,但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的无力感。这时候,“玄学”里的某些东西,比如占星术告诉你“你现在这个阶段就是这么辛苦,但未来会变好”,或者显化法则告诉你“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吸引到你想要的东西”,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它提供了一种解释,一种安慰,一种“即使现实不如意,但我有内在的力量去影响未来”的希望。

信息爆炸,但精神供给却显得不足。 互联网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也让我们看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但这种爆炸式的信息,有时候反而会让年轻人感到迷失。我们看到了太多“别人家的成功”,也看到了太多“别人的不幸”,在比较和焦虑中,很容易陷入一种“我到底该怎么办?”的迷茫。而玄学,尤其是那些提供“人生指引”、“性格分析”的,比如占星术的星盘解读,或者MBTI人格测试(虽然它本身不是玄学,但很多解读方式带有玄学色彩),能够给人一种“被理解”、“被定义”的感觉。它好像在告诉你,“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的配置就是这样的,别怀疑自己”。这种标签化的认同,在信息洪流中,反而能提供一种精神上的锚点。

传统信仰的真空与替代品。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像他们父辈那样,对传统的宗教或者哲学有那么强的归属感。老一辈可能还有拜佛、求签的习惯,但很多年轻人对这些显得比较疏离。一方面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信仰的解释力相对减弱;另一方面,年轻人更倾向于一种“个性化”、“DIY”的精神生活。这时候,一些更具现代感、更注重个人体验的“玄学”就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不再是需要你遵从一套森严教条的宗教,而更像是“我的工具箱”,你可以从中挑选适合你的部分,用来解决你个人的问题。

再者,从“玄学”本身的内容和传播方式来看,也特别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个性化和情感共鸣。 占星术、塔罗牌这些,一个人的星盘、一张牌的解读,都是针对“我”的。它不是一碗鸡汤,而是针对你当下具体状况的“私人订制”建议。当你说出自己的困惑时,有人能根据一些规则(无论这个规则是不是科学的)给你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这本身就会带来很大的情感共鸣和被理解的感觉。而且,很多玄学的内容都带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故事性,比如讲一个故事,或者描绘一种神秘的能量流动,这比枯燥的理论要吸引人得多。

社交属性和圈子文化。 当你和朋友一起聊星盘,一起看塔罗牌,或者一起讨论如何“显化”一个目标时,这本身就成了一种社交活动,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话题。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这种“一起玩”的社交属性,让“玄学”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你看那些占星师、塔罗师,他们很多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内容,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风格,分享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这天然就容易吸引到年轻人。

“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理安慰。 很多玄学的东西,其实并没有科学上的证据能够完全证明其有效性。但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空间,反而让它有了存在的理由。因为很多时候,它提供的是一种心理暗示和信念的力量。你相信它会带来好运,你就会在行动上更加积极,心态上更加乐观,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本身就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这就像“安慰剂效应”,即使没有实质的药物作用,但心理上的相信也能带来改善。很多年轻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玄学当成一种“精神调剂”或者“自我赋能”的工具,信与不信,或者信多少,都有自己掌握。

对“反内卷”和“慢生活”的追求。 卷不动了,或者说,卷不动了但看不到希望,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一些玄学,比如强调“顺应天时”、“与宇宙同频”,或者一些强调“享受当下”、“活在当下”的理念,恰恰迎合了这种心态。它提供了一种“不那么拼命也能活得好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一种“即使拼命了,也要在精神上找到一丝慰藉”的途径。

当然,我得说,这并不是说所有年轻人都是盲目迷信。很多人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接触这些的,他们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或者觉得里面有些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一点启发。但不可否认的是,当现实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感到无力时,那些能够提供解释、慰藉和希望的东西,无论它是否“科学”,都更容易抓住年轻人的心。

归根结底,年轻人痴迷“玄学”,与其说他们真的相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如说他们是在用一种方式,来对抗现实的冰冷和迷茫,来寻找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确定性和精神寄托。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探索,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而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去理解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经济高速成长阶段,我们都相信个人奋斗的价值, 所以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时候,也是各种成功学层出不穷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软弱和眼泪,当然也不相信玄学,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看电视,两个男的站在城市的天桥上,其中一个人就对着远处的车流喊道: 混不好我就不回去了! 现在看来这当然透着一种天真,却是那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今天的我们还有勇气喊出这句话吗?恐怕是没有的。 今天的我们相信什么呢? 奋斗的价值不再是时代的主旋律,小确幸才是生活的目标。同样的事情,在东亚其他国家地区早就预演过。当初从日本流行的“小确幸”正是这样,又传播到台湾省和我们这里。人生目标已然幻灭,只能转而追求生活里一点一滴的的享受,把生活的愿景寄托在小小的物质上面。网络玄学就是经济下行周期这种社会心理的折射。

什么都想把握,但又不是那么有把握,自然也就开始向玄学寻求一点冥冥中的气运,在不确定的生活里寻求一点幸运,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看到锦鲤转发一下,在幸运的人那里吸点欧气,或者考试的时候穿件红色的衣服。甚至现在年轻人还流行带着仙贝出门,出门前还要拜一拜,以求得一天的仙气附体,好运加倍,属实把玄学玩出了新高度。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有没有用,但是,万一,万一有用呢?万一那个人就是我呢?

努力生活,同时又心存幻想,我想这并不矛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你是不是也发现,身边不少年轻人都开始聊什么塔罗牌、占星术、甚至什么“显化”、“吸引力法则”了?以前觉得这些都是些老掉牙、或者说很“小众”的东西,现在倒好,好像一夜之间就成了年轻人社交圈里挺热门的话题。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琢磨了半天,感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更像.............
  • 回答
    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剔除掉那些过于“AI腔”的表达方式。腰椎间盘突出为何“返老还童”?首先,我们得明白腰椎间盘突出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我们腰部的椎骨之间,垫着一个个像“果冻”一样的圆盘,这就是椎间盘。它有弹性和韧性,.............
  • 回答
    夜猫子现象在当下年轻人中愈发普遍,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如果非要剖析,我想从几个大方向来谈谈,希望能勾勒出一个比较真实的画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信息爆炸和娱乐至死。现在的年轻人,活在一个信息洪流里,手机就是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连接着整个世界。从短视频、社交媒体、直播到各种追剧、打游.............
  • 回答
    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逛市场和下厨做饭,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懒,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无奈吧。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逛市场和下厨做饭?1. 时间成本与精力投入: 逛市场是体力活,更是时间活。 以前大家住在社区里,菜市场就在楼下,走几步就到了。现在.............
  • 回答
    关于“当代年轻人是否变得越来越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确实感受到经济压力显著增大,甚至觉得比父辈年轻时更“穷”。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社会结构、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会有“越来越穷”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而且确实是现在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现象。身边不少哥们,谈恋爱是谈的挺好,但一到谈婚论嫁,就开始磨磨蹭蹭,甚至直接打退堂鼓。这背后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而是好几个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经济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你想啊,现在养家糊口可不是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感觉很多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有相似的感触。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思潮、经济压力、个体观念变化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一、经济独立带来的底气与选择权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这几年,我确实听身边不少做医生的小年轻,包括一些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朋友,都流露出对这份职业的犹豫,甚至有人已经悄悄开始为转行做准备了。这不像以前,医生是个金字招牌,人人羡慕,现在情况似乎真的有点不一样了。想当年,医生这个职业,怎么说呢,就是白衣天使,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薪水也相对稳定。尤其是在大家.............
  • 回答
    放眼如今的汽车市场,你很难不注意到一个显著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车,尤其是轿车,将各种功能集成到一块大尺寸的触摸屏里,取而代之的是物理按键和旋钮。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换装”,而是汽车内部设计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这场“触摸革命”呢?1. 科技感与年轻化:满足消费者对“未来”的想象.............
  • 回答
    这倒是件挺有趣的事儿,细想一下,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以前啊,电视剧里的好人坏人那叫一个泾渭分明,脸谱化得厉害。好人就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说的话都是正能量;坏人呢,就得一脸横肉,眼神阴鸷,做什么事都得是坏得冒烟的那种。这种设定,看多了也容易审美疲劳。现在不一样了,观众的口味也变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
  • 回答
    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青睐“中国制造”。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实力悄然崛起、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有力证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当下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认可度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中国货为何赢得外国消费者青睐?首先,性.............
  • 回答
    关于江苏徐州“铁链女”事件,当地多次发布通报,但网友们的质疑和疑问反而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通报的发布时机与内容:滞后性与选择性成为质疑的起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地在事件初期并非立刻、详尽地发布信息,而是经历了信息“真空.............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是一个充满传奇与恩怨的江湖。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早期的作品到后期,无论是庙堂之上的帝王将相,还是江湖草莽的侠客豪杰,似乎整体的武功水准都呈现出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并非偶然,而是金庸先生在构筑其宏大叙事时,有意或无意间埋下的伏笔,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一.............
  •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伙儿时不时地会冒出这么一句:“现在的日子,男人过得是真不容易啊!” 好像一种普遍的感受,并非个别人的牢骚。仔细琢磨琢磨,这句朴实的话里,确实藏着不少道道。让咱们从最直观的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经济压力。这事儿谁都绕不开。你想想,现在物价,从吃穿用到住行,哪个不比过去贵?尤其是大.............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巨变,而是社会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能量,最终爆发出来的一个结果。仔细想想,我们身边女性的变化,再看看老一辈人的经历,就能感受到这股力量的强大。教育的普及,给了她们打开世界的大门。想当年,能上学读书就不错了,更别提什么大学深造。但现在,女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男孩子几乎是平起平坐,甚至.............
  • 回答
    要说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关注程度远大于朝鲜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种准确反映。当然,对于“关注”的衡量标准有很多种,但从历史研究、大众媒体报道、文化作品以及公众集体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战争的性质与过程截然不同,直接影响了美国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不是吗?明明是靠“演”这门手艺吃饭的,怎么到头来,那些似乎对“演”不太精通的演员,反而成了最赚钱的那一批?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复杂的东西,可不是简单一句“演技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一、流量为王:市场最直接的驱动力首先,得承认,现在的影视圈,尤其是在.............
  • 回答
    明朝当年放弃越南,这事儿说来话长,还得从头梳理。其实,与其说是“放弃”,不如说是“难以维持”以及“战略上的权衡”。这是一个挺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决策,里面掺杂了不少明朝统治者自己的考量。故事的开端:明朝的越南经营首先得明白,明朝不是一开始就跟越南是“一家人”。在元朝灭亡之后,越南的陈朝重新掌握了政权。当.............
  • 回答
    三菱帕杰罗劲畅,在三十万左右的越野车市场里,是不是一个值得拥有的选择?这个问题,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毕竟,这个价位可不是小数目,买个代步工具容易,但要买个能陪你翻山越岭、征服恶劣路况的硬派越野,那得慎之又慎。先来说说劲畅最拿得出手的那几张牌:1. 纯正越野血统,越野能力那是没得说: 三菱这牌子,.............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也令人困惑的现象,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心寒和不解。为什么我们努力尊重他人,却似乎换来了不尊重的对待?为什么我们真心将人视为平等个体,却发现自己反而被轻视?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人性、社会心理以及沟通模式。我将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一、 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