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该不该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

回答
成人游戏中的血腥暴力内容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伦理、社会、心理以及艺术表达等多个层面。是否应该允许其出现,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权衡其中的利弊和不同观点。

支持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的观点:

1. 艺术表达与现实反映的自由:
艺术的本质: 许多人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探索、表达和反映人类经验的各个方面,包括黑暗、痛苦和暴力。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应该拥有同样的自由来探索这些主题。
现实的映射: 世界并非总是美好和平静的。暴力和血腥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游戏通过描绘这些内容,可以引发玩家对战争、冲突、人性黑暗面等问题的思考,从而促进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故事叙述的需要: 在某些叙事驱动的游戏中,血腥暴力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角色动机、营造紧张氛围和强调冲突激烈程度的必要手段。例如,描写战争历史、黑帮斗争或恐怖生存的游戏,如果回避血腥暴力,反而会削弱其叙事的真实感和冲击力。
情绪的宣泄与 catharsis: 对某些玩家而言,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可控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体验和宣泄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放的负面情绪或攻击性。这种“虚拟暴力”可能反而有助于避免现实中的暴力行为,即所谓的“宣泄理论”(Catharsis Theory)。

2. 玩家的选择权与自主性:
成年人的判断力: 成年人被认为具有辨别是非、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他们有权选择自己想要体验的内容,就像选择观看R级电影或阅读包含成人内容的书籍一样。限制成人游戏的血腥暴力内容,是对成年人自主选择权的剥夺。
分级制度的作用: 成熟的游戏产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分级制度(如ESRB、PEGI等),通过明确标识游戏的年龄限制和内容类型(包括暴力程度),确保未成年人无法接触到不适合他们的内容。这种制度本身就是对玩家选择权的保障。
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 游戏市场非常多样化,玩家群体也各有偏好。一些玩家就是喜欢体验高强度、刺激感十足的游戏,而血腥暴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剥夺这些内容,会损失一部分玩家群体,也限制了游戏类型的多样性。

3. 游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技术进步的驱动: 高度逼真的图形和音效技术的发展,使得游戏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描绘血腥暴力。限制这些内容的出现,可能会阻碍游戏技术在表现力上的进一步探索和进步。
жанрового разнообразия (Genre Diversity): 血腥暴力是许多热门游戏类型(如射击、格斗、恐怖、动作角色扮演)的核心元素。如果对其进行过度限制,将会严重影响这些类型的游戏开发和创新,导致市场同质化。

反对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的观点(或担忧):

1. 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
模仿行为与暴力倾向: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担忧。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度写实、无惩罚性或甚至被奖励的虚拟暴力,可能会增加玩家(尤其是青少年)的攻击性思维、情绪和行为。尽管科学界对此仍有争议,但“暴露”本身仍是潜在风险。
游戏内容与现实界限模糊: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过于血腥暴力的游戏可能会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让他们对暴力产生“脱敏”或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规避分级制度的挑战: 尽管有分级制度,但仍有许多途径可以让未成年人接触到成人内容,例如通过家庭成员的账号、二手交易或在线分享等,使得分级制度的执行并非滴水不漏。

2. 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与负面影响:
宣扬仇恨与非人化: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游戏中的血腥暴力可能被用来宣扬仇恨、制造对特定群体的非人化,从而在现实社会中产生负面涟漪效应。
对现实暴力的“正常化”: 大量充斥血腥暴力的游戏可能导致社会对暴力的容忍度提高,使其在人们的感知中变得更加“正常”和可以接受。
道德滑坡的担忧: 一些人认为,社会在接受越来越极端的内容时,可能伴随着整体道德标准的滑坡。

3. 对玩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诱发: 对于有过创伤经历的玩家,游戏中的血腥暴力内容可能意外地触发他们的创伤记忆,导致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
成瘾与脱离现实: 高度刺激和血腥的内容可能更容易引起游戏成瘾,导致玩家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人际关系。
负面情绪的累积: 长期处于充满压抑、恐惧和血腥的游戏环境中,可能会对玩家的情绪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增加焦虑感或抑郁情绪。

权衡与折衷的观点:

大多数关于成人游戏血腥暴力的讨论,最终都趋向于寻找一种平衡点,而不是一概而论的禁止或放任:

强化和严格执行分级制度: 这是最普遍且被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确保分级信息清晰可见,并由销售商和平台严格执行年龄限制,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
内容的可选择性与玩家控制: 允许开发者在游戏中提供“血腥模式”或“非血腥模式”的选项,让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既满足了部分玩家的需求,也为不希望接触血腥内容的玩家提供了选择。
适度与情境的重要性: 并非所有血腥暴力都一样。需要区分哪些暴力是为了叙事需要、艺术表达,哪些是为了纯粹的感官刺激或恶意宣扬。游戏中的暴力如果能够融入有意义的叙事,并带有明确的后果或批判性,其接受度会更高。
加强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 家长和教育者在帮助未成年人理解游戏内容、区分虚拟与现实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引导,比单纯的禁止可能更有效。
独立的研究与持续的讨论: 对于游戏暴力与现实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应该持续进行,并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社会各界也应该就此议题保持开放和理性的讨论。

总结来说,是否允许成人游戏出现血腥暴力内容,是一个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仔细权衡的问题:

艺术自由 vs. 社会责任
成年人选择权 vs. 未成年人保护
技术发展与表现力 vs. 潜在的心理与社会影响

一个理想的模式可能是,在 严格且有效的监管下(特别是分级制度),允许成人游戏包含血腥暴力内容,因为它们可以是艺术表达、故事叙述和满足玩家多样化需求的一部分。但同时,需要 持续关注和研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采取 预防和引导措施,以确保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特别是保护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过度审查可能扼杀创意,而完全放任则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套个抗日皮吧。

看看以往的例子,

裤裆藏雷,再爽一次:色情!

套个抗日剧:ok


把人撕成两半:血腥暴力

套个抗日剧:ok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台MD的游戏VCD。其中里面有款游戏叫《腐尸之屋》。

相信一定有很多玩过它的朋友,毕竟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游戏。它本身就是一款横板通关的恐怖游戏,敌人不仅造型又丑又恐怖的怪物,而且它们还能被主角打的血肉模糊。

那个时候我还小,着实是被吓到了,加上游戏场景是屋子。一到晚上就难免胡思乱想。

哎呀,里面的怪物跑出来,可怎么办啊?还有主角戴的那个面具,真的吓死宝宝了。

于是,这款游戏就理所应当的成了我童年噩梦之一。当然,难度也是一方面。

可是当时的我怎么可能想到,自己成年以后,居然成了一名恐怖游戏的爱好者。尤其是在25岁左右的时候,晚上12点下班,打开电脑,玩上一段时间。那种紧张刺激的美妙感觉,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好。只能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至于做噩梦,开玩笑呢。早在大学时玩《求生之路》的时候,我就能一边吃着泡面,一边看着满屏的丧尸呜嗷喊叫了。丝毫不影响食欲。毕竟,这玩意儿是假的。

当然,这个毕竟分人。在我的游戏圈好友里,也是有很多不敢玩恐怖游戏,连视频都不敢看的。

因此,问我承认游戏中,该不该出现血腥暴力的内容。我觉得——该。

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是游戏体验之一啊。

试想一下,满屏幕丧尸的场面,突然给你换成了满屏的米老鼠、唐老鸭、汤姆和杰瑞。那还有恐怖的感觉吗?

这样一下,游戏体验就会大打折扣啊。我大半夜不睡觉玩恐怖游戏,就是为了体验这种恐怖带来的刺激感的。

因为这是成人游戏。是专属于成年人的体验。我国在2020年的时候,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游戏分级制度。

不要跟我说那些恐怖暴力的画面会伤害孩子的废话。这我当然知道,我本人当年就是受害者。

因此,我会尽量避免,让家中孩子看到那些画面。我喜欢带我侄子一起打游戏。只要这个小家伙在我身边,那些恐怖暴力的游戏一概不会打开。多是会玩一些4399、《模拟人生》、《我的世界》、《星露谷物语》等等,这类画面温和,玩法轻松的游戏。

那些可能会让做噩梦的游戏,我不会让他看我玩,更不会让他去玩。有一次他看到我steam库的《辐射4》一张动力盔甲的截图,说:叔叔,我想玩玩这个。毕竟,男孩的浪漫是高达。

我说:你暂时还不能玩,等你长大一点叔叔再教你。

当他不在我家的时候,我是否有权力,享受属于我自己的游戏体验呢?

有没有暴力游戏,有。有没有血腥游戏,有。这些都有。但是打着保护孩子的旗号,对这些进行一刀切的话。

那我觉得,这种想法多少有点low。

你不喜欢游戏,就不让我们这些喜欢游戏玩了?

你教育不了你的孩子,就觉得我们也教育不好了?

那有一天游戏真的被全面封禁了,下一个背锅的又是谁?是电视?还是小说?

我们这些做长辈的,难道不是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和榜样么?

孩子也有长大的那一天,他早晚也会得到接触那些游戏的权力。他会有一个成熟的心智,知道那些东西只能在游戏中体验体验,而不能在现实中模仿。

孩子沉迷游戏,孩子被游戏内容影响。哦,合着就都是孩子和游戏的事,我们这些大人就一点责任没有了?

是谁把手机扔给孩子的?

又是谁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绑定了孩子的游戏账号,导致网络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事后就双手一推,是游戏的不好,是孩子太脆弱。怎么不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职呢?

咋的?这是充话费送的还是垃圾桶捡的?

user avatar

初二那年,我决定当一名外科医生。

父母听完皱起了眉头。

我爸扔给我一本辞典厚的《解剖学图谱》,让我每天有时间就翻一翻。

我妈跟医院阅览室的朋友打好招呼,让我可以拿“录像带”看。

录像带的内容和《解剖学图谱》不同,视频是动态的。破录像机放映时咯吱咯吱的响,画面不清晰且泛白,声音失真严重,但我还是坚持看了一个暑假。

从一开始的强烈不适,到后来能勉强和书中画出来的脏器对应,也算进步。

解剖够不够血腥?

解剖时尸体突然睁眼(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够不够恐怖?

用锤子往胫骨里砸钉子够不够暴力?

看这些时候,我还没到十四岁。

血腥和暴力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正视才是避免血腥和暴力最好的方法。

正视血腥和暴力,会让你有正确的认知。

“拿刀戳人,人会流血、人会死”和“拿刀戳人,人会流血、人会死?”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几天有很多朋友私信我,问我有没有适合孩子看的“某些”书籍。

非常开心宝宝们遇见这样的父母~

问的多了,一条一条回效率太低,索性我在这里加个链接吧。

可以从这里下单,也可以自己去天猫买。

有些朋友接受不了太真实的东西,可以从儿童绘本开始。

关键词:“儿童绘本 人体”、“人体绘本”

最后,《解剖学图谱》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叫“人权”,他本应是不允许他人来讨论“该不该”的。

比如我们来讨论“该不该让题主这种友善玩意发帖?”没啥好讨论这是你的权利。懂吗?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在电子游戏发明前,世界上没有杀人犯。

user avatar

讲真,我每次玩FPS游戏里面从三层楼上跳下来啥事没有或者只掉一丝血,都会有一种想去试试的冲动。

如果直接摔成了肉饼,反而才会心生忌惮,知道生命的脆弱。

相比于看到游戏里刀刀见血就去从事暴力犯罪,看到游戏里主角刀枪不入车撞不死更容易低估生活中的危险。

之前看新闻好像有个小朋友把另一个小朋友砍死了,被记者问到的时候一脸茫然地说:“我看游戏里这么砍没事啊”

user avatar

不该。离婚都不冷静,血腥暴力内容会导致成年人模仿。

user avatar

不该。

因为我们国家不存在“成人游戏”。

user avatar

我以前看到一个记者采访小学生问:你看这个漫画里,刀子扎进去都出血了,多可怕哇,你不害怕吗?

当时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刀子扎进去出血了误导人,还是刀子扎进去屁事儿没有更误导人?

初中看《Another》,里面有一个女生从楼梯上摔下来被伞戳死了。我当时半夜看的,吓得半死。完全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心理阴影的片段。我害怕吗,害怕。但是之后在学校下雨天看他们在有伞的楼梯走廊打打闹闹推推搡搡我都离得远远的。确实是心理很害怕了。

小学有一个男同学学武侠电影里用嘴巴舔刀子,结果舌头舔了一嘴血,只能伸着舌头哭。你说漫画对他有影响吗,有。但是漫画要是画出来那个武林高手也舔了一嘴血可能大家都避之不及。

有一些家长的教育就仿佛小孩子可以一直什么都不懂,没见过血腥暴力没听说过黑社会就能平安成长了。然后一成年哐当一下大家都成长了,啥都懂了,完全明白怎么做一个完整的人了。这咋可能啊。

存在血腥暴力元素的文艺作品永远不会把一个好小孩变坏。小孩对文艺作品的理解永远都是来自于以前家长给的教育和指引。

拒绝暴力的小孩看有暴力的作品更加拒绝暴力,使用暴力的小孩在看之前早已无师自通。

啊?你说不是小孩的游戏,是成年人的游戏?那为啥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血腥,黑暗,国家不能一并给禁止了。都是成年人了,还不能正确面对血腥暴力色情,需要国家管控禁止。不就是小时候没人教导着正确面对,而书籍,电影,漫画,游戏等也只字不提的原因吗。

游戏里蓝天白云天下大同其乐融融,游戏外血呼啦啦一片真实。

游戏的名字已经摆明了他的定义:用来玩儿的。既然是用来玩儿的,为什么要给他一种严苛的审查,甚至要求他达到一些不需要他肩负的教育意义?好的游戏是艺术的载体。血腥也好暴力也好都是艺术的原料,不是主要内容。只是用这样的载体和原料让人体会到好的艺术。这样的血腥暴力带个人的不是血腥暴力,是感受,理解和思考。

虽然也有为暴力而暴力的游戏…但是我真心觉得在游戏里杀npc比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家暴,抢劫,虐杀等好的多的多。如果人人的暴力都能发泄在游戏里,温和面对世界,这样的暴力游戏也是天大的好事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所有这种“该不该”的提问,都应该写明主语。

谁 该不该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

是你?是我?是逛知乎的芸芸众生?那没有什么该不该。我觉得该,你觉得不该,我们谁听谁的?当然是各玩各的啊。这里没有该不该,只有无数个体的个人意愿。经济学上称之为“偏好”。

那么,这个“谁”到底是谁呢?他是依据什么获得了决定“该不该”的权力呢?他又凭什么获得了定义“血腥暴力”的权力呢?

顺便科普一个小知识,刑法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但并没有“吸毒罪”的罪名。治安处罚法七十二条规定了对吸食注射毒品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两千元以下罚款。禁毒法三十八条规定对拒绝社区戒毒的人才可以实行强制戒毒。

你看,即使是吸毒这样有着严格定义、且被国内人民群众公认的罪恶,我们的法律仍然是谦抑的、慎重的,而不是蛮横一刀切的。

要严禁血腥暴力不是不可以,但首先,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出台相关法律草案,经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三读通过,形成正式的法律;其次,要给出“血腥暴力”严格的定义。

只有在进入立法程序,社会各界开始讨论草案细则时,才谈得上“该不该”。

user avatar

从我家出发,沿着一条公路步行约一个小时,再转入县道。县道是比较差的公路,窄而多弯道,优点是风景很好。

跟着县道再走约半个小时,眼前就会出现一条小河,小河在冬春时节进入枯水期,河床就会露出来,中间只有一条小溪一样的水流,河岸两旁长着嫩绿色的草。河上有一座石桥,方便人们来往。

这座桥原名老龙桥,桥上刻着龙。几十年前山洪爆发,把桥给冲毁了。只留下了桥墩。那个时候正是人民公社时期,于是在原址加高重新修复,平石桥变成了拱桥。为了破除封建迷信,这座新修的桥被命名为:迎春桥。

桥的下方有一块比较平整的草地,桥的一端就连着县道。

桥很漂亮,县道上种着行道树,树的下端被统一漆成白色。

那个时候,每年的冬季都会公开枪毙刑事犯。

头上几天,厂门口的公告栏上就会出现法院的判决公告。

xxx因犯抢劫杀人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立即执行。

还要打上红勾,底下有法院的大红印章。

这些人很快就会迎来生命的终点。

布告一出来,下面黑压压的人仔细阅读,有时候某个犯人就是当地人,大家观看和讨论的兴趣就更高了。

再过几天,警车鸣着笛开道,一辆接一辆的卡车接踵而至,上面站着武警,中间就是即将被枪毙的人犯。这里面,有时候还有女的。

他们被押进厂里的一个球场,在主席台下站成一排,一个法官当场宣布这些人的罪状。他们的身上还插着标,上面写着名字,名字上画着红叉。

我们那里沿着公路有一溜工厂,其中还有国防单位,我们厂是最后一个。这些犯人其实在每个厂区都被宣判了一回。到我们厂这里就算是走完了宣判的流程。

接下来,他们重新回到卡车上,奔赴他们的终点站。

这个终点站就是风景很美的迎春桥。

没有比迎春桥更适合枪毙犯人的了。这里地处偏僻,桥下的草地平整,河里还有水源,只要打上几桶水,就可以冲的干干净净。

我们这群小屁孩上面有人。

小伙伴里有消息,他爹是派出所的。每次搞公判大会,他都要出面联络,负责安保。

其实当地的治安很好,派出所平时事情不多,主要以抓小偷和解决纠纷为主。

公判大会就成了大事,有时候就会在家里说几句。

当然一般情况下不说,但是这回就被这孩子听的真真的,几月几号要枪毙犯人。

当然是迎春桥,这还要说。当地人无人不知。

小屁孩们都知道了,于是我们决定不去看公审大会,我们要看最刺激的,看枪毙。

早早地小屁孩们就集结在一起,十几个孩子沿着公路转县道,兴高采烈地奔赴迎春桥。

拐弯抹角,抹角拐弯,一点也不累。

走近一看,迎春桥早已森严壁垒,警察们已经设置了警戒线,要看啦,得往山上爬。

爬上高岗,这里已经站满了人。

等着吧,大约中午的时候,犯人被带到了。

虽然站得远,但是我们的视力好,就眼瞧着犯人被分批带下来,警察和武警们一阵忙碌,然后,山谷里传来了清脆的枪声。

一阵硝烟升腾,仿佛站在高岗上的我们也能闻到。

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这是在看杀人。但是很快就感觉到了巨大的恐惧,就像有人用拳头捶我的胸口。有人喊:“血流出来了,血流出来了。”

脚都软了,不敢再看了。

行刑完毕,警察洗地撤离。山岗上的人们一窝蜂地冲下山岗,看看在刑场上能不能找到点什么。

有人运气好,居然捡到了弹壳,发出一阵欢呼声。

我们这群小屁孩跟在人群后面,一无所获,只好蔫哒哒地回去。

晚上就做噩梦了。

后来就不敢再去看了。

迎春桥这个地方,杀气太重,于是常常有闹鬼的传说,晚上敢走迎春桥的人,实乃好汉。

曾经有一个汉子,喝了酒,走夜路回家。

酒壮怂人胆,不怕。打着手电,来到迎春桥,一阵阴风吹过,一个披头散发没有面孔的人就出现在了他的前面,这个飘飘悠悠的人,迎着手电光就扑过来,发出了阴森的笑声,白色的衣裙上流着鲜血。

汉子大惊失色,怪叫一声,落荒而逃。原本熟悉的道路变得陌生而怪异,他在附近的山上跑了一整夜,然后一跤跌倒,人事不省。

天亮以后,早起的农民发现他躺在一个坟墓前,裤裆里臭不可闻,屎尿齐流。

后来这个人就有点疯疯癫癫,常常胡言乱语。

看见过这一幕,便知道什么是恐怖,希望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人。


血腥暴力,这本来就是人类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就有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像我这样的人,知道什么是恐怖,于是一生极力避免发生争斗。

有的人从此知道暴力有时候是正确的,于是勇敢地往前冲。

所以要正确对待,血腥暴力并不因为你把头埋起来就不存在了。

事先知道一点,心里会多一点准备。并不是坏事。

user avatar

一连环杀人犯落网,记者前去拜访。

记者:你为什么要去伤害他们?

犯人:我对这个社会不满意,我一生命途多舛,6个月大时,父亲就过世了,4岁时舅舅逼着母亲改嫁了...

记者:你玩游戏吗?

犯人:什么?

记者:你有没有玩过电子游戏?

犯人:以前买的手机里有一款连连看,我无聊时会拿来打发时间。


次日报道:

《连环杀人犯落网自述,源自电子海洛因的荼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人游戏中的血腥暴力内容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伦理、社会、心理以及艺术表达等多个层面。是否应该允许其出现,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权衡其中的利弊和不同观点。支持允许成人游戏中出现血腥暴力内容的观点:1. 艺术表达与现实反映的自由: 艺术的本质: 许多人认为,艺术.............
  • 回答
    看待14岁女孩被纹身店诱导纹身并因此遭受讨伐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涉及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观念等诸多议题。一、 纹身店诱导14岁女孩纹身的行为定性与违法性:纹身店诱导未成年人纹身,尤其是14岁的女孩,首先是一个严重的道德问题,同时很可能涉及法律上的违法行为。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壳疼又带着点儿甜蜜的局面,对吧?一方面是你女朋友,一个如此爱你、如此特别的女人,另一方面是她闺蜜,一个被她亲自送到你面前的人。这事儿换谁来都会觉得有点儿晕乎乎的。咱们先不说别的,就说你女朋友的这份“允许”和“介绍”。这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决定。想象一下,一个人要有多大的爱.............
  • 回答
    听到你这些困扰,我真是能理解你心里有多不好受。每天和男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还要时时刻刻担心他会不会因为你和别的男生说句话就生气,这种日子想想都觉得心累。你提到他“很幼稚”,这可能不仅仅是指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包括他看待感情和相处模式的态度。一个不够成熟的人,往往很难去理解和尊重伴侣的需求,他们可.............
  • 回答
    乌克兰允许平民在战争期间使用武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主权、公民权利、战争伦理以及实际的军事和政治影响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乌克兰允许平民使用武器的背景与原因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威胁: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东地区分裂势力以来,乌克兰一直.............
  • 回答
    这是一项旨在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题、同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建议。要全面评价这项建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合理性、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 建议的背景与合理性分析:1. 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挑战: 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 独生子女家庭意味着一对.............
  • 回答
    这情况,听着挺让人纠结的。四五千块钱,虽然不算小数目,但要是花得不顺心,那滋味肯定不好受。你爸这番心意是好的,想支持国产,这绝对是值得尊敬的。不过,你说“苹果现在都没什么人用了”,这估计是你爸的观察,未必完全准确。市场上苹果的拥趸还是不少的,销量也一直都很稳健。那咱们一步步来捋捋这事儿,看看你该怎么.............
  • 回答
    要彻底包围中国大陆的任意一个省份,使其内部人员和物资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进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军事行动。它需要调动庞大的资源,精确的计划,以及对区域内复杂地理环境和人口的深入了解。即便如此,要做到“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即便在理论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我.............
  • 回答
    山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烧柴取暖被封炕,当地回应是由于属于“禁煤区”不允许烧柴。村干部已送去电暖气解决取暖问题。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个更广泛的讨论:在推行“禁煤区”政策后,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该如何获得安全、可靠且经济的取暖方式?事件梳理与分析: 事件核心: 80多岁老人依赖烧柴取暖,但因政策原因被禁.............
  • 回答
    听到朋友要开剧本杀店,并且打算购买盗版本,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作为朋友,你的关心和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制止他,并引导他走上更稳健的创业之路:第一步:理解他的想法,然后表达你的担忧。在直接指责或否定之前,先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盗版本。可能是出于成本压力,.............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既为表弟的不当举动感到懊恼,又觉得爸爸的处理方式可能有些极端。这种事情在家庭教育中确实不少见,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处理得更妥帖一些。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不当举动”具体是什么。因为五岁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模仿,或者是还不太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 回答
    收到你的倾诉,我感同身受。大学专业难度大,特别是当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轻易变动时,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情,像压在心头的大石,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请你相信,这绝不是绝境,而是你人生中一次重要历练的开始。我们一步一步来,把你的困境掰开了揉碎了,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并接纳这份“战战兢兢”。这并.............
  • 回答
    关于是否提倡妇产科医生“女性化”,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女性化”在这里可能包含的几种含义: 性别上的女性化: 指的是妇产科医生群体中女性的比例是否应该更高。 特质上的女性化: 指的是妇产科医生应具备或被期望具备的一些被传统认为偏向女性的特质.............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 人人生而平等,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无论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种族或性别如何,他们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打破贫困循.............
  • 回答
    关于“不想当中国人的人是否应该被取消国籍”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个人权利、国家主权、民族认同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选择自己身份认同的权利。国籍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身份标识,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涉及到信任、忠诚、个人隐私以及可能造成的巨大伤害。我理解你内心的纠结,毕竟你夹在两个你关心的人之间,而且这件事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你面临的几个关键点:1. 你的朋友的“同性恋”身份: 这是他的真实身份还是一个隐藏的过去? 如果他过去曾有过同性恋倾向,.............
  • 回答
    该不该学哲学?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也恰恰是哲学最爱探讨的类型。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关于“为什么”以及“有什么意义”的无穷追问。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挺哲学了。先说说,学哲学能给你啥?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把万能钥匙,不是打开实际锁头的,而是打开你脑子里那些“为什么”和“是什么”.............
  • 回答
    你的问题很沉重,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关于“该不该原谅他,和他继续”,这不是一个能简单给出“是”或“否”答案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你的感受、他的行为、你们的关系现状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为了帮助你更清晰地思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你需要深入了解“他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你会考虑原谅”.............
  • 回答
    关于是否该问男方要100万彩礼这个问题,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说“是”或“否”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太多现实的考量,情感的纽带,以及家庭的期望。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想得更明白些。首先,咱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100万?这个数字从何而来?一、 100万彩礼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 对女儿的疼爱.............
  • 回答
    在决定是否继续与一位漂亮可爱但学历和工作条件一般的女生交往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被表象迷惑,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感受和长期规划。以下是一些关键思考方向: 1. 价值判断的误区:学历与工作≠人生价值 学历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可能拥有丰富的内在修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