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在几十年里取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多年取得的成就」,这一说法成立吗?为什么?

回答
“中国在几十年里取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多年取得的成就”——这句话是否成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经济发展模式、历史进程以及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

从数据和成就来看,这句话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如果我们仅仅从一些关键的经济指标来看,比如GDP增长速度、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确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

经济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远超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的平均增速。很多国家用了近一个世纪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在几十年内就基本实现了。例如,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普及程度,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西方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水平。
工业化和制造业: 中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而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和经济危机。
减贫成就: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在几十年内使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减贫成就。许多西方国家用了更长的时间才实现了类似规模的减贫。
科技和创新: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研发投入、专利数量以及某些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某些方面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开始引领潮流。

然而,要完全认同这句话,也需要审慎地看待其背后的复杂性,并考虑更全面的评价维度。

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接与“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多年取得的成就”进行简单类比,可能忽略了几个重要的背景和差异:

1. 起始点和历史机遇的差异:
中国: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是经历过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改革开放的启动,恰逢全球化加速、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中国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抓住了这个“窗口期”。这是一种“后发优势”,也是一种在全球化浪潮中被动或主动参与的结果。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许多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在没有全球化作为强大外部助推力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它们需要自行摸索技术、建立市场、积累资本。而且,它们的工业化进程往往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源掠夺以及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变革。

2. 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中国的发展模式,虽然在很多方面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其核心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和规划。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决策、产业引导等方面具有效率,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资源错配、环境代价、国有企业效率等。
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也经历了政府干预的阶段(例如凯恩斯主义),但其核心驱动力更多来自于私有产权、自由市场竞争和企业家精神。其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政治制度等也与中国有本质区别。

3. 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成就”的定义: 仅仅看GDP和工业产值是否足够?我们还需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公平、民主自由、文化繁荣、国民幸福感等更广泛的社会进步指标。在这些方面,中国虽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或者说,其进步伴随着一些代价,这些代价是否被充分计入“成就”之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多样性: 即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其发展模式、进程和成就也有很大的差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它们各自的工业化道路和所用时间都各不相同,并且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演变。

4. 发展阶段和结构性问题:
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老龄化社会应对等方面,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些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也进入了成熟的经济体阶段,其增长模式和面临的挑战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有所不同。

所以,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来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显著。

从绝对速度和整体规模上看,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国家面貌的巨大改变,这在人类经济史上的确是罕见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奇迹”。在某些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确实表现出了超越性的发展。

但若要严格考证并进行精确的历史比对,认为中国“直接复制”或“超越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资本主义成就”,则可能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同发展道路的差异性。 中国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政治体制下,结合了市场机制和国家力量,并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结果。

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了中国发展的“快”和“大”,这是事实;但它也可能模糊了发展模式、历史背景和评价维度的差异。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迁,其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进步速度和效率,确实可以与西方国家在更漫长历史时期内的发展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更快的势头。但这种比较需要更细致的分析,避免简单的线性类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中的收敛问题。也就是落后国比发达国家增长得快。

索罗认为这是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等于资本雄厚的国家多积累一点资本带来的产出小于资本不雄厚的穷国,所以人均产出增长率会越来越小,最后等于技术进步率,而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考虑到技术水平的人均有效劳动产出增长率为0。

当然,考虑到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储蓄率或者技术进步率,具体的稳态值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又有条件收敛的说法。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教育普及情况也非常好,能以高速发展追赶西方国家也不奇怪。

针对技术进步进步率(长期人均产出增长率)发展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或者研发达到边际产出的非递减,也就是所谓的ak模型,这时候的收敛问题就不再是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带来的,而是技术扩散带来的。

这也是学界经常提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拷贝发达国家的技术,而不用从头开始研发,自然可以增长的更快。另外一个新技术或者新产品,往往是在反复试错中完善起来的,十条路只有一条是对的,发展中国家不用走那九条了,所以即使独立从头研发,成本也大大节约了。

所以资本的稀少,技术扩散,都使得中国能以飞速走完发达国家走了很多年的路,另外还有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等,中国便可以出现经济奇迹。

当然有人说,只要不做错事,任何国家都会增长。也许如此,但是要做到不做错事,又谈何容易?看看各国发现的现状就知道中国奇迹的可贵。

最后,我们能否追上他们?等我们的资本积累够多了,能抄得也抄完了,如果我们的技术进步自然对发达国家亦步亦趋,就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模仿成本也在不断升高。

另外,我个人有一个观点,考虑到结构调整,这个速度会慢得更快,因为已经有实证证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部门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是远远大于在服务业部门追赶发达国家的速度,那么结构调整和服务业的扩张必然倒是收敛速度的减慢。如何理解这个现象?我认为这是技术扩散越来越难的结果,因为服务业的可贸易度低于工业,本土化程度高于工业,所以接受技术扩散的能力也低于工业。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实证,不过还不成熟。

总之,中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和自己的创新。高晓松说现在的中国就像一战前的德国,可是不但人均收入差的远,科学水平更没法看,人家已经有了爱因斯坦和整个量子力学,也就是整个现代物理学,而我们只有阿里巴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在几十年里取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多年取得的成就”——这句话是否成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经济发展模式、历史进程以及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从数据和成就来看,这句话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如果我们仅仅从一些关键的经济指标来看,比如GDP增长速度、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上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普通民众的音乐审美似乎没有出现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审美这玩意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同一时间点上“开窍”。这就像吃饭,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到追求色香味.............
  • 回答
    关于日本永住权申请中,中途回国几年后再返回日本,居住年数是否需要重新计算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申请人非常关心的一个细节。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实际情况的方式来讲述。首先,要明确一点:日本的永住权申请,对于“连续在日本居住”这一点是非常看重的。这个“连续”不仅仅是指在日本境内待了多少年,更.............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期间涌现出无数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如果要说主力,那无疑是亿万普通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各个领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和广大农民。为什么说他们是主力?1. 打下工业基础的“共和国长子”——产业工人: .............
  • 回答
    中国能在近几十年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既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全球大环境的助力,也有微观的民众努力和科技创新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非要抽丝剥茧地去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深入探讨。一、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释放潜能的强大引擎这无疑是中国近.............
  • 回答
    判断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在未来几十年是否会迎来一个“高潮”,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当前的发展态势、潜在的驱动力、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背景。我认为,答案是极有可能,并且这种可能性正在被中国科学界和国家战略积极塑造。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探讨。一、 当前的坚实基础与战略引领:首先,中国高能物理研.............
  • 回答
    中国军队在近几十年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实战检验,这与美国军队长期活跃于全球各地,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和反恐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实战经验的差异,在战斗思想层面自然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也可能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差距。要详细梳理这些差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一、战场感知与态势判定的灵活性与实效.............
  • 回答
    中国二次元文化的未来之路:破茧成蝶,生生不息“二次元”,这个曾经小众的标签,如今已深深烙印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生活肌理之中。从最初的日本动画、漫画、游戏(ACG)引进,到如今本土原创的蓬勃发展,二次元在中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边缘到主流的蜕变。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也潜藏着挑战与隐忧。我们不禁.............
  • 回答
    关于未来几十年中国房价是否会降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政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以下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并探讨可能导致房价下降或维持高位的驱动因素。一、 导致中国房价可能下降的因素:1. 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 生育.............
  • 回答
    关于中国在未来几十年是否会采取政治上排斥、打压归国留学生的举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回顾历史,中国对归国留学生的情感和政策历来是复杂且多变的。在建国初期,新中国非常渴求知识和技术,归国留学生被视为国家建设的宝贵财富,受到高度重视和礼遇,他们承担了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不少关注军事的朋友都问过。简单来说,轰6之所以还在中国空军的体系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还在不断地“升级续命”,背后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得明白,飞机这东西,尤其是像轰炸机这样的大型平台,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更新换代不是像手机那样随便就能推陈出新的。轰6最早的设.............
  • 回答
    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几乎所有战役中伤亡都大于德国,却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简单来说,这是因为 苏联拥有更强大的战略纵深、更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工业产能,以及对战争的终极决心,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其军事指挥和战术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德国则在战争后期陷入了多线作战和资源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群体心理、信息传播、个人观点形成以及时间沉淀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温和派肖战抵制者”进入肖战粉丝群的情况。“温和派抵制者”的特点在于,他们可能并不属于那种歇斯底里的、带有攻击性的抵制者。他们或许只是对某些事件或某些言.............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棒,涉及到了足球战术中球员位置的演变和适应性,尤其是像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和梅西这样拥有独特天赋的球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里杰卡尔德执教巴塞罗那时期的一些关键战术安排,以及小罗和梅西各自特点的展现。核心问题:为何里杰卡尔德时期小罗被视为中场,而梅西则一直是前锋或边锋?简单来说,这.............
  • 回答
    关于西安事变,张学良在后来的几十年人生中是否后悔过?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相当复杂,充满了他内心的挣扎、时代的烙印以及对过往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将张学良置于他漫长的人生成长和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细细品味。首先,从事变发生的直接后果来看,张学良无疑是承受了巨大的代价的.............
  • 回答
    把我们现在这些天天窝在寝室里,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飞舞的大学生,一下子扔到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去,那可真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穿越。他们会经历什么?我敢打包票,那绝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更像是一场措手不及的生存挑战,而且还是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咱们就分几个方面来聊聊这场景得多“精彩”。第一,生存的“基本盘.............
  • 回答
    电影里的日本武士对决,常常是电光石火,一招毙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而中国武侠片里,双方往往缠斗几十回合,刀光剑影,身法交错,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其中的差异,可不是导演随便安排的,而是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日本武士的“一击必杀”:追求效率与荣耀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核心。日本武士,.............
  • 回答
    西方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祇形象的描绘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文化在世界观、哲学思想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西方神话中神祇的“缺陷”和中国神话中神祇的“完美”并非绝对,但这种倾向性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西方神话:充满人性的神祇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罗马神话,其神祇.............
  • 回答
    说到中国餐桌饮食的巨变,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过去几十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吃的东西,吃的习惯,吃的心态,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跟你好好唠唠,这变化到底有多大。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吃饱”到“吃好”的飞跃。你想想,几十年前,尤其七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吃饭,那叫一个朴素,甚至有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